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有人说六经、五行是矛盾的,你同意吗中医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 《伤寒论》的六经与《黄帝内经》的六经有什么关系又有什么区别呢
- 《伤寒论》中六经怎么理解
-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冒了多大风险,如果失败历史走向会有何种变化
- 《黄帝内经》: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文中这个“其要”是指什么
- 陈迹的意思
- 六经三史是什么意思
- 张仲景提出六经,为什么五行只有肝心脾肺肾五经,没有心包经
- 在当下为什么多次出现读书无用论为什么要读书,要怎么读
- 怎么区分“国学”和“中国文化”
有人说六经、五行是矛盾的,你同意吗中医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本来不愿理会这些乌七八糟的提问,但为了莫辜负平台的好心邀请,就讲一句吧:说六经、五行是矛盾的人,绝对不是中医!那就是外行或者中医黑们。既然他们从心想黑谁,还有跟这种人辩的必要么?他们信口开河讲一句,你花两千年时间、花毕生精力、五车知识去讨论,也等于被他们耍了。
《伤寒论》的六经与《黄帝内经》的六经有什么关系又有什么区别呢
若从纯粹阴阳家的学问而言,六经本来是从这四象六节而来,是阴阳的再划分,也反映了阴阳消长之规律和阴阳多寡。 一阴一分为二,变成太阴少阴。一阳一分为二,变成太阳少阳。太阴为阴之大者,少阴为阴之小者。太阳为阳之大者,少阳为阳之小者。然又加入厥阴阳明,厥阴为阴尽,两阴交尽,阳明为阳著,两阳合明,这本身是古天文学的东西。到此并没有涉及任何中医的要素。
及至战国先秦,内经明确提出三阴三阳应于人身当如何划分,见“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又明确提出三阴三阳应于人身之后,其经中经气之具体特性,参见 “太阳之上,寒水之气治之,中见少阴君火……“。
至汉代《伤寒卒病论》成书,仲景先师提出以三阴三阳为纲,统摄外感卒病及其变证,其本质,依然是内经三阴三阳系统的延伸。到了这一步,中医界已经完完全全把阴阳学的东西用在了临床诊断上。 所以总而言之,伤寒六经和内经之六经,都法自阴阳家,是阴阳层次的东西,统经络脏腑而并非经络脏腑本身。
《伤寒论》中六经怎么理解
伤寒论的六经,不需要后人乱七八糟的解释。越解释越错,仲景说是啥就是啥。
六经辨证不是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包含气血,津液,脏腑,经络,邪气多少,寒热多少等等。
是生了病的人和病加在一起的综合体现。
六经辨证包含了经络辨证,单不能单纯用经络来代指六经辨证。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冒了多大风险,如果失败历史走向会有何种变化
如果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失败的话。中国历史将少了这位千古传颂的一代明君,而唐朝也将成为一个像隋朝那样的短命王朝。
不成功便成仁的玄武门之变。
事实上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之前所处境遇就相当危险。建成、元吉二人曾经多次想治李世民于死地未果。比如曾在邀李世民过府饮酒之时下毒,致使李世民回府后吐血数升,二人和还和他们交好的后宫(尹德妃和张婕妤),日夜向李渊进谗言诋毁李世民,致使李渊想要加罪于李世民,多亏陈叔达进言劝阻。又有李元吉曾密奏李渊说李世民当初平定东都洛阳时延迟不归,心有异志,实如反叛。请李渊铲除他。但李渊不以唯罪。从以上情景可以看出,此时的李世民的境遇已经险象环生,但他仍然犹豫不决,仍被兄弟之情所牵绊。还说:
骨肉相残,古今大恶,吾诚知祸在朝夕。欲俟其发,然后以义讨之。《资治通鉴》多亏尉迟敬德等人以死相劝,才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否则李世民与其一干人等将死无葬身之地。
假如玄武门之变失败会怎样?
历史没有假如,在这里我是出于个人的预想。假设有这种状况的发生。李世民必然难逃一死。那他手下诸将也难脱干系,不是身首异处便是浪迹江湖。不出意外的话,之后便是李建成登基称帝。但是李元吉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资治通鉴》中曾记载元吉说:
但除秦王,取东宫如反掌尔,从此看出李元吉对皇位也是虎视眈眈。宫廷之中又少不了一场腥风血雨。如果李建成取胜还好些。若是元吉获胜,大唐的未来前景堪忧,此人好比秦之二世,隋之扬广,性格暴戾而无仁德,届时唐朝必然是分崩离析,烽烟四起,难免又成为一个短命的王朝。
综上所述,李世民是在万般危险的境地,不得已而为之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殺兄杀弟并非他本意,乃为时事相逼,然而就是他这种为后人不耻的手段,才造就了泱泱大唐近300年的国祚。
《黄帝内经》: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文中这个“其要”是指什么
下面本人来解析这个“其要”是什么,以供各位参考。很明显,问题主要是问这个“其要”的内容是什么,而不是解析这两个字含义,含义很简单,就是指其核心根本性的东西。大家看下下面这个图,图中的连线代表“气”,代表“道”,五个圆是五个生物发生场,各居其时空点,都有它一定的“气数”,都有它的转归,不能把它们分割开孤立的看,它们既是分居的,又是一个统一体,抓住“气道”这个根本,就能抓住要害,所以学中医应以“四时五脏阴阳系”为根本。故这应该就是《内经》所说的“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中的“其要”。
陈迹的意思
典源
《庄子》外篇·卷五下《天运》
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以奸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甚矣夫!人之难说也,道之难明邪?」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
释义
“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有所以迹哉。“陈迹,遗迹。指过去的事迹;旧迹,过去的事情(物)。
六经三史是什么意思
- 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泛指古代典籍。
张仲景提出六经,为什么五行只有肝心脾肺肾五经,没有心包经
首先说“六经辨证“不是张仲景提出的。三阴三阳六病一百多证。六病为纲。
在当下为什么多次出现读书无用论为什么要读书,要怎么读
- 谢邀请。有的靠父辈的能力与资源的人,很轻易地占据着重要岗位,让一些优秀的大学生,更高级的知识分子觉得很不公平,产生了,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读书无用的感慨。
- 八十年代,改革之初,下海经商的人,曾一度在经济收入上超过知识份子,有一句话,形象地表达了这个差距: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 我曾经在88年,一年收入一万俩千元,让后来当上文化局长的初中同学羡慕不已,他在阿城师范毕业后,当年正在教委上班,工资才三十二元,所以多年后他都耿耿于怀,说:根据计算,你当年的一万元,相当于如今的人民币二百万元呢。
- 但经过改革的深入与完善,知识分子的份量与价值得到应有的承认与提高,如今大学生一毕业,都挣万元以上甚至更高的工资。
- 读书到什么时侯都是有用的,读书到任何时,都能得到人们与时代,历史的尊重与承认。
- 现代文明社会,做生意已经跨入五湖四海,地球已经是地球村,如果不能掌握几种外语,又怎么能适应全球框架下的战略与知识涵盖呢?所以,具有全球战略视野的知识储备与知识涵盖成为当今读书,读好书的基础要求,要有海洋与世界视野,成为未来人才的一个基本素质,基本技能的要就
掌握知识,放眼世界,时不我待!
怎么区分“国学”和“中国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国学”与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国学”区分的标准
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文化?
文化的确切定义就是:应用数学的科学法则正确处理自己与对方的关系,和谐有序地发展的文明开化活动。
简单地说,“文”就是应用数学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这一条龙,“化”就是制止压制“文”这一条龙中的“六”,即制止压制对方选择不同目标、意见的行为,把“文”“化”二字合起来,就是以“文”“化”人和事物,制止压制对方选择不同目标、意见的行为的文明开化活动。一条龙数字的内容:
1.“一”——自己要明确树立整体目标,提出一个意见即“德”;
2.“二”——对方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不同的目标、意见,自己要包容、爱护对方的不同的目标、意见,即“爱”;
3.“三”——自己与对方从双方讨价还价的目标、意见中竞争出明白的创新共识目标、意见,即“新”;
4.“四”——双方竞争创新共识目标、意见,要共同遵守人们选择认同的法则、法纪、规矩,即“规”;
5.“五”——双方竞争创新共识目标、意见,要公正、公开,经过核心成员投票决定,即“公”;
6.“六”——核心成员投票决定出的目标、意见,交对方全体人员民主选择,即“民”;
7.“七”——对方全体人员民主选择,要通过票决、交换,要大胆反映自己的意愿,即“道”;
8.“八”——对方全体人员在票决、交换中,要选择能补自己不足的、最需要的目标、意见,投票、付款,即“善”;
9.“九”——自己在看待、管理如上活动程序时,不能在私下反对,即“管”。
这正如俗话所说的:“一龙生九种,九种不相同。”中国汉字的图像象形字都是由它们组合或代出来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凡是符合如上这文化一条龙数字的标准内容的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真文化,否则,就是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国学”,伪文化、反文化。如:封建文化等。
详见 《破译《论语)背后的龙学密码》序二。
(文/刘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