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有为是谁 是谁

历史上,最厚颜无耻的人是谁?如何评价康有为,为什么戊戌变法会失败,是他个人问题还是当时环境问题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14 15:53:40 浏览5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历史上,最厚颜无耻的人是谁

厚颜无耻之最——

宋代:秦桧,以“莫须有”罪名诛杀和迫害抗金将领。

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周佛海等汉奸及数百万追随者。

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利用美援打内战,先是拥兵八百万的进攻者,后是逃命者。困守一岛,依然大言不惭:“勿忘在莒,反攻大陆。”

当代:以人民养肥却吃里扒外的一部分小说写手和教授,最为厚颜,最为无耻。

如何评价康有为,为什么戊戌变法会失败,是他个人问题还是当时环境问题

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他出生于封建官僚世家,是坚定的封建专制支持者,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一直反对革命,谋求溥仪复位。

对于如何评价康有为,我认为应该分两个时期来说,一个是戊戌变法前,一个是戊戌变法后。

在戊戌变法之前,康有为应该来说是一个比较激进的知识分子,在看到国家贫弱的时候,希望通过变法,学习他国实现自强,虽然最终失败,但是依然体现了他思想先进的一面。

然而,在民国成立,清朝推翻后,他依然鼓吹所谓的开明专制,反对共和制,这实际上是历史的倒退。这可能与他的出生有关,作为出生于官僚家庭的康有为,他代表的是他所处阶级的利益。

1917年的时候,康有为伙同张勋复辟,可惜再次失败。保皇无望,康有为遂隐居,晚年的康有为依然坚持效忠清朝,后病死天津。

戊戌变法会失败,历史评说认为,其实更多的是与当时的环境有关,这是国际大势,封建专制不可能维持,戊戌变法这种仅仅改变外部因素的做法,注定是要失败的。

1895年“公车上书”的发起人到底是谁,真的是康有为吗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至京城群情激愤,举国声讨,首先站出来的是京城的高官,并不是康有为等人,他只不过欺世盗名,忽悠了大众。


所谓的“公车”是汉代的官衙称谓,是指以车马接送举人进京赶考,后来多指举人。

一般的历史教科书都是这样描述公车上书这件事的:康有为在获悉签订《马关条约》之后,邀约1200多举人到松筠庵集会之后,连夜起草了长达14000字的’上今上皇帝书’,提出了“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的政治主张,他反对18省1300多人联名上书,5月2日各地举人排着一里多长的队伍向都察院递交上书,但都察院以皇帝已在条约上盖玺而拒绝接收,虽然上书没有成功,但却打破了清政府“士人不许干政”的禁令等等。

好多的历史教材在描写公车上书都是引用康有为撰写的《康南海自编年谱》一书,其实并非是都察院拒收,而是康有为根本就没有呈上去。原因是康有为从一个内线太监那里得知自己考中了进士,如果他带头上书,眼看到手的功名就要取消,在权衡利益得失后他临阵退缩了,中了进士的康有为终于在京城混了个小小的六品官,那些公车上书的所谓政治主张早被他抛到了脑后。


而最早起来反对《马关条约》不是举人,而是大批现职官员,有台湾巡抚唐景崧,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等及其他官员600多人,显然各级官员才是上书的主力军,刚参加完会试正在等待发榜的举人也被调动起爱国热情,纷纷上书,按照清朝规定,举人是不能直接上奏的,只能写成公呈由都察院代奏,康有为最多是个积极参与者,他也只征集到80多举人的签名,而另一个举人陈景华却联合了280人共同签名。从4月30日一直到5月8日,都察院每天都代奏大批举人的上书,因此康有为所说的都察院拒收是不成立的。

尽管公车上书不是康有为组织的,但他却是获利最大的,他这个人会经营,懂得营销策略,三个月后康有为在上海《申报》连续刊登广告,以两毛大洋的价格出售他写的《公车上书记》,到了第七天他干脆打一折以两分的价格抛售,尽管赔本,但他却赚足了人气,人们都知道了是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康有为混淆视听管他是否属实,从而假的也变成了真的。


1898年光绪发布诏书实行新政,五天后,光绪正式接见了康有为,安排他在总理事务衙门工作,仍然是个六品官,这也是仅有的一次接见。

那些历史书上、影视作品中所描述的光绪与康有为促膝谈心、共商国是的场景,没有任何史实上的根据,最早在朝廷上呼吁变法的是监察御史杨深秀,而具体执行的是在军机处任职的四个章京:杨瑞、刘光弟、谭嗣同、林旭,他们都被光绪授予四品衔,代皇上草拟新政的诏书,康有为只是一个六品的小官,显然没有受到特别的重用,更谈不上维新的领袖。

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是有私心的,他呼吁光绪帝维新变法的专门机构,由他及弟子梁启超、谭嗣同来掌管,但一直没有得到光绪的重视;康有为认为没能得到主持维新的权力是光绪无权,是慈禧太后在背后捣鬼,所以他要替光绪帝把权力夺回来,因此他就酝酿一场连光绪都不知道的政变,他让谭嗣同去说服袁世凯带兵包围颐和园,来个围园杀后。

另外康有为还在英国人李提摩太的建议下,恳请光绪聘请退休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为顾问,并且提出建立“中美英日合邦”的卖国大计,这一切都遭到了保守派的激烈反对。

慈禧太后得知消息后先下手为强,处死了谭嗣同等六君子。(提倡一夫一妻制的康有为妻妾成群)


极力主张策划政变的康有为在天津塘沽静观事态,他将自己的风险降到最低,如果政变成功,他可以风光返京,抢占胜利果实,如果失败,他能迅速逃走,会有人替他死,真乃小人也。

为了掩盖自己的阴谋,康有为手持假的衣袋诏在海外招摇撞骗,让人以为他就是光绪特派到海外搬兵救驾的钦差大臣,他甚至还把这个假密旨刊登在全世界的中文日报上,这让光绪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这个假密诏彻底破坏了光绪与慈禧太后的关系,让慈禧永远也不会原谅关系,关系被软禁起来,直至死去。


康有为就是一个投机分子,蹭热度,只是后来某些人把他圣人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