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写的最漂亮的魏碑书法是哪个
- 近现代魏碑书法大家都有谁
- 这种几十年磨练的大榜书魏碑书法,你觉得大气磅礴吗
- 为什么中国历代书法字帖中不收录魏碑
- 书王范笑歌的魏碑书法都来自哪些魏碑传统
- 很喜欢《张猛龙》等碑刻书法,请问魏碑是怎么产生的属于什么书体学习时要注意什么
- 有人说魏碑就是楷书,有道理吗
- 有没有关于魏碑讲解的书法理论书推荐
写的最漂亮的魏碑书法是哪个
写的最漂亮的魏碑书法是哪个?
吊殷比干文最漂亮。
吊比干文是北魏孝文帝为缅怀殷商忠臣比干而亲自撰写的一篇祭文。书写者的名字不详。结构和笔画的特征和欧阳询的书法风格非常接近。当然,欧阳询是隋唐时期的人,吊比干文》不能学习欧阳询,反到是欧阳询书法有可能受到《吊比干文》的影响。
人的审美,受时风的影响。没有人能脱离时风而独树一帜。我们在曾翔、王冬龄这些异类身上就可以知道。那怕他们是真的优秀,因为他们的东西实在让现时的人无法接受。更何况他们不优秀。
虽然欧阳询的书法在魏碑之后,但他的影响力比魏碑的影响力巨大得多。
魏碑的流行,是在清晚期的事。在此之前,欧阳询的书法已经流行了一千多年。大家对欧体字的形态已经根深蒂固。人们的审美观,都是以相类似的形态而趋同。从我学习书法师宗欧体的审美观出发,我认为《吊比干文》是魏碑中最漂亮的。
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并不要求他人赞同。
近现代魏碑书法大家都有谁
近现代魏碑大家,曾熙,康有为,谭延闿,陈洪绶,赵之谦,孙伯翔,熊任望等等。
这种几十年磨练的大榜书魏碑书法,你觉得大气磅礴吗
看电视剧,我们队那些粗狂,豪爽的汉子也很欣赏!
这位大师似乎也想体现那种东西!是挺粗狂的,可是更显得笨重!如果什么样的形象都可以成为书法的话,真的就无所谓书法的好与坏的评价了!
这种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水平就如此,毛毛躁躁的外形诠释书法的功夫吗?这可能也符合了那句话,有了神采,形质就不重要了!可是神采也没有形质也不成是什么啊?
给大师哥个定义吧,欺名盗世!
为什么中国历代书法字帖中不收录魏碑
魏碑为什么没有收到历代法帖里?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明白什么是法帖这个概念。那么什么是法帖呢?或者说一件书法作品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才能被称为法帖?
其实古人对法帖这个要求是十分苛刻的。这远不像今天我们对待书法这门文化的态度,我们今天的态度是批量化生产的,书法家一抓一大把。只要你脸皮够厚,舍得砸钱,敢吹牛?,头衔一大堆,证书一大把,公共媒体自由进入,只要你有了充分曝光率,出名了一切都搞定。书法在今天人们的心目中就是汉字工艺品,越花骚越好,既然由文化下降到工艺品,自然就成了商品。既然是商品就应该符合商品的特性:货卖一张皮,当然要华华丽丽,这点也就今天书法家常说的“视觉冲击力”,书法要有个性,对应了商品的个性化,商品的个性化包括产品的特性,服务的个性化,其实说白了就是产品和服务与别家不同。今天书法家所说的“创新”,“个人风格”,其实就是与别人不同。按照这观点来推测,公势如下:“创新”=“个人风格”=与别人不同=丑书=线条艺术,或者汉字的艺术,或者视觉艺术,等等=摔的,砸的,跳着舞写的,用鼻子写的、用脚写的,蒙上眼睛瞎划拉的,浑身泼上墨汁在纸上打滚的……
那么魏碑有个性吗?有!与传统的二王面貌大不相同。有视觉冲击力吗?有!最典型的就是《始平公造像记》。按照今天的观点,怎么着也得把魏碑选进法帖里。那么古人对法帖的要求是什么呢?
既不是个性,风格,也不是✘✘✘的艺术,古人对书法的态度除了虔诚,还是虔诚。书法在古人眼里就是道术,是天地大道在书写中的体现,所以,对待书法的态度就是对待天地大道的态度。书法,是中国古人心目中的一种高层次精神信仰。所谓的法,就是叫人效法师法的意思,所谓帖,就是示范,范本的意思,所以法帖是要供后人瞻仰学习的典范榜样,是后人精神导师,所以对于法帖的选择当然是严之又严。修订编撰法帖的作品大多是古人的,历史选择的作品,编撰者和作者之间没有任何的利害冲突,作者想要拉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也不可能穿越过来。所以古人有自己的标准:
第一,必须有笔法的传承。古人的笔法概念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这个笔法并不是那个人自创的,而是毛笔的物理特性,人手的指,腕的自身运动的生理特性双方的一个最佳切入点,理解和掌握了这套书写方式,可以自由轻松的挥洒。这套方式是最简便的,是毛笔和手指手腕最佳结合方式,同时他又指向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当然对汉字的笔画书写与笔画间的连接和汉字的结体构成具有高度概括性,他是纲领,打个比方,这套笔法的全部内容就好比是大楼的主体框架,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具体阳台多高,外墙什么色,水电管道线路问设计完全可以具体情况临机发挥处理。所以,颜真卿的书法面貌跟二王差别那么大,后人还是把他归到二王体系中。因为他是二王笔法谱系的传承者。那么清明以来到今天的笔法概念是指什么呢?
指的是某家书法作品中的具体壮况:包括笔画的形状,方圆、曲直,角度,点的出锋方向,字性的宽窄,方圆,高低长扁,结体的宽紧。总之,你只要把字“做”的跟字帖形状一样,你就得到了笔法。大家不妨看看晋唐和晋唐以前的书论和明清的书论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汉蔡邕的《九勢》、唐颜真卿的《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还有不知作者姓名的《永字八法》,欧阳询的《三十六法》;清黄自原《欧体结构九十二法》,还有明朝一个叫什么来着我忘了,总结了楷书结构一百零八法。九十二,一百零八,看到这些数字令人生畏。不要说熟练掌握了,光背下来就很费劲。光一个点就十几种。这样的繁琐,是不利于学习的。古人认为大道至简,总结的是纲领性的,框架式的,所以都很简洁。具体到每个笔画的长短、粗细、角度,完全是根据具体情况随机生成的。用一种固定的视角眼光去扑捉活动的,动态的具体的东西当然是越研究越茫然,越学越迷糊。那么魏碑有笔法传承吗?更具体点,魏碑有古人认为的笔法传承吗?好像很不好说。
二,古人认为书法作品体现了书写者的人格魅力,精神面貌,品行修为。所以是否选择进入法帖跟作者的人格,精神,品行的高低也有很大的关系。今天的丑书创作者常常自比梵高和徐渭,可这两个人都是疯子,不是装疯卖傻,而是确确实实的精神病,梵高不知怎么向女朋友表白,割掉了自己的一只耳朵,徐渭精神病发作了杀妻。也就是说他两个别说人格魅力了,连精神都不健康了,出现了不正常的状态。所以今天的丑书书法家个个疯疯癫癫,洋相百出,是有“师承”的。咱们再看看魏碑的作者是否符合这个条件。
魏碑主要分两系统,一个是北朝的造像系统,一个是南朝的墓志铭系统。这两个系统成为一个鲜明的对比:一个粗犷野蛮,一个细腻典雅。打个比喻,一个是捋胳膊卷裤腿放屁打嗝横眉瞪眼的乡野粗汉,一个是文质彬彬,举止文雅谈吐不俗龙态凤仪的高士,你说该选哪个做老师呢?
对呀,该选南朝的墓志铭。可墓志铭是埋在墓里的,古时候没有专业的考古队,除了盗墓贼没人喜欢挖墓玩。所以古人很少能看到南朝的墓志铭。大量的墓志铭都是近代才出土的。所以,编撰法帖的时候看不到墓志铭,能看到造像记却又看不上眼。所以魏碑进不了历代法帖。
三,能称上法帖的作品,创作者在他那个时代要有巨大的影响力。这和风格,个性,创新没有关系,书法史上有很多有意思的现象:最典型的就是宋四家。苏黄米蔡,徽宗的瘦金体却进不了宋四家,不要说书协主席了,国家最高领导人都不行。其实要论个人风格,论创新瘦金体碾压苏黄米蔡。还有个个人风格最不突出的蔡襄却进了宋四家。这个蔡襄写了一手好颜体。据说宋四家的蔡是蔡京,因名声太臭,只好关掉蔡京,拉进一个蔡襄凑够四家。这个说法极有可能是后人揣测编排的。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知道了,蔡襄究竟做了什么?只要我们用心看看北宋初期王注编纂的《大观帖》就知道了,这个帖里漏掉了一个书法史上很重要的人物的作品。没错,就是颜真卿。
太祖建国,天下一统,四海升平。但是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战乱,对于前朝的文化必须有人去挖掘,整理,然后继承。干这么一件事的人就是蔡襄。那么蔡襄在挖掘中发现了颜真卿的价值,并向他学习,在蔡老师的带动下,大家开始向古典学习,才有了苏轼那奇特的握笔姿势(参看于钟华教授的《问道王羲之》),开始了寻求古法的学习经典之旅,米芾的集古字。总之,老蔡是靠着社会影响力进去的,绝不是随随便便拉一个来凑数的。咱们再分析一下魏碑。
魏碑的书法价值脱离了清末的社会环境等于零。他的书法价值都是失落的政客们鼓吹起来的。康有为政治变法失败后,亡命异邦,专门写文章来鼓吹魏碑,但洛阳的造像记确实拿不到桌面上去,怎么办?从几千份作品中挑挑捡捡,选出了二百件,看看还是不成个样子,又从二百件作品中勉勉强强选出了二十件,就是今天所说的《龙门二十四品》。在此之前,洛阳的造像记只是文物和古迹,没人把他当成书法来看待,既然不是书法又怎么可能进得了法帖。也就是说把魏碑当成书法作品来看也就是百十来年的历史。
书王范笑歌的魏碑书法都来自哪些魏碑传统
第一次听说范笑歌,特意上网去查了一下资料,看着职业这一栏,有点傻眼。难道中国还有一个职业叫做书法宗师么?再看看成就一栏,中国画浪漫主义画派领袖,视觉美学理论家。好高大上的样子。
再看看据说是书王的范某魏碑作品
字看起来还算不错,很有些功力,至少比起某些大师的丑书看起来要顺眼很多,本事应该还是有一些的,但是人嘛,还是有点自知之明好,百科可以乱编,但是书王还是不要乱叫的好,毕竟从古至今,大家公认的书圣也就一个王羲之而已,其他的人书法成就再高,今天你叫书王,明天他叫书神,后天再来一个书仙,凑热闹的再来个书鬼,无聊的再称个书佛,牛叉的再来个书皇,总之,中国字多,每个人取个绰号,也是可以的,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会编!
改了几遍,不知道怎么会过不了,只是发表一下个人看法罢了,不是指着谁骂。最后还是看看兰亭序养养眼吧
很喜欢《张猛龙》等碑刻书法,请问魏碑是怎么产生的属于什么书体学习时要注意什么
谢谢邀请!我没有深入学习魏碑,但也很喜欢这种书体。
《张猛龙碑》是魏碑的优秀代表
《张猛龙碑》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碑》,同汉隶一样,可能是因为当时的书者没有多少名气的原故,那个时期的碑大多没有书写者的名字,该碑也是没有注明书者名字。该碑现存于山东曲阜,碑阳共24行,每行46个字,碑额书“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三行十二字。
《张猛龙碑》为正宗北碑书体,古人评价其书“正法虬已开欧虞之门户”,被世人誉为“魏碑第一”,在书法文化史上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清杨守敬评其:“书法潇洒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沈曾植评:“此碑风力危峭,奄有钟梁胜景,而终幅不染一分笔,与北碑他刻纵意抒写者不同。”康有为谓:“结构精绝,变化无端”、“为正体变态之宗”。该碑已开初唐楷书法则的规模。
《张猛龙碑》运笔刚健挺劲、斩钉截铁,可以看到《始平公》的影响,如横、直划的方笔起笔,转折处的方棱及三角形的点等,都保留了《始平公》的旧貌。但也并非笔笔都方,而是变化多端,有方有圆,比《始平公》更精美细腻。字体略长,结体已经是比较标准的楷书了。碑中单字结体非常端丽,有的笔画结体中,甚至有一点行书的味道,尤其是碑阴。
严格说,魏碑属于楷书
我们知道,中华书法史上有两次重要的隶变事件,一次是秦末汉初发生的第一次隶变,中国的书法字体由小篆变化产生出隶书;第二次是魏晋时期发生的第二次隶变,由隶书衍生出草书和楷书。
我认为,魏碑同章草一样都是汉隶在第二隶变之前的过渡书体,由隶书产生出草书是经过了章草的过渡,而由隶书向楷演变是经过了魏碑的过渡。所以,这个时期的章草,非草非隶,亦草亦隶;同样,这个时期的魏碑也是非楷非隶、亦楷亦隶。
《张猛龙碑》无论在笔法、还是结构上都更具楷书的样子,尤其是笔画上已经很少有波磔这种隶书的典型笔画,更多的使用了转折、提按、顿挫这样的笔法,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楷书元素。所以,《张猛龙碑》应该算做楷书。
临习《张猛龙碑》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其单字结构。《张猛龙碑》字形还具有隶书的形象,总体呈扁方造型,个别字因其自身造型而保持长方,但主流上是扁方。
2、注意其笔画特征。《张猛龙碑》笔法上多用方笔,形如刀削斧凿,铿锵有力,有棱有角,所以,在临习时不能将笔画写得过圆。
3、注意其俯仰穿插。《张猛龙碑》不同于唐楷的死板、端正,笔画俯仰灵动,穿插有序,个别字还有笔画之间的呼应,带有行书笔意,书写时应该发扬这种笔法。
4、注意其刀刻痕迹。魏碑、尤其是北碑书法大多以方笔为主,刀刻斧凿的痕迹很重,在临习时不要太突出这种金石气息,有时刻意强调反而使书写的东西过于板硬尖刺。
有人说魏碑就是楷书,有道理吗
谢邀!
魏碑就是楷书,与金文、小篆、隶书一样,同为正书。
魏碑书法笔画严谨,朴厚灵动,丰膄不失于刻板,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
(上两图为魏碑书法)
楷书从风格上分两个系统,一是魏碑;二是晋楷和唐楷。魏碑是北朝时期碑刻的统称,也叫“北碑”,主要包括造像题记、摩崖石刻、墓志铭等。楷书泛指晋楷和唐楷,唐代是楷书的鼎盛时期。为此,说魏碑就是楷书,是十分正确的。
(以上三图为唐楷)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欢迎留言和评论!
有没有关于魏碑讲解的书法理论书推荐
书法在清朝以前都是以帖学为主,到了清朝,经包世臣、康有为等的推崇,碑学兴起,并后来居上。所以学习魏碑理论,可以读读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和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其实,仅观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的“论魏碑十美”就足以领略魏碑之大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