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有人说书法艺术可以雅俗共赏,你怎么看
- 书法真的可以“雅俗共赏”吗
- 中国画如何与流行艺术有机结合,达到雅俗共赏
- 雅俗共赏的书法怎样才能做到
- 音乐剧属于雅俗共赏吗
- 艺术创作还需要雅俗共赏吗
- 如果姜昆与郭德纲合作,来个雅俗共赏,效果会怎样
- 本人四十多,没有音乐功底,适合学什么乐器
- 春节晚会本应该雅俗共赏,为什么总有人批评赵本山的小品低俗
- 为什么有些歌曲听懂了突然就想哭
有人说书法艺术可以雅俗共赏,你怎么看
书法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应该是雅俗共赏的。
我为什么要说绝大多数,说明还有不能做到雅俗共赏的,那么什么情况不能呢?可以说你到达颜真卿的地步就难一些了,也就是说你的书法达到颜真卿了,或是感悟颜真卿了,那么你的书法也真的不是普通人能欣赏得了的!
我们再说王羲之的书法,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就是雅俗共赏的,即使是外形也能看出好于坏,所以你达到了王羲之的境界能雅俗共赏,或是你高于王羲之都可以做到,除非你远高于王羲之就另当别论了!
有些人喜欢故作高深,好像这个世界没有人能理解自己的艺术境界似的,对于这样的人,你最好离他远点,精神有问题的。书法也确实有其深刻的意境,但是,绝不是那种处在低端就能达到的,如果你说,我达到了,那么我问你,你超越了王羲之与颜真卿了吗?没有的话,你就老老实实地写些大家可以理解的,不然,你就是在欺世,而且你还想盗名!
书法真的可以“雅俗共赏”吗
雅俗共赏,语出明代孙人儒《东郭记·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这里先强调一下,雅俗共赏是个褒义词,辞海的解释是――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雅俗共赏本就应该是书法艺术追求的目标,好的书法艺术作品也理当是可以雅俗共赏的。抱庸之前在多篇拙文中已作出论证和阐述,于此再作重申――书法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书法艺术是大众的艺术。
优秀的书法作品是要能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而历史的主体是人民大众。例引两证:①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举世公认的天下第一行书,书法家说它好,大众也说它好,这才是经过千百年历史检验的雅俗共赏的好作品。②反观今日有些标价很高的书法作品,书协里有些人捧,收藏家有人炒,仿佛这类作品就是神品、作者真是大师了,我看未必,这要由时人和后人来评判。老百姓看不懂的书法作品,至多是一种商品,它就做不到雅俗共赏,也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优秀的书法艺术一定是具有最大规模的受众,是为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的。书法精英论有一定市场,有些人总是想把书法艺术无限拔高,高耸入云,甚至将书法艺术与人民大众对立起来,这是历史观出了问题,根本没有搞清书法从何处来、要到哪里去。悖离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一切艺术,必将被历史所逃汰。一定意义上,这正是空头理论家、收藏家、投机商人的盅心之术、营销策略。
雅俗共赏的俗,不是俗气,是大众化。抱庸看来,这其实才是艺术境界的最高标准。
抱庸妄谈。
中国画如何与流行艺术有机结合,达到雅俗共赏
中国画与流行艺术结合,达到雅俗共赏
有千年历史的中国画是高雅的艺术,折射了传统文化精神的魅力,要创作出高雅的中国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同时要将中国画欣赏透彻,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无论是画家还是欣赏者,都要有很高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才能读懂中国画,中国画是线条艺术,而在绘画艺术中,“线条”是最细微奥妙的,
问题来了:中国画如何与流行艺术有机结合,达到雅俗共赏呢?雅俗共赏是各种文化程度和艺术品味的人都能欣赏,而流行艺术,通常指的是音乐艺术,它那种旋律是任何人都能欣赏的,而书法艺术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旋律,引人欣赏,心畅神怡。也就是说书法和国画、音乐的关系非常密切,
原本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说到这里就容易理解了,要将国画和流行艺术(音乐)有机结合,达到雅俗共赏,可以从书法和音乐的关系着手,而国画又和书法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绕一个弯,以书法的笔法来创作国画,实现流畅带有旋律的线条,从而达到雅俗共赏,
“线条造型”(不是空间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要实现这技法,唯有掌握书法的笔法,书法本身也是线条造型艺术,能在简练的线条造型中,表达人类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既然“书画同源”,就以书法的笔法来创作国画,丰富作品的思想感情,
而不是将西方油画的写实与国画的写意结合,这是“嫁接”、“杂交”,还有就是以西方油画结合,就要运用到素描,而素描将破坏国画的写意元素,由线条造型扭曲成空间造型,所以说素描也毁了中国画,岂能有雅俗共赏呢?对吧!而是低俗至极。
雅俗共赏的书法怎样才能做到
谢谢邀请!
怎么才能让书法雅俗共赏?
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之一;世界上文字千百种,唯有汉字成为今天的书法艺术,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可用,可赏,可藏的书帖;书法艺术要体现整体形态美,点画结构美,墨色组合美。
书法在古时,只有文人墨客上层建筑可用,可赏;普通人俗人是接触不到的,到了现代社会,随着社会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思想的进步,也对书法艺术跟进,并有了认识,有了兴趣,形成了雅俗共赏的局面。
第一,书法作品,要求格调高雅,用笔扎实,对于现代人来说,有传承古人书法精典,技艺扎实,能够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才是有传承的书法。
明朝时有个传说,说是镇守山海关的兵部主事,要找一位字写的好的人,写“天下第一关”,有人推荐两榜进士,已辞官在家的肖显。肖显接到任务后,想了二十多天;这天,由兵部主事陪同,来到城墙边巨匾跟前,只见巨匾长一丈八尺,宽五尺;肖显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一米来长,笔头比拖地的头还大,只见肖显将笔蘸饱墨汁,端着来到巨匾前,端详了一会,凝神屏气,如同练武的武将,只见他落笔如高山坠石,起笔如飞燕掠食,有快有慢,兵部主事和士兵们都看呆了;肖显停笔来到兵部主事面前说:“献丑了,”兵部主事才反映过来。就指挥士兵将匾挂到城墙上,挂完大家正在欣赏端详,有位士兵说;“下好像少了一点?”肖显看了看说:“是吗?”就要了几个抹布,用绳子捆到一起,蘸饱墨汁,用尽平生力气朝城的上方甩去,只听“叭”的一声,抹布不偏不倚点在“下”字的点上,楼前一片喝彩,说明字写的好,要有功夫,用笔扎实。
第二,书法作品,让人看起来好看,舒服,养眼。现在很多书法作品被人们收藏,其字内容健康,字体好看,各文化层次的人都能看懂,能欣赏,没有谁在家或办公室挂一幅丑书,乱书。书法不能脱离中国字的笔划和章法,要说往人身上写字,古时到是有传说。宋时,翰林顾子敦和黄山谷在一起喝酒,顾子敦喝多了趴在桌子上睡着了,黄山谷就捉弄他,将字写在顾的背上。傍晚两个人分别回家,顾子敦的夫人看到他背上有字,就告诉了他,顾很生气,“等明天非揍他一顿。”顾一边说一边脱衣服,把衣服铺在桌子上,只见上面的字龙飞凤舞,是一首诗:“红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顾一看好字好诗,就小心翼翼的叠好,吩咐夫人珍藏起来,第二天,到了翰林院只字不提,这就是古时传说的纹背诗,是不是比往女人背上写字好听多了。
所以说,写字要有章法,要有美感。2019年8月5日下午,中央电视台三蘋道,由张国立,宁静主持的《万岁通天帖》鉴赏,要知道那是王羲之写的,是武则天叫人临摹的,可见好作品是有生命力的,万古长存的,也应做到雅俗共赏!
音乐剧属于雅俗共赏吗
在非非看来,音乐剧是励志于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的,但现如今并不如流行歌曲中的rap那么能朗朗上口,也没有小品相声那么深入人心,因此也就没有达到其雅俗共赏的效果。在雅俗共赏的偏好中,还是偏向于雅的权重更多一些。在雅俗共赏的道路上还尚需一段时间。
一、首先音乐剧的起源
音乐剧于欧洲贵族圈内的,由轻歌剧以及喜歌剧改编而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十七世纪——十八世纪的欧洲, 那些进步思想活跃的国家里。音乐成了人们用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有力工具。
意大利人找到了用声音概括情感的方式;德国人找到了用声音概括哲理和刻画心理的方式;另外,在法国和英国也发展了富丽堂皇的音乐剧和英雄气概的清唱剧。这是进步的艺术家由于受到文艺复兴思想的启发,有意识地追求一种新的表现方法。
于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体裁。音乐剧熔喜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它的音乐也通俗易懂,因此初期很受大众欢迎。
但是由于其演出最频繁的地方是在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区。因此也不是当时一切穷苦大众能够看得起的。也就难以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二、音乐剧的表达方式和创作灵感
那么艺术家的表达方式,难免会有一定的思想和深度!比如早期比较著名的歌剧《弄臣》就是发生在十六世纪意大利的贵族圈中的事情。其中的艺术表达形式相当的丰富,情感充沛复杂。需要有一定理解能力的人才能理解其所要表达的内涵。
早期的音乐剧因为起源于歌剧,因此歌唱手法选择的是美声唱法,这就对俗这个字有了局限作用,后来作为音乐喜剧,相对改变了许多。也参入了一些其他唱法。
音乐剧就是在这样的高雅艺术形式上加以改编而成的。比如最有名的音乐剧是英国百老汇出品的《猫》,该剧创作于1981年,内容是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舞会,众猫们会在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于是形形色色的猫登场,尽情表现。最后,当年曾经光彩照人近日却务必邋遢的猫以一曲《回忆》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成为了可以升上天堂的那只猫。
在这样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中,对白相对较少、而演唱和舞蹈的成分占了很大的比例,由于这种原因,某些俗世俗情就很难像中国的相声那样,把“俗”通过段子的演绎,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可以说很多人基本上由于没有耐心,没有对美的审美能力,根本无法把一部音乐剧从头至尾的看完。
三 音乐剧在国内的表现意义
但是说来,音乐剧在中国建国初期还是显示出了它一定的魅力所在,比如最著名的《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还是都受到了好评。并且也屡次被翻拍出来搬上银幕。但是这些革命音乐剧所表达的崇高理想主义,也是相当有高度的。我们国内的音乐剧,一般的都是用芭蕾舞作为舞蹈表现方式,具有飘然翩跹的美感。因此在这个角度上,因此,音乐剧是一个偏向于雅的一个演绎形式。
- 近年来最有名的中国音乐剧《蝶》算是比较成功的一部音乐剧,而其所的心理暗示则是这样的:“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其实都是一只蝴蝶,其人生旅途都要经历从幼虫到成虫,从变蛹到脱胎换骨羽化成蝶的漫长过程,在这个意义上没有种族、国家、肤色,没有城市与乡村,只有羽化成蝶的和没有羽化成蝶的区别,爱情只不过是突出体现了这一特征,这是最强烈的艺术共鸣。”
- 而中国励志于把音乐剧做成全名雅俗共赏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比如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士、艺术学院音乐学硕士刘阳在《戏剧开讲》中提出到过,其实《新白娘子传奇》、《刘胡兰》等这类已经和音乐剧相当接近了。那么他们已经成为老百姓闲暇之余最爱看,并脍炙人口的剧情之一。因此我们的音乐剧,是需要在编撰手法和深入人心方面再下下功夫、多做一些民间宣传,相信在不就的将来,我们能打造好自己的,能够雅俗共赏的音乐剧出来。
总结:因此综上所诉,音乐剧想要达到雅俗共赏,尚需要提高全民欣赏水平,和音乐剧的普及性。并且在如今电视剧、小品、相声等多种演绎形式的冲击下,音乐剧渐渐失去了一席之地。希望在高水平高层次的音乐剧制作人那里,把音乐剧雅俗共赏的愿望早日实现。让老百姓在屏幕上更多的欣赏到优秀的中国音乐剧。
艺术创作还需要雅俗共赏吗
艺术的起点应该来源生活 只是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更能升华尽善尽美 且不同时代不同环境追求与起点不一样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那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没有停止过 哪怕是雅俗共赏 一旦停止那就说明倒退了
如果姜昆与郭德纲合作,来个雅俗共赏,效果会怎样
这两个人是不可能在一起说相声的,但是可以让他们在一起举行一场辩论大赛,就象美国总统选举前的演说,那一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肯定收视率会暴屏。
本人四十多,没有音乐功底,适合学什么乐器
四十多岁的年龄学乐器确实晚了点,不光要对乐器本身的指法熟悉,还要学习乐理,学会识谱,乐器分类也很多,大项有民乐和西洋乐,还有管乐和弦乐,弹拨乐,键盘乐,木管乐和铜管乐等等,既然您四十多岁了,还没有音乐基础,建议您先从打击乐开始学习,先学习乐理,识谱,然后让自己变得有节奏感,具备这些条件之后,如果不是想成为专业演奏员,只是作为一个业余爱好的话,任何一种乐器您都可以学。
春节晚会本应该雅俗共赏,为什么总有人批评赵本山的小品低俗
总有一些装高雅的人士在指手画脚,赵本山的小品雅俗共赏,岂是一个俗字能诋毁得了的,如果真俗会连续那么多年登上央视大舞台吗?会得那么多一等奖吗?骂俗的是侮辱赵本山还是侮辱春晚导演
为什么有些歌曲听懂了突然就想哭
艺术来源于生活!歌曲中无论歌词还是作曲都扎根于生活,反应生活,你听着都想哭,那是因为歌曲创作非常成功!打动了你,虽然自己没有谈恋爱,但内心对爱情的憧憬比起恋爱中的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听到这样的歌曲自然而然有了想哭的冲动!所以有首歌叫听着情歌流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