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而今能借鉴吗为什么
- 如何理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句话
- 老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 道是什么德是什么
- 什么是道,什么是德
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而今能借鉴吗为什么
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而今当然有借鉴意义。
老子的这段话出自《道德经》三十八章,在这段话之后,老子还有进一步的表述“……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一并摘录于此,以免断章取义,让读者不明所以。
通俗解释如下:老子《道德经》分“道经”和“徳经”两部分,三十七章之前是“道经”,三十八章是“徳经”的第一篇。老子在这篇里说的是,徳分为上等的徳和下等的徳,具有上等徳的人,自身已经与徳融为一体,已经心中没有徳这个想法了,所以,他是真正有徳;具有下等徳的人,他每做一件事,都在想着自己是在对别人施徳,所以实际上那种人无徳。不过这里的无德并不是说没有徳,而是比“上徳”次一等的“下徳”。 上徳是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下徳是有意而为,是用心指使而为的,不是自然浑成的,必然落于下乘。
下面老子又把“徳”与“仁”、“义”、“礼”相比较,认为“失德”后必然每况愈下。失去了“徳”,只好去推行有作为而无目的的“仁“,失去了“仁”,就只好去推行有所作为而存在目的的“义”,失去了“义”,就只好去推行“礼仪规范”,而“礼”是用武力来强迫别人顺从的东西,是祸乱的开端。所以有道德者,必须坚守纯朴质实的“道”,而摈弃以智取巧。从而“无为无不为”。
下面说说老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在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 先简略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老子《道德经》“道”和“徳”的关系。上文曾说到《道德经》三十七章前是《道经》,之后是《徳经》,是为了把文章分个层次,并不是说老子《道德经》是《道经》加《徳经》,老子所说的“道”与“徳”,虽然是体用关系,前者为体,后者为用,前者为本质,后者为形式。但二者是不能够割裂开来的,而是二者辩证统一于一体,形成完整的哲学体系。
二是“无为无不为”,并非“无为”才“无不为”,而是说,必须尊重自然法则,顺应自然,去无所不为。
如此一来,我们就能体会下面的借鉴意义: 比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里的“真理”就是“道”,就是“上徳”,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今天我们遵循自然规律,顺应社会发展的、无所不为的、体用一体的,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无所不能的行动指导。 由此生发开去,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尽皆适用。无庸赘述。
如何理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句话
《论语》中,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用行政命令来管理、领导,用刑罚来整治、约束,民众只求免于受罚,而心中无羞耻感;用德行和礼制来管理、领导,民众不但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会守规矩了。”
孔子的这番话,阐述了“为政以德”的政治理想,并精辟阐明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孔子认为,用行政命令来治理民众,用刑罚来约束他们,他们中的有些人就会为了免于受罚而偷偷干坏事,一旦行迹败露,虽然被处罚,但内心并无羞耻、悔改之意。学校管理中,没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的约束是行不通的,但行政命令式的管理也不是万能的。有的校长把自己放在行政长官的位置,习惯于开会下命令、定制度,不主动与教职工勾通,朝令夕改,看上去一切按规章制度办事,实则是一种家长式的陈旧管理方式,教职工对学校并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所学校规定:“凡全体教师开会迟到者,罚款五元,会后交会计室。”有一天,某某老师迟到了,会后按学校规定到会计室交了五元钱的罚款。不知什么原因,下次开会时这位老师又迟到了,会后照例去会计室交罚款,不过这位老师这次交的不是五元钱,而是二十元,会计问他为什么交这么多?他回答说:“把下三次的罚款一起交了罢!”
本来学校制定这一规定是为了制止教师开会迟到,没想到非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使迟到者无丝毫悔改之意,更加肆无忌惮。这说明,行政命令式的管理和处罚不一定能让老师心服口服,有时候反而会起反作用。其实每位教师都有一定的自律性,谁也不愿意开会时当着大家的面迟到。但凡迟到,其中必有原因,如果学校领导不用罚款的办法,而会后主动与这位教师交换意见,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适时帮助老师解决困难,我相信这位老师一生恐怕就迟到这一回了。
应该说,每一位老师都是有知识、有教养的人,更有羞耻之心,如果不具备这一点,也许他根本当不了教师。谁也不愿意被学校领导点名批评,更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名字因教学成绩低而排在最后。因此,在学校管理中,领导者要慎用行政处罚式的管理手段,要懂得“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治校策略。当教职工在行为上出现问题时,只要不违犯国家法律,在执行学校有关规定的同时,要耐心地与教师交流谈心,让教师知道错在哪里,而不是一棍子打死,将教师推向错误的深渊。
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个人管见,不当之处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
老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为政以德"和"道之以德"是一个意思,都是说,在人生的道路上,用"德"去做事,就是王阳明先生说的"致良知",做事去除私欲,凭借良心。
至于你说的礼记意义,可以让一个人走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宽,你能去除多少私欲,也就是能为多少人着想,就能有多大成就。
路在脚下,说那么多也没用,还是要一步一步走,就会感悟到很多的
道是什么德是什么
在红尘世界里,道就是条条,道道,圈圈,匡匡。用现代词讲就是,法条,法规,法律,犯了律条刑法侍候,就是武教。
德是文教,教育人自觉尊道守德。不做违犯法律法规的事。为有德。
在老子的世界里,道就是生发之机,德是步步入道的证德。道德只能经过修炼才能悟道悟德。空子只能看书瞎编乱想,唬弄人。
什么是道,什么是德
道德的根本是和谐。道生万物是自然界的规律,是万物的本源和归属,道法自然;人合于道则徳,遵从自然界的规律,按照自然界的规律去办事就是德,是万物的本性和禀赋。违背自然规律、逆天行事,失德,就要受到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