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行书结字变化的原理,变某一字形,应该如何去变化,其原理是什么
行书结字的变化,实质是不同于楷书的结构之处,其目的是增强行书的流动感、节奏感、灵活性,增加矛盾对比,依我的经验,通常是根据以下几种原理去变化,下面一一解说并举例说明:
一、疏密原理
楷书当中追求笔画均匀,疏密合理,而在行书当中这强调疏密对比,往往将一些均匀的笔画加大疏密对比关系,如《晋 · 王羲之 · 丧乱帖》“当”字。
二、收放原理
汉字的笔画,长短不一,但是在楷书当中,那一笔长,那一笔短,那一笔收,那一笔放,相对来说是固定的;但是在行书当中,为了追求变化和动感,可以更加自由地加大收放对比关系。如《元 · 赵孟頫 · 杜甫秋兴诗》“年”字:
三、轻重原理
楷书的笔画强调均匀,除非像颜真卿《颜勤礼碑》这样的帖,轻重变化大;但是在行书当中,轻重对比关系显得更加随意和任性,可以根据书写的需要进行调整,没有定法。如《宋 · 吴说 · 下车帖》“顿”字。
四、错落原理
楷书当中,合体字中本来一些部件是平行或者高低一致的,行书当中为了追求变化和动感,可以打破平行一致的结构,变成错落之势,甚至发生位移,反而更加好看。如《宋 · 苏轼 · 黄州寒食诗帖》“破”字的高低错落之势。
五、歧正原理
楷书当中,字中的各个部件基本上都是平正的,为了写出动感,行书中往往将其中某些部件写成斜侧之势,这样就形成一歧一正,相互对比。如《宋 · 米友仁 · 动止持福帖》“顿”字: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行书结字变化原理和方法,当然远远不止这些。书友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灵活变通,写出更加灵活多姿、美妙动人的书法来。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
不守长规随机应变是什么成语
这个成语是:通权达变。
通权达变
【发音】:tōng quán dá biàn
【释义】:通、达:通晓,懂得;权、变:权宜,变通。做事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
【出处】:《后汉书·贾逵传》:“《左氏》义深于君父,《公羊》多任于权变。”
【示例】:满朝大臣中没有一个人在做事干练和~上能够比得杨嗣昌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用法】:作谓语、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