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出土的文物,为何很少见“圣旨”圣旨都去哪里了
- 你知道古代历史上最浪漫的圣旨是哪道圣旨吗是怎样的
- 我国古代历史上,有人假传过皇帝的旨意,有人假造过皇帝的圣旨吗
- 十二道金牌,如果换成你是岳飞,你会选择班师回朝,还是违抗圣旨
- 古代那么多圣旨,都哪儿去了
出土的文物,为何很少见“圣旨”圣旨都去哪里了
我们知道古代帝王传达命令都是通过“圣旨”来实现的,“圣旨”代表的就是皇帝绝对的权威,见“圣旨”犹如君王亲临。
那么如今出土的文物肿,却很少见到“圣旨”,这是为什么呢?圣旨都去了哪里?
一般而言大臣收到圣旨应该好好保管、好好珍藏,尤其是那些加官进爵的圣旨,应该收藏起来让子孙后代都看看才是,为什么没又流传下来呢?而流传下来的文物一般是一些古董、字画。
圣旨用的材料都不相同,其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严格区别: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
圣旨用的面料也都是上等蚕丝面料,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寓意吉祥富贵。圣旨作为文物,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应该被好好保持,可惜圣旨却是最不易被保存的。
古代的圣旨都是一式两份,一份是要进入宫廷中作密档的,而另一份则有接旨人保管,即使古代战火不断,也总有家族能将圣旨保存下来,流传下来。
其实,即使有“圣旨”的家庭,也都不愿意将文物上交国家,因为圣旨一方面象征着整个家族和姓氏的荣誉,是要作传家之宝的,一方面象征着帝王的“龙气”,他们想留在家里沾沾“龙气”。
那么皇宫的圣旨呢?
改朝换代的时候,皇宫都会被清理,新国君会焚烧前朝所有的档案书卷,因为他必须是天下唯一的主人。所有圣旨当然很难保存下来,它对新朝已经成了“无用之物”。
在很多官员家里的圣旨也难以保存,他们惧怕新朝会认为,他们有恢复旧朝的企图,所以将圣旨烧毁,以免惹来杀身之祸。
古代战乱很多,战乱中无数宅邸被毁,人们在逃生中带金银财宝还来不及,怎会顾及圣旨呢?抢劫着要它也没什么用,所以圣旨大都下落不明。
还有一部分圣旨被用于陪葬了,在大官死后,作为荣耀象征的圣旨跟其他陪葬品一起下葬。我们今天在博物馆看到的圣旨,都是挖掘出土的陪葬品。
由于圣旨不是普通纸张,通常是蚕丝绢面,两根轴用料非常金贵,还需要专业的护理,这么金贵的材料做的圣旨,碰上改朝换代没人护理它,很容易腐朽损坏,变为尘土,而作为殉葬品的圣旨,其命运也可想而知了。
你知道古代历史上最浪漫的圣旨是哪道圣旨吗是怎样的
都说色字头上一把刀,可是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最近这些年,新闻中屡屡出现“出轨”、“找小三”、“包养”、“始乱终弃”等诸如此类的字眼,有人把罪过都归结到“钱”和“权”上了,什么“男人有钱就变坏”,“权力是罪恶的源头”之类的说法也是层出不穷,但是笔者认为这都不是主要原因。
色字头上一把刀
如果人们都知道这个道理,那人世间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爱情悲剧和人间离别了,夫妻至今相濡以沫,恩爱如故,哪里还有那么多的纠纷和烦恼呢?
相濡以沫,糟糠之妻不可弃
我国有句古话说的好:“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可弃。”说的是这人在贫寒的时候交往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而陪着你一起受苦受难的妻子是永远不能抛弃的。
如题,这个故事记载在班固所著的《汉书》中,后人还为这个故事冠名为“故剑情深”。
故剑情深
“是时,霍将军有小女,与皇太后有亲。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白立许婕妤为皇后。”——班固.《汉书.外戚传.孝宣许皇后》
汉武帝时期曾经爆发了“巫蛊之祸”,太子刘据被诬陷惨遭殒命,其家中男女老幼尽被诛杀,仅仅留下了尚在襁褓之中的孙子刘病已(汉宣帝刘询)。
汉宣帝自幼生活在监狱中
刘病已自出生起就住在了监狱大牢中,好在他遇到了他人生中的大贵人邴吉,此人本是贬官,但是由于精通刑律而召回参与审查“巫蛊之案”,邴吉很同情这位皇曾孙,他便利用自己的职权对其进行保护,拿出自己的家财来供养刘病已。
到了刘病已五岁的时候,邴吉便想办法把他弄出了监狱,放到其曾外祖母身边,小皇帝就这样一天天地长大了,汉武帝临死前想起了这位皇曾孙,也对自己“巫蛊之祸”的所做懊悔不已,便给孩子恢复了宗室身份。
可是尽管如此,刘病已并没有像其他宗室一样生活在蜜罐里,作为已经失势的废太子唯一后嗣他自幼饱受凌辱,受人白眼,好在他又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掖庭令张贺,张贺曾是太子府上的家臣,他看到了昔日旧主的孙子落魄的生活很同情,本已到了成婚年龄的刘病已却没有任何一家女子想要嫁给他,张贺便动了心思,绞尽脑汁给刘病已张罗了一个媳妇,就是这故剑情深的女主角许平君。
爱情就是相濡以沫,白头到老
通过张贺的努力,许平君嫁给了刘病已,这许平君的父亲也是因罪被贬职的官,可能是相同的家庭遭遇使得平君和病已非常恩爱,许平君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了刘病已,小两口不离不弃,不到一年的时间许平君就有了身孕,生下了汉元帝刘奭(shi四声),自幼没有了父母和亲人的刘病已此时终于体验到了什么是亲情,什么是爱情,他沉浸在幸福之中。
沉浸爱情之中的少男少女
要说天无绝人之路这话还真是有道理,汉昭帝刘弗陵去世后因为没有子嗣,霍光便拥立昌邑王刘贺为帝,这刘贺没当几天皇帝便被霍光罢黜了,于是又是这位邴吉说了尚有武帝嫡曾孙刘病已在世,人品贵重可堪大任,于是刘病已便做了皇帝,是为汉宣帝。
做了皇帝之后,他的发妻许平君被封了婕妤,群臣上表请皇帝册立一位皇后,正巧霍光有个女儿待嫁闺中,由于霍光权势滔天,很多人便上奏汉宣帝立霍家女为皇后,可汉宣帝却没有这么做,他迟迟不肯表态,是因为他思念发妻,同甘苦共患难的许平君才是真正的皇后人选,同时他深知霍光万万不能得罪,上一个皇帝刘贺被废就是个例子,他内心很挣扎,于是便下了一旨诏书,在诏书中他说他想起了自己贫贱时期曾经拥有过一把旧剑,可惜不小心给弄丢了,虽然现在已经贵为天子,但是仍然思念这个旧物,恳请天下人帮忙寻找。
在立皇后这个节骨眼上,天子发布诏书要求天下人找旧物,其用心可见,一些大臣们便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一个旧物都可以如此思念,何况是其患难与共的妻子呢,于是大臣们便集体上书请求立许平君为皇后,这便是“故剑情深”的故事。
恩爱的老夫老妻
汉宣帝贵为天子,可以说富有四海,他都尚知糟糠之妻不可弃,他难道没有受到诱惑吗?甚至说他想得到的东西有什么是不能得到的呢?他没有抛弃自己的发妻,在皇位不稳的时候,采取了迂回的办法,对天下人表明了自己的心声,下了这个中国历史上最浪漫的诏书,真心值得钦佩。
尽管后来许平君还是被毒妇害死了,但是汉宣帝一生中都只爱她这一个女人,在霍光死后的第三年,汉宣帝为平君报了仇,诛杀了霍家满门,同时也留下了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小结:
汉宣帝是一个好皇帝,除了“故剑情深”这段爱情佳话之外,汉宣帝还办了一件利于千秋功业的大事,我们都知道《史记》吧,这是历朝历代官方奉为圭臬的正史,由于汉武帝的原因,太史公著此书时并没有流传于世,正是汉宣帝在位之时,他宣布《史记》可以流传,就此事不得不说,汉宣帝对我国历史的贡献也是相当的大的。
本回答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国古代历史上,有人假传过皇帝的旨意,有人假造过皇帝的圣旨吗
圣旨,就是帝王的命令,不管谁接到圣旨,按道理来讲都得马上依照圣旨上的话去马上执行,因为谁敢抗旨不遵,就会性命不保,假传圣旨或者敢假造圣旨比抗旨不遵更严重,会被诛九族,所以基本上没人敢这么做。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偏偏有那么些人胆大包天居然敢假造圣旨。
最著名的就是赵高了,一个断送了大秦江山的大宦官。“指鹿为马”的出处就是来自于他,要么说他是一个奸臣,你看跟他有关的故事都透漏着奸诈。赵高本是赵国的宗室子弟,国破家亡后流落至秦国,后跟随母亲辗转来到宫中,秦始皇听说此人挺勤快,又精通法律,便提拔他为中车府令掌皇帝车舆,还让他教自己的少子胡亥判案断狱。由于赵高善于观言察色、逢迎献媚,很快就博得了秦始皇和公子胡亥的赏识和信任。
大秦三十七年十月,年逾半百的始皇在第五次出巡的途中病倒了,随着病势一天天加重,秦始皇深知自己的大限将至,由于此时秦始皇还没有立太子,当务之急是赶快确定立储之事。秦始皇儿子不少,但是除了长子扶苏与胡亥,别人入不了秦始皇的眼,虽然他最疼爱胡亥,但是秦始皇知道胡亥昏庸无能,难成大器,而长子扶苏“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再加上大将蒙恬的辅佐,无疑会是一位贤能的君王。况且,依照嫡长子继承制也应该传位于他。于是,他召来赵高,让他代拟一道诏书给长子扶苏,让扶苏赶回咸阳主持丧事, 这实际上已确认了他继承者的身份。诏书封好后,秦始皇吩咐赵高火速派使者发出,此时赵高的坏心情就来了,由于太子扶苏与自己向来不合,而且扶苏有能力,如果太子扶苏继承帝位后,对自己没有一点好处,而幼子胡亥昏庸无知,若胡亥继任帝位后,容易控制。因此暗中却扣压了遗诏。
不久之后,秦始皇驾崩于沙丘平台,赵高联合当时的宰相李斯 ,封闭了秦始皇驾崩的消息,两人将秦始皇令扶苏回咸阳继位的圣旨改成了令扶苏自尽,让蒙恬交出兵权后也自尽。扶苏接到圣旨以后含泪自尽,蒙恬也被赵高害死,秦二世胡亥继承皇位,赵高的阴谋达成,可惜秦二世不久也被赵高杀害,后赵高又立子婴为皇帝,可惜天不遂人愿,赵高后被子婴杀死,这也是天道轮回,自己被自己立的傀儡所杀,也算是恶有恶报了,这个颠覆了大秦江山的奸臣得到了他应有的下场。
还有就是袁崇焕假传圣旨杀毛文龙。毛文龙是明朝辽东守将,战功赫赫,是先帝的一品大员!但是毛文龙贪财,私吞军饷,还十分嚣张!有一次,袁崇焕借着阅兵的名义去毛文龙军营里,和毛文龙喝酒划拳,没想到这毛文龙喝的正高兴的时候,袁崇焕突然命手下将毛文龙拿下,接着拿出自己写的“圣旨”对毛文龙“判刑”!袁崇焕宣布毛文龙的十条罪行,并将其斩首。当崇祯皇帝知道后,气的够呛,但是还要靠袁崇焕打仗,就忍了!仅仅一年后,崇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将袁崇焕凌迟处死,罪名有两条,其中一条就是袁崇焕拿着尚方宝剑假传圣旨擅杀大将毛文龙!
十二道金牌,如果换成你是岳飞,你会选择班师回朝,还是违抗圣旨
首先要肯定任何一枝部队及兵部,现代的国防部,都是属国家领导下的部队,若不听国家指挥那还了得,要它何用呢?它与外交部是一文一武,在谈判桌上解决不了的事,那可能要动过武力解决,部队也为国家安全而设立的。
岳飞该说是民族英雄,南宋,北宋应说是内战,岳飞死时才三十六岁,武艺高强,是带兵打仗的好手,且有一帮生死兄弟,但对政治不懂,金牌是调兵令牌,部队是归国家所有,并非私家材产,无论在哪国哪朝,违抗旨意者,轻则罢官,重则杀头,实话实说到第三套金牌时就该杀头了,更别说十二道了,人总说是秦桧害的,在过去天下是皇家所有,岳飞的《还我河山》的提词,就犯了大忌,河山是姓宋,不姓岳,说你谋反还真能说得过去,而怎么处理岳飞宋王爷不点头谁敢杀他,秦桧没这个权力,秦桧也仅是执行者,岳飞还是嫩了点,对政治是外行,他差点坏了最高当权的内部权力之争,所以说岳飞之死是有因果关系的,这可能岳飞至死自己都不明白,把二圣接回来放在什么地位上,可惜了一代战将。
古代那么多圣旨,都哪儿去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这词儿熟不?影视里经常会出现,这就是圣旨的抬头,历朝历代这两句基本成为标配。
整个封建社会共历经400余位帝王,那圣旨虽说不像漫天雪花一般多,但指定少不了。圣旨是帝王传达命令的方式,不管大事小情。
比如任命、革职、赏赐或是交办任务等,通常都会下一道圣旨。见圣旨犹如见帝王,都是要下跪磕头才能接旨的。
根据官员品级,制作圣旨的材料也是有严格规制的。就圣旨的轴柄而言,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
它的面料多为上等蚕丝制作。图案多为祥云瑞鹤。颜色也多为品级而定,一般我们认为甚至都是黄绫的,其实不是。通常是白丝的,最为尊贵的同时会出现七种颜色。
圣旨一式两份。一份交由接旨人保管。一份由专门的机构存档。
按说接到圣旨那是官员的荣耀,应该顶礼膜拜,妥善保管。再加上机构的存档,应该保存完整,存世很多才对。
可是我们发现,博物馆现存的除了少量明清圣旨外,前朝历代的圣旨几乎不见踪迹。
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说圣旨的材质易损,多为丝锦,不好保存。这确实是一个因素,但不应该绝迹。毕竟纸质的字画都能保存下来。
其实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政治因素。改朝换代的时候,皇宫会被清理。新皇帝上位,钱潮的档案书卷对他来说就是废纸一堆,肯定会被焚烧殆尽。
那么民间也是一样,保留前朝皇帝的圣旨是要被杀头的。不管是谁当皇帝,他都希望自己是天下唯一正主。前朝圣旨是个很敏感的东西,留有它就说明你丝丝念念与前朝。皇帝为了政权稳定,是不允许任何影响稳定的因素存在的。
所以迫于生存,大量的圣旨都被销毁了。就算有一些被私藏了下来,也还有很多因素会导致后来被毁。
战乱时期,房倒屋塌,战火焚毁。逃难时,保命最要紧,金银细软最实用。能顾及到保存这些圣旨吗?
大浪淘沙后,留下来的也就凤毛麟角了。有些官员死后把象征着荣耀的圣旨作为陪葬品也一并葬入墓中。
还有为数不多的被私人收藏。他们认为圣旨带有龙气,为了沾这龙气,他们肯定也不会轻易拿出来亮相了。(在此多说一句,像圣旨这样的物件上交国家,作为文物和文化研究是有重要作用的,且能妥善保存。其留在个人手中,不好保存,且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都知道蚕丝这种材质,本身易损,要有专业技术才能保存好。希望流于民间的凤毛麟角的圣旨能重见天日。否则我们真的再也没有眼缘能见到前朝历代的这些圣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