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王羲之和张芝的草书谁好为什么
- 草圣到底是张芝还是张旭谁更适合戴草圣贵冠
- 精通楷书、行书、草书的王羲之为什么自认书法不及草圣张芝狂草真有那么至高无上吗
- 东汉张芝的书法成就与特点是什么
- 草圣张芝对后世书法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 草圣这个头衔应该给谁
- 林散之是“当代草圣”吗对他你有什么评价
王羲之和张芝的草书谁好为什么
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张芝与王羲之并列,是因为他们都是擅长草书的书法大师。但是张芝与王羲之的草书怎么比,我们真的无法判断,因为现在还不是能够完全确定张芝的草书到底是什么样的。
他的一个书法作品《知汝帖》也叫《冠军帖》被收入《淳化阁帖》之中以后,一直认为是张芝草书的代表之作,但是,根据新的考证来说,这个《知汝帖》是不是张芝的作品,真的是非常可疑的。因此,我们今天真的无法判断张芝的书法与王羲之的书法到底有那些不同的地方。
- 张芝《秋凉平帖》局部
除了《知汝帖》,张芝的书法作品收入《淳化阁法帖》的还有《八月帖》、《二月八日帖》、《终年帖》、《今欲归帖》共五个帖。这些字帖与王羲之的书法,有一定的共同性,那就是较少章草的隶书笔法,大体上字字分明,唯有《知汝帖》是一笔数字,一泻千里,一气呵成,有万古不废江河流的气概。
张芝(?—约192年)字伯英,瓜州县,今甘肃酒泉市人,东汉著名书法家,被誉为“草圣”、“草书之祖”,其书法被誉为“一笔书”。汉献帝登基的初平三年(192)张芝去世。
有人估计,张芝大约活了50多岁,或者将近60岁。那么,他可能出生于汉桓帝(132----167)的这个时代。
可惜的是,张芝出生以后,汉王朝的国运越来越不好,张芝生逢乱世,他一辈子也没有去做官,而是在书法研究中渡过了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王羲之(303—361)比张芝晚了100多年。他是王羲之的前辈书法大师。
但是,张芝最出名的是草书,他也是以草书闻名天下而成为“草圣”的书法家。
许慎的《说文解字》里说,汉兴有草书,估计是说从东汉就流行草书了吧。
张芝是中国书法史上把章草改造成今草的书法大师,被誉为“草圣”,他也是王羲之崇拜的大师,在王羲之之前,书法大师有“钟张”之并列,在王羲之之后,有“钟王”之盛赞,可见,张芝的地位自古就非常之高。
王羲之在谈论他的书法师承关系时说:“钟张而外,其余不足观”。可见张芝在书圣王羲之心中的地位有多高,两个书圣可谓惺惺相惜了
- 张芝《二月八日帖》
那么,中国历史上的张芝、钟繇、王羲之到底是什么关系?他们究竟谁的书法艺术成就最高?
我们现在真的无法判断具体的高下了,前面说过,目前难以证明,张芝有存世的书法真传。
但是,我们从王羲之对张芝的敬仰程度来看,从张芝对后世草书,特别是对王献之草书的巨大影响来看,张芝的草书高于王羲之这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
毕竟王羲之张芝距离只有一百多年,在王羲之时代,应该容易看到张芝的书法真迹。所以,王羲之对张芝可以有很准确的认识。
第一,张芝经历了王羲之的实践检验
王羲之的眼光非常厉害,他阅历书法名家无数,居然只有张芝、钟繇两人才是他心中的丰碑,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认为张芝的书法高于王羲之呢?
而且,张芝是一个专于草书的书法家,如此专一于草书,他的书法成就当然就更高,这是我们用今天的智力学习原理可以清楚证明的。
草书在东汉时代已经非常流行了。这是因为,隶书作为当时的“楷书”,书写起来,还是赶不上思如潮涌的灵感,这就需要快速写字,才能泄洪文思飞扬。写字速度快了,当然就会“潦草狼藉”,这就是草书,也叫草稿。
这种草稿按理都不是正式的文本,但是,如果能够快速把思如潮涌的文章写出来,然后在慢慢誊抄,修改,文章就会很生动,条理也清晰,如果慢条斯理地写文章,那是写不好文章的。因为好的文章都是在我们大脑里“思如潮涌”的。如果你记录不下来,就会转瞬即逝。这是有实践证明的。
所以,草书必须产生。
据说是 汉章帝(57年-88年)时代产生了最早的草书------章草。这个说法也许不是很准确,但是,也不会很离谱。
张芝就是汉章帝100年后的人物,汉代这一百年,也是政治上逐渐走下坡路的时代,社会比较动荡混乱,尤其是张芝所处的时代,政治上越来越混乱,最终导致国家混乱分裂的局面。
- 张芝《今欲帖》
张芝在生前早就看到了汉末朝政的混乱,所以,尽管朝廷有人屡次推荐他做官,他还是婉言谢绝了这些人对他的赏识,而在故乡敦煌一带,一直以学术和艺术为业。
他在没有任何社会应酬的环境下,当然,就会一心扑在心中所好之上。
据说,张芝和他的弟弟张昶一起练习书法,乐此不疲,他们两人都喜欢草书,风格比较接近。
敦煌在汉代虽然不属于非常偏远的地区,但是,也不能说是文化发达地区。张芝的书法和声名能够传到中原地区,这就足以说明他的书法艺术成就是非常了不得的。
那么,王羲之非常佩服这位西北产生的艺术家,你不能不感觉这确实是非常令人震惊的事情。而且,在中国书法史上,西北甘肃地区,再也没有产生过影响历史的书法家。张芝是唯一的。
第二,张芝经历了王献之的膜拜学习
王羲之去世以后,东晋的书法家领袖,就是王献之了。
当年王献之曾经在谢安手下做司徒长史时,谢安就问王献之这个晚辈:你觉得你的书法比得上你老爸吗?王献之说,当然比得上的。谢安就说,这可是你自己说的,我没有听人这么说过。
但是,事实证明,王献之的说法确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王献之在父亲死后,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甚至在唐朝以前,王献之的名声远远比王羲之还要大。
到底王献之为什么那样吸引青年?因为,王献之的书法风格更加自由奔放。
王献之甚至在后期,也不把老爸王羲之作为偶像,而是以张芝为偶像。
- 王羲之《宦游帖》局部
我们知道,王献之的草书是“一笔书”,但是,一笔书据说是张芝的创举,这就是我们在王羲之和王献之二人的草书里为什么发现有很大不同:王羲之的草书代表作《十七帖》基本上都是小草,但是,王献之有大量的大草书法。
我们推测,王献之的大草应该是来源于张芝的启发。
所以,我们从王羲之和王献之二位父子大师的师法来看,都说明张芝的书法成就是非常之高的。
那么,我们认为张芝的草书高于王羲之,应该不是太离谱的。
最后,我们说说《知汝帖》或者《冠军帖》到底是不是张芝的书法作品问题。
最早提出《知汝帖》不是张芝书法作品的是宋代人。
- 张芝《冠军帖》与王献之笔法比较
后来也引起很多人的怀疑,例如有人怀疑《知汝帖》可能是张旭的作品,有人怀疑是王珣,还人怀疑是王献之等等。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怀疑?我的看法是,我们从书法和文字两个方面来看,《知汝帖》确实与王献之的书法有很多非常相似的写法。
我们对师承关系并不陌生,例如,谁是学习王羲之书法的,我们一眼就看得出来。但是,你再看得出了师承关系,也不可能看到极度相似地方。
我们在《知汝帖》里确实发现一些字的写法,一组字的套路,与王献之的书法确实非常相似,这就是很大的疑点。
例如,就是《知汝帖》中的“知汝”二字,与王献之书法中的“知汝”二字就极度相似。还有很多字也是极度相似,这是在两个名家大师作品中非常罕见的。
书法名帖有一个定律,就是没有两个大师极度相似的两个字甚至一个字。而《知汝帖》里的字,超过十个与王献之的,字极度相似,这就不能不怀疑了。
此外,从《知汝帖》的“冠军”二字来看,也是一个问题。我们从文法看,《知汝帖》中的“冠军”二字是没有办法得到解释的。
因为,张芝没有与高官交往的可能,张芝一生以隐士自居,他不可能与“冠军”朋友有交往。再说,冠军在《知汝帖》中如何解释合理,确实没有下落。
从《知汝帖》的文章内容来说,这是一篇“答书”,是写给自己非常好的朋友的信,因为自己有病,难以再次相聚,抱歉,并且希望转告他的另一个朋友“左军”,这个左军应该是有职务的高官。那么,前文提到的“冠军”就是一个官职了。
王献之同时代的冠军,张玄之,字祖希,历任吏部尚书、“冠军将军”。做过吴兴太守,世称张吴兴;与谢玄齐名,有“南北二玄”之说,列江左十贤之末。
这个张玄之,与谢安的侄子谢玄关系非常好。而且棋艺很高,爱下棋的谢安也就成为张玄之的棋友了。
太元八年(383)符坚以十倍于东晋的百万大军南下,朝野震惊。司徒谢安,以谢玄为前锋都督迎战。谢玄心里没谱,出发前就去请教谢安,谢安说,朝廷另有安排,你担心啥?谢玄又不敢多问,就请张玄之去问问如何抵御符坚的大兵。
果然还是棋友好使,张玄之去见谢安,谢安就要与他下棋,本来谢安的棋艺不如张玄之,这次不知怎么回事,居然让谢安赢了棋,谢安一高兴,这才把如何作战告诉了谢玄。这次“淝水之战”,东晋大获全胜。
王献之历任司徒长史、吴兴太守、中书令等职,他与张玄之是同朝重臣,王献之的《委曲帖》、《冠军帖》中皆有“承冠军”这样的词, 王献之的《卫军帖》中也有“复冠军”这样的词。
- 张芝与王献之写“耳”字的比较,注意收笔还是有些不一样的。张芝是顿笔拖锋,王献之是顿笔或者悬针收笔
不过,除了张玄之是冠军将军,王献之的另一个好友谢玄(343年—388年)他于太元四年(379年),率兵击败前秦军的进攻,晋为冠军将军,加领徐州刺史。他也是一个“冠军将军”。
而且谢玄、张玄之在王献之之间,他们即是同僚又是好友,而且两人都是冠军将军,到底王献之书法中的“冠军”是哪一个冠军将军,这就不好说了。
王献之的好几个书法中都有“冠军”二字,现在基本上可以肯定,王献之书法中的“冠军”,如果不是张玄之,就是谢玄了。
但是,如果《知汝帖》是张芝的书法作品,那么,“冠军”就不好解释了。而且,张芝与王献之相距接近200年,东晋与汉末的军制,是不是一样也难说。
- 王献之《承冠军帖》有四个摹本,此为其中之一
我们考证了一下冠军一词的来源,最早是项羽有一个冠军将军的部下。汉武帝时代的军事家霍去病,因他战功卓著,汉武帝封他为“冠军侯”。意思是功冠全军。这是把“冠军”一词第一次作为一个爵号。
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去世以后,他的儿子霍嬗继承了“冠军侯”的爵位。但是,霍嬗早逝,没有嗣子,就没有这个爵位了。
后汉皇帝沿袭了汉武帝这一封侯爵名。但是封为冠军侯的人非常稀少。
历史上除了霍去病,东汉只有两个人获得过“冠军侯”的爵号。一个是光武帝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南阳冠军侯贾复,一个是汉章帝永元元年(81)的窦宪。
三国魏正始(240一249)年间,魏主曹芳以文钦为冠军将军,享受三品俸禄。这是有冠军将军的最早记录。
由此我们推理,张芝时代也是有冠军将军的。但是,张芝与朝廷和地方官员都没有什么往来,而且品第这么高的将军,应该说不在张芝的生活范围。
如果我们把《知汝帖》的内容和书法两个因素综合来看,这个字帖是不是张芝的作品,确实非常值得怀疑。
我们再回到收录《知汝帖》的《淳化阁法帖》时代来看,宋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赵光义命翰林侍书王著,将内府所藏历代墨迹编次摹勒,这就是《淳化阁帖》。
这个帖由于当时的总王著粗燥,缺乏精细考证,雕版摹拓以后,就受到不少批评意见。宋徽宗时代,在《淳化阁法帖》的基础上,重新考证为《大观帖》后,才稍微好了一点。但是《大观帖》里《知汝帖》和张芝的其它作品,仍然在张芝的名下。
例如《八月帖》、《二月八日帖》、《终年帖》、《今欲归帖》共五个张芝的书法法帖,都在《淳化阁法帖》之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知汝帖》。
到底是不是把王献之的书法误认为是张芝的作品了,我们从书法和内容来看,确实存在一些疑虑。
附录:张芝《冠军帖》(一名《知汝帖》)的释文如下:供大家参考。
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冠军暂畅,释当不得极踪。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不可耳。 终年缠此,当治何理耶?且方有诸分张,不知比去复得一会。不讲意不意,可恨汝还,当思更就理。所游悉,谁同过还复,共集散耳。不见奴,粗悉书,云见左军,弥若论听故也。
草圣到底是张芝还是张旭谁更适合戴草圣贵冠
谢提问!草圣是张旭。张芝的章草是隶书直接变草书快写的变体,形体约束,非真正意义上的草书,不久夭折;张旭的草书由行楷演变而来,集草书大成,恒古未变。
精通楷书、行书、草书的王羲之为什么自认书法不及草圣张芝狂草真有那么至高无上吗
以逸少笔法之能,或其子大令差可比肩,犹自难及!唯张芝独能让逸少有,望而不及之想!
后世诸辈,俱知逸少之能,亦自度己远非书圣可及,皆膜逸少,唯元章傲狂,有所毁之,然,终其生,步逸少后尘,亦仅得逸少之二三。
吾度逸少,亦尝临习张芝草法,然,张芝草法超然卓荦,飘逸无双,逸少不及,始有不及张芝之叹!
或言,大令亦有,故当胜之说,大令亦荐其父,习其一笔书,逸少并无言语传世,以吾思,逸少非不能书大令之一笔书,是不能成张芝之草法矣!
至于后世诸家,仅成逸少一二,自不释言。唯其徒者,枉过师佳,进而有井蛙之誉!肤浅者,不自知也!
世之,或有过逸少者,唯张芝一人而,然,张芝之世,未有楷行横世,若有楷行,逸少亦不可度其能也。
是谓,过逸少,唯张芝或可!
东汉张芝的书法成就与特点是什么
草书四海共传名, 变得千般笔下生。
白练展时闻鬼哭, 紫毫挥处见龙惊。
收纵屈曲如蛇走, 放矢徘徊□鸟行。
遥望远山烟雾卷, 寒光透出满天明。
这是唐代诗人李翔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对张芝鬼斧神工的运笔和精美绝伦的书法艺术极力的赞赏。
张芝(?-约192年),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字伯英,汉族,敦煌郡源泉县(今属甘肃酒泉市瓜州县)人,凉州三明之一大司农张奂之子,出身于官宦家庭。东汉著名书法家,张芝与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书中四贤“。他的季弟张昶也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精善章草,时人称为“亚圣“。
有关张芝生平的史料很少,这与他情操高洁,不慕功名有关。他“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刻苦磨砺精神,成为后人临习书法榜样,并常用“临池不辍”形容坚持临书,王羲之曾钦敬地说张芝“临池学书,池水皆墨,好之绝伦,吾弗如也。“张芝师承崔瑗、杜操,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今草”。张芝更将崔杜笔法,烂熟于心,终于摆脱旧俗独创一体,转精其妙,以成今草。字之体势,一笔所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字迹气脉贯通,隔行不断。古人谓之:“一笔飞白“,开书法之一代新天地。让中国的书法进入了一个更加自由开阔的新空间,也让书法家的艺术个性得到更好的释放。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张旭、狂草大师怀素等多位书法大家的笔法都得益于张芝,草书大家孙过庭一生都将张芝的草书作为蓝本。
张芝创造的“今草”,起到了继承与孕育的作用,在汉代隶书快写的草隶进而演变成了章草,章草又演变成了今草,而今草又是张芝所创,原本张芝就擅长草书中的章草,汉代的草书字字分离,字形扁平,且受到成熟隶书影响,有波磔用笔,为与今草相区别所以被称为“章草”,所以说张芝在继承“章草”的基础上创造了“今草”,正因为章草字形结构复杂,书写费时而逐渐被更加简易美观且更易于书写的今草取代,张怀瓘《书断》卷中列张芝章草、草书为神品,曰:“尤善章草书,生诸杜度、崔瑷。龙豹变,青出于蓝。又创于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事非。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韦诞、索靖、王羲之父子、张旭、怀素之草法,均源于伯英。羊欣云:“张芝、皇象、钟繇、索靖,时号“书圣“,然张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斯为当矣“。他的书迹在《淳化阁贴》存有五帖三十八行,并著有《笔心论》,惜已失传。
张芝对后世留下的墨宝不多,很多已失传了。从《冠军帖》可观到纵横气势扑到眼前,疾驰中笔法奇诡多变,回转勾连、舒卷各得其宜。从《冠军帖》来看张芝的创作态势,是远远地走在了汉代书法家的前列,甚至让人感到怀疑,早在汉时的张芝,居然能够以如此鲜活灵动的线条来表达,线条的运用纯乎草法,断和连的交替是他娴熟的笔法,合则连,不合则断,随心从意,圆转也是张芝笔法的另一特点,其气势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如兵家之阵,变幻莫测。
张芝,我国最早的今草大师,人们尊称他为“草圣“,他受之无愧。淡泊明志,苦苦求索书法艺术使他成为一座不可动摇的丰碑而屹立于中国书坛,闪耀着永恒的璀璨光芒。
草圣张芝对后世书法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汉代是汉字的整理、变革和发展的时期,社会上广泛实用的书法已经是隶书,它已经成了官方文书的规范文字,线条圆转矜持的篆书退下来高居为礼制或装饰性的地位,作为艺术性更强的碑额、铜器铭文之用,汉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次石刻书迹的高峰期,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汉代涌现出一大批诸如史游、扬雄、崔瑗、蔡邕、张芝等书法家,那么“草圣”张芝对后世书法发展有哪些影响呢?最主要的影响是,张芝创造了“今草”,起到了继承与孕育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是因为在汉代,隶书快写的草隶进而演变成了章草,章草又演变成了今草,而今草又是张芝所创,
原本张芝就擅长草书中的章草,汉代的草书字字分离,字形扁平,且受到成熟隶书影响,有波磔用笔,为与今草相区别所以被称为“章草”,所以说张芝在继承“章草”的基础上创造了“今草”,正因为章草字形结构复杂,书写费时而逐渐被更加简易美观且更易于书写的今草取代,
张芝在东汉就有“草圣”之称,从上述简要概括,就容易明白他对章草发展到今草有着重要贡献,南朝时的羊欣称张芝“善草书,精劲绝伦。”张芝将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正是张芝的今草孕育出晋唐时期的“二王”与“张旭、怀素”的狂草。
草圣这个头衔应该给谁
个人觉得应该给怀素。都是草书大家,张旭的字容易上手,怀素的却难度大。张芝虽名大却未见真迹。记得小时候就看到过电视里闪过怀素的自叙帖,心里就顶礼膜拜。草书有小草,大草,狂草之说,只有怀素的草书配得上铁画银钩,纵横驰骋,翩若惊鸿,婉如游龙之说,当然张旭的也不差,只是相对而言。再说传世作品,张旭留下最好的作品也是他人的诗,而狂素留下的却是自己的作品。所以个人觉得头衔应该给这个出家大师。谢谢邀请!
林散之是“当代草圣”吗对他你有什么评价
很肯定的说,林散之确实有一定的书法造诣,他也是当代书坛引以为豪的书法家,但是林散之绝对称不上是“当代草圣”,而且当代也没有“草圣”,“草包”书家倒是很多,至于有哪些就不多做解释说明了啊,为什么说林散之不是“当代草圣”呢?原因如下:
首先,在当代书法造诣和林散之一般的书法家比比皆是,比如启功,其书法水平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其草书取法于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黄庭坚草法纯熟、结字瑰奇、笔意纵横,章法错落流贯,气势雄伟苍浑),言外之意是启功的草书有黄庭坚的书风,启功都没称“当代草圣”,林散之又岂能呢?对吧,
其次,林散之曾说“我到六十岁后才学草书,有许多甘苦体会。没有写碑的底子,不会有成就。”,可以这么去理解在书法“篆隶草行楷”五体中,学习草书是最费时间和精力的,而林散之在六十岁后才学习草书,试问一下学习时间充足吗?在短时间内就能达到“草圣”的水平?这是不是有点夸大其词了呢?还是林散之用的是神笔呢?
再者,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人们审美趣味的追求进一步得到提升,以往的章草字形结构复杂,才被简易美观且更加易于书写的今草取代,所以唐代的张旭当之无愧为“草圣”,其草书笔锋出之有力,筋强骨劲,毫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趺宕起伏,动中有静,连怀素、黄庭坚都自叹不如,而且怀素与张旭并称“癫张狂素”,可以这么说千年的书法艺术历史上只有张旭才是名副其实的“草圣”,如果每个时代都有“草圣”的话,那么是否也该有“当代书圣”呢?天才总是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