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行就市

如何理解“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小隐于山,大隐于市怎么理解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31 09:16:33 浏览7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如何理解“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

这是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个人的观点!并不能做为标准定义,仅仅是个人看法而矣,无需争论。其实,就行势而言,东方朔

当年也不过是为了摆脱尴尬,抛出个所谓“大隐”的论调!实质就是为自己在朝里混吃混喝找个理由。所谓大隐于朝,中隐于市,小隐于野,在我看来这问题,恰恰相反,大贤隐于野,匹夫隐于市,佞臣隐于朝。首先古有吕尚,张良,韩信,诸葛亮,刘泊温,朱生…都来自于山野民间,都曾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助君王成就霸业,可称国之栋梁,…匹夫隐于市,善于街市应酬的,大多是贩夫走卒,胸无韬略,何称“中隐”?而在朝里为官,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下不能解民于倒悬,上不能佐君王,兴王诈称霸于诸侯何称“大隐”?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若不暗巧舌之道,不通辨色之能,在朝中混饭,恐怕有八个脑袋都不够砍!看看电视剧中的和珅哄皇上高兴,那也叫凭本事吃饭!但能不能称为大隐呢,应当打个问号?大家看呢?

小隐于山,大隐于市怎么理解

大家可能经常听到“世外高人”这几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字眼,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小隐隐于山”吧。

而“大隐隐于市”的人,在我理解看来就是“身在红尘,心如止水”,“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其实,不管小隐也好,大隐也罢,只是流于一种形式,其中根本还是隐身隐姓隐名不隐生存之道。说白了两种隐居方式都离不开与外界信息的沟通。

古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闻”,那只是夸大其词,说秀才博览群书,触类旁通,推己及人,那么如果把古代的秀才放到今天的互联网时代,让他与外界全部屏蔽,那么用不了三个月,我估计秀才就变成“废才”。

而“大隐隐于市”便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特点,古今都不失为一种隐居的好办法。信息是生存的第一要素,否则,你就永远地脱离了红尘,隐居就变成了渐行渐远的隐去,没有了任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