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演义其实很恐怖 三国

三国演义其实很恐怖(在《三国演义》中有什么细思恐极的细节)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06 00:40:06 浏览9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在《三国演义》中有什么细思恐极的细节

曹操当年杀了吕伯奢一家,到底是不是“杀错了”呢?

既然题主问的是《三国演义》,咱们就不去深扒史料,纯粹娱乐一下吧。

首先看看背景,曹操行刺董卓失败,逃离洛阳。中途被陈宫搭救,两人继续逃走,顺路来到了吕伯奢家。

此时曹操是通缉犯的身份,随时可能被抓,命就没了。按《三国演义》所说,曹操和陈宫来到成皋的时候,天色已经晚了。

于是两人就来到了曹操十分信任的吕伯奢家里,住一晚上。

吕伯奢见到两人之后就说:“我闻朝廷遍行文书,捉汝甚急……”说明吕伯奢已经知道曹操的处境,是非常危险的,这时候应该低调隐藏最好。

三个人说了两句话,吕伯奢“起身入内,良久乃出”。然后告诉陈宫:“老夫家无好酒,容往西村沽一樽来相待。”说完,就急匆匆的骑驴走了。


读到这里,有没有发现问题?

吕伯奢和两人没说几句话,就进了内室,过了很久才出来,他进去说什么了?难道仅仅是交待做一顿好饭?

然后呢,出来就说要去买酒,骑上驴就走了。

曹操正在逃命途中,吕伯奢还专门出去买酒给他喝?自己家的酒也差不到哪去吧?更何况,这么晚了,还跑去买酒,难道不怕附近的人疑心?那个时代大晚上买酒,可不是什么很普遍的事情。

再还有,正常来想,吕伯奢确实好客,确实想招待两人,为什么不能让家人去买?非要撂下客人,自己跑出去?


下面的事情就是曹操和陈宫听到磨刀声,于是跑去偷听人家说“缚而杀之,何如?”曹操一生气,进去一顿杀,杀完才发现厨房里绑着一头猪。于是,觉得自己杀错了。

这一段也有疑点。

首先是杀猪,不知道有没有人见过农村杀猪,那个惨叫声,不绝于耳。这个时候杀猪,岂不是闹出了大动静,太可怕了吧。

而且,杀个猪还要讨论要不要绑起来——关键是,曹操听完这话就直接进去杀人啊,杀完发现猪已经绑起来了!划重点,猪已经绑起来了!那为什么还要问“缚而杀之,何如?”


杀完之后,两人觉得杀错了,于是就骑马跑了。半路遇上吕伯奢,骑着驴,带着酒菜回来了。

看到曹操和陈宫要走,于是赶紧说:“吾已吩咐家人宰一猪相款,贤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请转骑。”

之前出门买酒的时候,不说明准备杀猪,看到曹操要走才说,有点晚了吧。而且,之后曹操没回话,骑马就走,刚骑了几步路(行不数步),就拔剑回来了。叫了吕伯奢一声,“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

我们从正常的心理去想,吕伯奢知道曹操现在很危险,费劲心思的要招待他,可人家就这么走了,难道不觉得奇怪?难道不该想办法挽留?

就算骑驴追不上马,也不会立刻就掉头往家走吧?

除非是吕伯奢意识到什么问题了,急匆匆的回家看看咋回事。


咱们再看看吕伯奢的身份,按照曹操说的,吕伯奢是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那就是非常非常亲近了。曹操犯了这么大事情,难道官府不会找吕伯奢了解一下情况?甚至是监视吕伯奢,派人潜伏在吕伯奢家附近?

所以,吕伯奢的行动是很可疑的。正常的举动,应该是看到曹操来,立马把他安排到别处居住。就算是在自己家,也要尽量低调才行。而吕伯奢的行为恰恰相反,不仅大张旗鼓的杀猪,还大晚上自己跑出去买酒……

是不是觉得怪怪的。


不过,《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上面的推论只是娱乐,别当真。在各种记载当中,吕伯奢一家被杀,也是众说纷纭,难以探究真相。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头真的能杀人吗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头杀人,应该就是指诸葛亮骂死王郎这情节吧。小说和电视剧中都将此情节表现得活灵活现。

当时诸葛亮北伐,节节胜利,攻克了天水、冀城和上邽等城市,又挥兵祁山。魏明帝曹叡封曹爽为大都督,郭淮为副将,共领二十万大军抗击蜀军。王朗此时已经七十六岁了,被封为军师也随军出征。

两军对阵时,王郎倚老卖老,买弄文彩,指着诸葛亮说了一大通,意思是只有有德者才能一统天下,而曹魏就是扫清六合八荒、万众归心的有德者。小诸葛乡村匹夫少见识,你兴师无名必将失败,赶紧投降封你个侯做做,岂不美哉?

诸葛亮听了不禁哈哈大笑,用羽毛扇指着王郎说:我以为你汉朝老臣,有什么高论,没想到见识也这么浅陋。汉室衰微,黄巾作乱,豪强并起,残暴生灵,什么蝇营走狗之辈都上朝为官,祸国殃民,导致生灵涂炭。你既是汉臣,竟然同汉贼同谋篡逆,天地不容!天下人恨不得扒了你的皮生吃你的肉!我们刘皇叔才是承继汉室的正统皇帝,你这个白发的老匹夫,死了也没有脸见汉朝的二十四位皇帝。我真是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样厚颜无耻的人!

王朗听了这些话,一口气没转得过来,从马上栽了下来,活活气死了。这就是诸葛亮骂死王郎的戏剧情节。

其实这个桥段实为虚构,历史上诸葛亮与王郎并无交集,王郎也没有随军做军师这档子事,自然就不存在骂死王郎了。

诸葛亮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执法严明,在执政理国上更是一把好手,而且忠心耿耿勤政操劳,为历代统治者所赞赏。诸葛亮口舌利害肯定是有的,不然就不会有骂死王郎、舌战群儒等故事流传。但要说他口舌杀人那又夸张了点。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即删!

感觉老版《三国演义》有些镜头拍的很血腥为什么

个人感觉而言,老版三国演义并不是太过血腥,也不是拍摄尺度太大,而是当时导演为了追求真实,让电视剧的效果更加贴近真实的古代士兵打仗厮杀,从而让观众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更加入迷电视。虽然说当时的技术不如现在设备也赶不上如今先进,但是当时的导演和剧组是相当认真负责的,不像现在只会找明星耍酷走电脑特效!我个人来讲特别喜欢看三国演义,喜欢曹操的霸气,尤其是那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可谓枭雄味十足!也喜欢刘关张的兄弟情义,关二爷过五关斩六将!更喜欢的是赵云,口头禅“我乃常山赵子龙”英勇善战!为救刘阿斗七进七出曹营!乱世出英雄!三国皆人杰!!

三国演义中,为啥许多敌将碰到赵云都不战而逃

你好,我是国风

你我若遇上赵云,也得逃,不得不逃。

因为古代大多数武将的武艺特点是“身庞力大”三国演义中出头的几个武将:关羽,典韦,许褚,徐晃,张郃,夏侯,黄忠,颜良,华雄,魏延,包括双剑刘备都属于身大力猛型!战场上靠的是排山倒海的力量摧枯拉朽。但这类力量型武将的短板就是灵活性不够〈刘备的重剑没有这个短板〉。所以遇到灵敏型战将,交战就很被动。〈当然也不能说是灵敏性都能战胜力量型,扛不住人家摧枯拉朽之力,一样战败!

另一类武士就很普遍了,大多数士兵都如此,这些人力量没有多少,所持的兵器尽可量的轻捷灵动,并以阵式为辅。组团队效应共同应对当面之敌,也有不错的杀敌效果。但这些武士是很难单独御敌,遇到力型猛将冲阵,往往是驱羊御虎,大败亏输!

枪矛兵的佼佼者到了马超,文丑这种程度也就不错了。以其勇力也能挣个一世名将。再比较出彩的就是吕布和张飞这种属力量和敏捷加持,单枪可纵千里之将。〈张飞能与吕布一战正,因为两个人的武艺特点是类似,而看似武力强于张飞的关羽,却绝不敢与吕布单挑。因为武艺类别不同,别说取胜,很可能会丢命。〉但这三个人的特点就是力和敏比较综合,因为所用的是重兵,而两个人又足够力大,速度上有的一拼,力量上也可抗衡力将。结果就是无论遇到对方是力将还是敏将都难与之为敌,因而威震群雄!

但这些人的武艺都没有到恐怖的程度。唯有赵云!赵云的武艺特点是勇力非凡而又迅捷如雷。这种战将一旦出击那就是尸山血海,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因其耐性非凡,战力不懈。一条花枪若风飘瑞雪,云卷梨花。张飞吕布这种力敏型战将尚可与之支撑一时。若关羽,典韦这种力将,很可能数合之间就被其破甲夺命了!

所以敢战关羽张飞的徐晃张郃,汉水之战中一见这样的赵云杀来,连斗杀的勇气都没有了直接拨马而逃,听起来很丢脸!但也没有什么丢脸的,若非不知死的夏侯恩,淳于导,晏明,焦炳这等货色,才会冲上前去和赵云对敌,三人只用了三枪了结。但凡知道是赵云的,无一不是尽皆逃窜。使赵云战场如入无人之境!

这种恐怖可不是与生俱来的!大多数战将与人对敌最多是败阵丢脸,可与赵云对敌多数的可能就是上阵丢命了!所以闻其名者选择与之避战也是人之常情!

三国演义的人物是真实存在过吗

真实存在过,但其事件的发生与发展是小说笔法,与陈寿的三国志,有许多不同!

重新看了一遍《三国演义》,发现刘备此人深不可测,阴暗的可怕,你们觉得呢

我觉得题主有点三观不正啊。刘备仁义挂在嘴上,不管是真心仁义,还是以此为拉拢人心的手段,都不能否认,相比其他势力,刘备确实是做到了仁慈爱民,只这一点就应该值得老百姓爱戴和拥护了。三国各方势力代表,后人更应该学习的就是刘备。

三国乱世,民不聊生,各路豪强你争我夺,四处征战。因为对方抵抗或者之前有仇怨,各方势力屠城事件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曹魏一方屠城事件应不低于十次,其中曹操屠徐州,司马懿屠辽东都是很出名很残忍的屠杀行为。孙吴一方少些,但是孙策孙权均有屠城记录。而只有蜀汉一方,是没有记载屠城事件的。只此对比刘备就比其他两方更值得赞扬。

说起虚伪,曹操不遑多让,他一生之中亲自指挥加上纵容部下屠城不下八次,却写下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诗句,这种场面不正是曹操经常自己制造的吗?

在曹操攻打荆州过程中,数十万老百姓逃亡之中都要投奔刘备,这正是刘备爱民如子的最有利证明。因此觉得刘备阴暗的人才暴露出了人性的阴暗面。

金庸小说能够看20遍以上,三国演义能够看100遍的人在想什么

我感觉读一百遍三国演义的人或许有,但是有点夸张,不排除有些人痴迷三国演义,或许是回答三国里的问题的需要,否则没有必要读这么多遍,除非你记忆力不好,边学边忘。读书悟其精华,吸收其中心思想足矣。

过多的迷恋书未必能很好的吸收,谋略虽然有书本之功,但贵在天赋悟性,为什么同样是军事高才生,在实战中,有的人的才华发挥不出来,看书也一样,同样的书有的人看一遍或三遍足够吸收,有的人天天看也语不到其真蒂。

同样的谋略,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才能顺利成功,不是生搬硬套,所以我想,看书的目的就是学习作者的思想智慧与品德,多看几遍这是好事,但是看二十遍,一百遍那就没有必要了,浪费时间就是浪费你宝贵的青春。

为何有人说抛开道义,细品《三国演义》,会发现许多故事很虚伪与恐怖

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历史,三分虚,但是却少有人知道这里面究竟哪些是历史事实,而哪些又是根据传说,野史、戏剧改编的。大家都知道小说,电视剧不能代表史实,就像《三国演义》永远不会比《三国志》更具有历史参考价值,然而现在很多人总是把电视剧,或者演义小说里的故事情节当作真的历史,却对真实的历史事件知之甚少,所以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三国演义》中的不实情节吧。

《三国志》打脸《三国演义》第一场次,第一幕——刘备篇

大家都知道“桃园三结义”是刘关张三兄弟正式约定兄弟誓言,并决定共干一番大事业的开始。但是《三国志》上面却没有指明,只是记载刘关张三兄弟情同兄弟,但是没有结拜。大家都知道,刘备使用的兵器是双股剑,但其实是假的,据《三国志》和《赵云别传》上推测刘备的兵器最大可能是刀或者是戟。《三国演义》中长坂坡事件是相当激烈的,但是长坂坡事件里很多桥段也是假的:糜夫人没有跳井,赵云也没有七进七出,刘备更没有摔过阿斗。而且刘备的儿子刘禅也不是个傻子,而且还很聪明,就连孔明死后还能继续坚持称帝29年,凭的也是自己的真本事。

《三国志》打脸《三国演义》第二场次,第一幕——关羽篇

关羽的兵器不是青龙偃月刀,因为青龙偃月刀到了宋朝才打造出来,而他用的兵器是矛。温酒斩华雄是关羽武力值崭露头角的重要情节,但其实华雄是被孙坚的部队杀的,和关羽一点关系都没有。其次,关羽离开曹操后就直接和刘备会合,曹操觉得都是各为其主,所以并没有追赶,所以过五关,斩六将也是不存在的。关羽单刀赴会见鲁肃这件事也有一定的修改,历史上他们是各带了一百名武士,相约在平原共商荆州事宜。关羽刮骨疗毒也是有一些漏洞的,因为那个时候华佗早就被曹操杀了,为关羽刮骨的只是一般的军医,并不是华佗。另外,赤兔马是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并没有成为关羽的坐骑。

《三国志》打脸《三国演义》第一场次,第一幕——张飞篇

张飞其实是一个书法、画家,不仅长得帅还是一个地道的富二代,根本不像书中描写的那样虎背熊腰。而且据明代人记载,张飞不但喜欢画美人,书法上更是擅长草书,而书上说的杀猪,也只是他们家族涉猎的行业之一。张飞鞭打督邮其实实在帮刘备背锅,因为督邮拒绝见刘备,因此刘备大怒下令鞭打督邮。张飞的兵器丈八蛇矛的名字是后人编纂的,历史上张飞用的矛并没有名字。

《三国志》打脸《三国演义》第一场次,第一幕——诸葛亮篇

火烧博望坡在《三国演义》上说是诸葛亮打响的第一站,但其实这场仗是刘备自己打的,而诸葛亮是在这件事过后五年才出山的。草船借箭是孙权他们干的,时间也在赤壁之战之后。火烧赤壁的是周瑜,也不是诸葛亮。就连华容道义释曹操也是假的,因为等刘备想起去华容道追击曹军的时候,曹操已经跑了,诸葛亮什么都没干。诸葛亮的空城计也是杜撰的,历史上并没有关于空城计的记载,只在野史里出现过。诸葛亮三气周瑜也是没有依据的,从赤壁之战完毕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还在搞后勤工作并没有引起周瑜的注意,而周瑜是死于操劳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