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葛亮吊孝

诸葛亮吊孝为什么不是真心?诸葛亮害死周瑜以后为何还要去吊孝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20 05:23:39 浏览8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诸葛亮吊孝为什么不是真心

答;因为诸葛亮要替刘备在东吴招揽人才所以借口去吊孝为名。孔明也知道江东才俊,刘备也因此得凤雏先生庞统,当然,打探虚实也是目的之一,因为曹操新败,暂且不足为虑,孙刘两家都虎视耽耽的窥视曹魏的地盘,为了和孙权争夺荆州与西川,完成隆中决策中“先取荆州为家,再图中原”的政治目的。

诸葛亮害死周瑜以后为何还要去吊孝

此言差矣,周愉比诸葛亮大七岁,周瑜羽扇纶巾,位居东吴大都督时,手握重兵,小乔初嫁,诸葛亮出山才任军事祭酒,诸葛亮促使孙刘联盟,见了孙权,赤壁之战时诸葛亮进周瑜中军大帐的资格都没有,军事机密何等重要,历史记载诸葛亮根本没见过周愉,周瑜是对抗曹仁时巡营时受箭伤延误治疗时间伤命,悼念时是由庞统出使吴国悼念周瑜,与诸葛亮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何来气死周瑜一说,在当时的年代,诸葛也害不了周瑜,气周瑜更谈不上,诸葛亮还不配把周瑜怎么样!

诸葛亮敢给周瑜吊孝,司马懿为什不敢给诸葛亮吊孝

诸葛亮敢去东吴给周瑜吊孝说明他不惧怕东吴生变,看透了鲁肃这个忠厚长者会约束东吴诸将的造次。表面上孙、刘两家还是抗曹同盟,真要撕破脸皮对东吴也没好,何况此时刘备实力并不可小觑。再者诸葛亮是作为使者修好而来,又有名将赵云保驾,量你东吴决不敢加害于他。司马懿与诸葛亮是作为双方敌国的统帅战斗在第一线,诸葛亮北伐就是要消灭曹魏,恢复汉室天下。捉拿敌酋是战争的首要任务,诸葛设计上方谷诱敌,使得司马懿父子差点丧命。即使给司马懿一百个胆,也决不敢去吊唁诸葛亮。虽然作为对手二人有惺惺相惜之意,但蜀汉诸将是不会放过敌手的。

如何看待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吊孝,是真性情还是政治表演

我是古韵国学,我来回答,供大家点评!

“既生瑜,何生亮。”这是周瑜临终喊出的话,展现出周瑜拷问上天对自己的不公。

“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语出罗贯中,也是为周瑜的逝去感到惋惜。

英才早逝,诸葛亮去吊孝既是真性情,也是政治需要。那么真性情具体体现在哪?政治需要又怎么说?看我一一道来。

一、如何体现“真性情”

自刘备兵败夏口,诸葛亮驾一叶扁舟随鲁肃来到东吴,智激孙权、智激周瑜之后,终促成孙刘联盟。然而周瑜却对诸葛亮屡下杀手,认为日久,刘备、诸葛亮必是东吴大患。既然如此,为什么说,诸葛亮吊孝还是真性情呢?以下三点可供大家参考、讨论。

1、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是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的智者。他雅量豁达、敬佩贤才。这在诸葛亮至周瑜的祭文里体现的淋漓尽致,《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祭文曰:“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如果不是真性情,是写不出这么泣血祭文的。所以诸葛亮吊孝,是真性情。

2、诸葛亮舌战群儒,不是显露才华,更不是逞口舌之快,那个局面是战与和、生与死的抉择时刻,因为那个时候的东吴,是一片投曹之声。虽说东吴主孙权是一代名君,但是如果没有周瑜的极力劝谏,孙权下不定决心,就不会有火烧赤壁,大败曹操,刘备集团也就没有翻盘的机会了。周瑜等于是救命之恩,斯人已故,吊孝,自是真性情。

3、周瑜一代儒将,其谋略不在诸葛亮之下,只是慢了半拍,但对于曹操却都是致命的。蒋干盗书、黄盖苦肉计、庞统献连环计,可以说环环相扣,使得曹操几乎全军覆没。这样的俊才世间难得,英才已去,吊孝,怎不是真性情。

二、吊孝是政治的需要

题目里的政治表演,其实就是政治的需要。《三国演义》里,周瑜中了曹仁的毒箭,但不至死,而真正致死的是,周瑜想夺回被刘备占领的荆襄九郡,三次用计,三次被诸葛亮破解而气死的。所以东吴大部分人对刘备、诸葛亮都恨之入骨,愤愤然欲取之。

此事,刘备、诸葛亮自是心知肚明,如果和东吴闹翻,甚至对抗,定会于己不利,还可能被曹操把孙刘都灭了。为今之计,就此机会去东吴吊孝,来缓和修复两家的裂痕,来保证联盟的存在,使曹操不敢轻举妄动。

这样,刘备、诸葛亮就可以安心稳固荆襄九郡,谋时进取西川,以完成隆中对的战略部署。作为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诸葛亮去吊孝是必然的,哪怕是所谓的政治表演,也必须冒险前去。

结语

诸葛亮去东吴吊孝周瑜是真性情不假,政治需要更不假,但还有一点是,周瑜死后,诸葛亮确实不在把东吴放在眼里?文中第五十七回,玄德曰:“只恐吴中将士加害于先生。”孔明曰:“瑜在之日,亮犹不惧;今瑜已死,又何患乎?”

从这君臣的一问一答,你能感觉出什么呢?欢迎朋友们留言点评。

诸葛亮吊孝周瑜时,为何没有被江东将士杀害,真的是因为哭的惨吗

正史中吊孝周瑜不是诸葛亮而是庞统,在《三国演义》中庞统的事被移植到诸葛亮身上由此变成了经典故事。

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突出诸葛亮,这就是主角光环,自然也不能让江东将士杀掉诸葛亮了。

沿着罗贯中《三国演义》的思路,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江东不杀死前来吊孝的诸葛亮。

一、江东有人想杀,但畏惧赵云在而没有动手

周瑜死后,诸葛亮打算去吊丧,刘备就劝导说“只恐吴中将士加害于先生。”孔明曰:“瑜在之日,亮犹不惧;今瑜已死,又何患乎?”

话虽这么说,诸葛亮去时还是带了保镖的,“乃与赵云引五百军”,赶巴丘吊丧。

就是这个安排救了诸葛亮一命。

《三国演义》记载:“周瑜部将皆欲杀孔明,因见赵云带剑相随,不敢下手。”

所以,江东的人尤其是周瑜的部将,不是不想杀诸葛亮,而是畏惧赵云这个超级保镖而没敢动手。

二、剧情需要,突出诸葛亮的才华和人格

如何突出诸葛亮的才华?自然是通过吊孝时的祭文了。

“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诸葛亮吊孝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烝尝!

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居。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

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

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

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

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

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

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

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这一篇祭文言辞华丽,情真意切,很好的表达了诸葛亮的文才。

如何突出诸葛亮的人格?

诸葛亮在度祭文后“伏地大哭,泪如涌泉,哀恸不已”,表现的十分悲切,更说“从此天下,更无知音”,连鲁肃都被打动了,说“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连本想杀诸葛亮的众将都说:“人尽道公瑾与孔明不睦,今观其祭奠之情,人皆虚言也。”

这一番吊孝,表现了诸葛亮的待人的真挚和大度,反观周瑜到变成了气量狭小之人了。

三、剧情需要,孙刘结盟抗曹的战略可不能变

孙刘结盟,既然是盟友,作为孙权一方的重要人物病逝刘备一方自然要派人吊孝,既然是吊孝,孙权一方如果此时动手杀掉前来吊孝之人,一是会导致孙刘联盟破裂,二是失去道义支持。

无论这么说,杀掉吊孝之人都是不道德的,因小失大,罗贯中自然不会这么写,而且他安排的是诸葛亮前来吊孝,主角光环,自然不会让诸葛亮就这样遭到杀害的,即便是江东的人真动手了,罗贯中也有后招把诸葛亮给“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