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厥汗国 如何

后东突厥汗国灭亡后,回纥汗国是如何在唐朝的扶持下建立的?古代突厥人与当代土耳其人之间有什么关系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08 12:28:29 浏览18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后东突厥汗国灭亡后,回纥汗国是如何在唐朝的扶持下建立的

回纥算是唐朝最好的兄弟了,安史之乱之前,双方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关系。中间虽有一段小小的不愉快,唐回大军一度对阵天山,剑拔弩张,但随着薛仁贵射出的三支“神箭”,本在射程之外的三员回纥大将应声落马,10万回纥兵与唐军相视一笑泯恩仇。

回纥汗国的建立与唐朝的扶持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回纥最终没有成为那个“吃水忘了挖井人”的主要原因。但是回纥也不单纯是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角色,特别是在助唐朝灭亡东突厥的战争中发挥了不替代的作用。东突厥灭亡后,回纥承担起了为唐朝守护边境的责任、全力围剿后突厥残余。因此,对于这个忠心耿耿的兄弟,唐朝自然要另眼相待了。

回纥的起源

如今,我们对于回纥并不陌生,因为他们是维吾尔族的祖先,但是他的起源过程却相当的漫长。据考证,回纥的先人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赤狄,与匈奴人的祖先白狄是一对游牧兄弟。匈奴人早早的在历史上掀起了狂风巨浪,赤狄人一直默默无闻。秦汉时期,赤狄改名为“丁零”,但仍旧像一个单纯的流浪者,过着与世无争、随遇而安的生活。

南北朝时期,生活在今天山西北部及河北北部的定州、山地、中山丁零人都融入了汉族之中,而生活在漠北草原的多数丁零人仍过着颠沛流离,四处依附的生活。他们的名字又由丁零改为敕勒、铁勒、高车,并最终臣服于突厥人。

然而,在突厥人脚下生活的高车没有尊严可言,他们必需说突厥语,还要为突厥人牵马,随突厥人出征,就连最漂亮的姑娘都要毫无保留的奉献给突厥主人。低眉毛顺眼换不来怜悯与尊重,只能被变本加利的压榨。

公元605年,高车各部首领满载着酒肉财宝,按惯例朝贡西突厥。结果,突厥人将贡品劫掠,百余名高车酋长被活埋。毫无征兆的惨剧,让高车与突厥彻底反目。于是,高车各部重新选出部落酋长,密商反叛大计,一个由韦纥、仆骨、同罗、拔野古、覆罗等高车各部组成的部落联盟诞生。一个由仇恨造就的“回纥”,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

当然,以回纥的实力去消灭突厥,难于上青天。不过,突厥人向来是中原王朝的宿敌,有了唐朝的加入,消灭突厥人指日可待。

回纥联合唐朝消灭突厥的过程

公元五纪,历史终于将五胡十六国的乱世碾压在沉重的车轮之下,中原大地似乎看到了久违的和平曙光。然而,随着北魏的建立,南北朝的对立,最终隋朝一统天下,再到唐朝兴起的二百多年里,一个飞扬跋扈的北方游牧民族,始终盘旋在中原王朝的头顶,如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让中原王朝的君王吃尽苦头,颜面扫地。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就是纵横于草原上的突厥。

公元626年,就在李世民继位不久,唐朝政局尚在一片混乱之中,突厥大军趁机长驱直入。无奈之下,李世民亲临渭水河畔,与颉利可汗杀白马盟誓,并献上金帛,才将“瘟神”送回草原。为此,唐朝才赢得了片刻喘息。

公元627年,颉利可汗率10万大军征讨反叛的回纥,回纥首领菩萨率5000千骑兵迎战。结果,突厥军团溃不成军,回纥骑兵一鸣惊人。此后,在今土拉河上建立根据地的回纥与铁勒的薛延陀部结为联盟,互为唇齿,共同对抗那个四处树敌,不可一世的突厥汗国。不久,唐朝也加入反突厥战线,陷入四面楚歌的突厥人成为昨日黄花,回纥汗国呼之欲出。

回纥汗国的建立

回纥汗国的建立,确实离不开唐朝的扶持。东突厥灭亡不久,做为功臣之一的薛延陀认为受到了唐朝与回纥的合伙排挤,因而没有得到自己所期望的利益,所以公开对抗唐朝。与唐朝为敌,等于自掘坟墓,突厥就是薛延陀的前车之鉴,但它却视而不见。

贞观二十年(646年),唐朝任命回纥首领吐迷度为总指挥,组成回纥、仆骨、同罗和唐朝联军,共同围攻薛延陀。薛延陀多弥可汗被杀,领地被回纥收入口袋。为了表示对唐朝的感谢与敬仰,吐迷度亲率十二部首领到长安觐见唐太宗,并尊称李世民为“天可汗”。言外之意,唐朝是周边各国的领导,各国听众唐朝号令、调遣,服从唐朝调节各国矛盾。

此后,唐朝在回纥的领上设立瀚海都护府,任命吐迷度为怀化大将军兼瀚海都督。由此,回纥找到了一颗最茂盛、粗壮的大树,在大树的的庇佑之下,对内自称“可汗”,仿照突厥建立回纥汗国,对外承认是唐朝的属部。后来,回纥派使者缅伯高不远千里给唐朝进贡稀有的天鹅,不想行至沔阳湖畔,天鹅伺机飞走,使者手中只剩下一片鹅毛。

无奈之下,使者来到长安,只能奉上鹅毛,附打油诗一首:

天鹅贡唐朝,沔阳湖失宝;礼轻情意在,千里送鹅毛。

唐朝太宗听罢哈哈大笑,“千里送鹅毛”传为千古佳话。

吐迷度去世后,儿子闰婆继承汗位,回纥依旧是唐朝忠诚的小弟。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婆闰率5万回纥骑兵配合唐军打败叛乱的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对于西突厥的地盘,回纥照单全收。于是回纥取代突厥,成为又一个草原汗国。

后来,闰婆得意忘形,主动挑起与唐朝的战端。于是双方在天山遭遇,唐将薛仁贵用三箭灭了回纥的嚣张气焰,从此回纥又变得安分守己起来。为了防止后突厥死灰复燃,回纥汗国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消灭后突厥的战争。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骨咄禄毗伽阙可汗”,建牙帐于今鄂尔浑河之间。次年,骨力裴罗将后突厥最后一位君主白眉可汗擒杀,头颅献往长安,一来表示唐朝再无后患,二来表示回纥归附的诚意。

玄宗皇帝龙颜大悦,赐封骨力裴罗为“奉义王”、“怀仁可汗”。在唐朝一如既往地呵护之下,回纥在突厥故地建立起了东起室韦、西至金山、南控大漠的草原汗国。从此,九姓铁勒(回纥、仆骨、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苾、拔悉密、葛逻禄)被九姓回纥和称谓取代。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古代突厥人与当代土耳其人之间有什么关系

可以直接回答:古突厥人与当代土耳其人有关系,但很弱。

中国历史记载中的突厥汗国简史:

按照《北史》《周书》中的几种说法,突厥的起源都与狼有关,但这种传说的事情,听一听就得了。

突厥这个古代民族,其祖先先后从属于匈奴、鲜卑和柔然汗国,6世纪后也被称为铁勒。最初,铁勒人分为很多互不统属的部落,大多在蒙古草原、中亚北部和南西伯利亚地区游牧。

到了公元6世纪,铁勒人中的阿史那氏族强盛起来,他们联合其他铁勒部落,于公元552年灭亡了统治蒙古草原的柔然汗国,建立了突厥汗国。从此,突厥(türk)一词就一直沿用至今。 唐太宗非常欣赏的大将阿史那思摩,就是突厥人。突厥汗国的势力范围最广时东起辽水,西抵里海,南到阴山,西南隔阿姆河与波斯相望。

隋朝以前,因为中原处于分裂状态,突厥骑兵经常南下袭扰,中原北部的北周、北齐都曾经向突厥称臣进贡。

隋朝统一中国后,国力强盛,突厥遂逐渐归附,并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突厥活动于蒙古草原,西突厥游牧于准葛尔盆地和中亚锡尔河以北的哈萨克草原东部。

隋朝灭亡后,突厥汗国又一度与唐朝为敌,唐朝于公元630年唐太宗时期灭亡了东突厥汗国,于657年灭亡了西突厥汗国,并在蒙古草原和今新疆、中亚地区分别设立了燕然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等军政机构,派官兵驻守和管理,突厥各部落和突厥控制的地域遂大部分归入唐朝的版图。

突厥遗民曾一度在蒙古草原恢复其汗国,称为后突厥汗国,但不久,唐朝联合游牧于今外蒙古草原北部的回纥部落(即维吾尔族的祖先)于公元744年将后突厥汗国灭亡。

古代突厥与当代突厥语系各民族的关系

公元744年,突厥汗国灭亡以后,突厥各部落一部分南下进入中原北部,逐渐融入中原汉族人之中,如五代时期知名的沙陀人。

还有一部分逐渐西迁进入了今新疆北部的准葛尔盆地和中亚锡尔河一带的草原游牧,并改变了中亚与新疆原来的民族和文化面貌。

其后,有的突厥部落继续西迁,沿咸海、里海、高加索一路西迁,最远的到达了小亚细亚半岛(即今土耳其地区)。

突厥西迁与更早期的匈奴西迁一样,每到一处,就征服了当地的民族和政权,并强迫他们改说突厥语。同时,突厥人在各被征服之地分别与当地原土著民族通婚,经过数百年文化与血统的融合,在中亚向西一直到今土耳其这一线,就逐渐形成了多个操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

这些民族从人种特点上看多为混血人(白种人与黄种人的混血),操突厥语族语言,生活习俗则融合了不同地方与民族的特点。

所以,今天这些民族的特点既与原游牧突厥人不同,也与原土著人不同。

他们的相同之处主要是同操突厥语系的语言。

这样的民族有:乌兹别克、哈萨克、土库曼、塔塔尔、阿塞拜疆、楚瓦什、雅库特、土耳其等共约30个左右。

古突厥与今天土耳其人的关系

今土耳其所在的小亚细亚半岛在古代属于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的核心地带,其人种以印欧人种(白种人)居民为主,其语言文字也主要是印欧语系的希腊文和拉丁文。

突厥部落大规模西迁进入中亚,有的部落继续西迁,进入了小亚细亚。这就是其中一个叫“奥斯曼”的突厥部落。

奥斯曼部落征服了小亚细亚全境,建立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这就是今土耳其的前身。

之后就开始了突厥人与当地人的文化与血统的混血过程,与中亚发生过的情况类似。当地人改用突厥语。

当地居民与外来的突厥人大规模地进行族际通婚。突厥人多处于统治地位,因此他们从当地穆斯林、希腊人、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中挑选妻妾。后来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征服范围扩大,突厥人挑选的范围更加扩大,他们从阿拉伯、非洲、斯拉夫、匈牙利、乌克兰、切尔克斯的妇女中挑选妻妾。

所有这些过程导致土耳其人在语言、文化和外部特征方面与其他突厥人相比,都发生了根本且明显的变化。以突厥语为基础而形成的土耳其语,从希腊语、亚美尼亚语、格鲁吉亚语、斯拉夫语和其他语言中吸收了许多词汇,它的发音也发生了变化。

从人种外部特征看,土耳其人明显属于南欧罗巴人种的地中海支,其代表特征为柔软、略微卷曲的黑色或栗色头发,浅褐色皮肤,眼睛大而呈扁桃形,多呈黑色或褐色,鼻子极高而窄,嘴唇略厚,颧骨不够发育。

但是,突厥人所具有的蒙古人种(即黄种人)的特征,在土耳其人身上几乎完全消失了。土耳其人已经是典型的欧罗巴人种了。

因此,土耳其人在血缘上与古突厥人的联系已经非常微弱了。

(完)

凌烟阁论史欢迎你点赞、评论、转发、关注,有不同看法也欢迎你留言交流。谢谢!

历史上的“突厥”,放到如今是什么民族

突厥是起源于阿尔泰山的一只民族,善于锻造,臣服于柔然人,被柔然人称之为“锻奴”,后逐渐强大,建立了突厥汗国,征服了诸多民族,如回鹘人、哈萨克人、土库曼人、阿塞拜疆人等等今天仍然使用突厥语系的诸多民族。唐王朝,中国空前强大,彻底打败了突厥,消除了中国北方之患,突厥分裂为两部分,东突厥内附,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西突厥西迁,200多年后出现在西亚南欧,建立了奥斯曼帝国,也就是现在的土耳其。实在说,新疆从来就不存在什么东突厥斯坦,只是生活在新疆这块土地上的一些妄图分裂祖国的分裂主义分子,认贼做祖宗,杜撰 想象出来的一个地名罢了。

唐朝联合什么灭西突厥汗国

唐贞观年间,西突厥欲独霸西域,并且出兵攻打伊州(今新疆哈密),而唐太宗李世民想经略丝绸之路,双方战略上出现冲突。而西突厥进犯在先,唐具有战略主动权。唐贞观十六年(642年),唐太宗派兵出击西突厥,开始了对西突厥的讨伐,到唐显庆二年(657年),唐先后四次出兵,直到最后一次才完败西突厥,灭亡西突厥,完全控制西域,实现了李世民的战略意图。

唐显庆二年正月二十一日(657年),唐高宗遣伊利道行军总管苏定方率领唐兵、回纥兵一万人从北道出击西突厥(这是第四次用兵,也是最后一次);又遣西突厥归顺部将领从南道进军,负责招收西突厥余部。分化、瓦解、招降西突厥大部分依靠唐太宗李世民“天可汗”的余威。

苏定方制定分化瓦解西突厥各部,达到削弱敌人壮大自身的目的;重点进攻沙鉢罗汗王,达到斩首的战略目的,从而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在贯彻这一战术方针情况下,苏定方一路凯歌长驱直入招降许多西突厥部落,使他们为唐而战,斩俘数万人。唐显庆二年十二月,沙鉢罗汗王见苏定方所部不过万余,便在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包围苏定方。面对敌强我弱,苏定方沉着冷静,命令步兵固守南部高坡直面敌人,以长矛固守诱敌;自己率领骑兵隐匿北坡,寻找战机伺机而动。沙鉢罗汗王轻敌之下,连续对南原唐军进攻三次,《曹刿论战》有云:一鼓盛,二鼓衰,三鼓竭。三攻不得之下,西突厥军士气低下,战力萎靡,苏定方等的就是这一时刻,瞬时唐军爆发,西突厥军大败,苏定方挥军斩俘敌军数万,沙鉢罗败逃。转守为攻的唐军气势如虹,在苏定方鼓动下,不畏暴雪,出敌意料追击200余里,次日在金牙山(今中亚塔什干)大败沙鉢罗,完全出敌意料情况下斩俘数万,沙鉢罗仅带少数亲随败逃石国。至此沙鉢罗汗王主力军基本消灭,西域完全控制在唐朝手中,西突厥基本败亡。最后,石国诱捕沙鉢罗汗王并献给唐朝,西突厥灭亡。

历经15余年,唐太宗李世民经略丝绸之路的理想实现。至此,中国与西方再次通过丝绸之路沟通起来,中西方文化、经济交流再次繁荣昌盛,为人类历史上辉煌的唐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为什么匈奴分裂是分为南北匈奴而突厥分裂是分为东西突厥呢

这是汉朝和隋朝统治者的不懈努力造成的不同结果。也是汉民族的智慧的结晶。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看匈奴是如何分裂的。

匈奴简介

呼韩邪与王昭君

匈奴是战国末期崛起的一支强悍的游牧民族。由原先活动于中国北部的游牧民族逐渐融合而成。活动于今天的蒙古高原地区。曾经对秦、赵、燕三国构成一定威胁。三国都在北部构筑长城,防御匈奴。后来,秦始皇又派遣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伐匈奴。

秦末汉初,蒙恬的30万防御匈奴的大军瓦解。中原战乱不休。匈奴趁机强大起来。并且统一整个蒙古高原,重新夺占河套地区。还控制西域,兼并东胡。南侵汉朝。

汉高祖轻敌冒进,在平城白登山被匈奴四十万铁骑围困七天七夜。后来采纳陈平的建议,才脱离险境。匈奴盛极一时。

此后,为何发展国力,汉初统治者对匈奴采用“和亲”政策。一方面,积极防御匈奴的进攻,同时以宗室宫女嫁给匈奴,并送去一些财无,以示“汉匈一家亲”。一方面,积极发展生产,积蓄国力。

终于,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鼎盛。对匈奴展开大规模反击。卫青,霍去病的连续远征,使得匈奴丧师失地,国力大减。走向衰弱。

匈奴的分裂

与华夏族以统一的中央政权为核心不同。匈奴部族是由多个部族组成的。从来就没有强大而统一的核心。头曼单于和冒顿单于靠着个人魅力,使得匈奴拧成一股绳,对外征战的胜利也使得匈奴上下一心。但是对外战争一旦失败,匈奴,这股绳就开始松散开来了。于是,在汉王朝的打击下,匈奴开始分裂了。

但是,匈奴的分裂,一开始并不是南北分裂,而是有东西分裂的趋势。

分裂,是从虚闾权渠单于去世开始。单于去世后,握衍朐鞮被立为单于。但是握衍朐鞮单于的倒行逆施,很快激起匈奴一大批贵族的不满。于是,他们在东部拥立虚闾权渠单于的儿子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击败握衍朐鞮单于。握衍朐鞮单于自杀身亡。

但是呼韩邪单于也没有办法整合整个匈奴部族。于是,都隆奇与右贤王共立日逐王薄胥堂为屠耆单于,发兵数万人攻击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兵败走。随后匈奴进入多个单于混战时期。

混战的后期,形成以郅支单于为首的匈奴和以呼韩邪为首的匈奴。呼韩邪为了寻求汉朝的帮助,引部族南下,向汉朝称臣。呼韩邪的势力主要在东边,南边,郅支主要在西北,势力强大。南北匈奴出具雏形。后来,在汉朝的持续打击下,郅支单于于西域被杀身亡。在汉朝的帮助下,呼韩邪名义上一统蒙古高原。

南北匈奴示意图

南北匈奴分裂

早在西汉时期,就有大量的匈奴人南下归汉。特别是呼韩邪归汉后,南下的匈奴人更是一批接着一批。汉朝政府也在边境对南下匈奴进行管理。保留他们的部族结构,依旧由其自治,称为属国。匈奴部族分裂局面已经形成。在王莽新政期间,由于措施不得法,汉匈之间的战争再起。这些属国再一次归属匈奴。为便于管理,呼都而尸单于在这里设下八部大人,而以日逐王比作为他们的总头目。

匈奴单于

但是呼都而尸单于在匈奴的倒行逆施,激起日逐王比的不满。再加上呼都而尸单于死后,蒲奴被立为单于。更是让日逐王比心生怒火。于是,日逐王比起兵与蒲奴单于分庭抗礼。匈奴最终分裂。由于日逐王比地盘是在南边的靠近汉朝的地方,而蒲奴单于地盘在北方,所以,这两个匈奴被称为南匈奴和北匈奴。

而南匈奴本来就是南下归顺汉朝的匈奴人为主,自然对汉朝更加亲近。甚至后来直接归属汉朝。北匈奴与汉朝为敌。在南匈奴和汉朝的持续打击之下,北匈奴最终失败远遁。

这是匈奴分裂为南北匈奴的历史。

下面填哥跟大家分享一下更为精彩的突厥分裂的历史。

又一个狼的传说

想必有很多的人听说过罗马的祖先与狼的故事。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有类似的故事,且更为传奇。就是突厥的起源的故事。

传说突厥的祖先原本在西边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但是这个国家被邻国灭亡了。大部分人惨遭杀害。仅剩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被砍去四肢,但是大难不死。被扔在山中。遇到一只母狼,母狼每天叼肉给他吃。和他情深意笃。有了身孕。后来这个男孩仍然被敌国给杀害了。但是母狼也生下十个孩子(突厥版的十兄弟啊),并且选出最具有才能的那个,阿史那社,作为君长。

突厥骑兵

突厥一开始臣服于柔然汗国。为柔然汗国打铁,被称为“锻奴”。后来因为突厥可汗向柔然可汗要求 联姻遭到拒绝。起兵反抗柔然汗国。在突厥和北魏的共同打击下,柔然灭亡。突厥因而占有了柔然的绝大部分地盘。实力迅速扩大。

突厥的分裂

突厥的强盛,对北方的北魏,东魏和西魏,包括北齐和北周都是个巨大的威胁。但是当时中国的北方处于分裂状态,对突厥也没有好的办法。所以,只好采取拉拢政策,西魏和北周,东魏和北齐,都曾经拉拢过突厥。但是由于一开始北齐比较强大,所以突厥一般都是拉拢北周,对付北齐。或者保持中立。

但是突厥国内也不是铁板一块。因为少数民族并没有成熟的政治体制。地盘大了,必定裂土分疆。于是,在佗钵可汗之时,大量分封一些小的可汗。佗钵可汗自称为大可汗。奠定突厥分裂的基础。

而且由于可汗继承的不公平,所以大可汗的继位也不稳固。突厥一开始是实行兄终弟及的制度。但是后来又实行世袭制。王位继承制度的混乱,必然导致内乱。木杆可汗去世后,是佗钵可汗继位。木杆可汗原本可以让自己的儿子继位的,但是他没有。所以佗钵可汗非常感激,立下遗嘱,将其汗位让给木汗可汗的儿子大罗便。

但是遭到反对。所以仍然立庵图为汗。但是实力强大的大便罗一直心生不满。所以庵图改立摄图为汗。号称沙钵略。以大便罗为阿蓝可汗。突厥汗国实际上已经分裂。

因为沙钵略的势力最主要是在东部,被称为东突厥。大罗便为首的势力主要在西部,称为西突厥。

隋朝的策略

正当突厥陷入内乱之时,南方发生剧烈的变化。577年,北周灭亡北齐,统一北方。581年,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这时,摆在杨坚面前的是两件大事。击败屡屡骚扰边界的突厥,还有彻底灭亡南陈,统一中国。究竟谁先谁后呢?原本杨坚准备先统一南陈的。但是突厥自己先撞到枪口了。

强盛的沙钵略联合西部的达头可汗,契丹等等势力,大规模入侵隋朝。隋朝被迫放弃征服南陈的计划,与突厥进行大规模主力决战,并且取得胜利。

后来,隋朝了解到突厥内部之间的矛盾,于是,采取“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政策。

先是联合达头可汗等等西突厥的势力,共同打击实力强大的东突厥沙钵略。

东突厥沙钵略受到沉重打击。力量受到极大的削弱。而西部的达头可汗势力一度强大,有重新统一突厥的趋势。所以,在沙钵略的请求下,隋朝又联合沙钵略,共同击败西突厥的达头可汗。此后,东西突厥都名义上臣服于隋朝。

差点产生南突厥

为了和东突厥加强关系,隋文帝将北周武帝的侄女大义公主嫁给沙钵略。但是大义公主对灭亡北周的杨坚并不感恩。杨坚也并没有对其完全信任。后来,双方的矛盾完全激化。

这时,东突厥的大可汗是沙钵略的儿子都蓝。但是隋朝觉得都蓝并不可信,反倒是北方的小可汗突利可汗比较可信。所以极力拉拢突利可汗。并利用突利可汗向隋朝求婚之际,让突利可汗借都蓝可汗之手除去大义公主。并且给予突利可汗非常优厚的待遇。突利可汗因为和隋朝联姻的缘故,南迁到隋朝边境。

东突厥也分裂了。南突厥开始有了雏形。

尽管都蓝一开始对隋朝的态度也不错。但是,隋朝为了分化东突厥的势力,故意让给突利可汗的赏赐多于蓝都可汗。都蓝可汗大怒,断绝和隋朝的关系。都蓝可汗联合西突厥,一起对付突利可汗。突利可汗战败。连夜回到隋朝。隋朝在朔州筑城,让突利收拢部众人。归顺突利的部众越来越多。

后来,隋朝准备大举征伐都蓝可汗。但是都蓝可汗为部众人所杀。西突厥再次卷土重来,企图再次统一突厥。于是,隋朝命令突利可汗北上,与隋朝一起征伐西突厥。西突厥大败。突利可汗再一次统一了东突厥。历史上仍然称为东突厥。

至于后来东西突厥与大唐之间的战争,这是后话,不提。

现在,可以来分析为什么匈奴分南北,突厥分东西了。

其实,由于身处北方蒙古高原,突厥和匈奴都是呈现东西狭长,南北狭窄的特点。本来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是比较正常的。只不过匈奴受汉化的时间较长,程度较深,在南部已经形成亲近汉人的势力。在北部,由于和汉人相距较远。又在历史上和汉人征战不休。所以形成南北不同的情景。

突厥分东西,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属于突然暴起,对汉民族的仰慕没有那么深。虽然突利可汗的部族也亲近汉朝,并且也有南突厥的雏形,但是后来隋唐之际,他们又跟中原政权反目。并且率领军队进攻刚刚成立的唐朝了。所以,在南边,不能形成一个亲近汉族的政权。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匈奴分南北,突厥分东西,其实都是受到汉民族的影响。无论是大汉还是大隋。都是选择拉一个压制一个的策略。绝不让他们相互联合,以减少边防的压力。他们的分裂,都使得汉人政权的压力大减。都有利于汉民族的发展。都是汉民族智慧的结晶。

隋唐时期的突厥汗国与今天的土耳其有关系吗

突厥被隋唐打败,但毕竟盛极一时,在突厥人曾经统治的范围内,例如中国北方、蒙古高原、西域地区和中亚地区,都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生活在此的诸多部落和民族,逐步形成了以突厥语言文字为基础的语系。因此,在西方和阿拉伯等国家的文献之中,这些广大地区的部族都被称为了突厥。

当今土耳其所谓的突厥与中国古代的突厥人,并没有多大关系,土耳其更不能算是突厥人的后裔,土耳其的祖先,充其量只是突厥化的部落罢了,本身属于突厥人的可能性并不大。更何况,唐朝时期突厥汗国灭亡之后,突厥人就不再作为一个单独部族存在于历史舞台。

我们今天所说的突厥,通常是指突厥语族或者突厥语民族,这是一个现代语言的概念,并非民族的概念。突厥语族是阿尔泰语系的三大语族之一,如今分布于中国、中亚五国、土耳其、阿塞拜疆、塞浦路斯等数十个操突厥语的国家和地区,当然,也只是说突厥语而已,彼此之间并非同族

东突厥选择臣服唐朝,为何西突厥最后却要西迁

突厥民族发源于叶尼塞河上游区域,过着游牧生活,善于打铁,以狼为图腾,英武善战。

最初,突厥人被南北朝时期强大的柔然帝国征服,柔然人视其为“锻奴”。

突厥武士

01,突然出现的突厥帝国

550年,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打败高车部(铁勒),收服铁勒部五万余户,实力大涨。

552年,突厥打败柔然,阿史那土门称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汗国。

强大的突厥帝国就这样突然地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

突厥帝国建立以后,人数比较少的突厥人逐渐和铁勒人融合,其体貌特征也从最初的白种人变成了黄白混血。

569年帝国武力最强盛的时候,东到大兴安岭辽河流域,西到咸海及中亚的河中地区,东西纵横万余里。

当时,中原地区的北周、北齐为了拉拢突厥,都采取纳贡和亲的政策,向突厥臣服。

02,长孙晟的离间计与突厥的分裂

长孙晟可能大家比较陌生,不过长孙家族在隋唐可是赫赫有名的:他的儿子是长孙无忌,女儿是唐太宗的长孙文德皇后。没错,李世民是他的女婿。

581年,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突厥可汗趁隋朝立足未稳,兴兵四十万前来进犯,杨坚采用长孙晟的离间计,挑拨突厥贵族的关系,在两年之内就收获奇效。

离间的过程在这儿就不写了,不合题主的主题。总之是一篇精彩纷呈的外交故事。

583年,突厥帝国分裂成两部分,双方大致以今天的蒙古国西部为交界,互相征战不休。

由于突厥分裂,隋朝在以后的对抗中占据上风,东西突厥的可汗都向隋朝称臣纳贡。

突厥分裂

03,东突厥的征服

东突厥是被名将李靖征服的。

中原的隋末战争给了东突厥喘息之机,唐初的时候东突厥变得十分强大,“控弦之士百万”,颉利可汗在贞观初年提兵二十万直逼长安渭水便桥,逼迫李世民签订城下之盟,其中的屈辱估计只有李世民自知了。

颉利可汗

不过,李世民的报复来得也非常快!

短短两年之后,629年秋,李世民令名将李靖率兵十万出击突厥,李靖在定襄大败颉利可汗,并在次年三月,在千里追击中将颉利俘虏!

颉利被押往长安献俘。

估计当颉利跪在顺天楼里唐太宗面前痛哭流涕之时,他可能怎么也想不明白,他何以败得如此之快,又如此之惨!

唐廷在东突厥故地设置安北都护府,以安抚其民。

04,西突厥的覆灭

西突厥亡于大唐名将苏定方之手。

657年,唐高宗派苏定方率军四万,进攻西突厥。在喀喇额尔齐斯河西,与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的十万骑兵相遇,双方展开会战,阿史那贺鲁大败,逃往石国(今塔什干)。苏定方追至碎叶水(今楚河流域),尽破西突厥军。迫于唐军压力,石国国王将阿史那贺鲁献于唐军。

阿史那贺鲁也被押往长安献俘。

阿史那贺鲁自知死罪难逃,跪在唐高宗李治面前痛哭,说:“太宗皇帝有恩于我,封我为瑶池都督,我却在他死后背叛了他,自知罪孽深重,现在请求大皇帝在太宗陵前处死我,以赎我罪于万一!”

唐高宗看他说得可怜,就赦免了他。

好狡诈的突厥人!

唐廷在西突厥故地设置安西都护府,后来又增置北庭都护府。

西突厥的覆灭

05,西突厥人的迁徙

东突厥灭亡后,曾在武周时期短暂复国,不过唐玄宗即位不久再次平息。唐玄宗天宝年间,部分突厥人内附,融入唐朝;另一部分归于回鹘,也有少部分归于后来的契丹族,据说契丹的后族萧姓,都是来自回鹘中的突厥。

西突厥则有所不同。

部分西突厥人投身唐军,比如,原属突厥部落一部分的邵武九姓,大部分都与唐军合作反抗阿拉伯帝国的侵略。其中邵武九姓杂胡的一部分人,甚至根植于唐军系统得到重用,比如哥舒翰、安禄山、史思明等。

另一部分西突厥人,则在唐军的压迫下,逐渐西迁,他们先在咸海周边游牧、盘桓。

北方逐渐溢出一支进入后来的钦察草原(今伏尔加下游),与当地居民融合, 建立松散的钦察部落联盟。蒙古长子西征时, 钦察联盟的首领八赤蛮拒绝投降, 被术赤下令腰斩。钦察联盟解体, 大部分国土并入术赤的金帐汗国。

突厥语民族西迁的北支

南方则是要等到九世纪阿拉伯帝国衰败后, 突厥人逐渐越过锡尔河,进入波斯人的地盘,成为波斯萨曼王朝的奴隶兵。其中的一个突厥部落, 乌古斯部, 在其首领塞尔柱的领导下迅速强大,征服了中东、伊朗高原及中亚的大部分地区。

塞尔柱帝国

靠武力征服的帝国一般都长久不了。

塞尔柱帝国只维持了短短的五十年不到, 就分裂成众多的苏丹国,在后来崛起的花刺子模以及蒙古人的打击下, 不堪一击。

不过, 其中有一支逃到亚洲尽头的小小突厥部落,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个突厥小部落的首领叫奥斯曼。

奥斯曼

奥斯曼率领他的只有400户、几千人的小部落, 被罗姆苏丹国分封到疆土的最西边, 守卫边界。

罗姆苏丹国被蒙古人剿灭之后, 可能是奥斯曼太过弱小, 蒙古人都懒得多看他一眼。正是利用这个时机, 奥斯曼合纵连横,收编了很多被蒙古人击败的突厥部落,力量迅速壮大。经过几代人的发展, 建立了横跨亚欧非的庞大帝国—奥斯曼帝国

极盛时期的奥斯曼帝国

06,现代突厥语民族的分布

需要强调的是, “突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的概念,而是语言属于突厥语族的各个民族的统称。

就比如很多印度人说英语, 很多非洲人也说英语,但是这些印度人、非洲人并不是盎格鲁撒克逊人!

这些民族中, 有很多在历史上受过突厥的统治, 曾经在发展中被迫突厥化。

所以, “泛突厥主义”单单从民族意义上看,就根本没有法理基础。

突厥语族现在主要包含下列民族:土耳其人、土库曼人、哈萨克人、阿塞拜疆人、乌兹别克人、吉尔吉斯人、鞑靼人。

突厥语族的现代分布

图片源于网络, 侵删。

参考书目:《隋书.列传四十九》,《新唐书.突厥列传》

突厥的历史发展是什么

人类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游牧民族无疑是蒙古人,但要说影响力的广泛性和持久性,没有一个游牧民族能与突厥人相提并论。

1,突厥汗国的建立和灭亡

突厥人起源于阿尔泰山,原本是柔然人的“锻奴”(铁匠),后来在公元552年击败柔然,占据整个大漠,其势力范围从我国东北一直延伸到里海之滨,同时与中国、波斯、拜占庭接壤。

唐朝建立后,李靖灭东突厥,苏定方灭西突厥。

后来,东突厥在武则天之时复国,即后突厥(后东突厥)。之后后突厥又在回鹘和唐朝的夹击下彻底灭亡。

2,融入中国的后突厥

后突厥被灭后,一部分归于回鹘,一部分内附中华。

唐朝灭亡之后的五代之中,后唐、后晋、后汉均为沙陀人所建,沙陀人便是突厥人的一支。

宋朝统一天下后,这部分突厥人完全融入了华夏

3,西迁的突厥人

灭了后突厥的回鹘后来在公元840年又被黠戛斯所灭。

回鹘被灭之后西迁,引起了突厥人的大西征。

此后,喀喇汗汗国(黑汗)、伽色尼王朝、塞尔柱帝国,这三大突厥王朝在中亚崛起,并永久改变了中亚的民族属性――从雅利安人变成了突厥人。

塞尔柱突厥人在西迁的过程中皈依了伊斯兰教,并在阿拉伯帝国哈里发的邀请下进入巴格达,驱逐了波斯人的布韦希王朝(白益王朝),被哈里发任命为苏丹。

1071年,塞尔柱帝国在小亚细亚击败拜占庭帝国,引发了基督教世界的十字军东征。

4,突厥人拯救了伊斯兰世界

十字军东征时期(约200年),塞尔柱帝国逐渐衰落,其中亚被花剌子模占据,西亚成为罗姆苏丹国。

后来,花剌子模挑战蒙古人,引起了蒙古西征。

面对十字军东征和蒙古西征,最终拯救伊斯兰世界的是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这是一个突厥人建立的王朝。

此外,塞尔柱帝国分裂后的罗姆苏丹国中的一支在小亚细亚建立了一个小国,这便是后来让欧洲人战栗的帝国――奥斯曼帝国,时间是1299年,建立者奥斯曼一世。

马穆鲁克王朝和奥斯曼帝国将伊斯兰世界带入了突厥时代。

5,帖木儿帝国和莫卧儿帝国

蒙古人在中亚建立了察合台汗国,后来察合台汗国大汗的女婿――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取代了察合台汗国,于1370年建立了帖木儿帝国,几乎与朱元璋建立明朝同时。

帖木儿帝国强大之时整个中亚和西亚都是它的地盘,帖木儿甚至还在1402年击败了冉冉升起的奥斯曼帝国,但帖木儿最终死在东征大明的路上。

帖木儿死后,帝国瓦解。其后人南下进入印度建立了莫卧尔帝国。

莫卧尔帝国是印度历史上一个突厥人的波斯化的伊斯兰帝国。

6 ,奥斯曼帝国灭马穆鲁克王朝

这一年是公元1517年,从此奥斯曼帝国不仅征服了东罗马帝国,也将当年阿拉伯人的地盘(西亚北非)纳入帝国版图。

从此,突厥人彻底成了阿拉伯人的主宰,直到一战后奥斯曼帝国解体为止。


总结:突厥人除了融入华夏之外,主要占据了中亚地区和今日的土耳其。

中亚五国中除了塔里克斯坦(雅利安人)外,均为突厥语国家,而土耳其在今天被视为突厥语国家的盟主。

历史上的后突厥汗国灭亡后,突厥人到哪里去了你怎么看这段历史

历史上唐朝对征服突厥国和其它胡人国家都执行都督府制度。并没有强行融入汉入生活之中,让那些人迁移改变。让他们顺从投降的首领又都封为王为汗当将军。继续统治夲来部落

。虽着政权更替,在铁木真统一草原后变成统一成蒙古人,蒙古分裂,又有了蒙古,藏人,回回,畏兀尔,哈萨克,土库曼,吉尔吉斯 靼鞑人。总之在还生活草原上 ,只是又成个个民族。

唐朝灭亡,后突厥早就灭亡后,他们后裔在今天的土库曼,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吉尔吉斯,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外蒙,俄罗斯, 土耳其等亚欧大草原依然生存。他们中强大势力在唐朝灭亡后 还在波斯的土地上萨曼王朝衰弱时,在其领土内突厥人布格拉汗又建立政权 他子孙取代萨曼王朝

到1043年,突厥族一万多帐逢的牧民,皈依伊斯兰教成为黑汗王朝。并向东天山发展其势力。伊斯兰教传抪天山南边。铁木真西征后,把他们与契丹人,女真人西夏人回鹘人一起统一后,用对进行抵抗的民族。实行彻底地破坏讨伐杀戮。但对不抵抗的,则让其保持原样。使伊斯兰教,并未受蒙古政权的任何迫害,而且后来金帐汗其它汗国,也昄依伊斯兰教,又进行传抪。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信仰群体。

铁木真西征花刺子模首都时,伊斯兰教徒还得到蒙古人重用提拔,因为他们头领有文化,会理财都成重臣,服务于以后几代蒙古可汗。从而伊斯兰教得到更大的发展,不仅没有被杀。而且扩到原来全部的突厥人。他们进入蒙古人后,又分化为各民族, 从而进东亚,也成为伊斯兰教的传抪之地。人们把蒙古带来色目人在明朝统治区外称为回回。就是原来的突厥人,维吾尔,波斯,和阿拉伯及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东迁后生长期生活的混血的结果。

应该说东方伊斯兰教徒,都上麦加朝圣的逊尼派。他们以古代承认四大哈里发,和以后的以后的伍麦叶王朝,阿拔斯王朝以及奥斯曼士尔其帝国哈里发的是合法性领袖,依选举产生。只认可可兰经的绝对权威。因此获得历代哈里发国家的扶植。而广泛流传。而另一派为什叶派。以拥护默罕默魂堂弟兼女婿的阿里的哈希姆家族的阿里及其后裔为合法继承人,并尊奉阿里与其后代为伊玛目。伊玛目的话,同可兰经一样具有绝对权威,认为他们是受安拉保护永不犯错误的贤人。(神圣人员)。什叶派对于逊尼派的正统地位,颇不服气,干年来一直斗争。逊尼派也极力压制什叶派,成为伊斯兰内部的争夺领导权而斗争,而打仗,长期征战。让伊斯兰世界里炮火连天,列强乘机入侵。四分五裂。

突厥人和女真人,哪个民族更强悍更善战

突厥人和女真人谁更强悍善战,我们以不同的对比坐标,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突厥简史及其演化

史书上说,突厥的起源都与狼有关,但这种传说的事情,听一听就得了。

突厥的祖先先后从属于匈奴、鲜卑和柔然汗国,6世纪后也被称为铁勒。他们大多活动在蒙古草原、中亚北部和南西伯利亚地区游牧。

公元552年,崛起的铁勒阿史那部灭亡了柔然汗国,建立了突厥汗国。突厥汗国最盛时其势力范围最广时东起辽水,西抵里海,南到阴山,西南隔阿姆河与波斯相望。

突厥很强大,当时北周、北齐都曾向突厥称臣进贡。直到隋朝统一天下后,中原国力强盛,突厥归附大隋。随后不久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后来,唐太宗于公元630年灭亡了东突厥汗国,唐高宗于657年灭亡了西突厥汗国;并在突厥故地分别设立了燕然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等军政机构,派官兵驻守和管理。

武则天时,突厥遗民在蒙古草原恢复其汗国,史称后突厥汗国。后来唐朝联合回纥部落(即维吾尔族的祖先)于公元744年消灭了后突厥汗国。

突厥人西迁,并陆续在中亚和西亚建立政权,直至今天。

公元744年,后突厥汗国灭亡,其部落一部分南下进入中原北部,逐渐融入中原汉族人之中,如五代时期知名的沙陀人。还有一部分逐渐西迁进入了今新疆北部中亚锡尔河一带的草原游牧,并改变了中亚原来的民族和文化面貌。

其后,有的突厥部落继续西迁,沿咸海、里海、高加索一路西迁,最远的到达了小亚细亚半岛(即今土耳其地区)。西迁的突厥人,依然很强大,他们每到一处,就征服当地的民族和政权,并强迫他们改说突厥语。

突厥人在各被征服之地分别与当地原土著民族通婚,经过数百年文化与血统的融合,在中亚向西一直到今土耳其这一线,逐渐形成了多个操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

这样的民族有:乌兹别克、哈萨克、土库曼、塔塔尔、阿塞拜疆、楚瓦什、雅库特、土耳其等共约30个左右。

女真简史及其演化

按照现在通行的说法,女真人的族源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肃慎,后来在史书上不断有其他称谓,如挹娄、勿吉,唐朝是称为靺鞨,辽时称为女真。

女真的完颜部落在12世纪初崛起,统一了女真各部,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随后金国消灭了大辽和北宋。他们很快从氏族部落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

在统治了中国北方百余年之后,女真人建立的金国被蒙古人消灭。之后女真人又退回了东北,散居在东北各处。

到了明朝时,虽然名字还叫女真,但是实际上已经有所不同。女真人为主体,与当地各部落经过几百年的通婚演化,其文化语言等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后来皇太极将之改为满族。

后金政权和后来的清政权逐渐统一了东北、漠南蒙古,随后进一步统一了全中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清朝。

清朝灭亡之后,满族成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但是女真族系演化出来的民族,在中国境内还有赫哲族、颚伦春族;在俄罗斯境内还有乌尔奇、 奥罗克、 涅吉达尔、 久切尔等族。

突厥人与女真人的对比

如果以他们与中原王朝的对抗结果来看,无疑女真人更加强悍善战。

女真人先后建立了金朝与清朝,一个少数民族先后两次崛起,先后统治了北中国和全中国,这在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中是绝无仅有的。

除了武功之外,女真人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对中国的影响也强于突厥人。清朝多元一体的政治智慧,远远强于古代其他少数民族,当然也包括突厥。

因此从这一点看,女真人强于突厥人。

如果以对今天(当今世界)的影响力来看,则是突厥人强于女真人。

众所周知,乌兹别克、哈萨克、土库曼、阿塞拜疆、土耳其依然是现代国家,突厥族裔时隔一千多年,依然把政权散布于中亚到西亚的漫长地带,这个影响力是非比寻常的。

苏联解体后,突厥裔的一些中亚国家领导人提出了所谓“突厥联盟”的构想,并提出自1992年起每两年召开一次“突厥语国家首脑会议”。但开了两次以后就进行不下去了。突厥族裔血缘太宽泛复杂,各国刚摆脱了一个老大哥,不想再给自己请一个老大回来。于是就维持现状了。

结束语

女真人以东北为发源地,先后建立了政权,后来演化成了中国和俄罗斯境内的多个民族。

突厥人则在败于大唐之后西迁,建立了多个政权,并存续到现在。

其实这反映了女真和突厥的民族特性差别。

女真是渔猎+农耕为主的民族,游牧为辅,他们能力强则向周围辐射,能力弱则退回原地,或融入其他民族,因此女真基本是安土重迁的农耕特性明显。

而突厥人则充分反映了游牧民族的特点。从中国北部一路游荡到亚洲最西,其后裔奥斯曼土耳其甚至把力量延伸到了大西洋边。

大概就是农耕与游牧的底色,决定了女真和突厥今天的结局。

(完)

凌烟阁论史欢迎你点赞、评论、转发、关注,有不同看法也欢迎你留言交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