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好好地一个人,忽然出家了,可能是什么原因
- 为什么一些人会选择出家
- 什么样的人适合出家
- 喜欢一位出家人怎么办
- 出家人出家的原因是什么
- 《一人之下》406话中,王也为什么一定要出家
- 出家的人都是什么心态
- 出家人老了以后,失去自理能力,或是生病了,怎么办
- 为什么有人会选择出家做和尚
- 《水浒传》里打虎英雄武松出家为僧,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好好地一个人,忽然出家了,可能是什么原因
也许对当今的世态看清看淡了,出家修行是一个人自己的心理状态所起的决定。
为什么一些人会选择出家
为什么现在有人选择出家?
谢谢邀请:
在这变化无常的世界里人的选择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不必为他们的选择担忧,只要不违法不功击政府不反动,就随便他信什么去。信仰自由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力,是人权的一大必备选项,国家政府都允许公民信仰自由,只要见怪不怪心里就坦然了。
什么样的人适合出家
当今末法末劫时空点,最好的修行道场是在红尘世间,烦恼即菩提,环境越恶劣,越能修出过硬的清净心。你躲到地窖里盘坐三小时,心里不清净也是枉然,你在清净的环境里,修到一定的层次,但一旦进入繁乱糟杂的世间,就会应机而败。
再者,家庭成员都是你的有缘众生,你丢下这些众生而不顾,不去度化、感化他们,而是执意自己出家,为成佛而成佛,这不是私心、贪心、执着心吗?这还是一味地为“我”,而真正的修行是放下和去掉私心、贪心、执着心,去掉“我”的,只有达到无私无我才能成就圆满的道果。所以深山寺院并不是理想的道场,红尘世间才是你修行最好最理想的道场。
喜欢一位出家人怎么办
大家好,我有靠谱的回答,大家不要解答偏差了,想要看实际事情的进来看看吧!
不管世间法和佛法,重在一个“缘”字,喜欢出家人,证明你和这位出家师前世或多少世有缘,如果你是修行人或学佛人,这世可能被这位你喜欢的出家师而得度,不要以为喜欢就往邪处想。
因为喜欢就很容易的去亲近,这种亲近就叫奉事,你怎么喜欢,出家师是有自己的底线,不会因为你喜欢而干没有法规的事,因为出家和在家就是二个层次上的人,若是心不坚固能出家么!
但还是告诉你喜欢就跟师父好好学有用的东西吧!给师父当护法,依靠三宝,把自己大幅度的提高吧,一定知道自己喜欢师父要有“度”,切不可把自己喜欢变味了,那叫做“恶”,平常好好控制自己不要往邪念上想,把不正规的念想彻底清除干净。
佛说在自己没成佛之前,和一切众生结善缘,你和众生结了善缘,那么未来世,众生和你有缘,就是文章中的喜欢,等自己成就了,众生因喜欢你而得度。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就是有缘注进头条,目标就是和大家结善缘,在这世有缘依靠阿弥陀佛而得救度,然后不违安养而入娑婆,普度有缘众。
出家人出家的原因是什么
阿弥陀佛!谢谢邀请!图片给力呀,那不是妙祥法师吗? 出家人出家的原因很多,大致分为如下几种。
1、先天对佛学感兴趣、有福报的人。
比如,我所认识的一位居士的女儿,终生未嫁,四十岁左右出家了。因为,从小受佛法熏陶,经常做佛事,研读佛经、对佛理也是十分精通。
经常住寺庙,甚至,一住就是半年。最后,经过慎重考虑出家了。她们出家不是痛苦而是得大自在、放大光明。这是从小就在佛学世家受家庭影响而出家的。
延参法师
2、对心理学、佛学、哲学等感兴趣的人。
他们经过长时间学习、研究后发现:人生幸福的最高层次就是出家。也许你理解不了,怎么出家吃素、不能接触女人还成了幸福了?那是顶级幸福,这是真实不虚的。这类人也很容易出家。
3、因个人烦恼不断,为了求解脱而接触佛法,最终出家的。
这是最常见的出家原因了。这是带着有所求的心出家,所以,修行之路也是十分艰苦啊!
释明心法师
4、为了体验生活的。
感觉到出家人的生活比较清净而进行了尝试,比如住寺庙三天、五天,后来,住寺庙一个月、两个月,发现:那种清净、喜悦很舒服、很惬意而最终选择出家。
5、职业僧侣。
就是一种工作了。这类人对佛法精通,喜欢佛法。短期出家是一种职业,为的是工作。这个是有工资的,甚至工资还挺高。工作一两个月就还俗。
琼英卓玛,梵音天使
6、为疗愈疾病而出家。
比如,陈晓旭。得了某种重大疾病,医院无法治疗,或者医院治疗的同时,选择了出家修行,清净自己的心灵。是疾病把她赶进了佛门。这也是很常见的一种情况。
7、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出家人,隐士。也属于出家人。另外,道士也是出家人。
《一人之下》406话中,王也为什么一定要出家
关注漫游君,游戏不头晕【原创】【首发】
右边点关注,头条不迷路【禁搬】【禁抄】
☞最近几话全在讲王也小时的经历,问得很对啊,王也为什么一定要出家?佛门讲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如果说王也真的是与道有缘,那也不一定非得出家当道士吧……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是什么情况?
【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想了一下只能想到这一句诗能够比较贴切的去形容王也小时候的心境……
‖当两位哥哥还在求神拜佛保佑自己或是考试考高分或是情场得意之时,小王也已是无欲无求!细心的小伙伴们可以看到王也的衣服上打了一个问号?这既是看破红尘又是疑惑丛生的表象……
‖什么家长里短凡尘俗世他已然洞明一切并觉得乏然无味,对他来说那就是浮云!!!
‖但是他自我提升至全新的高度后又有了新的疑问:我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小王也所问那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浅显的意思那就是:我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何与众不同?
‖漫游君还get到的含义就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谓人!然依托于父母诞生的人却受天地规则束缚,并且将心灵寄托于神,何解?
‖到底是人创造了人还是神创造了人还是乾坤制造了人……我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比畜生稍稍幸运一丢丢的存在而已……
【2】红尘俗世深似海,遁入空门心犹在
‖一开始王也并没有出家当道士,他只是跟着钟云龙修行了几年……这一段时间里,他不仅是那颗道心得到了洗礼,其对于先天一炁的掌握更是入了门,他已然成为了异人……
‖这个时间段王也的心境又变了:他已然不是普通人,不仅是心灵还包括身体……他踏入了新的领域,已经回不去了……所以他千方百计套路全家,不惜以考上清华来打赌拜入武当山做道士!
‖不做道士不行吗?不行,说的玄乎一点王也天生道体,他承接了命运的安排,是整个异人世界走向的奠基人……命运找上你,挣不开逃不掉……
‖并且靠得更近才能看得更清楚,王也加入武当山靠近的是道,看得更清楚的是自己的本心,世界的本质,未来的走势……
【3】出得此家回谁家
‖这里的出家并没有那么严重,做道士不需要如做和尚般剃度点戒疤,反正作品里也看不出有什么清规戒律,罗天大醮之后王也被逐出师门,这不跟个没事儿人一样回归了俗世的怀抱……这里面的出家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出家!
【4】张楚岚与冯宝宝是王也的贵人
‖虽然我们都知道后面王也会帮助张楚岚他们一起面对未知的命运,但是之前实打实的是张楚岚他们拯救了王也,为何那么说?
‖因为王也已然陷入了自命不凡,我为高人的怪圈,看不起家长里短,看不起红尘俗世……他只想在武当山做一个最高层的高人!伪道……(已然他之所以陷在里面出不来是因为之前没有人虐过他,之前的他能在世俗中游刃有余,什么事情都能做的无懈可击,所以他膨胀了……)
‖自从遇到张楚岚冯宝宝这一对活宝……一个无耻到无解,一个毫无章法说埋就埋,王也的三观被颠覆,同时让他有了前往红尘俗世走一遭的想法……他从“最高层”解脱了……
【终】王也从普通人到接触道,再到非要触摸道,再到远离道,这都是王也心境、境界的变化过程……只能说王也更强了!“我这手段啊,是越来越溜了”
ps:关注漫游君,收看《一人之下》深层次的分析……
Ps:抽奖活动,五枚10元现金红包……链接如下!
今日头条
出家的人都是什么心态
说个狠人,2015年,某宝创始人之一,抛弃千万身价去出家,走了2000公里,他出家的理由说出来普通人很难理解。可能不少人看过他的故事,但是他出家的心态让人很炸。
没错,他是鬼脚七,法号:行空。
做过高管,出过书。出家后他不带一分钱,从五台山到峨眉山,靠一双脚一路走了81天,吃喝拉撒睡都靠乞讨。
说起来很搞笑,他乞讨的方法跟别的出家人很不一样。不是帮对方讲佛,而是教别人做电商。
当然,这是他想到的办法,因为他才出家后,在五台山打坐了7天就和师父说要徒步去峨眉山,就和现在很多人想徒步去西藏一样。
结果啥也没带,师父就把他送出了门说:“走,不要回头!”
结果零下十几度,一路廖无人烟,还好遇到一辆过路车给了他吃的,直到翻秦岭才见到一户人家。
然后,他一夜无眠。
他怕了!
怕被饿死,怕被冻死,怕路上有野兽。
他跟自己战斗了一晚上才想通。我估计当初唐僧也是这么想的吧。
可能你觉得这个人是作秀,体验生活的,那他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去出家体验生活还可以理解,但是他何必要挨饿受冻,风餐露宿,自讨苦吃呢?他又不做直播。
他倒很淡定,说:“别人的想法我管不了,我要做自己。”
别人问他2000公里路,要是两个月都走不到怎么办?
他说:走不到就走不到吧,我不是为了到峨眉山,是为了走路。这才是我的目的,我的初心。
他的初心:修行!
是不是感觉有点神经病?
那你感觉错了!
这个法号行空的入世的时候很牛,但有个心结。
和我们很多年轻人一样,他年轻的时候也只想着工作,只想赚钱,只想买房子,车子,只看重结果,而从不在乎过程。
结果,他是赚了钱,也什么都有了。
结果,他40岁的时候就开始患得患失!
所以,他出家是为了渡劫,用苦行僧的方式打开心结。
当然,我们不是他,入世时很有可能做不成他,出世时也不定选择做他,但是,每个人都有选择成为什么人的权利,经历过,体会过,才不妄人生走一遭。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从小到大的经历。
鬼脚七,真名文德,因为从小家境贫穷,所以就早熟。和表哥两人偷偷买冰棍吃,还不忘给父母一人带上一根,结果被父母骂乱花钱。以至于后来别人买冰棍他吃,他都不敢吃。
读大学时谈了女朋友,是异地恋,结果因为没钱买车票去女友的城市看她,被分手。
可想而知,他余生肯定把挣钱放在人生最重要的位置。
结果他做到了。
结果40不惑之年,他放下让人羡慕年薪百万的工作,去出家,只为修行。
与其说是修行,不如说是修心。
如果不是小时候的经历,他不会过早独立,过早懂得人生活着的意义。这些普通人理解不了的事。
如今,他身居山里,抄抄经文,学学佛理,挑水做饭,从生活琐事里体会人活着的意义,远离小时候那种只为目的,毫无乐趣,毫无意义的生活。
他说:征服自己是修行。
这就是鬼脚七出家的心态。
写在最后:
说实话,起初我也不是很理解这个人,主要是我之前觉得出家修行一般不都是吃斋念佛,为什么一定要苦行!
看到他我才明白,没个人出家修行的心态和小时候或者是出家前的整个人生经历是不开的。
鬼脚七踩过三轮车,卖过冰棍,他一直在吃苦耐劳,所以他最好的修行方式还是在苦中体会,领悟自己的人生路。
成也是修行,败也是修行。
说的就是只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修行的最佳办法!
而修行本身是一种情绪,疏解情绪的方法无非是从内心或者从外部。
外部修行:以运动身体的方式,排解自己内心的压力,从而得到快乐和满足,只有在快乐的时候才会有所领悟。
内部修行:冥想让人放松,把自己植入想象的世界,在想象里听,闻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行为和认识,从而让自己又所得。
所以,一个人不管是以怎么样的心态出家修行,都是想找到自己与生活相处的方式,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是需要勇气和付出的。
出家人老了以后,失去自理能力,或是生病了,怎么办
这是我们这里的老师父74岁。还能扛的动,半袋水泥。而且我们对她也很恭敬,也很好。她生病了我们也第一时间陪伴她,照顾她。她还有空偶尔去看望她95岁的妈妈。给她妈妈做饭。
寺庙里如果有师父生病,其它师父们也会帮忙费用筹集。
出家人对于生死看的淡些,也没有很隆重的丧礼。只是念佛。而且寺庙有共公墓地。(我们寺庙是如此)而且我们寺庙的上一代一个老师父,自己发愿火化后骨灰和面粉,做饼布施江河里的众生。
因为要求少,所以能心安,生老病死谁都有,但是对出家人而言,把自己该做的做好就可以。
阿弥陀佛
为什么有人会选择出家做和尚
师父,你为什么要出家?
出家近十年了,这依然是许多人见到年轻的我时,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
似乎出家,真的需要一个什么冠冕堂皇,惊天动地的理由,才可。
其实,不需要。
出家,成为一名僧人,是无量生死轮转中希有难逢的事,是一个人累劫与佛门难思难议的甚深因缘。
至于什么理由让他 (她)出家,都不重要。
但是,大多数的人,一看到出家人,总会猜测一番,他(她)这么年轻,为什么要出家,是失恋?工作受挫?一时冲动?还是有什么想不开?
……
似乎,只有失恋,受挫,冲动,想不开,才是一个人走向佛门的理由。
其实,不是,这些都不是。
今天撰文,以释此惑。
记得年少时,在县城读书,一个星期回去一次,每次经过县城那个小巷中一幢一幢的浅黄色居民楼时,总有一种羡慕,一种温暖。喜欢那个淡淡的黄色,经它油漆过的门窗,有一种出俗的,安然的美,就像一座静立不语的寺院。
希望有一天,自已能住到那样的房子里,有那样颜色的门和窗。
家里修房子时,小小的我,希望父母能把家里的门和窗也漆成浅黄色,如同寺院的颜色。但是没有。修房子是大事,他们不会去听一个小孩子的。
再后来,去一个大城市读书,工作。没多久,跟一位将要退休的同事开始学佛,吃素,供奉观世音菩萨。后来,想到了出家。但是没有马上实施。
这期间,没有什么失恋的打击,没有什么工作之挫,没有什么山重水复、走投无路的绝望。一切都那么自然的发生了。只是中间,虽也有几度的反复与犹豫。但那种每天诵经念佛的生活,确实让我深深向往。
后来,我终于进入到了寺院生活,感觉犹如回家,那么的亲切、熟悉。
经过数月的考核后,一个简单的仪式,使我终于成为一名正式的僧人。
当然,父母一下子难以接受。他们含辛茹苦的养育我长大,节衣缩食供我读书,希望我能在世间里,有一份他们看得见的、安定的、如常人一样的幸福。但是后来,父母也渐渐理解了我,家里也有了佛堂,供起了佛像。他们开始每天吃斋念佛,拜佛,成为虔诚的佛教徒。这是我没有想到的。这是佛菩萨的默佑,加持,也是佛法的不可思议处。
出家后的第一个感觉,是真应该早些出家。但是,在当时,在抉择的当下,是有几分犹豫,或许是那份来之不易,父母托人找人才得到的正式工作,或许是初入仕途,昂扬于世的雄心,或许是那条玫瑰色的身居要位,家住豪房,以车代步的绚丽之路?它们虚幻的美,确实曾经一度迷惑了当时的我。但是,我还是选择了走向寺院,留在那里,不再离开。现在,依然庆幸自已,在年轻的时候,选择了出家。
至于,当初,为何一定要如此绝决不回头地走向这条路,真的说不清楚。
所以,不要问:师父,你为什么要出家,这是一个甚深的,难以一时回答清楚的问题。
读《出家功德经》,高僧大德的传记,顺治皇帝《赞僧偈》,即知出家一事,确实非世情所测。如果一个人是因为失恋,工作受挫而出家,那世间失恋,受挫的人何其之多,为什么他们(她们)不选择出家?即便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出家,也无可厚非。重要的是,出家了。从此,与世俗中种种,不再有纠缠。
近十年的佛学院的清净,有规律的僧团生活,让我渐渐脱胎换骨,每天捧读佛经,每天听到晨钟暮鼓,也渐渐觉知佛法的伟大,它指引我们出离生与死的系缚。同时,又觉感佛法的深奥,需要一生去研读。同时,也体会到出家一事,确实不是小因缘。而无论是什么因缘促使他(她)选择出家,或顺或逆,其实都是难得的因缘。
中国佛教史上,各位祖师的出家因缘也是不尽相同,各式各样,如莲池大师在出家前,为乡中望族之后。大师博通经史,二十多岁开始习禅。历经丧妻失子的打击。一次,其续妻汤氏为师递茶时,不小心茶杯落地而碎。大师由此而悟:恩爱不常,因缘无有不散之时。于是写七笔勾,决志出家。后成为净宗第八祖。藕益大师出家前,不仅不信佛,还写书撰文辟佛。后因读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自知录》而翻然悔悟,觉己前非。烧其辟佛之作,出家修道,后成为净宗第九祖。净宗初祖昙栾大师出家,是因为在求长生不老药的路上,遇到一师为其讲真正的长生不老之方,是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大师由此舍道入佛,潜修念佛法门,后成为中土净宗初祖。紫柏真可老人的出家,是因为年幼时去寺院,偶然听到晚殿时大众师父念诵八十八佛忏悔文的声音,如同天籁,从而发心出家。
印光大师于《文钞》中自述出家因缘说:“光本生处诸读书人,毕生不闻佛名,而只知韩欧程朱辟佛之说。群盲奉为圭臬,光更狂妄过彼百倍。幸十余岁厌厌多病,后方知前人所说,不足为法……”大师幼读儒书,深受韩欧之害而辟佛,远佛。后大师因病,久久不愈,乃思佛法之不可思议,若其真为邪说,天地鬼神自能诛之,况其西来,经久不衰,历代帝王亦深信不疑,可知其必有可信,不可动摇之处。后大师决定出家修行,以洗前衍。后成为净土宗第十三祖。
而大家熟知的唐代庞蕴居士、丹霞天然禅师,原来都是儒者。这两个人本来要到京城赶考,到了湖北汉南,大约襄樊附近。在一个旅店中,听到有僧人在介绍马祖道一在南昌传法的情况,说马祖出世了,正在江西大弘佛法,门下出了八十多位善知识,个个都是不得了的人。他们两个感动了,经过商量,决定“不求选官,而求选佛”,到南昌投到了马祖门下,参悟向上一著。后来丹霞天然成为唐代了不起的禅师,而庞居士成为了不起的居士。二人于佛教中的卓越成绩,彪炳史册。直到如今,禅宗寺院禅堂上写着“选佛堂”,就从他们而来。
……
以上祖师们,他们的出家经历各各不同,但他们出家后,个个都是佛教的法门龙象,大弘佛法,并为后世所深深敬仰。
在佛学院,我也了解到法师、同学们的各种各样的出家因缘。一位法师说,她以前是在南普陀上班,一位法师有时会来给她的一个同事,讲说佛法。她只是在一旁听着,觉得佛法的好。后来,就出家了。十年的学习后,现在佛学院教《法华经》。
我们的监院的法师一次对我们说到他当年出家,是因为小时候母亲总是在初一、十五时带他去庙里烧香,师父们见到这小孩子挺可爱,给了他一些糖果。那是六七十年代,这些糖果可是一年难遇的美味佳肴。由此他发愿长大后一定要出家,可以多吃糖果。他于14岁时出家,现在是学院的副院长,是佛教的中梁砥柱。在谈到自已的出家因缘时,他觉得当时自已只是天真的小孩子,后来慢慢觉知到出家的意义和出家人身上所肩负的神圣的责任。他十分感激当时糖果的诱惑,是它们让他选择了这条正确的路。
有一位同学,可是富家千金,像琴棋书画这些衣食无忧之人颐养性情的东西,她是从小学习。据她说,只学习钢琴一项的学费,就花去60万元。有一次看演出,剧中有出家人,她觉得所有的衣服中,只有出家人的僧衣最庄严。演出结束后,她去后台请求演员,让她把僧衣试穿一下。后来,她真出家了。虽生于富贵之中,她说她看透了富贵其实也不过如此。
有一位同学,出家前是在政府部门工作,单位的不远处就是寺院。但她不去,觉得自己与那里,是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有一次,同事带她去寺院,她只是照照相,看看风景,并不拜佛。但是,当时寺院里四点钟的晚课,出家僧众的仪表,天籁一样的念诵之声,吸引了她。她站在大殿外,久久向里观望。她从来没有见过,听到过这么庄严的场面。她感动不已,乃至流泪。她是独生子女。两年后,她说服母亲,成为僧众中的一员。她曾开玩笑地说:以前自己是在门口张望的殿外人,现在是被人张望的、真正的殿内人。
……
这就是我们僧人各种各样的出家因缘。个个不同,但殊途同归。
这里没有失恋打击,没有事业受挫,没有一时冲动。
……
其实,即便是有人是真的是因为失恋,受挫而选择出家,又有何不可?这些逆境何尝不是成就一个人发起出离心的契机,一个难得的增上缘?
如城有四门,从哪个门进来,结果是一样的。重要的是,他(她)进来了。
如果下一次,你再遇到一位出家师父,不要再在为什么出家一事上疑惑不解,乃至要一探究竟。什么原因让他(她)出家,这并不重要。重要的事,是要向他(她)请教佛法,是问道,因为只有佛法才能打开烦恼之结,彻破无明之网;只有佛法才能给予世人终极的人生答案:出离轮回,清净解脱。
阿弥陀佛!
文章摘自《寒山寺》2017年第1期,
作者:慧云
《水浒传》里打虎英雄武松出家为僧,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武松绰号的来源十分简单,他一个哥哥叫武大郎,他排行老二,因此在家乡也被叫作武二郎。武松生性勇猛,喜好打抱不平,家乡有一个恶霸作恶多端。有一次武松看到恶霸在欺负人,怒从心来,不小心将恶霸打死了。古时镇守灌江口的神灵是二郎神,因为武功高强,排行也是第二,所以当地人就把武二郎也称为灌口二郎神。 武松打死恶霸后逃离了家乡,在武大郎被害死后再次回来报仇。他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被官府发配到了孟州。在押送到孟州的途中,认识了张青和孙二娘两位江湖义士。到了孟州,看守牢狱的头领的儿子施恩却十分敬佩武松的为人,和武松结拜兄弟,并且央求父亲免去了武松的刑罚。武松也帮助施恩恶斗蒋门神张团练,夺回了施恩的快活林。蒋门神等人则怀恨在心,勾践张都监设计把武松骗到张都府直接诬陷武松,把武松关进了大牢。
在押送武松到恩的途中,武松得知了真相,杀了官兵回到孟州找蒋门神算账。在张都府的鸳鸯楼,武松大开杀戒,杀了数十人,还写下了血字武松杀也。之后他开始过逃亡的生活,并且扮成落发休行的僧人行者。因此武松的第三个绰号就是武行者。
武松是小说中的经典人物,行侠仗义,嫉恶如仇,也是人们心中的反抗恶势力的英雄。武二郎是交代他的身世,灌口二郎神是表现他的勇猛,行者这代表了他逃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