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为什么不说天下万物生于无呢
- 怎样理解老子曰: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 《道德经》第三十章如何解释,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
- 哲学上的对立统一会不会造成精神分裂
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为什么不说天下万物生于无呢
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不说天下万物生于无?若直接说天下万物生于无,这个“无”字,很容易理解成“没有”的意思。
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来理解就明白、清楚、容易理解了。
这个“道”就是无。
“无”就是原始状态,也可称为元。
生成一、二、三、万就是有。
用道德现念来理解一个和睦家庭,一切和睦基础是由阴阳平衡组合的,男人一心一意跟妻子过日子,女人没外心,这就体现了这个和睦的基础。
所以,男人、女人没二心就是我们平时讲的无,也就是道,合一了、专一了,形成了一个整体,也就是家。
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也就成立了。
“修身”就是男女双方一心一意过好日子,没二心。
“齐家”夫妇和睦相处了,也给儿女一个健康的安宁的家。
“治国”若你不孝敬父母,来撑管重大事务,那是假的;所以修身从孝敬父母开始练起。
“平天下”夫妇没二心,白头偕老,自然牵引出一个和睦美满幸福的家庭,这样和睦美满幸福的家庭就构建了和谐社会。
所以,无与道就是一个意思。
怎样理解老子曰: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老子曰:“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出自《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原文是:“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意即欲将收敛之,暂且必先扩张之;欲将弱化之,暂且必先强化之;欲将废弃之,暂且必先兴盛之;将欲取之,暂且必先予之。这叫做微妙的明“道”之原理。这些原理,具有辩证的性质,在治理社会,扶持、创办和管理企业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以上就是我对题主问题的理解。谢谢悟空邀请!
注:①歙(音xī),收敛,收缩。②固,通“姑”,姑且,暂且。③与,给。④微明,微妙的明“道”原理。
严正声明:
本回答内容属于“微道助您创造终生价值”的原创,不得抄袭。转载时,请注明本出处。
《道德经》第三十章如何解释,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
《道德经》第三十章主张的是战争之道,意思是以大道之行辅佐国君这种事,不要以为武力雄厚而强占天下,这是违背天理,迟早会遭到报应的。
解释:战争片大家没少看吧,每一场战争过后,血流成河,横尸遍野,非常血腥。荆棘丛生,一片荒凉。此后天下必定饥荒不断,人祸不断。所以,有道者会巧用计谋去取胜而不是靠武力去强取豪夺。即使用武力的战争也只是迫不得已,胜利者也不要因胜利而自大、自夸、自满,再用武力去强霸天下,这是逆道而行,迟早要衰亡。
道理: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有人的地方必有江湖,有江湖必有争斗。有争斗就有流血和流泪,而后果就是伤害与死亡。争与斗,是文明与野蛮的兄弟联手,争是思想,斗是行动。在动物界,争斗是完成优胜劣汰游戏规则最直接,最有效的选择方式。而人是高级动物,争斗更有其智慧与文明、伪装等多样特性。
因此,生命不息,争斗不止。文明与野蛮也就在一念之间。
启示:自认强者不可好争强好斗,天外有天,人上有人,大道无行,此谓之:“一物降一物”。
(感谢阅读!我是诗蓦1,欢迎您来关注与评论!)
哲学上的对立统一会不会造成精神分裂
对立统一规律是正确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论,造成精神分裂?哪跟哪啊,亏你想得出来,胡思乱想不如看点书丰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