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南梁与南齐的统治者都是姓梁,而国号却不一样,两者有什么联系
南朝齐、梁皇室姓萧,不姓梁。齐高帝萧道成与梁武帝萧衍源出一脉,都是东晋淮阴县令萧整的后裔。不过,萧道成与萧衍的血缘关系并不紧密,属于典型的远房亲戚。
具体来说,萧衍爷爷的爷爷萧辖与萧道成爸爸的爷爷萧隽是亲兄弟。萧衍和萧道成的祖宗在一百多年是一家人。南朝齐、梁皇室之间的关系也就仅此而已了。
萧衍篡位后,之所以另立国号,主要是出于四方面因素的考量。
①:萧衍称帝前,已经是大权在握,要定什么国号,他有实力纲常独断。
历史上的续命王朝的开国皇帝,如刘秀、司马睿、赵构等,他们继位称帝时,其实都没有能力决定新政权的国号应该叫什么。尤其是司马睿,他完全就是江南大士族的扶持称帝的,新政权该打什么旗号,他本人说了不算数,要看士族们的脸色。
而萧衍与他们不同,萧衍继位时,已经是大权在握了,他有能力改朝换代,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行事。他改了国号又怎么样?有人敢不服吗?
②:南齐政权威望不足,名声太臭,改朝换代反而更能拉拢人心。
刘秀、司马睿、赵构等人继位后,没有改变国号,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称帝时,权力还不稳固,加上当时天下大乱,他们也需要借助前朝的威望来给自己招揽人心。当时汉朝、晋朝、宋朝在帝国的中下层,仍然还有很高的号召力。
但是南齐政权不一样。萧道成建立的这个王朝实在太稀烂了。
首先,当时南齐的控制力不足,真正有效掌控的地区只有扬州、荆州、益州北部,除此之外的大片地区,例如交州、广州和荆州南部,这些大片土地,南齐皇帝基本都无力管辖,只能任由蛮人作乱、百姓涂炭。这些事实上的独立区域,还是后来萧衍建立梁朝后才彻底征服。
其次,萧齐政权的威望也不够。南齐政权自建立后,其与北魏的战争就没赢过,国土一再沦丧,宋武帝刘裕当年打下的淮河以北的领土基本被南齐皇帝败完了。当时的老百姓和士族对萧齐皇帝都没有信心。萧衍是从底层一步一步爬上来的,当时的民心归向,他心里很清楚。
所以对于萧衍来说,南齐对他而言,完全就是负资产,新政权继续称齐朝,对萧衍的统治很不利,倒不如改朝换代算了。
③:萧衍与萧道成没有直系血缘关系,他没必要为萧齐政权收拾残局。
中国历史上的续命王朝不改国号,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续命王朝的开国皇帝往往与前朝某位皇帝有直系血缘关系。比如刘秀是刘邦九世孙,司马睿是司马懿曾孙,赵构是宋徽宗的儿子。
前朝覆灭,先祖宗庙尽毁,刘秀等后人有义务为前朝收拾残局。因为这既是他们利用前朝威望为自己招揽人心之举,同时也是他们身为子孙,为祖宗恢复宗庙社稷,必须尽的一份义务和责任。
但是萧衍的情况与刘秀等人不同。萧道成建立南齐时,追封祖宗,最高只是追封到了他的爸爸萧承之。再往上的爷爷、太爷爷,他都没有追封。尤其是他与萧衍唯一有血缘联系的老祖宗萧整,萧道成没有追封。
萧道成没有追封高祖,这就表明南齐政权与萧衍这个远房亲戚没半毛钱关系。萧衍对萧齐政权也不可能有什么感情可言。
另外,萧衍与萧道成虽有同一个祖宗,但萧衍在萧齐时期并没有享受到皇族待遇。他的崛起完全靠的是能力,而不是宗室身份。所以他对南齐政权,就更没有感情可言了。
这就跟刘裕建立刘宋政权,国号为宋,而不是汉朝,是一样的道理。刘裕的先祖西汉楚元王刘交只是刘邦的弟弟,刘裕同样也没有必要为刘邦的子孙清理后事。
④:南齐末年发生“支庶入篡”事件,这为萧衍抛弃南齐国号创造了借口。
南齐第五代皇帝萧鸾是萧道成的侄子。这厮大权独揽时,连续废杀了萧昭业和萧昭文两任齐帝。其自立为帝后,又滥杀了几十名皇室近支成员。以至于萧道成的直系子孙几乎被他杀绝了。而他的所作所为,也给萧衍自立门户创造了条件。
萧衍大权在握后,声称齐朝已经不是当年齐高帝和齐武帝的齐朝了,而是萧鸾这个乱臣贼子滥杀宗室后的齐朝。
齐朝已经被小人鸠占鹊巢了。
既然齐朝已经不是当年的齐朝了,而他自己又英明神武,所以萧衍也就不打算再沿用齐朝国号了。而是沿用曹丕、司马炎、刘裕和萧道成的传统,以自己在前朝的爵位为新朝国号(梁王),建立了南梁政权。
萧衍的这种行为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统胤转移”。说白了,就是为他造反篡位扯正当的理由。
年羹尧手握重兵,雍正帝是采取什么手段解除他的兵权
雍正皇帝在处置年羹尧之前,年羹尧是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手握重兵。更为严重的是,整个西部地区都是他提拔起来的人。那么,雍正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没有造成任何动乱,就轻松搞定了年羹尧呢?
我认为,雍正其实在刚上台开始,就已经有了要打击年羹尧的想法。不过,他的手段实在非常高明,而年羹尧最终在雍正的套路下,一步步地走向了灭亡。
(雍正剧照)
雍正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一、纵其骄。
雍正刚上台的时候,极为信任年羹尧,极为重用年羹尧,对年羹尧的信任和重用,从古到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他不但一直把年羹尧提拔到一等公,而且还把年羹尧的父亲也提拔到一等公,还给了一个子爵一个男爵,让年羹尧的儿子们承袭。除此外,珍宝玉器、古玩字画、金银财宝这种东西的赏赐,更是不计其数。
除了赏赐,雍正还在朝廷人员的安排上,多次与年羹尧商量。每有重大的人事决策,都会听取年羹尧的意见。年羹尧要是不同意,雍正也不会安排。
雍正这种做法,其实是非常不合常理的。有人说,这是因为,雍正是个性情中人,因为与年羹尧投缘,因此才这么做。但是,从后来雍正排斥异己,打击政敌的做法来看,他其实并不是一个能与谁投缘的人,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冷血帝王。
既然雍正是一个冷血帝王,因此,他对年羹尧的极端宠信,似乎就有目的性在里面。也就是说,要通过故意宠信,让年羹尧骄傲起来。
而年羹尧果然把持不住自己,最终骄傲起来了。很多人看见他受雍正宠信,便争着去巴结他,向他送钱行贿。一时之间,年羹尧收了不少的钱,他所提拔的人也遍及朝野。
年羹尧也变得极为自傲,他每走一个地方,不但地方官员要对他下跪,到京城后,连王公贵族也要向他下跪。而面对这些跪拜他的人,他则不理不睬。
更过分的是,他甚至忘了作为一个臣子,在雍正面前该有什么样的礼节。好几次,他都不尊礼节,给雍正抓住把柄。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雍正想要做的,给人的感觉,就是他故意要让年羹尧骄纵,好寻找证据抓捕他。
(年羹尧剧照)
二、折其威。
当雍正准备收口袋的时候,他也做了一些异于寻常的事情。
以前,朝廷官员的任命,年羹尧管辖官员的任命,雍正都要征求年羹尧的意见。年羹尧想要弹劾哪个官员,雍正都会准奏。但是现在,年羹尧想要做什么事,雍正就像在和他对着干一样。年羹尧说东,雍正一定说西。
比如,年羹尧认为四川巡抚蔡珽逼死了其下属知府,把他抓起来,朝廷经过审判,也认为他有罪,判了他一个斩监侯。不过,雍正在看这个案子的时候,不但不让刑部把蔡珽关起来,还把他放了,而且对他信任有加,升他为左都御史。
尽管说,年羹尧在把蔡珽撤职的时候,安排了自己的人担任四川巡抚,但是,蔡珽犯罪却是事实。既然犯罪,就应该受到处罚,就算不是“斩监侯”,也应该受到小一级别的处罚,断然没有反而对其升职的道理。
雍正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有三个目的:一是故意逼迫年羹尧发表不满言论,好增加其反叛证据。二是给年羹尧增加一个政敌,以期扳倒年羹尧。三是让朝野上下明白自己对年羹尧的态度。
这最后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给全天下释放一个信号,表示我雍正已经不信任年羹尧了,你们要想弹劾他,尽管弹劾。只要你们弹劾年羹尧,和年羹尧斗争,我雍正不但不会责怪你们,反而还会升你们的官,就像对待蔡珽那样。
而雍正的做法,果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弹劾年羹尧的奏折,像雪片一样向朝廷飞来。雍正简直不需要收集,处死年羹尧的罪证,已经足够。
(年羹尧剧照)
三、卸其臂。
有人会说,既然年羹尧掌控了整个西部地区,手中又拥兵自重,雍正这样做,他为什么不造反呢?
其实,雍正通过上面的做法,已经在舆论上占据了优势。大家都已经认为,年羹尧的表现,实在是造反的行为,实在没有必要跟着他干。再加上当时是太平时期,其实谁也不愿意造反。
同时,雍正还通过一系列运作,卸掉了年羹尧的左膀右臂。比如,把年羹尧的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撤职,又把年羹尧的另一个亲信四川提督纳泰调回京城,让他不能做乱,同时还相继撤换了四川、陕西的一大帮官员。
在做完这些事后,雍正还没有一棍子打死年羹尧,而是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把他总督的职务、抚远大将军的职务撤了。调任杭州将军,接着再对他进行全面的清算。
最终,年羹尧被雍正一步一步,轻轻松松拿掉了,没有出任何乱子。
(参考资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