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器之才是什么意思

大器之才是什么意思(《道德经》中“大器晚成”对,还是“大器免成”对)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04 17:42:17 浏览9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道德经》中“大器晚成”对,还是“大器免成”对

《老子》的“大器晚成”与“大器免成”

金栋按:“大器晚成”这个成语,始见于今通行本(王弼注本)老子《道德经·四十一章》,说:“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所谓“大器晚成”,本义指大的材料需要长时间才能做成器具,后来用来比喻能担当大任者或做出大事业之人成就比较晚。是个褒义成语,影响深远。殊不知,马王堆出土的帛本《老子》作“大器免成”,此其本义。如

当代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哲学史教授楼宇烈《道德经校释》说:“愚谓经文‘大器晚成’疑已误。本章言:‘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二十八章言:‘大制无制’等。一加‘大’字,则其义相反,‘方’为有隅,‘大方’则‘无隅’;‘音’为有声,‘大音’则‘希声’;‘象’为有形,‘大象’则‘无形’;‘制’为有割,‘大制’则‘无割’。唯此‘大器’则言‘晚成’,非‘器’之反义。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经文此句甲本残缺,乙本作‘大器免成’。‘免’或为‘晚’之借字,然据以上之分析,似非‘晚’之借字,而当以‘免’本字解为是。

“二十九章经文:‘天下神器’,王弼注:‘神,无形无方也;器,合成也。无形以合,故谓之神器也。’‘器’既为‘合成’者,则‘大器’当为‘免成’者,亦即所谓‘无形以合’而使之成者。如此,则与‘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文义一致。”

可见,所谓“大器免成”,指最大的容器,不是用有形的物质合成的。

据上,一字之差,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矣!

男人怎样才能成大器

男人怎样才能成大器?

男人成大器的主要因素是具有“钉子精神”的追求、凿壁偷光的毅力和战胜自我的勇气。当这三样东西在一个男人身上同时出现的时候,这个男人成大器的概率是很高的。

钉子精神的作用就是“挤”和“钻”,要实现人生理想就得这样义无反顾的在选定的道路上往前冲,不动摇、不回头、直到理想目标的实现。这期间无捷径可走,稍有懈怠都会被淘汰。因为在人才辈出、竞争激烈的现实生活中,想四平八稳成大器,是不可能的,可以说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凿壁偷光就是要靠个人的努力,把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条件,充实自己,弥补不足。有了这样的恒心和毅力,就会激发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变棘荆为坦途,变逆境为顺境,变短板为动力,给自己的事业开劈新天地,在负重前行中迎来到胜利的曙光。

战胜自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有些机遇有可能是成就一个人成大器的关键,但由于自己的惰性、由于自己的侥幸、由于自己的放弃,等等。就在一瞬间使其与追求的理想擦肩而过,留下了终身遗憾。这是没有任何弥补机会的。显然战胜自我的过程就是摆脱一切羁绊的强者。

所以,能够战胜自我的男人,胸怀大志,再加上钉子精神和永不言败的恒心与毅力,经过千锤百炼之后,最终才能成大器。

大器之材文章中的大器是什么意思

大器的本意是宝物、宝器。有句话说大器晚成,说的是贵重器物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常比喻大才之人成就往往较晩。因此大器常指值得器重,很有才能的人。

怎样理解老子的三宝

感谢和大家分享。

若仅仅从字面去体悟,那最后只能走向片面。

老子的《道德经》,于常人而言,几乎不能透彻解读。本篇为大家的思考分享思路。

《道德经》第67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题目中所问的“三宝”,即“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对《道德经》的理解,必须要以“道”为核心。大道虽无形,但化为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就是对题目理解的思路和方向,具体怎么解读呢?

“慈”和“勇”,“俭”与“广”、“先”与“后”,都是阴阳之辨,就是老子对大道作出三个层面(个人、社会、天下)的具体描述。

  • “慈”和“勇”,阴阳互系

“慈”,内心仁慈、善良的人,能够感受到自己与社会与自然融为一体,内心能激荡起一种使命感,感受到道德是永恒的主题,明白人生乃至人类发展的方向,人们无所畏惧,才是“勇”。若舍阴而取阳,则至刚易折。

  • “俭”与“广”,阴阳互系

《管子》,黄老学说之集大成者。强调,无限人类欲望与有限自然资源之间是矛盾的。“俭”,我理解为《管子》的“为均平”,同老子的“为无为”,有异曲同工之妙。

什么意思呢?

“俭”,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国家内外之间的动态平衡,是让富起来的人不至骄横、贫下去的人不至潦倒。“俭”,不等于消灭,反而强调在于满足调养人的欲望,要在欲望和资源之间寻求平衡。“应化之道,平衡而止”。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才能安宁、富足。

  • “先”与“后”,阴阳互系

此处“先”与“后”,可以理解为道德。“不敢为天下先”,就是以道德为准则,绝不把个人的价值置于整个人类的价值之上。换句话说,也就是绝不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老子认为,“慈”是个人勇敢无畏的基础和支撑;“俭”是国家统一之后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先”是人类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的道德原则。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道,国人孜孜以求,民族生生不息,人类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