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真有其事么?历史上牧野之战是怎样的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04 18:50:03 浏览10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牧野之战真有其事么

关于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各种古籍不绝于书。

那么,牧野之战真有其事么?

可以肯定地说,确有其事。

《史记.周本纪》,详细记述了牧野之战的前因后果和过程。

其实,司马迁也不是仅凭自己想象在那里演绎。他最重要的依据,是后来被称为《尚书》的《书》。

《书》里收录的《牧誓》,是周武王伐商纣的牧野之战的誓师词。《逸周书》的《世俘》,《汉书》引用《武成》,也记载了牧野之战。

利簋是牧野之战的第一手物证

如果说,古籍记载仍然“口说无凭”的话,1976年,临潼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由牧野之战后的第八天(辛未),一个受到赏赐的名叫“利”的贵族,于受赏后铸造,上面的铭文记录了牧野之战。

这件青铜器被称作“利簋”,上面有铭文三十二字,其曰“珷征商,唯甲子朝”云云。

“珷”,就是武王。甲子,是日期。朝,指早晨。

利簋,是牧野之战历史见证的第一手资料。

有人说,这件青铜器不属于周,是后来朝代的,这个说法毫无根据,千万别信。

牧野之战发生于何时。

汉代以后,关于牧野之战的时间,就已经众说纷纭了。

首先,文献所载的牧野之战,是讲的文王纪年还是武王纪年。

比较可信的意见,是文王“受命”七年死;九年,武王孟津观兵;十一年,武王伐纣。

其次,文王受命十一年是公元前哪一年。

国外亦有不少学者参与此讨论;国内天文学家张钰哲先生通过哈雷彗星轨道演变论证牧野之战年代;科学史学者江晓原则利用一款国际上很有名的行星运行数据库软件进行推算。

江晓原教授的结论,是牧野之战开始于公元前1045年12月3日(丁亥)。

尽管不能说这就是最终结论,但他的成果,被众多学者认为可靠性更强。

牧野之战发生在哪里。

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主张是盘庚迁殿直到商朝灭亡的商都“大邑商”或“天邑商”,在今河南省安阳小屯一带。另一种主张是“朝歌”,在今河南省淇县一带。

盘庚之后,殷商未再迁都,这是可以肯定的。朝歌,是纣王在安阳王都以南约60公里建立的“离官别馆”,在殷墟第五期ト辞中,被称为“商邑”。

从《牧誓》等古籍看,周武王攻克的是“商邑”,即“朝歌”。但1963年,陕西宝鸡出土了青铜器何尊,其铭文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yi)民。” 这是说,武王攻克商国的“大邑商”王都之后,举行了祭天仪式。武王说:“我在天下的中心建立都城,于此统领百姓。

两种意见各有依据,但实际上,具体地点不出百里左右。不少人认为,所谓“牧野之战”,不指具体战场,而是“兵临城下”之意。

有人根据旧说牧野在“河南汲县南”,因此主张牧野之战的战场在现在的新乡一带。这个说法,大概较难成立。

武王伐纣的具体进程。

依照江晓原教授推算,武王征商,始于公元前1045年12月3日(丁亥)。

据《国语.周语》和《吕氏春秋》载,这是个冬天的凌晨,残月挂在房宿“天驷”之上。

武王率军队祭祀上天和先祖,誓师要承受天定“大命”,攻占商国。

《准南子.兵略训》说,誓师之后,岁星(土星)出现在东方。

武王大军从镐京出发,沿渭河、黄河南岸向东疾行。经历了风雪和一次月缺,武王的军队抵达孟津。

《史记.周本纪》说,戊午日(1044年1月3日),大军从孟津渡过黄河,冒着越下越大的雨雪,向东北方向的商都挺进。

商纣王得到了周武王率大军前来进攻的消息,于是在王都附近集结了所有的兵力。

癸亥日(公元前1044年1月8日)晚上,武王军队抵达商邑南郊,和赶来助战的各族军队在深雪的荒原会师。

这些诸侯包括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

武王布阵还没有完成,牧野天上又落下了凄冷的雨雪。

《国语.周语下》、《武成》、《世俘》、利簋铭文等载,会师之后,雨雪渐停,岁星升起在正南方,预示着周人无比吉利的天象。

甲子日(公元前1044年1月9日)黎明,武王左手执青铜钺,右手执白尾旗,在牧野做最后的战前动员,这就是《牧誓》记载的内容。

在牧野之战中,“姜太公”吕尚协助武王制定了作战计划战略部署,并指挥精锐敢死队和战车队向商王的军阵发起进攻。

《逸周书.克殷解》说,商纣王想用战力较弱的部队消耗掉武王军队,因此把最精锐的部队放在阵后。结果证明这是一个极大的失误,前沿的商军迅速战败,引起全部殷商军队像决堤的洪水潮水般溃逃。

阵亡士兵的血流遍了旷野,在严寒的天气里也没有结冰。

商纣王退回到商邑内的鹿台,用玉壁环绕自已的身体,点火自焚而死。

从甲子日凌晨开始,牧野之战如同升上天空的流星,火光灿烂转瞬即逝。

到第二天(乙丑日)太阳初升的时候,“天命”已经落到了周朝姬姓之族手中。

这就是牧野之战的大致情况。

历史上牧野之战是怎样的

姬昌死后,姬发即位。将都城从丰京迁到镐京。姬发还娶了姜子牙的女儿做王后。拜姜子牙为“尚父”。姬发即位九年后,想东征商纣,为了察看诸侯是否云集响应,他们准备做一次阅兵。

公元前1048年,军队出师之际,姜子牙左手持黄钺,右手握白旄,号令军队,说:“苍兕苍兕,统领众兵,集结船只,迟者斩首。”兵至盟津。各国诸侯争先恐后来到了孟津,有八百之多。诸侯跃跃欲试,都说:“可以征伐商纣了。”可是姬发拒绝了,他还是担心力量不足。

又过二年,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 ,不理朝政 。姜子牙见时机成熟,决定对商宣战。大军临行前,按习俗武王卜了一卦,正在此时,天气突变,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各路诸侯都恐慌起来,认为不是吉兆,武王姬发也有退缩之意。关键时刻,姜子牙站出来,力排众议,说纣王残害忠良,倒行逆施,人神共愤。我们讨伐他是顺天应时,替天行道。占卜之事虚无缥缈,怎能当真?武王于是不再犹豫,精选兵车300辆,勇士3000人,甲士45000人,组成伐纣大军,浩浩荡荡,直奔朝歌。

牧野之战

伐纣大军渡过黄河之后,姬发下令将船只全部烧毁,桥梁全部拆除,以表示这次出征有进无退。据《太平御览》记载,姜子牙说:“太子为父报仇,所过津梁,皆悉烧之”。后来项羽“破釜沉舟”,估计就是从这儿学的。

周军到达商都朝歌郊外70里处的牧野,各诸侯率兵车4000乘会合。商纣王也集结70万(一说17万)兵马赶至牧野。

大战前夕,姬发在阵前演讲,鼓舞士气,例数纣王罪行,这篇檄文就是《尚书》里的《牧誓》。

战幕一揭开,姜子牙亲率精锐为先锋从中央突破敌军阵营,商军虽多,但此时与纣王离心离德,没人愿意卖命,防线被突破后,顿时方寸大乱。《尚书·武成》是这样描述的:会于牧野,罔有敌与我师,前途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随后姬发率领诸侯人马,一拥而上。商军纷纷倒戈,胜负已分。

据《六韬》记载,武王曾经多次向姜子牙请教以寡击众、以弱胜强的兵法,所以虽然商朝当时的军队肯定没有70万,但是双方兵力悬殊是可以肯定的。牧野之战胜在一来姜子牙深通兵法,二来双方士气差距悬殊。

纣王见大势已去,急忙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 妲己自缢而亡。姜子牙引姬发入殷都朝歌,散发商纣积聚在鹿台的钱币,发放屯积在钜桥的粮食赈济贫民。培筑加高比干之墓,释放被囚禁的箕子。把象征天下最高权力的九鼎迁往周国,第二天,姬发立于社坛之上,向神祇禀告讨伐罪恶商纣之事,诏告天下商朝灭亡,周王朝诞生。

牧野之战中,通过武器分析,讨论为何周人能击败远多于自己的商军

既然要从武器方面分析,就不得不提周人使用的战车和青铜剑。当年的英法联军打进京城的时候,清廷士兵骑射技术再好,也没能阻止洋枪队的进攻。商军人多,但非主力军队,周联军人少,但均是精锐,商朝最终兵败亡国。

纣王的东征北伐触动力周边方国的利益,周武王集结了反商力量大举伐商。谈起这周武王,他可是个聪明人物,虽然自己联合了大量的方国势力,各路诸侯也齐声相应。但他很清楚地知道,周联军的力量没有商王朝的力量强大。所以他是有备而来,趁虚而入。当时,商王朝的主力军队没有在中原地区,而是正在东征东夷人。东夷人一直是商朝的一大威胁,多次进犯,扰乱殷地。纣王曾多次征讨东夷,把商王朝的势力扩张到淮河流域。不过,商军的主力部队都在东南方向,给了周联军机会。联军大举进入黄河下游地区,会师孟津时,商朝留在朝歌和周边的军队不过两万人,其余的都是战俘和奴隶临时武装起来的。

商朝的军队装备已经有了战车、长戈、长矛、弓箭、头盔、甲胄等。打仗时,一般弓箭手在前,战车位于中心,戈兵在后。只要敌人在射程之内,由弓箭手发起第一轮攻击,然后战车冲入敌阵,步兵跟进收割。甚至传说商王朝还有象军参与过征讨东夷。周军在武器装备上则已经更胜一筹。因为周人地处渭河流域,常年和羌人征战,学习了河西地区羌人的作战方式,战车的装备量远大于商军。而且战车的制作方法效仿游牧民族,奔袭能力更强。马匹方面,周军的马来自西部,更加适合作战马使用,而商军的马则是来自中原农耕地区,不适合长途奔袭,同时也耐力不足。

另外,商军临时武装起来的军队,所持武器主要是长矛和长戈,因为武器数量不足,还有不少使用的是木制武器或农具。最要命的是,商军的战车基本都没有在朝歌附近,而是被主力军队带走了。而周联军不但带了大量的战车,还给冲锋部队装备了青铜剑。青铜剑双面开刃,剑身虽短,但杀伤能力强。长戈一般是由木制戈身,青铜戈刀组成,用绳子绑起来,打仗的时候没有那么坚固,存在近身后无法发挥攻击力、容易折断等缺陷。面对戈兵,周联军的虎贲队只要用盾牌遮挡了商军的第一次攻击,近身后就是青铜剑的屠宰场。但青铜剑的最大缺点就是太贵了。可见周武王这一战压上了所有的家底儿。

牧野的战场上,周军投入战车300乘,虎贲3000名,步兵数万。那个年代的战车就相当于今天陆军坦克,双马拉一辆战车,车上司乘一名用于驾车,主将一名持弓箭、戈兵1名持长戈。所谓虎贲就是装备了青铜剑的猛士组成的精锐部队。加上同盟军,总人数约在5万人左右,胸前皆装备了护甲。进攻时,战车负责冲散敌阵,虎贲猛击对方士气,步兵跟进收割战果。商军没有足够的战车冲击周联军,即使有战车,商军的打法还没有上升到战车和步兵协同作战的程度,更不用说马匹、车辆装备、护甲都不如周军了。所以,战斗一开始,十几万多数由战俘和奴隶组成的商军就被冲得七零八散,本来就是被逼上战场的,干脆倒戈相向,和周军一起打进了朝歌。纣王卒。

虽然武器装备有所差异,但是商周两军的武器其实没有明显的代差,只不过周军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而这精锐的装备优势就显现出来了,两军士气明显不同的情况下,牧誓祭天,群雄协力,周武王打下了这千秋功业。

商周牧野之战过程,牧野之战是如何以少胜多的

牧野之战,是商周之际周武王在吕尚等人的辅佐下,率军直捣商都朝歌,在牧野大坡商军,灭亡商朝的一次战争。

那周武王是如何以少胜多的呢?其实最主要的是在商纣王的统治下,殷商王朝政治腐败,刑罚酷虐,连年对外用兵,民众负担沉重,痛苦不堪;贵族内部矛盾重重,分崩离析,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动荡不安。

商的附属国:周。周的国力蒸蒸日上,文王姬昌即位后,任用熟悉商朝内部情况的贤士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积极从事伐纣灭商的宏伟大业。

在处理商周关系上,文王表面恭顺事商,以麻痹纣王。同时大兴土木,列侍女,撞击钟鼓,装出一副贪图享乐的样子欺骗纣王,让他放松警惕,好让灭商准备工作能在暗中顺利的进行。

不过文王在完成伐纣灭商大业的前一天逝世,他的儿子姬发继位,号周武王。

公元前1064年,周武王统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万5千人,浩浩荡荡东进伐商。

便于二月初四拂晓抵达牧野。周军进攻的消息传至朝歌,商朝廷上下一片惊恐。商纣王无奈之中只好仓促部署防御。但此时商军主力还远在东南地区,无法立即调回。于是只好武装大批奴隶,连同守卫国都的商军共约17万人(一说70万,殊难相信),由自己率领,开赴牧野迎战周师。

二月初五凌晨,周军布阵完毕,庄严誓师,史称“牧誓”。武王在阵前声讨纣王听信宠姬谗言,不祭祀祖宗,招诱四方的罪人和逃亡的奴隶,暴虐地残害百姓等诸多罪行,从而激发起从征将士的敌忾心与斗志。接着,武王又郑重宣布了作战中的行动要求和军事纪律:每前进六步、七步,就要停止取齐,以保持队形;每击刺四、五次或六、七次,也要停止取齐,以稳住阵脚。严申不准杀害降者,以瓦解商军。誓师后,武王下令向商军发起总攻击。他先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即让吕尚率领一部分精锐突击部队向商军挑战,以牵制迷惑敌人,并打乱其阵脚。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心向武王,这时便纷纷起义,掉转戈矛,帮助周帅作战。“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乘势以“大卒(主力)冲驰帝纣师”,猛烈冲杀敌军。于是商军十几万之众顷刻土崩瓦解。纣王见大势尽去,于当天晚上仓惶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周军乘胜进击,攻占朝歌,灭亡商朝。尔后,武王分兵四出,征伐商朝各地诸侯,肃清殷商残余势力。

商朝灭亡。

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周武王如何做到以少胜多的壮举

该问题大致可以用以下三点来回答。我们就用三个方面的对比,来浅析周武王为何能战胜商纣王吧!

一、内政对比

周国苦心砺志,经过了文王和武王这两位贤王的经营,周朝变得兴旺发达起来。呈现出了君臣合、官民合、內外合的“三合局面”,使得国家日渐昌盛,渐渐形成了崛起之势!

而商纣无道,不纳忠言且任意诛戮大臣,并以残暴的手段盘剥和镇压人民的反抗与不满。使商朝呈现出君臣分、官民分、内外分的“三分局面”,加剧了商朝危机的严重性,也使得商朝衰亡之势己难挽回!

二、外交对比

由于周国的对外政策适应实际需要,各项制度也比较务实。所以各地诸侯及方国们,大多都因受到了周国行“仁政”的吸引,而亲附于周国。这也是周国虽小,但却能取得对天下三分之二的影响力的根本原因!天下大势在周,而不在商。

而商纣对外实行的是盘剥聚敛的“暴政”,更兼为了扩张势力范围,商朝从未停止过对外用兵,即使到了危机四伏的纣王时代,还在持续着对东夷部族的战争。长久已往,除了少数方国誓死效忠商朝外,其他诸侯多生背商从周之心。因此而导致商朝的内外危机,也随着人心的背离而加重。

三、时机对比

周武王在发动打败商纣王的牧野之战前,早就做一切准备工作。并且串联了许多诸侯,使得他们呼应周国的造反行动,并且派兵参加到了实际作战当中。因此周国名为主动进攻伐纣,其实际乃是深入商朝腹地安营扎寨,屯兵等待商纣被动出击而已。所以战争的主动权在周,而不在商。商朝名为强大无敌,但在此战中实际上是极其被动失利的。

而商纣王朝完全没有料到,一向恭顺的周国会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一举深入到了商朝腹地。而此时的商军主力却仍在讨伐东夷,因而国都空虚。纣王在惊慌失措之下,只得紧急武装了几十万奴隶企图对抗周军!无奈因人心混乱,而导致几十万人成了乌合之众。因此被万众一心的周军一冲即垮,所以被迫阵前起义反攻商纣,最后帮助周国灭亡了商朝!

以上就是在牧野之战中,周之能胜,而纣王失败的原因所在了——这只是个人分析,如有不同见解欢迎互相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