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中国足球何日雄起
- 为什么有人说中国足球无法雄起根源在哪里是足协的问题还是球员的问题
- 中医什么时候可以雄起呢
- 为什么今年各行业都受挫,股市却雄起了呢
- 中医雄起的奇谋妙计你有吗
- 人生低谷是该雄起还是该沉淀
- 汉朝可以再次中兴,但晋朝和宋朝也是两朝,为何却没有办法再次雄起呢
- 猪价“惊天暴降”,未来猪市还能“雄起”吗
- 里皮有望回归,国足是否可以雄起
- 孱弱也有雄起时,为何说北洋政府出兵海参崴令世人吃惊
中国足球何日雄起
可以讲一句真话,中国足球以后都不会雄起,因为现在的球员不是为名誉、为祖国打球,而是为了金钱去奋斗的!
为什么有人说中国足球无法雄起根源在哪里是足协的问题还是球员的问题
想搞好足球不是梦,除去金元化下的足球环境,挤掉足球内部的虚假的水份,一切还原到真实的足球环境中来中国足球自然的上去了。
在当今的这个大环境中,一切玩的不是真正的足球,而是金钱与人情的斗法场。千万的年薪,谁有面子谁进足球队,让真正喜欢足球的远离足球的竞技场,让没有后门的人望球行叹。这还是足球吗?把足球运动改成五十万年薪试试!那些有面子的人在在这样的场子里攒这种辛苦的钱吗?让足球回归本质。让平民的孩子能够有球可玩,还能是无此糟糕的场景吗?
真正要改的是足球,整个足球环境。而不是让金元养活那些不该养活的人在球场上喜戏和打闹,占用着社会良好发展资源。让有体力。有技术的人远离球场。让足球回归到该有的正位。这才是当下的实情。
除去金元的本质,关上人情和腐败的后门。三到五年中国足球就会大变样,让热爱足球的人能够有一个真正的发展平台,国内人口基数摆在这里,什么样的人种又没有?还愁足球不壮大?还愁足球老是吃败仗?一切回归正理才是国人发展之道。
中医什么时候可以雄起呢
在医疗市场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的漫长的五千年里,传统中医竟然都沒能见到过“雄起”,而见到的只是每况愈下的“败落”。
“败落”下的传统中医臆想着什么时候可以“雄起”,只能说是中医粉的自嗨了。痴人说梦,自娱自乐吧。
为什么今年各行业都受挫,股市却雄起了呢
就是因为各行各业都受挫了,所以股市要雄起。因为企业经营困难,需要钱来救命,股市无疑是最好的拿钱场所,不仅多、而且还便宜、还能割割韭菜真的是太好了。
股市上涨无疑给企业融资带来很大的便利,市场活跃了资金跑步入场,只需要支付少量的股息,便可拿到大量资金来发展实业,因为一些小微企业很难融资的,想要贷款就要满足各项银行指标,如果条件不满足是不能贷款给企业的,如果企业借高利贷利息太高,还有可能压垮企业,对企业更不利。
所以国家出台政策,把股市情绪推高,让大家参与进来,众人拾柴火焰高,散户也不停的往里充钱活跃市场,企业等价格到了自己心里价位就出手套现。钱是大家出的,银行的风险也减少很多,不用担心小微企业违约,亏也是亏大家的钱,合理分摊风险,如果股市上涨大家都赚钱了,就皆大欢喜了。
现在是困难时期,政府推高股市能解决很多问题,所以各行各业都难,但股市火爆。
中医雄起的奇谋妙计你有吗
本次疫情,中医本可一战封神,从防疫,到治疗。然而,西医利益集团把持话语权,百姓只能口罩到疫苗。结果疫情仍然肆虐。
如果用中医预防,更便宜,更简单。古代多次瘟疫,老祖宗总结留下宝贵预防措施为什么不一试。
比如古代预防瘟疫在
《外治寿世方》记载:“雄黄
研细末,水调多敷鼻孔中,即与病人同床,亦不传染。
推广有效,从夺话语权。利国利民。
人生低谷是该雄起还是该沉淀
首先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进入人生低谷的。有的误入歧途,有的没有抓住机会,有的选错行业走错路,也有的命运不佳……
不管什么原因,都要查找症结所在及走出困境的路径。有些由于不良行为习惯等造成的,应该加强自身修养,以沉淀为主。如其它方面原因,应树立自信心,时不我待,迅速雄起,从低谷走向巅峰!
汉朝可以再次中兴,但晋朝和宋朝也是两朝,为何却没有办法再次雄起呢
汉朝中兴本就是刘秀集团编织的谎言!两汉与两晋、两宋也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如果用“粗糙”的说法下一个结论就是:历史上没有一个王朝可以做到在灭亡以后再次崛起,晋、宋如此,汉也是如此。
为什么说“汉室中兴”就是个谎言呢?理由很简单,所谓“中兴”是指一个王朝走到低谷之后二次崛起,其中暗含一个条件——该王朝是一个连续的、有继承性的政权。东汉与西汉连续吗?有继承性吗?显然没有。而东晋和南宋,确实是对西晋和北宋的继承,是一个连续的王朝。
西汉从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驾崩后,王莽立宗室子弟刘婴为太子,自任摄皇帝。始建国元年(公元8年),王莽受禅登基,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地皇四年(公元23年),绿林军建立自己的政权,国号也叫“汉”,皇帝叫刘玄,史称“玄汉政权”,或“更始政权”。当年他们攻破长安,杀掉王莽,新朝灭亡。
更始三年(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鄗县称帝,他所建立的政权也叫“汉”,史称“东汉”。同一年刘玄被赤眉军杀害,玄汉政权灭亡。当时赤眉军也建立了一个“汉”政权,皇帝叫刘盆子,后来被刘秀所灭。
看清楚没?刘秀的东汉与西汉中间隔了一个新朝和刘玄的汉朝,根本不连续,也没有任何政治上的继承性。也就是说东汉和西汉其实是两个毫无关联性的独立政权,不存在继承关系,更不是一个政权。既然如此,请问“中兴”何来?
刘秀是东汉开国皇帝,但他一直宣称自己是子承父业的中兴之主,我戏称刘秀是,“主动放弃王健林这个创业者的光荣身份,而选择了王思聪这种富二代的身份”。
为此刘秀咬牙吞下了苦果,他把自己过继给了西汉汉元帝为子,他的亲爹刘钦则从法理上与刘秀断绝了父子关系,没有获得追封为帝的殊荣。其实汉元帝比刘秀大69岁,刘秀出生时汉元帝都已经去世27年了。
刘秀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要让后世认为他的“汉”就是西汉的“汉”,而不是新政权,因此他只能做继承者,而不是开国皇帝。
刘秀为什么不能做开国皇帝?因为古人认为,王朝更迭要有天命,假如刘秀说自己是创业者,对不起,请你拿出老天给你出具的合法证明,否则你的政权就不合天命,就会被老天厌弃。
这东西今天看起来很搞笑,但在古代是个很严肃的法理问题。刘秀没法证明,最简便的方式就是告诉世人:俺也没说我这是新政权呐,俺从祖宗手上继承的,是富二代,至于西汉的合法性还用我来证明吗?
因此,“汉室中兴”就是个谎言,我们只能说刘秀建立的王朝,把中国的历史再次拉向一个新的高潮。我们不能因为刘秀是刘邦的后人,就认为两汉一体,更不能一厢情愿地认为汉朝再次崛起。
再谈第二个话题:王朝的中兴全都是昙花一现,从来没有真正的二次雄起,晋朝、宋朝如此,汉朝也是如此。
我们熟知的百年王朝,其发展轨迹有个共性:开国头三代皇帝锐意进取,国力大增,进入大治时代。到中期后,皇帝昏庸无能,高层权贵腐败堕落,社会矛盾加剧。这时候大多会出现一两位所谓的中兴之主,他们大刀阔斧割除弊政,王朝出现新气象。但中兴之主一驾崩,王朝立刻进入不可遏制的下行道,以加速度的方式灭亡。
每一位中兴之主就像夜空的礼花,把自己的绚丽留在了史册,却在身后留下一地鸡毛。问题来了,中兴之主为何不能再造乾坤,让发展的势头持续下去,却成了王朝衰败的分水岭了呢?我们以晋朝和宋朝为例说明。
首先,东晋和南宋的命不好,他们面临不光有“内忧”,还有“外患”
东晋的第一任皇帝司马睿,是司马懿的曾孙,15岁时继承了琅琊王爵位。“八王之乱”后期,司马睿奉命出镇扬州,一大批北方豪族势力跟着他南迁,史称“永嘉南渡”。
建兴四年,匈奴人刘曜攻破长安,晋愍帝出降,西晋灭亡。第二年,司马睿在南迁的豪族势力拥戴下,在建邺称“晋王”,晋愍帝被杀后,他又登基称帝,延续了司马家族的基业。
南宋第一任皇帝赵构,是宋徽宗的第九子,宋钦宗的弟弟。靖康之变爆发后,北宋皇族被“团灭”,京城的皇族子弟全都被打包发配黑龙江。
赵构成了唯一的漏网之鱼,那时候他受命天下兵马大元帅,出京招募勤王之师,碰巧不在开封。金国人撤退后,留下张邦昌为“大楚”伪皇帝,替他们镇守中原。可是张邦昌不愿意当汉奸,金国人一走他就主动让出皇位。于是赵构捡了个漏,在应天府(商丘)登基称帝,续上了赵宋天下。
东晋和南宋虽然延续了“天命”,但他们面临的环境非常恶劣,可谓内忧外患交加。
东晋南迁后首先面对着政治基础薄弱的问题。司马睿出身皇室庶支,在法理上遭到宗室的质疑。作为晋朝统治基础的山东士族集团,虽然大量南迁,但相对于江南士族集团,他们毕竟是外来客,如何融合两大士族集团是个大问题。另外,衣冠南渡之后,以王敦为首的军功势力与皇权矛盾激化。
这三大内忧,整个东晋都未能解决,它最终也亡于这些矛盾的爆发。
此外,东晋还面临着北朝的威胁。从军事实力上讲,东晋与北魏无法相提并论,倘若不是北魏自己出了问题,东晋恐怕早就被灭了。
南宋建立后也同样如此。搞垮北宋的政治毒瘤党争问题始终不能平息;崇文抑武的国策不能适应现实需求,导致南宋常常自断手臂;南方的富庶又滋生了朝廷偏安一隅的堕落心态。
倘若不是金国的铁蹄,南宋皇帝们活得相当滋润,根本无视悬在头顶的刀剑。所谓中兴,收复失土是起码的条件,军事实力的差距,让南宋大多时候连过江的心思都没有。同样,如果不是因为金国人自己出了问题,南宋不可能支持那么久。
刘秀当时面临的环境则要简单得多,起码他没有外患,那时候的匈奴元气没有恢复,鲜卑还处于初阶阶段,西羌只会小打小闹。那时候的南方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其政治影响力有限,因此刘秀的主战场主要在中原和河北。
当然,我不是说刘秀的难度小,但不得不承认,他所面临的环境相对于东晋和南宋要好得多,没有不可跨越的障碍。
其次,东晋和南宋第一任皇帝上位,靠的是“颜值”,而不是“能力”
中兴之主是王朝中兴的灵魂,卓越的才华和出色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开国之君往往成为后人楷模的原因。很不幸,司马睿和赵构都是“富二代”,与从白丁出身,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刘秀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司马睿虽然是东晋开国之君,却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庸主,他在位只有六年就被郁闷死了。六年间司马睿只做了一件事——对抗王敦,可惜他既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又不能有效利用王敦的反对势力,结果成了王敦的俘虏。
后世对司马睿的评价,除了承认他“仁厚”外,几乎没有一句好话。其中尤以魏收的评价最犀利:“窃魁帅之名,无君长之实,局天脊地,畏首畏尾,对之李雄,各一方小盗,其孙皓之不若矣。”
就连对司马睿最忠心的王导,都说他“名论犹轻”。
赵构要比司马睿强很多,在靖康之难中,他所展现出来的勇气,一度让人我们恍惚看到了一个高大的身影;他对秦桧、张浚、刘世让能人的摆弄,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他政治家的高超手腕;他对岳飞的狠毒,也显示了他最为皇帝的厚黑。
但是,这些显然远远不够,他不具备拨乱反正的英武之气,也没有胸怀天下的大气磅礴,更缺少克复中原的民族担当,在他狭隘的心里,个人利益始终在第一位。
作为温室里长出来的花朵,司马睿和赵构天生就是“颜值担当”,经历风霜的能力不及常人,根本不具备中兴之主的能力。
对比一下刘秀,人家童年就跟着父亲、叔叔四处漂流,成年后读过太学,又跟哥哥一起混迹江湖,自己养了很多江湖侠客。其知识面、社会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社会问题的认知水平,远不是司马睿和赵构所能比的。
最后,作为继承者,他们的操作空间上限是“改革”,而不是“革命”
所谓中兴为何不长久?仔细研究您就会发现,他们的中兴之路无外乎两个字——改革,通俗一点讲就是修修补补,砍掉某些阻碍社会发展的主要既得利益人,让底层百姓的创造力得以发挥。
但这种改革往往是避重就轻,没办法彻底铲除弊病之根,往往中兴之主刚刚驾崩,旧势力立刻抬头,所有的改革成果瞬间被推翻。
中兴之主们为何不“革命”,而是充当补锅匠呢?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任何一个政权都需要政治势力的拥护,而这些势力在拥护皇权的同时,同行一定会转化为阻碍社会发展、掣肘皇权的反派力量。这种两面性让中兴之主们很为难,“革命”就意味着推翻重建,也就等于把自己的拥趸推向对立面,那岂不是自掘坟墓?
这就是所有“颜值担当”们的烦恼,他们身处利益的漩涡,各派政治势力与他们利益犬牙交错,一刀下去伤别人也会伤自己,这刀很难下!
可是开国之君没这个烦恼,前朝的所有势力与新生力量本来就是利益对立面,双方见面就一句话——干就完了!
因此,刘秀可以革命,司马睿和赵构只能改革。比如司马睿,原想“革”王敦,结果被人家“革”了。这是必然的结果,王敦不是个人,而是王氏集团,你“革”得了吗?不怕伤了自己的蛋吗?
历史的规律告诉我们,最彻底社会进步绝不是“中兴”,而是以血为代价的改朝换代!
猪价“惊天暴降”,未来猪市还能“雄起”吗
《南北猪价齐涨,7天连涨3元,“火箭猪”再次赶来?后市行情如何?》
经历了年后2个月的低迷期,生猪的行情再次迎来了新一轮的上涨,此次的涨幅很是迅猛,明明市场上的生猪消耗量并不是太多,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依旧不是太大,按理说无法支撑生猪行情的提升,但猪价却接连7天上涨,且涨幅比较大,这就让人不是太懂了,难道“火箭猪”再次赶来?显然并不是的。
华东地区的生猪涨幅比较大,安徽涨了0.65元每斤,江苏的涨幅为0.55元每斤,福建为0.5元每斤,之所以大涨,还因当地的生猪出栏量降低,屠企只好抬高价格,以促使它能迎来上涨。山东的涨幅为0.3元每斤,上海为0.1元每斤,这两地的白条肉走货量不是太多,因此涨幅不大。
在华东地区,河南、湖北两地的生猪涨幅均超过了0.5元以上,总体的生猪长势比较猛,当地的白条肉也在快速的走动,从而引来了猪价的持续上涨。而在华南地区,涨幅为0.15-0.25元每斤,当地因天气太热,猪肉的消耗量不是太大,但受北方的生猪价格上涨影响,因此当地的猪价自然也在提升中。
华北地区作为生猪的产地,价格普遍上涨了0.3-0.5元每斤,目前的均价也都超过 14元大关,当地的生猪走货量也在加快,猪农们对此次的上涨很是兴奋,不少人都在出栏。而华北的生猪利好,也让养殖人对今后的行情很是重视。
不过到了东北地区就不同了,目前的涨幅均为0.05元每斤,黑龙江均价为13.6元一斤,之所以涨幅趋缓,还因当地前几日的猪价已经迎来了大涨,从11元大关涨到了如今的13元。预计接下来的东北猪价会保持稳定的价格区间。
在西北地区,猪价继续迎来大涨,甘肃地区的涨幅为0.75元每斤,陕西的为0.6元每斤,尽管涨幅比较大,但均价也才刚到达14元大关,毕竟上段时间的跌幅太大。西南地区,云南涨幅为0.75元,主要还是全国的集体看涨局势,让它的价格比较稳定。
后市行情如何?
如今的南北猪价差距越来越小,如此一来北方的生猪调运到南方就没有价格上的优势,到时候北方的猪价可能就会受到影响。而今东北猪价涨幅趋缓,也就有这层意思。
此次的生猪行情再次利好,如同火箭猪再现,但实际上市场的需求量依旧不是太大,消费者的需求不高,下游的走货量不多,猪价短期内或呈现出放缓的状态,因此养殖户一定要警惕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大跌”行情,及时的出栏,别有惜售等涨的态度,不然的话到时候可能就危险了。
毕竟如今是5月的消费淡季,很难支撑猪价的反弹上涨,大家怎么看呢?
里皮有望回归,国足是否可以雄起
里皮的到来,第一,重在钱上,第二,他看明白了中国足球的发展,第三,这么大年龄了在欧洲等国没人在请他,第四,中国足协死要面子活受罪,第五,里皮看清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笫六,成绩好坏以工资无关,第七,中国足球想雄起真应该从娃娃抓起,足球人才中国不缺,在足球人的眼里包括足协,对中国足球的基层工作不重视,如今在场踢球的大部分都是足球界元老们的子孙,都是富二代,上进心不强,金钱在心中,祖国在心上,有一种不要脸的精神,时代在发展进步,里皮的回归对中国足球的发展,意义不大,想雄起靠自己,自力更生,才能发展壮大,有钱请投入中国青少年,因为中国足球人才的好苗子不缺,缺的是没钱进足球学校,靠里皮帶动中国足球,想近几年,亚洲四强,进世界杯,做梦吧。
孱弱也有雄起时,为何说北洋政府出兵海参崴令世人吃惊
上学的时候,最怕学习中国近代史。因为中国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建国之前的那段历史,基本上就是中国被欺负的历史,不忍卒读。
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直到日本侵华;一想就来气,就觉得窝囊。
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国家四分五裂,危机四伏的多事之秋,北洋那些在历史上名声不佳的军阀们曾经敢捅俄毛子的马蜂窝,向海参崴派兵,保护华人,撤走华侨,扬我国威,真的很让人扬眉吐气。
那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战争快要结束,一直隔岸观火的北洋政府一看德国的同盟国快歇菜了,立马宣布加入占上风的同盟国对德国一方宣战。原来跟英法一个阵线的俄罗斯爆发了十月革命后退出了英法的协约国。
于是,日本和法国、英国以及美国组成多国联军出兵俄国。中国作为协约国成员之一也派海军前往海参崴参加协约国对俄国进行的军事行动。
当时十月革命刚刚成功,俄罗斯国内局势还不稳定,处于边界地区的海参崴俄国驻军很少,形势非常复杂,基本上处于无政府状态。
海参崴原来是中国领土,1860年的时候被俄罗斯抢占,改名符拉迪沃斯托克。当时俄罗斯为了永远霸占海参崴,就把那里的华人全都赶走杀光了。但后来局势稳定后,有不少华人去那里做生意或者务工,还有人在那里定居安家。
俄罗斯幅员辽阔,十月革命爆发后很久才波及到远东这里。一石激起千层浪,海参崴当地的局势也山雨欲来,不时传来暴动的消息。
当地华侨潮水般涌向了祖国—中国驻海参崴领事馆。在他们心里,领事馆就是母亲的怀抱。在海参崴已经处于无政府状态的情况下,华人的处境岌岌可危。
海参崴的几个华侨团体纷纷向北洋政府致电,要求祖国伸出手带儿女回家。位于黑河的旅俄华侨联合会在给北洋政府的电函中呼吁政府迅速出兵,救华侨于危难。
海参崴的各华侨商会详细阐述了出兵的必要,并提醒政府,俄罗斯现在的形势不稳,正是我国收回失地千载难逢的良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东北军阀张作霖、黑龙江督军孙烈臣,也收到了来自海参崴的求救急电。中国驻海参崴的外交官们对华侨的处境感同身受,他们不厌其烦地向北洋政府通告情况,阐述华侨处境,表达华侨诉求。并建议中央政府采取果断措施,未雨绸缪。
那一刻,全中国的目光都投向了北洋政府。
其实北洋政府在俄罗斯十月革命之后不久就开始讨论海参崴局势,但当时北约政府真的被南方的革命党搞得焦头烂额,疲于奔命。
那时候,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矛头直指北洋军阀独裁政府。北洋政府的海军总长带领北洋舰队,投向了孙中山的阵营,这等于给北洋政府的海军来了个釜底抽薪,极大地削弱了北洋政府的海军力量。
华侨频频告急的时候,内战硝烟弥漫、炮声隆隆。各方都喊着神圣的口号,为自己的理想而战,谁还顾得上异国他乡的华侨呢。危在旦夕的华侨们也只能无可奈何、听天由命了。
这时候,黑河江北旅俄华侨会“直接向北洋政府首脑段祺瑞请愿:华商经营俄边界阿穆尔省,现值内乱、政乱,两党争权夺利,全省响应,华侨人口数十万,财产数万万,受该乱党扰害,实不聊生,万望出兵保护,不可华侨生命财产置之度外,不然将为千古罪人。1918年3月,北洋政府经过几个月的激烈斗争,终于做出一个重大决定--派军舰前往海参崴。一方面参加协约国的军事行动,一方面保卫华侨安全。
一个月以后,我海军总部决定派“海容“号巡洋舰执行撤侨护商任务。海容号巡洋舰是我国海军于在甲午战争后向德国订购的。和海容号一起订购的,还有海琛、海筹号一共三艘巡洋舰。
因为在甲午海战中惨败,痛定思痛,中国政府这次订购可是下了血本,军舰的性能非常先进,每艘军舰配备速射炮11门,机关炮12门,还配备了当时最牛的鱼雷发射管。因此三艘军舰造价不菲,三艘军舰一共花了将近50万英镑。
这么多年来,中国习惯了挨打,习惯了各地赔款,习惯了别人的军舰和大炮在自己的领海和国土上耀武扬。今天,中国政府终于向海外派出了自己的军队,第一次在海外动用军事力量,去保卫自己的侨胞的生命和财产安全。1918年,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中国海军。
1918年4月9日,“海容“号巡洋舰在林建章舰长指挥下,从上海起航,驶向海参崴。
1918年4月17日,中国军舰“海容“号满载4000名中国海军战士,开进了海参崴。迎接他们的,是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和满含热泪的人群。今天,祖国母亲,终于向自己的孩儿敞开了怀抱。
“海容“号巡洋舰到达目的地之后,立刻马不停蹄协助我国早已停靠在那里的商船,“飞鲸“号开展撤侨工作。由于我国海军在海参崴的存在,撤侨工作开展的异常顺利,在“海容“号巡洋舰抵达后三天后,1165名华侨就搭乘“飞鲸“启程回国。
“海容“号巡洋舰在海参崴停靠期间,还几次派兵登上陆地,前去保护被当地不法分子骚扰的中国工人。中国海军到达后,当地平日里欺负华人的黑恶势力规矩了很多。
1920年11月,海容号巡洋舰圆满完成了撤侨护商的光荣使命,启程回国,全体官兵得到北洋政府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