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瞋目

你们了解历史上的搞笑事件有哪些?淝水之战为何苻坚 一退就不可收拾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11 07:15:04 浏览3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你们了解历史上的搞笑事件有哪些

国王的心脏被一个吃货当了“下酒菜”。

(路易十四)

话说,以前法国的国王去世之后,遗体也需要细致处理。其中有一项工作就是把心脏挖出来,然后装入一个镀金的骨灰盒,再放置在坟墓里。据说这么做是为了得到永恒的安息,所以不用觉得大惊小怪。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被称为“太阳王”,在位时间长达72年,是个相当牛的人物。他死于1715年9月1日,然后就按照惯例安葬了。

结果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也就是1789年,出事了。按理说,路易十四都死了几十年了,再大的革命和他也没关系了嘛……愤怒的巴黎人民不仅攻占了巴士底狱,砍了路易十六的脑袋。他们还冲进了圣丹尼斯大教堂,一顿打砸抢。

(法国大革命)

而路易十四,就被安葬在这里。混乱之中,路易十四的坟墓被破坏,他那保存在镀金骨灰盒中的心脏,也被人偷走了。


要这东西有啥用?收藏价值呗。

所以,偷盗者把这颗心脏卖给了英国贵族哈考特勋爵。过了不久,哈考特勋爵又把它转手卖给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威廉·巴克兰牧师……像这种珍贵的收藏品,来回转手倒腾,也是惯例。

结果,让人想不到的是,威廉·巴克兰牧师去世之后,这颗心脏就成了遗产,传给了他的儿子弗朗西斯·巴克兰。

这个人,是个典型的“大吃货”。

作为英国最著名的动物学家,巴克兰不仅喜欢吃各种奇怪的昆虫,或者袋鼠、鸵鸟等稀罕物,他还慢慢的喜欢上了各种动物的内脏。

在继承了父亲的遗产之后,巴克兰的黑手终于伸向了路易十四的心脏。某一天晚上,巴克兰邀请了他的一些朋友,然后把这颗早已风干的心脏做成了菜,端了上来(具体做法未知)。然后,大家配着酒,开开心心的吃了起来。

当时的一位客人描述说:“我这一生吃过不少稀奇古怪的东西,但我还从来没有吃过国王的心脏。”

嗯,路易十四太悲催了。

淝水之战为何苻坚 一退就不可收拾

王猛给苻坚的临终遗言就是问题的答案。

猛曰:“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晋书·卷一百一十四》

王猛去世前,对苻坚叮嘱了两件事。

一是不要征伐东晋,理由是,东晋乃是正朔所在。

二是要铲除鲜卑和西羌,理由是,汉人并非是前秦帝国的隐患,胡人才是。

为啥说这两条遗嘱就是问题的答案呢?

因为首先,“晋乃正朔相承”这一结论,绝不是一句空话。

当年苻坚的爷爷之所以能入主关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打东晋旗号,以晋臣身份“献捷京师”,迅速获得了北方汉人的好感。

如果他当时不是身上批了一张晋朝的皮,他凭什么能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让“秦雍夷夏皆附之”于他?

天下胡人多了去了,凭什么关中老百姓要臣服于氐人。

后来苻坚伐晋前,他占领的很多地盘,比如巴蜀、荆襄地区,才刚拿下几年而已。可以说,晋朝的金字招牌在这些地区的汉人心中是相当有份量的。

如果说,苻坚一意孤行的伐晋,胜了倒也罢了,花点时间做舆论工作,汉人未必不会拥戴他。但他偏偏败了,还是惨败,这一败就闹大发了。导致先前汉人对苻坚积蓄的不满情绪,来了个总爆发。

谢玄在淝水之战后北伐,仅用一年时间就从淮河打到了黄河。这就足以说明,至少黄河以南的汉人对苻坚是不感冒的。

第二,王猛说“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绝非夸大其词,并非煽动胡人内斗。

我们正常的印象,觉得好像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胡人是一个整体,当时最大的矛盾是十六国与东晋的矛盾,是五胡与汉人的矛盾。

然而其实,不是这样的。

因为当时的东晋,政策非常保守,对收复失地的动力不足。即便晋军偶尔北伐,通常也是打到黄河南岸,就不会再向北打了。会给北方政权留下很大的生存空间。

也就是说,晋朝和北方政权,往往可以谈。

而北方政权相互之间就没有这么客气了。昔日后赵灭前赵,前燕灭冉魏,那都是攥紧了拳头往死里打,有你没我。任你逃到天涯海角,我也要把你全家斩草除根。

这相比于东晋,残酷程度高下立见。

所以,王猛说“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绝不是夸大其词。在那个年代,胡人政权可以与汉人合作,但绝不能与其它胡人民族合作。胡人政权要想活的久一点,就一定要想办法把非我族类的胡人铲除掉。

用王猛的话说就是“宜渐除之”。

只是可惜,对于这个正确的意见,苻坚一个字都没听见去,没能领会王猛的意思。

那么,苻坚当时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他对敌国降臣均做了宽大处理。比如前燕的慕容暐,仇池的杨纂、杨统,乞伏部的乞伏司繁,羌族姚苌等。苻坚在降服他们后,对他们都做了宽大处理。不仅不杀,反而还给他们委以高官厚禄。

注意了,当时这些人担任的职务,都是有实权的,绝非虚衔。

这里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假设当初曹操统一北方期间,不杀吕布,不杀二袁,把刘备也笼络住了,并给予他们一定实权。那曹操兵败赤壁后,猜猜这些人会怎么“报答”曹操?

其二,苻坚不想不杀人,但他也知道要把人控制住,于是他就仿效昔日秦始皇,把关东人迁至关中,然后把关中的氐人派到各地镇守,造成事实上的监视和控制。

对于苻坚的这个行为,只能说,他的想法是好的,但导致的结果非常糟糕。

因为氐人本来就是少数民族,拥护苻坚的氐人数量更是少之又少,才十几万户。

苻坚把关中的氐人都派到各地镇守了,而且他还迁移了大量的鲜卑人和羌人到关中,这导致的结果必然就是天下大乱后,派到地方的氐人因为太少,无法镇压叛乱。镇守关中的氐人也因为太少,无法镇压鲜卑人和羌人在关中的叛乱。

后来,事实就是如此。淝水之战后,先前埋的雷,全部爆开。慕容垂等人在关东迅速募集军队造反,当苻坚派人去镇压后,结果关中的鲜卑人和羌人又造反了。苻坚派人镇压关中异族叛乱,结果打不赢。苻坚想两头都占便宜,但两头的便宜都没占到。最后,苻坚就是死在了关中造反的羌族人手上。

如果说苻坚当时能守住关中这个基本盘,他也不会败亡的那么迅速。

综上所述。苻坚迅速败亡的原因,在于他最不该招惹东晋的时候,跑去招惹了,而且他还是惨败。还在于时势需要他杀人立威的时候,他总是心慈手软,埋了很多雷。最后他成了所有人的眼中钉,东晋打他,鲜卑人打他,羌人打他。他不死才叫奇迹。

其实苻坚这个人,能力还是有的,气魄和执政思路也与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有得一拼。

只是可惜,他生不逢时。

唐太宗时代,民族融合已经基本结束。唐太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广施仁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民族,终于创造出一个万国来朝的盛世之景。

而苻坚时代,民族之间还存在鸿沟,民族矛盾必须要靠时间(中间还伴随着杀戮)才能慢慢化解。他仿效石虎之流,滥杀无辜,当然不可取。但滥施仁政,也不可取。施展仁政,需要基础。没有施仁政的条件,却总是烂施仁政,结果必然是成为历史反面教材。

前秦皇帝苻坚是如何被昔日部将姚苌杀害的

苻坚,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氐族,惠武帝苻洪之孙、丞相苻雄之子,略阳临渭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

姚苌,字景茂,羌族,羌族首领姚弋仲的第二十四子,姚襄之弟,南安赤亭人,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开国皇帝。

公元357年(寿光三年),姚襄谋图关中,并联结前秦境内的羌人,苻坚与苻黄眉、邓羌等人率兵抵抗,终在邓羌成功诱使姚襄出击而由苻黄眉率主力将姚襄击败,并擒杀姚襄,逼令姚襄弟姚苌率其部众归降前秦。苻坚继前秦王位后,姚苌多次出战,屡建大功。

公元383年(建元十九年),苻坚统一北方后,开始南下对东晋用兵。淝水之战,前秦元气大伤,先前被统一的鲜卑、羌等部族酋豪纷纷举兵反叛,建立割据政权。前燕贵族背信弃义,反叛。慕容冲包围长安,城中乏粮,以至于出现人吃人的惨剧。慕容冲率众登长安城,苻坚全身甲胄,亲自督战,飞矢满身,血流遍体。

最后,苻坚听信谶言“帝出五将久长得”,只留太子苻宏守城,从长安出奔,逃到五将山。羌族首领姚苌派兵包围了他,把苻坚捆起来送到新平,继而姚苌又派人向苻坚索要传国玉玺。苻坚不给,姚苌又派人提出苻坚禅让给他。苻坚继续打骂,姚苌命人将苻坚绞死于新平佛寺内,享年四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