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除了李嘉诚和马化腾,潮汕还有多少成功人士
古往今来,潮汕地区有很多成功人士。除了李嘉诚和马化腾作为商界的突出代表人物之外,还有许多领域的精英,这些潮汕精英都可以作为成功人士代表潮汕精神和形象。
首先是明朝时期的军事家、政治家翁万达,被誉为嘉靖时期“岭南第一名臣” 。如今在泰国,翁万达被誉为“英勇大帝”,被潮人后辈立庙祭祀达到100余处。
还有清朝名将丁日昌,丁日昌是洋务运动的主要人物。在1865年9月,丁日昌创办了我国第一家近代军工企业江南制造局,标志着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
还有一个一定要说的大人物,那就是国学大师饶宗颐。饶宗颐曾经自述:“我家以前开有四家钱庄,在潮州是首富,按理似乎可以造就出一个玩物丧志的公子哥儿,但命里注定我要去做学问,我终于成了一个学者。
饶宗颐与季羡林并称“南饶北季”, 季羡林先生认为饶宗颐就是“我心目中的大师”。
金庸说:“有了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是“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陈弼臣,在原籍广东潮阳县读中学, 于1927年返回泰国,后来于1944年在曼谷创办“盘谷银行”。到1984年的总资产达83亿美元,以营业额计算,占泰国金融市场总额的30%以上。美国的《时代》周刊曾发文称陈弼臣是“泰国的头号大亨”。
谢易初是广东澄海人,27岁远赴泰国打工,后来创办泰国正大集团。谢国民是他的儿子和集团董事长。泰国正大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农牧工商一体经营国际性大财团,在全球拥有超过50家公司及企业,跻身世界500强行列。2017年,谢氏家族以200亿美元蝉联泰国首富。
广东老板和浙江老板有什么区别
本质上,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中国草根企业家,都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他们都是从一无所有,到家财万贯。这既是时代带来的机会,也是个人抓住机会奋斗得到的回报。
广东老板与浙江老板,看起来都是老板,但相互之间还是有一定差异的。
广东因为接近港澳,而且海外华侨众多,广东是各省份中华侨最多的省份,2000多万广东籍华侨遍布全球,超过华侨第二多的福建500万左右。这种情况,让广东老板在管理企业上,更愿意与国际规范接轨。所以广东老板对员工,更喜欢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干多少活,领多少钱;能力在增长,待遇也在增长。应该说,广东与香港为邻,广东的企业得此风气,改革开放后的创业早期更加规范一点。
浙江企业家企业也不是同样的,我们可以将之分为两类。一类是早期创业的草根企业家;一类是后来成长起来的高知企业家,他们之间也有大不同。
浙江的草根企业家接触的比较多,他们其实也很豪爽,接触的时候都是请客吃饭什么的,很好接触。他们都是从底层奋斗起来的,所以在待人方面还是很社会化。但在员工方面,更愿意用亲朋好友,其实这不仅是浙江老板的做法,基本上也是创业者共有心态。对于员工老说,只要能够带来帮助,那么他们也是很阔气的给予高待遇;但如果员工不能给公司带来帮助,拜拜了你,谁都能干的活,自己还有那么多亲戚,为什么要给你。
新兴的高知企业家,与早期草根企业家,还是有很大的差异。他们对趋势、技术的理解更前沿,对人才的认识也更到位,所以也更愿意与有价值的员工分享企业成长的红利,爱制度设置上,管理风格上,逐渐向国际惯例接轨。
总而言之,伴随时代的发展,不管是广东,还是浙江,企业家都在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并且融入中国本土文化,这是大趋势。广东与浙江的企业,都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中流砥柱式的群体,与其谈论他们的区别,不如学习他们成功的共性。
泰国那个城市中国人最多
泰国首都曼谷,是华人华裔最多的城市。据统计,目前泰国6700多万人口中,华人华裔超过1000万(也有华侨社团的大概统计是超过1500万)。曼谷市常住人口800-1000万,其中华人华裔占30%强。
曼谷是泰国的政治、经济、金融、教育、文化中心,自然也是华人华裔奋斗的好地方。华人华裔在泰国的政治、经济地位都是最高的。泰国1936年实行君主立宪制后,至今39届总理,90%以上有华人血统。泰国每年评选的十大富豪,最少7位以上是华人华商,包括CP正大谢国民家族、大象啤酒苏旭明家族、盘谷银行陈有汉家族、中央洋行郑有英家族,还有红牛饮料家族等等。泰国十大银行,其中八个半在华人手上。据统计,泰国经济69.6%掌握在华人华商手上。所以,泰国排华出现的可能性几乎很小。
在泰国,南北东西76个府,几乎都有华人华裔的身影和足迹。由于华人和泰人宗教信仰一致,都是信奉佛教,所以,华人和泰人通婚无障碍,通过婚姻带来的文化融合也是很和谐的。所以,泰国华裔很多,不是吹牛。
图片1-3泰国历史上第三个王朝的创建者是华裔郑信,也叫达信大帝,至今二百多年了,12月28日泰国十世国王和广大民众还在缅怀郑王登基251年。图片4-6这些手机里随便的照片,都是华裔企业和华商组织。MVTV电视台董事长是华裔叫欧阳木鸿;泰华橡胶企业创立40周年庆典,老板是泰国华裔;泰华九屬会馆荣誉首长联谊会年底换届仪式。
如何看待网传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陈汉华十年博导无一博士毕业
三七开吧,学生70%的责任,导师30%的责任。
对于学生来说,真的达到了博士学位要求,比如2篇SCI论文,论文外审结果3个A以上,没有C,没有哪个导师会拦着你,就顺利毕业了。部分学生是死读书,读死书考上博士的,根本不具备理论创新能力,而博士学位要求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怎么办?只能拖过十年八年的,最后自己也放弃了。
对于陈博导来说,主要是帮学生在专业领域选题或选题把关,提出的科学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能研究到什么程度,最好有自己的基金项目适合做博士论文。十年没一个毕业的博士,在这一点上还是有欠缺的。
陈博导还可能不善于交际,俗话说就是不会来事。其实,陈博导可以举办几次座谈会或学术交流会,把附近几所大学相同专业的教授请过来,借会议机会熟悉一下,然后学生外送论文、毕业答辩等时候,提前打个招呼,学生也就这样马马虎虎毕业了。很多导师都是六七十岁,甚至七八十岁,哪还有精力跟踪前沿科技帮学生指导论文,还不都是这样和和气气通过的。
再有,我也一直从事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研究,深知研究难度,哪有那么多问题适合做博士学术研究,能跟踪与应用美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都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