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道教的“三皈”、“九戒”、“十二愿”都有哪些内容
道教,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的方法。魏晋时期,老庄玄学盛行,促进了道教理论的发展。道教分化为士族丹鼎道教和民间符水道教。茅山道人葛洪将道教神仙方术和儒家纲常名教相结合,构建了一套长生成仙体系,为士族丹鼎道教奠定了理论基础。
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本,故又有以所本的三要旨,尊为三宝者:
(一)学道者:以玉清元始天尊为道宝尊,上清灵宝天尊为经宝尊,太清道德天尊为师宝尊,作为皈奉道法之“道、经、师”三宝。
(二)修道者:以人身之“精、气、神”为修养性命,作出世工夫的三宝。
(三)行道者:以“慈、俭、让”为立身行道,作入世工夫的三宝。
道教主要戒律有想尔九戒;五戒;十戒;碧玉真宫大戒规;孚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戒;智慧闭塞六情上品戒;智慧度生上品大戒;三洞众戒文;三坛大戒及崇百药、说百病等等。“老君想尔戒”,又称“道德尊经想尔戒”。戒文源出于《老子道德经想尔注》,分上中下三品,共九条。上品戒文是:行无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动。中品戒文是:行无名;行清静;行诸善。下品戒文是:行无欲;行知止。“想尔九戒”是道教创立及发展初期对行持之事始有明确规定的条列,重点强调人的言行需合乎道意,亦即道的内在价值。 “想尔九戒”亦被视为道教最早的戒律。依据陆修静《道门科略》所载,当时天师以神的名义设立命籍,教徒定时集会以核户籍之实,并于同时检查教徒有否违反戒律、禁忌的行为。教徒在散会返家后,亦须向家人传达“科禁威仪”,共同遵守。
道教“十二”者,数也。“愿”者,心念、祈盼也。“十二愿”是道教徒日诵功课时,虔诚发心祈愿的功德事,也是修行、度人的具体表征。故历来道教徒均依此口诵而心维、奉道而行之。十二愿者:
一愿风调雨顺,二愿五谷丰登。
三愿皇王万寿,四愿国土清平。
五愿民安物阜,六愿福寿康宁。
七愿灾消祸散,八愿水火无侵。
九愿聪明智慧,十愿学道成真。
十一愿诸神拥护,十二愿亡者超升。
同时还祈愿:一切飞禽走兽,一切蝼蚁蛇虫,一切冤家债主,一切男女孤魂。四生六道,一切含灵。闻经听法,早得超升。
人族九戒和矮人七戒的持有者和最终结局
至尊魔戒在第三纪3019年被弗罗多扔下末日火山毁掉. 至尊戒被毁之后,精灵三戒失去法力.其中火之戒纳雅在甘道夫手上,水之戒南雅在凯兰崔尔手上.气之戒维雅在爱隆手里.三戒都随着他们的主人回到了阿门洲(不死之地) 矮人七戒:早在《魔戒》的故事发生之前,其中四只就被《霍比特人》里出现过的恶龙摧毁.剩下的三只被索伦收回.索伦被打败后,三只戒指下落不明.但似乎随着索伦的巴拉多塔的倒塌而一起毁灭. 人类九戒:一直戴在戒灵手上.直至索伦完全支配戒灵,戒灵已不须佩戴统御魔戒.索伦被打败后命运似乎与矮人剩下的三只戒指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