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门岛 地方

南通果真是古代流放犯人的地方吗?中国地名中的“门”是什么意思,比如福建广东那边的厦门,金门,虎门等城市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16 02:04:09 浏览7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南通果真是古代流放犯人的地方吗

从多方资料来看,南通确实是古代流放犯人的地方。

古代流放到南通的犯人,大体可分成三种情况:

一、南宋之前的古代战爭中,擒获的敌方俘虏,被押送到南通流放,(注:古南通的胡逗洲四周环水,这种地形非常有利于管理流放犯人。)这些俘虏大部分是鲜卑人、西域人。

二、古代的罪官以及刑事罪犯,被押送到南通流放。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据有关文献披露,古代也有冤、假、错案。有些所谓的罪官,并非贪官、坏官,而是因为主见不同,在宫廷内内斗中失败,所遭至的迫害、冤屈。

例如:清朝的爱国将领林则徐,虽然当年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流放到新疆伊犁,但是百年之后,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在历史学家的笔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光辉形象,永远不可磨灭。

三、明初,朱元璋的军队打败了驻防在南通的一支数万人的蒙古军队。从资料分析,这支蒙古军队应该是忽必烈(成吉思汗)第四个儿子下属的一支部落军队,他们为了保全败军残部以及全体随军家属的性命,接受了明朝军队提出的(就地流放)的全部条件,明朝军队也采取了相对宽松的管制措施:允许蒙古人从事农牧业、手工业、经商等;为了防止他们逃回蒙古大草原,批准未婚蒙古人与当地青年男女互相通婚,促其扎根南通;只是每年秋后,蒙古人必须按收入比例,向明朝官府缴纳重税而已。

然而这批蒙古人及其后代相当聪明、勤奋,他们不仅与南通原住民相处很好,而且在以后南通的各行各业中,相继出现过优秀人才。到明朝中期,流放定居在南通的蒙古人已经不再受歧视了。

而今,经历数百年的通婚、变迁,南通籍蒙古人及其后代,已经完全与汉人同化,不分彼此。

中国地名中的“门”是什么意思,比如福建广东那边的厦门,金门,虎门等城市

带门字的城市其实非常多!

厦门、江门、澳门、虎门、金门,玉门,荆门,天门!“门”故名思义:有门户的意思,比如厦门,虎门,金门,玉门,古代人取名字都是很有深意的,真的要佩服他们的智慧!

引申到现在,还有门户网站,某某的门户的说法,所以下次再遇到诸如带有门字的地名,你也猜出一二,知道他是什么门道.....

海门岛海鲜大排档怎么样

今天自驾游来海门岛玩,岛上很多饭店。但是不知道选择哪家,看到大众点评唯一显示的这家店(都没看到小伙伴的点评呢~~),于是就选择这家。两个人吃了杂鱼酱油水 炒空心菜 干炸小鳗鱼苗~还有一大盆的饭,一瓶可乐。一共90元。口味不错吃,不坑人。赞一个~

厦门城市名字的由来

厦门最初见于各类文献、文章称新城,嘉禾屿,嘉禾里,中左所等,直到后来定名为厦门。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诚如厦门之名。

一、新城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南院派始祖陈邕被谪贬入闽,先居福建三山,旋迁兴化枫亭井上,又移惠安社稷坛后,最后徙迁漳州南山下,通津桥南的驿路旁,建宅居焉。因筑宅宏其范囿,被参谤私建宫殿诬为谋反之罪,朝廷派钦差大臣查处,祸将临头。陈邕之女金娘谓其父曰:务将家宅改为寺院,吾削发为尼,庶可弭谤而免祸。陈邕遂将家宅改为“南山寺”,物业施舍予寺。金娘把剃下的长发当笔,写下“悠然”两字,终身事佛为尼,法号“玄妙”,后敕赐为“金花郡主”。

陈邕举家迁居龙溪县三都水头社(龙溪县三都明清时期属于海澄县,今厦门海沧区,水海沧水头在今海沧大桥下,与厦门岛比邻),卒后加谥忠顺王,葬于水头。陈邕生有四子,长子夷则;次子夷锡;三子夷行;四子夷实。

夷则为唐进士,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德宗建中二年(781年)与其弟及独子俦,举家三百四十余口迁入今厦门岛,于江头毗邻的浦园定居,始托足茅舍,今人号其处曰:“陈寮洗马坑”,因与光州固始学士薛令之来自同乡里,乡人至今犹有“南陈北薛”之称,当时厦门有“新城”之说。

二、嘉禾屿

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厦门岛上曾生长过一茎数穗的水稻,当地人以为这是一种祥瑞之兆,于是就叫这里为“嘉禾屿”。因宋代一般将县以下行政区分成乡,乡下设里,当时厦门岛人口不多,为里级单位,属于泉州府同安县,故续前称谓称“同安县绥德乡嘉禾里”。

三、厦门及中左所

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福建,于沿海建了五卫十二所,其中泉州永宁卫又分前后左右中五所,后移中左所于厦门,并筑城于岛西南端,今厦门中山路一带。此时期称厦门岛为“中左所”。

明代初期,九龙江流域,即今漳州月港逐步取代泉州港成为南中国对外贸易的中枢,九龙江出海口也成为预防奸民勾结倭寇的重要海防要道,当时月港两岸及整个九龙江出海口设置了诸多巡检司和千户所,如屹立海中镇守门户的海门巡检司(海门岛),九龙江出海口北岸濠门巡检司(嵩屿),固若金汤镇守海门之金门千户所(金门),在金门之上,海门之下,人称下门中左所,即今日厦门之称为来源。

四、厦门的定名

闽南人对于称谓一般分成白读和文读,对于一般称谓在正式场合一般也会冠以雅称。最常见如墓碑,同安称同邑或银同,海澄称澄邑,莆田称莆阳,晋江称温陵。而小地方则更是如此,比如集美,原称集尾或浔尾,今日雅称集美,过去雅称浔江;海沧石塘原名石林兜,钟山原名钟林尾。而厦门,源于下门,后雅称为夏门,在后期又逐渐借用及演变成厦门。

有人可能会质疑,为何下门会后来居上取代嘉禾屿的称谓。其实不然,在历史上,厦门岛一直归属泉州府同安县管辖,嘉禾里行政中心一直在岛的东面,靠近同安一侧,而厦门与之相距甚远,更多的时期是作为军事机构镇守漳州府附近的九龙江,相当长时期,厦门军事上归属于漳州府的镇海卫。而直到解放后,大家口中的厦门依然仅指的是中山路一带的老城区,厦门岛的大部分仍称禾山,一个嘉禾屿雅化后的名字。

随着经济文化由陆地转向海洋,厦门喧宾夺主,风头盖过禾山,最终成为厦门岛的代称,乃至整个同安县,现在的厦门市。

以上,或许对,或许错,欢迎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