本文目录
绩效指标设计如何遵循SMART原则
先看什么是SMART原则,包括五个方面,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成的、相关的和有时间限制的。题目问的是如何遵循,所以我们就不讲为什么需要遵循的问题,只说一些方法、技巧和原则。
1、具体的:
所谓具体性,是指绩效指标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和程度要求。
一般而言,对于定量指标,通过目标值的设置,指向和程度要求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但是很多人容易忽视得分计算逻辑的问题,导致一些啼笑皆非的问题。
例如某公司今年的利润目标要求实现扭亏为盈,定下了盈利1元的目标。如何实际值/目标值*100来计算得分的话,如果最终亏损了1块钱,虽然比去年亏算1000万已经好很多了,但得分会是-100分,与业务实际就会不符了。所以,一般我们都推荐设置三个目标值,分别是否定档、目标档和奋斗档,按三个区间线性计算得分,就会避免此类问题。
而对于定性指标,在具体性方面就很容易出问题,举个例子:如果某个指标是完善绩效管理体系的话,其导向和程度要求就会很不明确,什么是完善,做到什么程度算完善,是永远都说不清的。相类似的表述还有“加强、提升、强化、改进”等等。但是如何改成“实现绩效评价制度全员覆盖”,这个目标机会清晰、明确的多。
2、可衡量的
总体原则是能量化尽量量化,不能量化要准确描述。
这里面需要注意一点,不是说量化了就一定有很好的可衡量性,对于单个量化指标,要观察指标表现与业务实际是否一致,是否能够逻辑自洽,是否有较好的代表性。否则就会出现虽然算分很容易,算出来的结果并没有用的情况。
量化指标除了指标本身,还需要关注的有目标值和评分逻辑问题,目标值一般情况下取预算值,但不绝对,可根据管理导向、管理目的进行相应调整,但要公平、合理。
对于非量化指标,可以采取标杆法、强制排名法、正态分布法、专家评价法、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衡量评价。
3、可达成
对于绩效指标设计,一般通过同类、同岗位人员得分要符合正态分布原则,有70%左右的人能够达成目标为标准。如果过于宽松,则失去考核性,导致骄傲自满,不利于发现问题和驱动改进;过于严苛则会导致被考核者放弃努力,自暴自弃,同样不利于企业整体目标的达成。
4、相关性
我们知道,绩效指标一般来自于三个方面,首先是公司战略与经营目标自上而下的分解,第二是基于职责、流程的补充和细化,第三则来自于内外部客户的反馈和期望。
在指标分解的时候,我们往往容易犯的错误是指标缺乏有效的分解,出现大量的共担指标,这种情况下就不够具体,指标表现与个人没有太大的关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公司曾经规定,任何情况下不允许出现共担指标,比如总经理担收入指标,销售总监担销量指标,哪怕是常务销售副总监,都不能直接担销量指标,而应该根据自身职责进一步分解。
在确定绩效指标时,该指标应主要由被考核人影响,并在其职责中占重要权重,如果指标表现与个人工作结果关系不密切,则不应纳入使用。
5、时间限制
这个一般不会出问题,不再赘述。
如何根据任务类型设计绩效指标
回答问题前需厘清几个概念。
任,指信任;务,指事务。任务常指交给的工作与担负的责任。
绩效指标也称为考核指标,一般指单位根据部门或者个人从哪些方面对其工作进行衡量或评估。是绩效管理的一部分。
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因企业目标不同,核心竞争力不同,人员结构有差异,决定了绩效目标提取方法有分别。举例来说,研发设计行业的企业,多用任务型指标,也有用项目考核的。这是由研发行业的创新性,周期性和不定性所决定的。
任务绩效考核方法是指相对于一个人所担当的工作而言的,按照他的岗位性质,员工完成工作的成果为出发点。在企业中,员工绩效表现为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成本,费用以及为企业做出的其他贡献。按照一句俗语,就是四个字:“多,快,好,省“来界定。
这种考核方式对人力资源从业者素质要求较高。高新科技产业还应注意任务节点完成情况,关注过程考量,评估体系要科学,才能从根本上做好任务型绩效管理。
希望对你有帮助,不当之处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