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盖棺论定

戈尔巴乔夫去世了,你对这个政治人物盖棺定论的结论是什么?赵祯的庙号为什么是宋仁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06 01:14:24 浏览6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戈尔巴乔夫去世了,你对这个政治人物盖棺定论的结论是什么

戈尔巴乔夫是苏联首任总统,也是最后一任总统,他为苏联解体起到推动作用,为世界和平和解除我国北方威胁作出了巨大贡献。当之无愧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戈尔巴乔夫永垂不朽!

赵祯的庙号为什么是宋仁宗

因为宋仁宗真的很“仁”,仁得都难以想象,史上称“仁”的皇帝,无出其右。

庙号,起源于商朝,不过从周朝到秦朝的近千年岁月里,并没有庙号,直到汉朝之后才逐渐重新恢复,庙号的选字,虽然并不严格参照谥法,但也有褒贬之意,不同的庙号代表着不同的意思,比如太祖高祖建立基业,太宗发扬光大,世宗为守成令主,也指代世系传承偏移,中宗是中兴之主,宪宗宣宗有大功也有大过。

仁宗,意思也很明显,仁厚孝顺的皇帝。

历史上有仁宗这一庙号的皇帝并不多,比如明仁宗朱高炽、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还有就是大名鼎鼎的宋仁宗赵祯,而在所有使用“仁宗”这个庙号的皇帝里,赵祯恐怕才是真正实至名归的一位。赵祯的仁厚宽容,堪称历代帝王之最。

在传统的儒家文化中,“仁”字的含义非常厚重,在古代被认为是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也是儒家思想的理论核心所在,普通人能够称“仁”的很少见,更何况是皇帝。

仁宗性情宽厚不事奢华,其在位多年,大批有作为的人才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且施展才能,比如主持庆历新政的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而后来主持变法的王安石,还有吕公著、司马光等也都是在仁宗时期崭露头角。

明朝时期所评定的“唐宋八大家”之中,宋朝人占六席,而且这六人都活跃于仁宗朝,或者在仁宗朝正式开始发迹,四大发明之中,除了造纸术,其他三样都出现与发扬在这一时期,宋代最伟大的两名科学家,苏颂与沈括,也成长于仁宗时期。

君明才能臣贤,仁宗时期,北宋的经济、文化等繁荣程度达到极盛,这与仁宗的宽厚是分不开的,倘若仁宗是清乾隆帝之流,那是绝无可能有此盛况的。

举三个例子:

一,恩赏苏辙

嘉佑年间,苏辙参加进士考试的时候,在试卷中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议论,皇上在宫中终日只知道莺歌燕舞纸醉金迷,并不关心民生疾苦,也不和大臣们商议治国安邦。

当然,这些跟仁宗的日常行为完全不符,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还恶意诽君,拒绝给予苏辙功名,但仁宗听闻后,认为苏辙直言忠贞,特予以功名。

二,包拯唾面

包拯是仁宗时期的名臣,素来刚直,屡屡直言犯谏,有时候说的急切了些,会喷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子,仁宗无奈,却从不生气,只是自己擦擦脸,继续听包拯吼。

当时张贵妃受宠,希望仁宗赐其伯父一个职缺,最好是节度使,可仁宗左右为难,便将此事一提,却被包拯极力劝阻,言辞激烈,最终仁宗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三,大事化小

仁宗时,四川成都府有一老秀才,考试屡屡不中,便献诗一首给了当时的成都太守,诗的内容是“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成都太守见此明目张胆的反诗,吓出一身汗,害怕牵扯到自己,便将其绑起来押送汴梁。

按历代的规矩,老秀才的行为诛九族也是有的,但仁宗却一笑了之道:老秀才不过要官耳。不仅没治其罪,反而赏了他一个司户参军的职缺。

仁宗时代,北宋人才之鼎盛,历史上几乎再无第二个时期能够相提并论。

正是因为宋仁宗的仁,才使得当时的人才得以展现自己的才华,尤其是像包拯这样刚正的臣子,其实在历朝历代,能够出现包拯这般的臣子,通常也都需要一个好皇帝,一个能够容人的皇帝才可以,倘若包拯生在了别的皇帝在位时期,未必能青史留名。

苏轼道: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搜揽天下豪杰,不可胜数,既自以为股肱心膂,敬用其言,以致太平,而其任重道远者,又留以为三世子孙百年之用,至于今赖之。

不仅仅是对待臣子,即便是对待宫廷之内的宫人仆从们,哪怕是寻常生灵,仁宗也无时不刻展现着他的仁厚。

  • 仁宗继位之初,觉得宫中的宫人太多,便下令放出了一大半,而事实上,北宋时期的宫廷规制,堪称历代最小,原本就是个节度使的府邸改造的,可即便如此,仁宗依旧觉得深宫岁月遥遥无期,没必要让这么多的女子在后宫虚度年华。
  • 仁宗用膳之时,曾在饭食中吃到了砂石,崩到了牙齿,一阵剧痛,但仁宗却没发火,而是嘱咐身边的宫人不要张扬,不然御厨就要被处斩了。
  • 仁宗处理政务时常熬夜,而有一回肚子饿想吃羊肉汤,但想想之后还是放弃了,次日与皇后说起,皇后问其为何不传膳,仁宗说,害怕膳房由此形成定例,以后随时准备着羊肉,但自己也不是每回都想吃,若随时准备,枉杀诸多生灵,实在不好,干脆忍一忍。

一个皇帝,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身边的人,这在历代之中都是极其罕见的,古代虽然也有宽以待下的帝王,可做到仁宗这种程度的,却没有第二人。

嘉佑三年,辽朝派遣使者抵达汴梁,求娶仁宗的画像,朝臣们担心对方使用厌胜之术,而赵祯认为:朕待人诚恳,他们必然不会这么做。便让人将自己的画像赠给了辽朝。

而耶律洪基得到宋仁宗画像后,惊肃叩拜,谓左右曰:我若生中国,不过与之执鞭持,盖一都虞侯耳。仁宗驾崩后,耶律洪基拉着宋朝使者的手痛哭不已,并为其建立衣冠冢,之后历代的辽朝君主,均在宫廷祭祀仁宗皇帝。

能让原本的敌人,有如此反应,仁宗的“仁”,到底到了什么地步,显而易见。

按照《宋史》记载:帝(赵祯)崩,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

消息传到洛阳,当地百姓也自发停止市集交易,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散,遮蔽了整个洛阳城的上空,以至于天日无光。

要知道在古代,皇帝驾崩虽然会举行国丧,百姓们禁止娱乐之类,但是并没有什么让百姓集体烧纸哀悼之类的规定,仁宗驾崩之时,各地的百姓为仁宗持丧哀悼的行为,都是自发的,而能够让百姓们如此,宋仁宗在百姓们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做了一辈子不可想象的坏事最后做了一件好事可以原谅吗

盖棺论定。当一个大坏蛋,最后做了一件好事,好到了不可想象的好,有益于国家和民族,当然要给予很大的赞誉。

比如,曾经是铁杆保皇派杨度,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祖国多灾多难时,他愿意脱离旧阵营,投奔革命新阵营,就应当给予赞誉和欢迎!

爱国不分先后,爱国不分阶层。假如阿蔡悬崖勒马,回头是岸,率一干人马起义回归祖国怀胞,我们也应该欢迎,浪子回头金不换,茶女归来品龙井。

我们都记得尼克松,曾经反派第一人。可在"乒乓外交"中,他和老基有了360度的转变,奔向了新中国。中美建交,开创了历史新格局。尼克松,为中美外交破冰之旅,迈出了关键一步。我们应当给予赞誉和欢迎。

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般人的性格和脾气,是很不容易转变的。但如果人们能顺应时代潮流,在国家、民族关键时刻,能够坚守民族大义、以国为重、牺牲个人利益、精忠报国。那么,都会让人刮目相看,给予赞誉。

堂吉诃德这个人物有什么象征意义

堂吉诃德是一位悲剧性的文学人物。堂吉诃德的全名是“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台·拉·曼却”,他是一个50多岁的穷乡绅,他闲来无事,收藏了那些荒唐的骑士小说,成天成夜的读,读得满脑子的荒诞无稽的故事,不能自拔,他以为书中所写,都是真人真事,于是,想入非非,要做个游侠骑士,行侠仗义,名传千古。

想到了就做,他便离家出游,做出种种世俗视为疯癫的事情来。 他的胯下有一匹马,羸弱不堪,他给了它一个古怪别扭的名字——驽骍难得。同时他想到但凡骑士都有美貌绝伦的公主做意中人,便搜肠刮肚选了个丑村姑,赐名“杜尔西内娅·台尔·托波索”,一厢情愿地为她痴情到底。

他跑到本村的一个叫做桑丘·潘沙的傻农夫家里,连哄带说,劝他做自己的随从,并许以海岛总督之类。桑丘听说能当总督,就牵着一头驴子高兴地上路了。主仆二人,一高瘦一矮胖,一劣马一灰驴,从此四处冒险,经历了大战风车、大战客店、大战羊群等等诸多匪夷所思的活闹剧。

400年间,堂吉诃德已超越东西方时空,成为不朽的精神文化的符号;400年间,读者怎样理解堂吉诃德,从最初的可笑、滑稽、荒唐,到后来的含着眼泪的感动、崇敬,堂吉诃德的真正品格愈来愈得到认同。 读者千万不要只看到堂吉诃德滑稽可笑的一面,他虽然不为人所理解,但他具备着为理想道义而战斗的崇高的另一面。他是一个旷世的孤独者。

笔者以为,堂吉诃德的奇情异想固然不合时宜,他的长篇大论虽迂阔却也崇高,而他的理想之花却盛开大地原野上。堂吉诃德是屡战屡败的,但他又是屡败屡战的,堂吉诃德实践其骑士道何其艰难和落魄。他是一个绝不放弃理想的理想主义者。

堂吉诃德在第三次出行失败后,落寞而死,他的理想与现实交锋的困境,也是人类永恒的难题。所以,他是一个失败的悲剧英雄。

垂垂老矣的塞万提斯老爹写到堂吉诃德的死,满纸的忧郁和苍凉,让他的骑士静静地长眠吧。 堂吉诃德死后,大学生、诗人加尔拉斯过为他写了墓铭:邈兮斯人,勇毅绝伦,不畏强暴,不恤丧身,谁谓痴愚,震世立勋,慷慨豪侠,超凡绝尘,一生幻惑,临殁见真。(杨绛译本)

是为盖棺论定。但“临殁见真”之“真”,后人且议论纷纷。正所谓“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堂吉诃德剧照

关于李鸿章的是非,有没有盖棺定论

对于李鸿章远远没有到“盖棺定论”的时候。原因很简单,你想“盖棺”也盖不了。

李鸿章1901年11月才去世,至今不过118年的历史,几千年前的人都能被“重新评价”,这么短的时间很难说。主要有三股思潮在负隅顽抗:李鸿章的后人、具有李鸿章思想的人、做着和李鸿章类似事儿的人。

李鸿章生于1823年,从他出生到现在,中国从不弱,到弱,再到疲弱不堪,终到差点亡国灭种,进入历史谷底。由此缓慢爬升了七十多年,从弱国穷国,到穷国,再到可以自保、自强、自尊,最终到现在的“踏在再度伟大复兴的路上”。

我们需要向西方学习、需要内部改革,而李鸿章是洋务运动最主要的执行者,因此,自然就会有人“自主不自主”的把自己的苦、自己的难,去影射到李鸿章的身上,从而给他某种同情。这是好事儿。这些人也不应该被批评,但要说明:您找错了对象。

同时,李鸿章的后人也会为了自身的荣耀去为祖先争取。秦桧已经死了快九百年了,但有新闻说他的后人也有为自己的祖先(其实称不上,姓秦而已)鸣冤的报道。

因此,作为李鸿章家族(这可是个大家族!)后人来说,只要他们不能“心平气和”地看待历史,如果是抱着不好的目的去洗白,那么,看我文字的所有朋友的有生之年都不会看到盖棺定论。

最后,就是正在做李鸿章曾经做过的事情的人永远都会存在,特别是在中国还不够强大的时候。例如失去民族自信心、贪腐之人、卖国求荣之人,这些人永远是李鸿章的天然同盟军。所以,不要奢求对某个人“盖棺定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或打压、或褒扬他的言论或专家或书籍出现。

无论是喜欢他的还是反对他的,大家都只要心平气和,不去主动阉割历史、不去编造历史就行了。

比如编造一个杀掉给李鸿章舔疮的亲信的故事,例如杀掉黄瑞兰;

移花接木别人的事儿扣在他的身上,例如翁同龢和李鸿章明明没有私人恩怨,翁同书那件事儿人家翁同龢根本就没把他当罪魁祸首国,非要说两人有私仇等等;

为了降低责任,把甲午战败以及其他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例如左宗棠、李秉衡、邓世昌等人;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努尔哈赤“盖棺定论”之语,为何创历代帝王之最

古代对一个帝王的“盖棺定论”,主要是看其本纪中最后的三个要素:庙号、谥号及论(或是赞),努尔哈赤的谥号是历代帝王字数最多的。

一、庙号

作为开国皇帝,庙号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太祖”或“高祖”,这一点努尔哈赤和其他朝代开国皇帝相比,并没有特别的地方。

二、论(赞)

《清史稿》太祖本纪后面对努尔哈赤总评道:

论曰:太祖天锡智勇,神武绝伦。蒙难艰贞,明夷用晦。迨归附日众,阻贰潜消。自摧九部之师,境宇日拓。用兵三十馀年,建国践祚。萨尔浒一役,翦商业定。迁都沈阳,规模远矣。比於岐、丰,无多让焉。

所谓的论或赞都是表功的,除非这个皇帝实在没有什么特色的地方。

说实在的,努尔哈赤的这段论,说他“天锡智勇,神武绝伦”等等溢美之词,在历代帝王中也并不算最高的。

如《汉书》对汉武帝的赞:

赞曰: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畤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礻亶,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这一点,努尔哈赤并不算评价最高的。

三、谥号——历代帝王努尔哈赤最高

对于谥号,历代帝王谥号及其增谥没有超过努尔哈赤的。

努尔哈赤初谥武皇帝,后改谥高皇帝,此后不断增加,最终谥号是: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整整二十五个字,古今独一份。

如唐高祖谥号是: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七字而已。

辽太祖谥号是: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七字而已。

元太祖谥号是: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六个字。

隋朝以前是一字或两字,唐以后规定是七个字,到了明代,皇帝谥号字数开始大量增加。

如明太祖的谥号是: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也才二十一个字。

到了清朝,皇帝谥号更是不要钱似的字数都是二十以上的。

皇太极谥号是: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23字。

顺治帝谥号是: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23字。

康熙帝谥号是: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21字。

雍正帝谥号是: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23字。

乾隆帝谥号是: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23字。

光绪帝谥号是: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21字。

连末代皇帝溥仪在去世后,那些人也给了他21字的谥号: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皇帝。

从谥号上看,努尔哈赤的二十五字谥号绝对是帝王第一了。

不过从谥号的演变来看,越往后谥号越滥,公平性越差,失去了评价帝王的原始意思。

所以努尔哈赤的二十五字最高谥号,并不能证明他的功绩如何如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