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赵孟頫写字为何雅俗共赏
- 相声节目里经常会听到雅俗共赏,你觉得对吗
- 为什么刘欢和齐豫这种老歌手总选择唱一些大众比较难接受的歌曲就不能选一些大家雅俗共赏的歌吗
- 上联:雅俗共赏一轮明月照四方,求下联
- 雅俗共赏的俗是什么意思
- “雅俗共赏”是什么意思
- 你认为现代诗发展究竟应该曲高和寡,还是应该雅俗共赏
- 快写一首情歌雅俗共赏是什么歌
赵孟頫写字为何雅俗共赏
感谢邀请:
赵孟頫的字能够被历代多数书家所认可,被大众所接受,之所以雅俗共赏,主要从实用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来说。所说的雅就是他的艺术性,而说的“俗”就是其实用性了。
在雅的方面。赵孟頫提倡复古晋唐时代优秀的书法成果。他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吸取了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褚遂良等大家的技法,形成自己的流动秀美、端庄优雅的字体。赵孟頫还吸取了唐李邕的劲挺力健之势,得其笔势流美遒劲。他的字在情绪放松和自然状态下写的是最精彩的。这也多在他写给家人、亲属和朋友间的书札。用笔上,赵字的行书呼应点画常见牵丝相连,顿笔之后即提锋行笔。其字的折挑多用行书笔法。提手挑、斜角挑角度变化很大。直竖流畅笔势长,横折钩转折之处多见圆转之笔。赵字折弧钩多用李邕笔法,戈字钩行笔快,笔势较直。这就是赵字笔法的妙处,也是一般常人很难做到的。结构上,赵字非常注重主笔优先的原则,他很懂得主笔先声夺人的效果。在我们看到的赵字法帖中,很容易看到赵字主笔的明显之处,如中、载等字悬针竖和戈画等。他还使主笔与笔画之间讲究让就,行笔中,结构部首上互相照应。观赵字,每一个字都显示端庄清丽的姿态。字的取势都是按照字的本来特点和在字间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出参差错落,节奏和谐。赵孟頫典雅秀丽而精彩的作品,都是在精神放松随便状态下写的。1316年,赵孟頫写就了《胆巴碑》,这被书家称为赵字第一书帖,得到了广泛的赞誉。《胆巴碑》,其中的字用笔及运笔虽无大起大落,但变化多端。婀娜中见刚劲,起笔藏锋或露锋均蓄势,收笔或出锋都能得势,转折顿挫都具筋骨,端庄优雅中见生动活泼,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此书法点画顾盼有致,用笔遒美峻拔,为他晚年碑书之精妙手笔。明王世贞认为赵孟頫晚年书法笔法秀媚,苍劲浑厚,独具风格,于规整端严处见潇洒,充分体现了赵氏书法的风韵和神采。他的书法典雅醇和、秀逸清丽。
在“俗”的方面。那就要说到其书法的实用性了。赵孟頫一生中写了大量的公文、铭文等诸多在正式场合写的作品。他一生谨小慎微,纵使他眼力、境界高妙,但规则的力量在他的笔下异常的强大,使他认真时的作品大多会陷入一种力求精工的刻意。这些作品多数以为楷书和行楷居多。看这些作品,都是相当严谨的字体,在一定程度上是正襟危坐严肃认真,严守规范的状态下写出来的。在这种情绪上,他会有很大的精神压力,遵循严格的规则,心理是被束缚的,只能写的四平八稳,中规中矩,体现出了过于“端庄”,的一面,这就会少有了“势和韵”的艺术风范。字写的太正,势和韵就会被削弱。险绝,少了,趣味也少了!。在这些正规的公文中,写法的变化不大,雷同的字多一些。再就是多数的字形状变化较小。被人称用“规格化”。所以,这部分作品,得之正和稳,失之奇和势。这可能也是有人说的“俗”了吧。
相声节目里经常会听到雅俗共赏,你觉得对吗
认同。所谓雅俗共赏,实则偏重的是“俗“--接地气,合民意。所有文化若想使其有旺盛的生命力,必须也要走“群众路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深入基层生活,才能为大众“喜闻乐见“。
为什么刘欢和齐豫这种老歌手总选择唱一些大众比较难接受的歌曲就不能选一些大家雅俗共赏的歌吗
对于刘欢和齐豫这样的歌手而言,盛名和赞誉都是陪他们度过了几十年的东西。他们这把年纪了现在还活跃在这音乐圈,一定是对音乐和表达歌曲本身的喜爱大过对名利的考量的。
因此当他们站在一档综艺的演唱舞台上时,他们首先的考量不是“我要用这首歌博得好名次,所以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就很好”,因为对他们而已,名次不重要,名次给他们带来的名利的愉悦感远远比不上他们能在一个展现歌手的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平时难以展现的音乐口味的快感。因此他们上这趟节目是真的不在意名次,也是真的抱着想尽情展现自己的心态去的。
另外,选择符合大众口味的歌这种安全牌的做法实在不是很高明。非网红类的歌手之所以可以站在大家眼前,就是因为突出的个人特点。选择最保守的歌是在不享受的同时不断地磨灭自己的个人特点,这样讨好观众的歌手是层出不穷且可以被替代的,也是快餐的,难以被真正地喜爱。而看得到真心和特质的歌和歌手才能被真正热爱这个风格的歌真心爱戴。
对你所说的雅俗共赏,音乐也好,别的艺术形式也好,不可能有雅俗共赏的作品。所以林志炫才会说歌手一直在寻找两样东西:好的作品和知音。而后者可能更难找。
你所理解的“雅俗共赏”一定是妥协的产物。比如眼下大火的《声入人心》,让美声音乐进入大众视野,反响极佳,是不是就雅俗共赏了?我觉得不是。这个节目还是选取了很多流行音乐,或是在编曲上加入了流行的元素。试想如果是做纯粹的美声音乐,完全给你上他们在学校学的那些个东西,可能无法有这么好的效果。不然也没必要有个节目专门推广美声了不是么。
上联:雅俗共赏一轮明月照四方,求下联
上联:善恶分明,一心只为天下事
下联:雅俗共赏,一轮明月照四方
雅俗共赏的俗是什么意思
雅俗共赏的意思: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雅俗共赏:
详细解释
1、【解释】:雅俗:旧时把文化水平高的人称“雅”,把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称“俗”。共赏: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2、【出自】:明·孙人儒《东郭记·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
3、【示例】:这些虽好,不合老太太的意;不如做些浅近的物儿,大家~才好。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回
4、【近义词】: 喜闻乐见 、下里巴人
5、【反义词】:下里巴人、 雅俗之分
向左转|向右转
扩展资料:
造句
1、他的画雅俗共赏,因此很受大家欢迎,销路甚好。
“雅俗共赏”是什么意思
“雅俗共赏”这一成语出自明孙仁孺《东郭记·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一般用来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高雅优美,又通俗易懂,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雅俗共赏的作品,既不是“下里巴人”的通俗粗浅,也不是“阳春白雪”的曲高和寡,而是群众喜闻乐见、能引起共鸣的作品。
这里我们来说说什么是中国画的“雅俗共赏”。
八大山人作品
中国画要真正的“雅”很难,比如八大的花鸟,黄宾虹、黄秋园的山水,一般人根本欣赏不了,没有深厚的学养和长期的技法修练,很难达到他们“雅”的境界。但刻意追求“雅”,则易陷入顾影自怜,与时代脱节。要“俗”则极易,因为只要跟风就行了,大众喜欢什么,你就画什么,这就是“媚”,“媚”则易“俗”,实际上艺术家也最怕“媚俗”,商品画、行画之没有艺术价值,就是因为太“媚俗”。最难者,则是“雅俗共赏”,比如齐白石的花鸟作品,既有深厚的艺术功力,又被大众喜闻乐见。
充斥街头画廊的行画
在百花齐放的今天,我们既要“雅”,也要“俗”(接地气),更要“雅俗共赏”,比如当代山水画家张际才近期创作的一批国画山水小品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他的一山水画,既有法度,又挥写自如;既体现了他扎实的传统笔墨技法和造境能力,又不囿于传统语言,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图式;构图简洁,意境优美;笔墨洒脱,着色自然,小中见大,赋有强烈的时代和生活气息,意趣盎然,令人耳目一新。
张际才作品
你认为现代诗发展究竟应该曲高和寡,还是应该雅俗共赏
感谢邀请!
诗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等美学手法的文学体裁,是美的,是雅的,没有俗。只有深奥一些的诗和浅显一些的诗
一般情况下,诗者表达的情感都是想让读者理解的,所以应该是明白易懂的,而不应该是艰辛晦涩的。艰辛晦涩主要表现在遣词造句,过度用典故意卖弄等,也有一些情况,可能是诗者的情感晴雨表的自我记录,不求被人理解。而且,艰辛晦涩,也不等于阳春白雪。至于那些用粗俗的语言写出来的所谓的“诗”,不能叫诗因为有辱诗的美名。
诗,是一种文学题材,同时又可以分为不同类别。有古风,有律诗,有绝句,有不同词牌词谱的词,有
不求句式整齐划一的现代诗,散文诗,等等。
写诗选择某种类别,诗者根据所要表达的诗意诗境选择合适的诗体风格,同时也在某个程度反映诗者的美学倾向。
一般情况下都愿意把诗的美学手法应用得当,以助诗情诗意的更好表达。所以如果写格律诗词,要遵守诗的格律韵律粘连对仗起承转合等规则。
但现在有不少人认为格律诗词的相关规则妨碍了诗意表达,并把格律诗词看成阳春白雪,就不对了。
如果觉得格律诗词的规则(包括平仄对仗粘连押韵等)妨碍表达,可以选择别的诗体,比如古风,散文诗等。格律诗词是一种定制文学艺术,唐诗宋词已经证明了其无与伦比的美丽。不能写不合格律的格律诗词,却非要说是律诗绝句。就像舞蹈有不同风格一样,有芭蕾,有民间舞蹈,有现代舞蹈。如果你跳的是秧歌舞,却非要说是芭蕾舞,是同一个道理。
补充一下,不同诗体诗风应该是共存共赏的关系。
以上个见,供参考商酌。
附上近期拙作一首:
《水调歌头--橘子洲》
濯足湘江水,极目橘洲头。
百年风雨变幻,凝翠枕中流。
舒展河山图画,记载英雄岁月,一览眇云愁。
星汉溶深浅,天地问沉浮。
思前事,多感叹,赞神州。
当时忧国气概,挥笔斥方遒。
鼓角随波悲壮,烽火连天明灭,功业笑孙刘。
此地依稀见,激浪荡飞舟。
快写一首情歌雅俗共赏是什么歌
快写一首情歌雅俗共赏是歌曲《雅俗共赏》里面的一句歌词,这首歌的演唱者是许嵩。
扩展资料:
《雅俗共赏》是许嵩演唱的歌曲,由许嵩创作词曲,收录于许嵩2016年6月27日发行的音乐专辑《青年晚报》。2017年3月27日,许嵩凭借该歌曲获得东方风云榜音乐盛典“最佳唱作人”和“十大金曲”两大奖项。
不管是唱片公司还是社会大众,经常把雅俗共赏作为对歌手的基本要求。许嵩希望能够借由一首歌来表明态度,呼吁听众不要互相抨击对方的喜好。因为对于不同的群体而言,雅俗是模糊的概念,雅俗共赏很难做到。他希望大家碰到不同的人能够互相尊重,同时也要做好自己,因此创作了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