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褚英

努尔哈赤长子褚英和皇太极长子豪格,谁更勇猛、战功更显赫?清代三位长子褚英、豪格、胤礽,其中谁最悲催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09 22:46:52 浏览10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努尔哈赤长子褚英和皇太极长子豪格,谁更勇猛、战功更显赫

褚英险象环生的境况中长大,刀光剑影、血雨腥风,造就了他性格上的勇敢和躁烈。褚英一生打过的仗,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正月努尔哈赤命幼弟巴雅喇、褚英与噶盖、费英东,领兵一千,征东海女真安楚拉库路。褚英,“星夜驰至”,取屯寨二十处,其余屯寨尽行招服,获人畜万余,胜利回师。努尔大喜,赐以“洪巴图鲁”的美号(巴图鲁,乃满语baturu的音译,意为“英勇”)。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三月,舒尔哈齐、褚英、代善、费英东、扈尔汉、扬古利等率兵三千,接蜚优城归顺女真,途中与乌拉兵交战,此时,舒尔哈齐、褚英、代善各率兵五百,扈尔汉、费英东两员大将领兵三百,纳齐布虾与常书各领兵一百,大破乌拉兵。 褚英广有战功,努尔哈赤因其英勇,封号曰“阿尔哈图土门”,译言为“广略”,故褚英封号为广略贝勒。但是努尔哈赤的“开国五大臣”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和扈尔汉以及一些兄弟们与褚英不和,于是在努尔哈赤面前告状,努尔哈赤经过调查也发现了褚英的存在的问题,解除了他的兵权。褚英将不满溢于言表,后被软禁,之后褚英焚香诅咒告状的五大臣和兄弟,并扬言等掌权后处死五大臣和那些兄弟,被再一次告状。在万历四十三年,即公元1615年的8月22日,褚英在被圈禁两年后,被努尔哈赤下决心处死。只活了36岁。

皇太极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万历四十年(1612年),从父出征海西女真乌拉部,克六城。在逐步完成统一女真各部的基础上,皇太极帮助他父亲努尔哈赤建立了新的后金国家。努尔哈赤一度想立长子褚英为储,但是褚英背着努尔哈赤做了很多违反其愿望的事,甚至逼迫皇太极等也跟他一起行动。皇太极等向努尔哈赤揭发了褚英的阴谋,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努尔哈赤将褚英幽禁,两年后又毅然处死了他。从此皇太极进一步得到了信赖。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整合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加镶黄、镶白、镶红、镶蓝,正式完成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皇太极被任命为管正白旗的贝勒。

后金天命元年(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称大汗,任命次子代善为大贝勒、侄子阿敏为二贝勒、五子莽古尔泰为三贝勒、八子皇太极为四贝勒简称四大贝勒。天命三年(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下定决心要对明朝发动进攻,但是具体怎样行动,却议而未决。皇太极献上一计。他提出先打抚顺,“抚顺是我出入之处,必先取之”。并建议利用明朝守城游击李永芳要在四月八日至二十五日大开马市的机会,派遣五十人扮作马商,分成五伙,入城为市,继之由他亲自带领五千士兵夜行至城下,里应外合,两面夹攻。努尔哈赤欣然接受他的建议。四月十三日以“七大恨”誓师征明,结果大获胜利。抚顺之战是后金与明朝的第一次大战,对后金以后的发展影响深远,皇太极的献计献策及亲临战阵,对后金的胜利有决定性的作用。

个人觉得论整体实力和智商皇太极厉害(定论来源文献参考百度)

清代三位长子褚英、豪格、胤礽,其中谁最悲催

先说结论,最悲催的就是豪格了,本来最有希望成为满清第一位统一天下的皇帝,但实际上由于情商和政治能力欠缺没有当上皇帝,这倒罢了,自己最终被折磨而死,妻子被霸占。在仔细谈论豪格之前,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褚英和胤礽。这里首先要指出的是,这三个人都是皇帝的嫡长子。

褚英。爱新觉罗·褚英。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长子,其母是努尔哈赤的元妃佟佳·哈哈纳扎青。禇英死的时候年仅35岁。由于当时史料不全,褚英的死因并不清楚,禇英自幼就追随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应该说屡有战功,而且颇具领导才具。因此上努尔哈赤十分高兴,对这个骁勇善战的长子也是多加培养。在禇英20多岁的时候就加封禇英为广略贝勒,由于禇英母亲早逝造成了禇英性格的缺失,缺乏教养和政治上的深度和素养。多年的战争生涯导致了褚英的性格粗暴、心胸狭隘,生性狂傲,根本不把任何人看在眼里。公然以努尔哈赤的接班人自诩,这样就公然与其他弟弟公开对立了。女真“开国五大臣”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和扈尔汉以及一些兄弟们与褚英不和,于是在努尔哈赤面前告状,努尔哈赤解除了他的兵权。但褚英没有就此好好反省,缺乏政治头脑。不知道低调为人。没有形成自己的政治集团。禇英不仅不追思改过。而且天天诅咒五大臣。多次公开宣称掌权后处死五大臣和那些兄弟,被宫中的密探告发。努尔哈赤震怒异常,公元1615年,褚英在被圈禁两年后被处死,死时年仅35岁。太子之位素来是皇家政治利益争夺的焦点,禇英实际的被杀就是太子之位争夺失败的结果。禇英无后。也没有被追封。

胤礽。爱新觉罗·胤礽。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康熙大帝的嫡长子,康熙皇帝按照儒家传统,在其刚刚一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康熙之所以这么早立太子。一是为了政局稳定,二是为了效仿汉族皇家的礼仪,胤礽自幼就接受儒家经典教育。康熙皇帝也亲自加以教导。康熙对胤礽寄予厚望,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随着时间推移越发觉得胤礽不是当皇帝的料,各个方面缺乏一代雄主的气魄。胤礽两废两立。可见对其失望之极。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朝鲜使臣在给本国的报告里,对胤礽派评价很高。胤礽一生真是悲剧,高开低走,可以说,胤礽最大的悲哀在于当太子太早,而康熙在位时间60年,是谁都得逼疯了,不仅是他,包括他身边的政治利益集团。又加上一大群虎视眈眈的弟弟。可以想象一想胤礽也够悲催和可怜的,应该说在康熙42年,胤礽31岁的时候,索额图作为太子党党魁被圈禁至死。仅仅5年之后第一次被废。胤礽当皇帝就此彻底没有希望了。后来虽然被复利立,不过是安定朝局而已。后被圈禁。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幽死于紫禁城咸安宫,不过五十一岁。追封理亲王。胤礽后代也不好,到第三辈就不在宗室之列了。

豪格,爱新觉罗·豪格。清太宗皇太极之长子,豪格初封为贝勒,皇太极登基时,晋封为肃亲王。一生为大清立下赫赫战功,但实际上,豪格就是一勇之夫,没有任何政治头脑和能力,而皇太极之所以迟迟没有立太子,就是在给豪格机会,在培养这个长子,但皇太极死的过于突然,没有留下接班人。所以当时皇帝之争十分激烈,而人选就在豪格与多尔衮之间,无疑豪格的胜算最大,只要豪格稍微有些政治头脑。许以重利给宗室里资历和威望最大的代善和拉住济尔哈朗。豪格完全有理由和资本当上皇帝。

可惜,豪格太傲了,“假意谦虚”一下,就丧失了唯一的一次机会。在顺治元年满清定都北京后,仍封肃亲王。在平定四川以后,于1648被多尔衮构陷削爵,事后被幽禁,同年四月死于狱中,时年四十岁。顺治帝亲政之后为豪格昭雪,恢复其封爵。而且是世袭罔替,成为满清最初的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褚英17岁带兵讨伐明朝,被赐名为洪巴图鲁,为何消失在清朝史书中

谢谢邀请,我个人认为褚英并没有完全从清朝的史书中消失啊。清史稿中仍然在列传诸王传第二卷中为其立了传。而且还是在第二卷第一个写的褚英(第一卷都是努尔哈赤的长辈或同辈兄弟),也就是在努尔哈赤没有当皇帝的儿子(皇帝的传是本纪)中排首位。所以我个人认为只是对褚英的记载不多,而不是没有记载而且消失了。

那么为什么褚英作为努尔哈赤的长子,又立有军功,为什么会记载不多呢?显而易见的答案就是他被努尔哈赤废杀,过早的退出历史舞台。那么努尔哈赤为什么会将自己的长子废杀呢?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缺乏政治智慧,树敌过多;这也是他个人悲剧的最重要的原因。万历三十六年努尔哈赤开始将一些国政交给长子褚英处理(自己只处理军国大事),比较明确的释放出确立褚英为自己的继承人的信号。如果褚英具备足够的政治智慧就应该更加低调隐忍,团结和拉拢更多的支持力量。但是显然褚英不具备这种政治斗争的智慧,史书记载他同时得罪了日后努尔哈赤建国后的“五大臣”和“四大贝勒”,以致于五大臣和四大贝勒联手向努尔哈赤告状。最终使努尔哈赤剥夺了褚英的权利,并被幽禁废杀。

第二、缺乏必要的政治手腕;其实当时褚英的处境和历朝历代的太子非常相似,自己既是占据优势的候选人,同时也是政治斗争中亮在明处的活靶子。如何保持优势,需要很强的政治手腕。当时的褚英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对“五大臣”示好,毕竟这些人是不可能威胁他的储君身份的,同时对“五大臣”等人的示好就完全有可能把这些人(至少是其中一些人)引为自己的政治助力或盟友。至于其他的“四大贝勒”也应该有目的笼络一部分,打压一部分。不能一股脑全得罪。毕竟努尔哈赤还在,你必须有做大哥的样子,不然兄弟相残,努尔哈赤肯定会干预的。但是褚英选择的方式是愚笨且鲁莽的,他要求“五大臣”和“四大贝勒”宣誓向他效忠,同时向这些人索要财物、马匹。简言之就是通过最原始最直接的手段削弱这些实力派,最终当然导致这些实力派们空前团结的向努尔哈赤告状。

第三、强大的反褚英联盟迫使努尔哈赤就范;当“五大臣”和“四大贝勒”这些实力派向努尔哈赤告状之后,其实就意味着褚英已经输了。因为当时努尔哈赤领导的建州女才刚刚走上快车道,但是仍然是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他还只是女真各部中那个比较强大的一个,或者说最强的一个吧,但是他远远还没到统一整个女真的地步,而且这个时候他还是听命于(或者说表面上听命于,至少还不敢公开和明朝为敌)大明朝廷的。这个时候努尔哈赤要想继续壮大,只到统一女真各部,最终与大明开战,他就必须依靠一切可以依靠的力量。而以“五大臣”为代表的就是跟随起兵以来形成的军功集团和以“四大贝勒”为代表的就是他的家族宗室集团。毫无疑问这两大集团就是努尔哈赤的最核心的力量。这两大集团都把矛头指向了一个人的时候,就代表了努尔哈赤就必须牺牲掉这个人,除非他希望看到他打拼半生换来的建州女真分裂甚至灭亡。当然,努尔哈赤其实没有想杀死褚英,事实证明他给过褚英机会,而且在褚英放弃了机会后也只是被幽禁没有被杀死。但是后来的诅咒等事件的发生和褚英始终不认错的态度(因为这就意味这褚英和这两大集团毫无和解的可能)就迫使努尔哈赤牺牲掉自己的儿子来换取整个建州女真的团结和强大。

终上所述,褚英因为个人缺乏政治智慧,没有处理好军功贵族集团和家族宗室集团的关系,四面树敌,导致其过早的被努尔哈赤废杀。死时只有三十六岁,而且努尔哈赤都还没有公开建立后金国。所以在后来建国后,对明朝、蒙古诸部、朝鲜等的征战当然就更没有参与,所以让人以为这个战功赫赫的“洪巴图鲁”都消失在史书中了。

努尔哈赤长子褚英是怎么死的

褚英焚表诅咒时在场口称愿与褚英同生死共患难的四个仆人,一个畏罪自杀,三个向努尔哈赤告发

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是正常病死,还是被人谋杀努尔哈赤为何杀亲儿子褚英

按问题顺序回答:

《清实录·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七月二十三日,帝不豫,诣清河温泉沐养。八月初七日大渐,欲还京,遂乘舟顺代子河而下,遣人请后迎之,于浑河相遇。至瑷鸡堡,离沈阳四十里,八月十一日庚戍未时崩。”

七月二十三日,清太祖身体不舒服,到清河温泉养病。八月初七日,病情加剧,准备还京。乘船顺代子河而下,通知皇后前来迎接,到浑河相遇。走到瑷鸡堡,八月十一日驾崩。

《清史稿·太祖本纪》记载更简略:“秋七月,上不豫,幸清河汤泉。八月丙午,上大渐,乘舟回。庚戌,至瑷鸡堡,上崩,入宫发丧”。

按正史记载,努尔哈赤是病死的。

至于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清时期·上册》中的说的:天命十一年正月十七日,努尔哈赤率金军攻打明朝宁远城。接连几日攻克不下,金军伤亡惨重, 努尔哈赤也负伤。

此说与《清实录》记载能互相印证:“二月初九日至沈阳。帝自二十五岁征伐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惟宁远一城不下,遂大怀忿恨而回。”

但清实录中没有努尔哈赤战斗中受伤的事。

总之,努尔哈赤算是病死的,没人谋杀他。就算宁远之战中被袁崇焕的大炮崩伤,他也是几个月后病死,也许郁闷于没有打胜袁崇焕,也许受伤感染发作而死。但都不算谁谋杀了他。

清太宗皇太极之死,《清史稿·太宗本纪二》记载: “(天聪八年八月)庚午,上御崇政殿。是夕,亥时,无疾崩。”

无疾而终,今人推测是心猝死。也有说是因他最宠爱的关雎宫主宸妃之死引起的,此说也有道理。《清史稿》记载宸妃是天聪六年九月病死的,皇太极因爱妃之死而迷惘悲伤几个时辰。但两人的死时间上隔了两年。

没人谋杀皇太极,是无疾而终。

努尔哈赤为何杀亲儿子褚英?

《清史稿·卷二百十六》载:“褚英屡有功,上委以政。不恤众,诸弟及群臣诉于上,上寖疏之。褚英意不自得,焚表告天自诉,乃坐诅咒,幽禁……死于禁所”、《卷一百六十二·皇子四表二》记其“以罪赐死”。

褚英战功不小,老爹都开始委托他处理政事了,但他狂妄自大,看不起兄弟和大臣,关系搞得很僵。诸弟和群臣在努尔哈赤面前告他的状。老爹逐渐疏远他。他还不自省,神神道道搞诅咒那一套,惹怒老爹,为了平衡群臣和诸皇子的关系,不得已圈禁他又赐死。

褚英死后,努尔哈赤为什么不在生前立太子

向敬之

这个问法,是不准确的。

努尔哈赤处死褚英后,建立后金,曾确定独掌两红旗、军功卓著的次子代善为继承人,即所谓的太子。

努尔哈赤“曾言待我死后,将我诸幼子即大福晋交由大阿哥抚养”(《满文老档》第十四册《天命汗废大福晋》)大阿哥,即大贝勒代善,褚英死后,他就成了新的老大。

虽然此言是天命五年三月,一名庶福晋揭发大福晋与代善之间有暧昧关系,导致努尔哈赤指派与皇太极往来密切的扈尔汉等组成调查团,彻查此事,发现属实,于是以私藏金帛罪将大福晋休弃。是年九月,又爆发代善听信后妻谗言,虐待发妻所生次子硕托,导致硕托有可能叛逃明朝的传闻。努尔哈赤审明此案,怒斥代善:“像你这种人如何够资格当一国之君?!”(《旧满洲档·昃字档》,转引自冈田英弘《清太宗即位考实》,台湾《故宫文献》第三卷第二册)代善被剥夺了继承人的资格。

如此看来,努尔哈赤曾明确代善为汗位继承者,但有可能导致皇太极等为夺储位构陷代善与继母私通。因为此前,努尔哈赤对发妻所生的长子褚英、次子代善是格外优待,“执政,赐国人过半”,而对其他“诸子,所赐国人、敕书等诸物,皆已从减”(《满文老档》第三册《阿尔哈图图门掌政及被黜》,阿尔哈图图门即褚英)。褚英死后,代善也就由第二顺位继承人成为了第一顺位继承人。

由于代善私通继母、虐待亲子,导致努尔哈赤废黜了他的嗣汗资格。天命五年,努尔哈赤探索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将代善排除在外,但是代善作为四大贝勒之首、两红旗共主,仍为诸贝勒中实力最强的。

努尔哈赤临终前,确实没有指定继承者,但不能说他生前没有立“太子”。他实施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就为代善之后“太子”人选,做了集体性安排。

清初开国“五大臣”是怎么回事努尔哈赤为何为了他们不惜处死长子褚英

努尔哈赤早期曾依附明朝边关守将李成梁的势力,最早在建州一带起兵。当时的努尔哈赤在建州应该算是一个部落首领。那个时期,努尔哈赤不光在军事上展现出过人的能力,在组织管理部落发展的方面也是颇有建树。“五大臣”就是努尔哈赤为了更好的管理部落在军事,以及内部人事管理方面而设置的一个智囊团,在行军打仗的同时,也为部落的大局管理谏言献策。同时被努尔哈赤赋予很高的权利。

努尔哈赤的部落时期,人们的观点还是比较朴素的。能征惯战,奋勇杀敌者被视为强者。因此会拥有很高的权利。努尔哈赤建州起兵历经三十多年才统一了女真,这期间就需要有一些德高望重的军事将领来辅佐努尔哈赤。“五大臣”就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小团体。他们五个人早年曾追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驰骋疆场,在攻城略地的战斗中履历战功。后来他们手中的权利越来越大,仅次于四大贝勒。最终成为努尔哈赤政治权利中心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努尔哈赤没有创立后金的时期,其阵营的权利中心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宗室贵族也就是努尔哈赤的那些拥有兵权的兄弟子侄。另一方面就是来自战功显赫的五位大臣所组成的联盟。这两股势力并存于努尔哈赤的政治权利中心。努尔哈赤很好的掌控了这个政治权利中心,并利用他们手中的权利在政治上对他们进行互相制衡,互相约束。充分发挥这两方面的积极作用。

说到努尔哈赤的兄弟子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努尔哈赤的大儿子褚英。他在追随父亲努尔哈赤驰骋疆场的过程中所立战功丝毫不亚于五位大臣,在众兄弟中间也是一位佼佼者。备受父亲努尔哈赤的赏识,很早就被努尔哈赤确立为自己的接班人。不过后来随着褚英手中权利日益扩大,心中的野心也逐渐膨胀,对待年长的五位大臣缺乏应有的尊重,在兄弟中间制造矛盾,利用手中太子权利打压五大臣和众兄弟,削弱他们的兵权。并扬言杀死对自己不满的大臣和兄弟。褚英的这些言行使得五大臣和宗室贵族深感恐惧,后联名上书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闻讯后,非常震怒,遂对褚英发出严厉警告,并在权利上对褚英进行重新调整,剥夺了褚英的部分权利。面对父亲的警告,褚英非但不加悔改,而且还在私下诅咒自己的父亲,继续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曾经一度威胁了努尔哈赤辛苦经营的政权。努尔哈赤为了维护自己政权不受侵害,安抚五大臣和宗室贵族双方应有的政治权利,不得已囚禁了褚英,并在后来处死了自己最心爱的大儿子褚英。

褚英是怎样死的

公元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下命处死长子爱新觉罗·褚英,终年36岁。努尔哈赤有16个儿子,褚英生母为元妃佟佳氏,其生于公元1580年。褚英广有战功,作战勇猛且具有谋略,曾被努尔哈赤因其英勇,封为“阿尔哈图土门”,译言为“广略”,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33岁的褚英以嫡长子身份,凭借多年战功,一度被立为早期后金政权的汗位继承人。褚英跟随父亲在格杀征战、险象环生的境况中长大,刀光剑影、血雨腥风,造就了他性格上的勇敢和刚毅,同时也造就了性格上的残暴和躁烈。造成他被处死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点是心胸狭窄,飞扬跋扈。随着褚英的战功卓著而权力愈来愈大,他开始恐吓、威胁他的弟弟们与大臣们,让弟弟们孝敬他,更要命的​是,蓄意打击削弱“开国五大臣”的权力,这五大臣费英东、额尔都、何和里、安费扬古、扈尔汉是与努尔哈赤一同出生入死的人,可以说努尔哈赤的半壁江山都是这五大臣帮助打下来的,努尔哈赤对他们都礼敬三分,而褚英却对他们缺乏应有的谦卑与尊敬,这些人都将褚英的所作所为秘密报告给了努尔哈赤,引起努尔哈赤的强烈不满,随即削夺了他的一些权力,并且希望他能悔过自新。第二点是变本加厉,不思悔改。努尔哈赤开始逐渐削弱了褚英的权势,明确表现出对他的不信任。如此更加激发了褚英的极大不满。至此,褚英从被立储君到他最后失去执政权力,仅仅只有三个月的时间。褚英开始敌对父王,结交党羽,伺机报复。当父亲出兵在外的时候,褚英出谋,写诅咒对天地焚烧。还扬言:希望出征之师被击败,“若被击败,我将不使被击败的父亲及弟弟们入城。”努尔哈赤听闻此事之后,非常生气,盛怒之下命将长子褚英幽禁在高墙之中。被幽禁两年之后,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八月二十二日,褚英被努尔哈赤以不思悔改之名下令处死,年仅36岁。

代善是努尔哈赤的次子,在哥哥褚英死后被立为储君,后来为何又被父亲努尔哈赤废了

首先,代善并没有被册立为储君。

努尔哈赤不过是流露出这么个想法,说我死之后,大妃(阿巴亥)及幼子归代善抚养。

这可以看做是委婉地托孤給代善,当然,理解为将册封代善为继承人,也说得过去。

然而,各种反代善势力立即跳出来,比如努尔哈赤的两个小妾公开揭发,阿巴亥不仅有盗窃公共财物的行为,还私下赠送酒肉給代善(意图现在就结好未来的男人)。

对此,努尔哈赤是完全明白,代善显然不适合当继承人,反对派能伸手到自己内宫,这股势力就绝对不会同意代善继位。因此,努尔哈赤公开废黜阿巴亥,斥责了代善,所谓托孤当然也就不了了之了。努尔哈赤就开始寻找其他的继承人。

清初两位嫡长子褚英和胤禵谁更优秀

纵观两个嫡长子的经历,可以肯定的是:胤禵比褚英优秀。

爱新觉罗.褚英生于公元1580年,卒于1615年。享年三十五岁。

就在同样的1615年,大明王朝唯一能镇得住辽东半岛局势的李成梁也去世了,享年93岁。应该说,褚英与李成梁是交过战的对手。

自从努尔哈赤的亲兄弟、战将努尔哈齐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丧生,努尔哈赤逐渐将部队交给长子褚英指挥。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正月,努尔哈赤将一千多人的部队交给年仅十八岁的褚英、幼弟巴雅喇与部将费英东等,直取东海女真瓦尔喀部安褚拉库路(今松花江上游二道沟一带),二

十余座屯寨及其所属人口,尽皆被努尔哈赤收入囊中。这是努尔哈赤的建州铁骑开始踏平野人女真、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三个大部,用时三十年。而禇英始终辅佐父王参与其中。

努尔哈赤因为长子的战功,封号“阿尔哈图士门“,译文是“广略”,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以嫡长子身份和十多年的战功,一度立为早期后金政权的汗位继承人(皇太子)。

遗憾的是在关键的“辽阳之战”中,饮酒作乐至深夜,贻误战机,被其父解除了兵权。之后的禇英干脆“破罆破摔”,滿腔怒火的与努尔哈赤以后成为“开国五大臣”以及自家兄弟大闹矛盾

努尔哈赤据情解除了他的太子之位,暴燥的褚英不满情绪和言语尽情发泄,而且在迷信十分盛行的后金焚香赌咒五大臣及自家兄弟,并且扬言在掌权后处死五大臣和兄弟们。

万历四十三年,正在准备与大明正式开战的努尔哈赤下令处死禇英,年仅36岁。观其短暂一生,褚英确实为统一后金作出了贡献,但是其人的修养、德性不堪大任,被努尔哈赤对其处死,也是迫于压力,不得已而为之。

康熙十四子胤禵

康?一生总共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人丁兴旺,可谓壮观。在已经成人並己册封的20个儿子中,有九个王子都用眼睛的余光扫描着大清皇位。而允祯(即胤禵)在九个阿哥中最小。这九个阿哥是:胤禔、胤礽、胤祉、胤禛(以后的雍正)、胤禩、胤禟、胤䄉、胤祥、胤祯。

“社会是单纯的,复杂的是人心”,至少康熙大帝是这样认为的。

二十个册封的儿子,由于清朝不象汉人皇帝的规定那样长子继位,所以所有的儿子都有继位的可能,于是二十个儿子中大部分都捲入皇位争夺中。

这个问题,康熙要承担很大责任,他没有做好皇位继承工作,使他的几个儿子遭到不幸。

从康?二十九年至康熙四十年,在近二十年皇帝和太子之间,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和随之而来的关系变化。

在激烈而复杂的竟争中,康熙四十七年,当了三十三年皇太子的胤礽被废,京城顿时沸腾,平时的“波澜不惊偶有涟渏”变成“暗流涌动”,被后世称为“九子夺嫡”的大戏上演。

十四年后的康熙六十一年年底,大帝在畅春园驾崩,令人掩耳不及的是,最终登上大清第五任皇帝宝座的,居然是以前一直低调的皇四子胤禛。

至今都有形形色色的关于雍正簒位的说法,一个流传最广的说法是雍正是踩着他的亲弟弟皇十四子胤祯(即胤禵)的肩膀,通过簒改诏书登上皇位的......

康?五十七年十二月,京城天寒地冻,皇城里虽然军乐震天,紫禁城的空气却仿佛凝固,一面正黄旗纛,上书“镇远大将军王”六个斗书,好象是圆润的康?体,一支威风凛凛的大淸兵勇肃立太和殿前,一位大将军罩袍束带,顶盔贯甲,手提二尺马鞭,腰悬马刀,端坐马上,不苟言笑,他就是十四子胤祯,他和皇四子胤禛都是德妃乌雅氏所出,乃是一母同胞的嫡亲兄弟,而弟弟的权力远远大于哥哥,因为他是康熙敕封的抚远大将军。

哥哥胤禛生性恬淡,弟弟胤祯(胤禵)却脾气火爆,参加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当康?怒斥胤禩时,年仅20岁的胤祯挺身而出力挺胤禩,差点被康熙斩首,于是父子关系淡漠。

但是世事无常,八阿哥把关注焦点寄托在十四皇子胤祯身上,胤祯受到高人指点,收起狂傲作派,摆出礼贤下世,关注民生的姿态,这些清议人士的赞誉声传到康熙耳中,于是,胤祯“咸鱼翻身”的机会来了......

康熙未年,策旺阿拉布坦在西北地区屡屡兴兵作乱,康熙决定派遣皇子出征,能够胜任者,只有十四子胤祯,于是就有了在紫禁城阅兵挂帅的一幕。

征战顺利,所属两路兵马均取得胜利,叛乱活动平息,胤祯的威名传遍西北。胤祯一到西宁,康熙即降旨当地,夸奖胤祯“确係良将,有带兵才能”。甚至亲自撰文,叫当地勒石纪念。胤祯的前途一片光明,皇帝宝座似乎离他不远。

康熙遗诏却是这样写的:“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雍正即帝位,胤祯如五雷轰顶,卒不及防,更严重的问题是,雍正刚刚继位,立即下旨:西路军务,大将军职任重大,但于皇考大事若不来京,恐于心不安,速行文大将军王驰驿来京。”

虽然“将在外 君命有所不受,但是被父王去世震撼的胤祯一时方寸大乱,进退失据,稀里糊涂地被召回北京,一到紫禁城,立即削除兵权,被勒令留在康熙墓地守灵。

胤禵(回来后改的字),带着儿子,在墓地守了十年灵,直到乾隆皇帝时,才被释放,二十年后,离开人世,谥为恂勤郡王。

纵观胤禵一生,聪明外露,内涵不够,谋略稍欠,儿女情长。我想,在为父王康熙守灵十年中,康熙如果地下九泉有知,一定会挥毫泼墨写下:“社会是复杂的,还有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