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庚日 头伏

伏头伏尾伏王指哪一天?闰四月加两头春,今年什么时候最热三伏天旱还是涝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13 22:16:33 浏览6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伏头伏尾伏王指哪一天

第一天伏头,第八天伏王,第十五天伏尾。

山东农谚民俗吧 是指三伏天 介于小暑和大暑之间,一年最热的时候

过去,在我国历法中除了用“干支”纪元以外,一年四季中还分了二十四个节气,节气以外呢,还有“九九与三伏”。许多人可能还不太熟知,“九九”是从“冬至”日数起,依次是“一九、二九、三九……以至‘九九’”,俗称“数九”。“九九”覆盖寒冻时节,人们习惯称“冷在三九”、或“数九寒天”。数伏,则不是从“夏至”日数起了,“夏至三庚便数伏”,也就是说,数伏是从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数起,谓之“初伏”也叫“头伏”或“伏王”,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第六个庚日是“末伏”,人们习惯称“三伏”。两个庚日之间是十天,初伏与夏至之间的天数是不确定的,最少二十一天,最多三十天,末伏的末一天距夏至最少五十一天,夏至到立秋是四十五天,因此故有“秋后一伏”之说。自入伏到出伏约在阳历是7月中旬到8月下旬,正是我国二十四节气夏季中的“小暑”、“大暑”时节,也是暑气最盛、阴雨最多、天气最热的时期,中伏到末伏气温尤高,故民间有“热在中伏”之说。还有“九”里天不冷也冷、“伏”里天不热也热的说法。

闰四月加两头春,今年什么时候最热三伏天旱还是涝

庚子年,可是个特殊的年份,今年闰四月,所以一年有两头春,古话说“闰四月,两头春,老农民,买儿孙”。这句话用到今年可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其实这句俗语的意思很简单,就是闰四月的时候一年有两个立春,一个在今年的开头,另一个在年尾,而且这一年意味着年景不太好,粮食收成也很差,有的时候农民需要卖儿卖孙来维持生活,也避免孩子在家被冻死饿死。

眼看后天就是夏至了,按理说过了夏至天气就会越来越热,尤其是到七月中下旬到八月中下旬这段时间,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三伏天,这段时间可谓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又闷热的日子,我们家这里基本温度都会稳定在30度以上。

像这几天,五一过后气温明显的上升了,前几天更是有达30度的高温天气,但是没几天气温又开始下滑了一些没有前几天那样热的难受的感觉,但这并不代表最热的日子就这样过去了,可能要一直延续到九月下旬也就是秋分以后,天气可能才会慢慢转凉,没有七八月份那种燥热难忍的感觉,这一年的炎热可能才算真正的过去,所以按照历年的时间来推算,时间基本不会差太多,今年的话大概也是七月中下旬到八月初这十几天的中伏应该是今年最热的时候。

对于三伏天呢,每伏基本都会维持十天左右,三伏加到一起基本会持续大概30天。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头伏,等到第四个庚日的时候基本就是中伏了,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也是农作物生长最快的节气,但有利也有弊,这段期间同时也是很多地区旱,涝,风灾各种恶劣气候现象最为频繁的时候,就近几年的天气规律来看,降水天气越来越少,我们这里很久都不下雨,就算下雨也就是下毛毛雨,一会就停了,所以大概率今年的三伏天还是会旱多于涝。

所以农民们也要早早做好应对措施,高温来临的时候,做好一些露地蔬菜的防高温工作,及时疏通沟渠以便及时蓄水或者排水,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农村俗语:伏包秋凉飕飕,秋包伏热得哭,今年是“伏包秋”吗

在我们农村有句老话,叫做:“伏包秋凉飕飕,秋包伏热得哭”;现在已经进入了初伏,很多人都想知道,今年到底是伏包秋,还是秋包伏。

其实要想判断这样的情况,非常简单,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伏包秋,以及秋包伏到底是什么意思。然后根据今年的伏天和立秋日期,看下立秋有没有在末伏天,这样就能够判断到底是伏包秋,还是秋包伏了。

一、什么是伏包秋、秋包伏

伏包秋是指,立秋的日期处于末伏中,因为末伏属于三伏中的最后一伏天。在立秋以后,气温也就会慢慢的将下来,毕竟伏天已经接近了尾声,所以人们才说“伏包秋凉飕飕”。

秋包伏是指,立秋的日期正好处于中伏阶段,在这样情况下,即便已经立秋,气温也不会随着立秋而将下来。

因为在中伏之后,还有一个末伏存在,末伏也称为三伏天;这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所以这样的情况,很多地方也叫它“秋老虎”。

二、2020年三伏天时间表

今年从7月16号入伏,一直到8月24号,整个伏天才算结束。也就意味着,我们将要被炙烤长达一个多月。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请大家出门带上椒盐、孜然和辣椒粉,准备随时应对被烤熟的自己和同伴。今年的伏天时间表如下,请各位准备迎接酷热:

2020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7月16日(农历5月26)-7月25日(农历6月初5)

中伏:7月26日(农历6月初6)-8月14日(农历6月25)

末伏:8月15日(农历6月26)-8月24日(农历7月初6)

立秋时间:8月7号(农历6月18)

三、今年“秋包伏”注定热得哭

今年的夏天才刚刚开始,可能我们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不仅传说中的高温天气没有出现,反而气温还有所下降。相比往年天气预报,地图一片飘红的景象,今年是一片蓝色。

最近因为有很多地方都普降暴雨,使得全国的气温都呈现出,非常凉爽的温度。在入伏以来,不仅没有出现高温天气,还反倒让我们有了一种秋天来临的感觉。

如果你以为今年的夏天,都会这么凉爽,那就大错特错了。在我个人看来,这样的凉爽是暂时的;随着降雨天气的结束,高温势必会卷土重来,然后将之前所欠缺的温度给补回来。

我之所以会这么说,都是根据了“伏包秋凉飕飕,秋包伏热得哭。”这句老话。通过上面的三伏天时间,以及立秋的时间,可以清晰的看出立秋的那天,正好处于二伏天中期。

而距离三伏天也还有一星期的时间,所以今年即便是立秋,也不会迎来凉爽的气温,秋老虎将会持续到三伏天结束,温度也才会慢慢的降下来。

所以综合上面的情况看来,今年立秋之后,有一只“秋老虎”在等着我们。小伙伴们,千万不要被眼前的凉爽给麻痹了,还是要做好持续备战高温天气的准备哦!

2020年立秋8月7日!可二伏到8月14日,秋后一伏怎么说

没错,老话说“秋后有一伏“。

可是,你觉得今年2020年立秋在8月7日,二伏(中伏)要到8月14日才结束,三伏(末伏)是从8月15日开始到8月24日结束。所以感觉立秋后不止有一伏10天,而是从8月7日到8月24日算,长达18天呢。

是不是感觉这“秋后有一伏“的说法不对了?

《1》

秋后有一伏的说法,意思是立秋节气之后〈包括立秋节气当日〉见庚〈日〉边进入一年中的第三伏(也称末伏)了。

《2》

庚日是指啥?和入伏天有什么关系?

“庚”是十大天干之一。我国劳动人民传统上以干支纪法来论年、月、日和时辰。干支就是10个天干和12地支。天干地支搭配,就有了60个组合。周而复始,轮番记就可以了,就像今年的年份就是“庚子”年。

日的纪法也是由天干地支搭配,每天都有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组成。

民间有“夏至三庚入头伏,立秋见庚入末伏”的说法。就是把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从24节气中提炼出来,又联系起来。意思就是夏至节气后第三个庚日就进入头伏期,头伏期10天。而要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进入末伏,末伏时长10天。头伏和末伏之间的这段时间就是中伏,中伏在有的年份为10天,有的年份则是20天。

《3》

今年的立秋节气正好在中伏第三天,民间叫“伏包秋”,就是伏天像一个包袱一样,把立秋包在了中间。

如果在有的年份,立秋节气正好在一个庚日,就是末伏第一天了,这就叫“秋包伏”。意思就是末伏天包在了这个漫长的秋天这个包袱中了!

但无论什么年份,立秋节气都不可能在末伏之后,必定是在中伏期内或者末伏第一天。所以秋后有一伏的说法就是对的。

秋后有一伏,强调的也就是这个意思。一伏它不是指具体的10天数,而是专指这个末伏的存在。

《4》

民间把秋后的这一伏称为秋老虎,感觉中午会非常的热,甚至于超过了头伏和中伏。

而民间还有“伏包秋,冷飕飕。秋包伏,热得哭。”的说法。

今年立秋日子在8月7日,在中伏。明显就是伏包秋,今年秋天就应该是冷飕飕的感觉了!求老虎就可能没那么厉害啦。

而且我们感觉今年夏天所有的日子都是这样的,早晚凉,中午才很热。特别是前天大北京下一场“六月雪〈专家称为霰〉“,大家就更有这种凉凉的感觉了。

怎么定庚日的日期

是按农历(阴历)。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 什么叫“三庚” 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称60花甲子。“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四个庚日为初伏。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三伏是一年最热的时期,这是因为逐渐夜短昼长,阳光接近直射。但夏至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这时地面吸收的热,晚上又散发了一大部分。不过,每天吸热多,散热少,积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大约再过20多天到了三伏,天气就最热了。 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三个庚日后数到第四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6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伏,是避暑之意。从夏至开始,昼短夜长,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当初起名“伏”是很科学的。

2012年哪天是头伏

2012年7月18号是头伏

三伏(DoyDay)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期。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三伏特点

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

三伏一共多少天

三伏一般为30天,但有的年份为40天,这主要取决于中伏的天数。

初伏(头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起到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前一天。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入伏,作为初伏的第一天。

中伏( 二伏):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定为中伏开始的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如果是夏至后第五个庚日,则中伏为10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如果是夏至后第六个庚日,则中伏为20天。

末伏( 终伏 ):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2012年初伏第一天是7月18日。

2017年秋老虎从哪天算起

那2017年的秋老虎从哪天算起,我真的还不知道!如果有人知道请留言。都谢悟空!

三伏天来了!要热40天,是“伏包秋”还是“秋包伏”

凡三伏有四十天的,属秋包伏,三伏仅有三十天的是伏包秋。今年三伏有四十天,是秋包伏。从概率上讲,秋包伏的年份远多伏包秋。因为天干有十个,只有立秋日遇庚日才算伏包秋,庚日占日干十分一,立秋有十分之九可能不逢庚日,所以秋包伏的情况就多,也即三伏有四十日会远多于三伏只有三十日的。

夏热三伏,冬冷三九。伏是一年最热之时。夏数伏,冬数九,数九易,数伏难。夏天数优比冬天数九难一些。冬天数九是从冬至日就开数,一九,二九,三九到九九八十一。六岁儿童都会数。夏至三庚数头伏,立秋未伏是头庚。有的人由此转一转就不会算了。计伏以夏至为节点,再看日排干支,逢庚而数,见第三个庚日即是入伏日,算初伏头伏入伏了。第四庚日就算入中伏,第五个日在立秋日之前,就不算入末尾伏,只有第五个庚日巧遇了立秋日才算入末尾伏,算是伏包秋。第五庚日在立秋日前,末尾伏就要到第六庚日,即是立秋后头个庚日才算入末尾伏,这就是秋包伏。即立秋在前,末伏在后,是立秋包含了末伏。伏包秋,是入末伏与立秋同日,末伏包含了立秋。这秋包伏,伏包秋,有先后关系,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内外之间的关系,也是计伏与立秋节之间的关系。这关系说明伏与立秋的特点,也说明时间长短不同。但这与凉热绝没有必然关系,是凉是热是凭经验,感觉,不一定很灵准的。人受心理暗示影响,也会受错觉影响,这不要全信。

三伏雨多就凉,三伏雨少就热。特别到末伏的立秋前后,雨少就特热,特有秋之干热难受感。俗言:浇伏头,晒伏尾;晒伏头,淋伏尾,人愿三伏伏伏有雨。也有谚说,头伏雨,伏伏雨,这也要看在什么地方的,我这里就有伏伏有雨情况,有的地方是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