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如何评价当代著名画家陈逸飞的艺术成就
- 长沙岳麓书院门前的两句古诗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 如何用好习惯打造辉煌人生
- 我国古代有哪些成就,是至今还无法超越的
- 上小学且成绩不好的孩子以后还有机会吗
- 请问《水浒传》中的魏定国和单延圭的绰号有何含义
- 明代傅山的书法成就与特点是什么
如何评价当代著名画家陈逸飞的艺术成就
陈逸飞(1946年4月12日—2005年4月10日),中国著名导演、画家,视觉艺术家。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西方世界中最著名的华裔画家,并多次创下中国画家画作的拍卖纪录。陈逸飞还拍摄了多部电影并创办了规模庞大的逸飞集团,商业运作十分成功。
60—70年代创作了《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和《周庄》等知名的优秀油画作品。 “我画画、拍电影、设计服装,如今还办起了媒体,有人问究竟该如何称呼我,我说叫视觉艺术家吧。”
陈逸飞把他所涉猎的各领域统称为“视觉产业”:“我对生活中所有美的东西都非常关注,我是在用我卖画的钱来经营自己的视觉产业,同时涉足这些产业又会让我的画风得到突破。”陈逸飞不赞同画家就该一辈子埋头作画,时代变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走出沙龙、象牙塔。
通过简单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出陈逸飞脑子灵活,对艺术的时代性把握的也很好,并不居于死板的方式来阐述艺术形式,对自己的评价也很客观,视觉艺术家,视觉艺术也叫视觉传达很现代的词汇,平面广告,摄影,电影等都属于视觉传达领域,他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领域的总称,绘画艺术归于视觉传达艺术内也是合理的,毕竟绘画艺术也是视觉传达的一类,所以说陈逸飞的自我评价很客观,也很合情合理。
陈逸飞在对艺术的理解运用与追求方式上和毕加索很像,毕加索在追求艺术的同时也涉及商业设计领域,陈逸飞和毕加索可以说更加懂得艺术的本质,艺术本身源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艺术家只是埋头苦画,只是靠着写生采风来提炼创作素材不如陈逸飞和毕加索那样融入社会生活,把艺术真正运用到生活中,这样对艺术创作更加有利,一个没有经济基础的画家为了生计绘画和一个有着充足经济基础的画家为了艺术而绘画有着本质的区别,有了经济基础又深入的融入社会对艺术的理解会更加的深刻,有了社会地位更能够广泛的推荐自己与自己的艺术作品,一个画家画的再好,没有社会地位不会推荐自己的作品也不会出名,只能像梵高那样活着时过着艰辛的生活,艺术家对自己的艺术是执着的,但艺术家的思维是活跃的,活跃的思维运用好那就是财富与艺术成就。
长沙岳麓书院门前的两句古诗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走进岳麓书院,远远地就看见大门两侧白底黑字的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比上面宋真宗御笔题写的“岳麓书院”匾额还要引人注目。门口这副楹联却不是一开始就挂上去的。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公元1812-1817年),袁名曜任岳麓书院山长(唐五代学人在山中办书院,掌教者称山长。到南宋及元,官立书院,设山长,讲学以外,总领院务。清乾隆改称院长,清末仍用旧名)。
门人请其撰题大门楹联,袁以“惟楚有材”为上联,令学生们应对。“惟楚有材”,典出《左传》,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学生们正苦思冥想之际,明经(贡生的尊称)张中阶对道:“于斯为盛。”这一句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这副著名的流水对就此撰成,常有湖南人引以为傲。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认为,人们对此有误读。这副楹联的意思应该是楚国出人才,这个时代很盛,而不是这个地方很盛。
宋太宗时期,潭州(今长沙)太守朱洞沿袭旧学斋办起了书院,最先称之为岳麓山书院,后又更名为岳麓书院。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周式担任岳麓书院山长。最多学生的时候,能有数百人,可以说是当时的盛况。周式兴学的事迹很快为宋真宗赵恒所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名句就出自这位皇帝,他对教育极为重视,亲自接见了周式,并封他为国子监主簿。然而周式一心办学,不愿做官,宋真宗被其精神所感动,同意他归院掌教,赐他鞍马和《九经》,并赐御题匾额——岳麓书院。
如何用好习惯打造辉煌人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它时刻指引着我们的行动。"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追求好习惯。孔子也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小时候形成的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往往都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习惯伴随他们的一生。我国近代大文豪家鲁迅先生之所以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辉煌的业绩,是因为他惜时如金,从小就养成不迟到的习惯,时时刻刻地叮嘱自己,凡事趁早做,正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习惯,才在文学史上战成了一座永恒的丰碑。从此刻做起,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良好的习惯成就你辉煌的人生,当你成为社会栋梁之时,你一定会为自己养成的良好习惯而自豪。
我国古代有哪些成就,是至今还无法超越的
概括而言,我国古代有以下几项成就,至今还无法超越:
1,“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它们*都是原创*,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世界与人类历史。指南针的发明并传入欧州,使人们终于可以走向更远更远的海和大洋而不再迷失方向,催生了欧州大航海时代的到来;火药的出现结束了人类冷兵器时代,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造纸术和印刷术使得记录载体便宜方便化了,无限扩大了文化文明的传播和普及。总之,正如欧州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哲学家政冶家培根所言:“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己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
2,领土面积到元朝时达到顶峰,达二千二百多万平方公里,它东尽辽海,西至中亚,北抵北冰洋,南达南海。至此,中华版图和区域势力范围安定下来了,此后的历朝历代不仅没能守住乃至扩大,反而只有减损和丢失。此项辉煌,至今不能望其项背!
3,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基础和载体——汉字(方块字)的创造发明。据传仓颉在发明汉字期间,人间一派“惊天地泣鬼神”的奇异壮观景象。这说明汉字的诞生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创世事件!自此,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文化和科技成果得以记载流传下来,并广泛传播到世界,成为我们乃至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汉字为古今的沟通,为不同方言区人们的交际都创造了有益条件;汉字还在维护国家统一和增进民族团结方面发挥了积极有利的作用,形成超民族和地域的汉字文化圈。
4,诸子百家构建了中华文化华夏文明的根基和大厦。诸子百家是一种统称,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杂家等等的总称;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文化高峰,“开地基搭建起中华文化文明之大厦”,它对天地万物,对社会,对人生的各种思考和认识,为后续中国提供了政冶的、经济的、法律的、权谋的、军事的、技艺的思想范式、制度模式,对后世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的心理、观念、习惯、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与品格。
上小学且成绩不好的孩子以后还有机会吗
谢谢您的邀请!小学学习不好的孩子,以后有机会,就要拼爹!看父母的本事了,父母没有能力,这样孩子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自己吃苦自己明白!
如果有张海迪的自律性,能成功,全国不就一个张海迪吗?谢谢!
请问《水浒传》中的魏定国和单延圭的绰号有何含义
单廷圭绰号是圣水将军,魏定国的绰号是神火将军,这两个绰号很有意思,合在一起就更有意思了。水火原本不相容,施耐庵却偏要把他们写成一对。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妙,这两人的绰号又有何含义呢?
单廷圭、魏定国姓名解读
单,在此处读作shan(音善),做姓氏用。但是,若是领会其中深意,这个字还是应当读作单独的“单”,也就是唯一的意思。为什么呢?
廷,不用多解释,就是宫廷的廷,与栾廷玉的廷是一个意思和隐喻。“圭”解读起来就有点麻烦了,我说简单一点:圭,指的就是朱元璋。璋,是一种古代玉器,是半个“圭”。而这个“圭”又谐音“龟”,是贯穿《水浒传》的四灵之一。
“误走妖魔”放出梁山好汉,是因为嘉祐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的一次早朝。这个写得极其精细的日子,着重于三月初三,这天是玄武的诞辰,玄武就是“龟”,但这只“龟”必须与蛇相逢,玄武才能现世。果然,龙虎山上就出现了一条雪花大蛇,这条大蛇就是出生于蛇年(1377年,丁巳)大雪节前的朱允炆,而先前出现的那只白额锦毛虎,隐喻的是燕王朱棣(锦毛虎燕顺与王英)。
所以,单廷圭这个名字,隐藏了朱元璋、朱棣、朱允炆三代皇帝。皇帝都是“寡人”,“单”就得念“dan(音丹)”了。
魏定国这个人物,很多程度上是诠释或者补充单廷圭的。魏,指的是北宋魏王赵廷美。《水浒传》开篇引首中,藏有金匮之盟,按照这个盟约,赵光义死后,就是赵廷美做皇帝。但是,宋太宗没有把皇位传给魏王赵廷美。赵廷美得知“金匮之盟”真相后,便不服气而造了反。当然,赵廷美最终没能造反成功。所以,“魏定国”谐音“未定国”。
魏定国是这样的隐喻,又与单廷圭的隐喻有何关系呢?原来,赵廷美是赵家老四,也就是四王爷。朱棣也是朱家老四,由此,施耐庵一箭双雕,连射两个四王爷,以北宋事隐藏明朝秘史。
龟蛇相逢,龙虎相斗,单廷圭、魏定国同样隐喻的是靖难之役。
但是,朱棣这个四爷是凭借靖难之役而定了国的,“未定国”与他无关。因而,要解读这其中的玄机,还得按照题主的要求,说说这两人的绰号了。
朱棣自称玄武下界
水火二将暗藏大明国运
单廷圭是圣水将军,魏定国是神火将军,圣指的是品德高尚卓有成就的人。神,便是圣的更高阶段,圣人往往会被封神。而神圣合起来,那就是与皇帝有关了。
《水浒传》中的皇帝都是神,比如霹雳大仙赵匡胤,赤脚大仙宋仁宗,还有自称是玄武大帝降世的朱棣。朱元璋也是神,他与赵匡胤是一体,更是放牛娃张天师。
嘉祐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这个日子又在九天玄女殿中再次出现,就是宋江吃的三杯仙酒、三枚仙枣,三卷天书,以及天书的尺寸。九天玄女也是一只龟,不是真正的九天玄女,而是隐藏了《水浒传》中所有的皇帝。
既然皇帝是神,那么,他们都是秉承天命下界来管制天下太平的。皇帝们的天命依据又是什么呢?施耐庵在“开篇引首”中写道,“感得天道循环”赵匡胤出世。霹雳大仙下界这段描写,以及“太祖武德皇帝”这个奇怪的谥号,都隐藏着朱元璋。因而,赵、朱两家都是“天道循环”而下界,是天授神权。
“天道循环”其实说的是“五德终始说”,也就是齐宣王稷下馆邹衍以“金木水火土”五行演绎的王朝兴衰更替。赵匡胤、朱元璋都认为自己的王朝是火德运,所以,他们子孙的字辈就是五行,以五行相生来自命不凡,国祚永续。
就朱元璋而言,他的下一代是木字辈,比如朱棣。再往下,就是火字辈,比如朱允炆、朱高煦。但是,“水”在哪里呢?假如朱元璋是“水字辈”,那么,“金”又在哪里呢?《水浒传》中,以曾头市曾长者是金国人,猜测朱元璋是金字辈,又以“圣水将军”说朱元璋疑似水字辈。
无论朱元璋是什么字辈,总要缺少一样。如果是金字辈,下面没有“水”,金便要克木,木被克,又如何生火呢?
如果朱元璋是水字辈,却越过木字辈立火字辈为帝,那么,“圣水”就有越过“木”而直接克火了。
朱元璋字国瑞,因为做了一件违背“天道循环”的蠢事,希望以“木字辈”的九大塞王拱卫“火字辈”的朱允炆,却机关算尽,葬送了建文帝。
而施耐庵又预言,因为没有“圣水”,大明王朝将与北宋王朝一样,亡于“木字辈”。
这就是单廷圭、魏定国绰号的真正含义。
小结
按照题目的要求,单廷圭、魏定国的绰号含义就是上面讲的这些。至于蔡京在明知关胜、宣赞、郝思文都拿不下梁山,却派单廷圭、魏定国去“送人头”,其中究竟有何深意;单廷圭、魏定国为何双双出任凌州团练使,又为何是关胜去收降他们……。
凌州之战,为何单廷圭没有使用“水浸兵”,魏定国却两次使用了神火之法;这段故事中,为何要插入一段李逵与枯树山好汉的故事,梁山为何在荡平曾头市之前要拿下凌州……。
等等这些问题,才是最终破解这两个梁山好汉的终极谜底。至于这其中到底还隐藏着什么样的历史真相,我将另外行文,深入解读。
明代傅山的书法成就与特点是什么
明末清初之际,地处山西腹地的太原府阳曲县(今太原市),出了一位博艺多才、重气节、有思想、有抱负的著名道家人物。他的事迹生平,不见于正史记载,甚至连专门记载地方历史陈迹的县志、府志,也只见廖廖数语。然而他的声誉和影响却是相当之大,相当之深,毫不夸张地说,在太原地区乃至三晋大地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颇受人民群众拥戴。在整个山西乃至于全国也称得上声名遐迩,彪炳于后。他就是明清之际的志士仁人傅山——傅青主。
傅山不仅是书法家、画家,而且是晚明清初遗民的代表,北方学术思想的领袖,著名学者,甚至被传为“武林高手”。其人其事早已成为山西一带的神话传说。当时道教佛教均尊引为本。傅山在明末清初的书坛上声誉颇高,与黄道周、王铎齐名。傅山的书法极具个性,他早年学书先是从晋、唐人手,后又转而学赵子皍,最后又进而学颜鲁公,他在书法美学上的观点是“书以人重”。傅山知识领域之广、成就之大,在清初诸儒中,无出其右者。傅山的书法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他的画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所画山水、梅、兰、竹等,均精妙,被列人逸品之列。《画征录》就说:“傅青主画山水,皴擦不多,丘壑磊珂,以骨胜,墨竹也有气。”他的字画均渗透自己品格孤高和崇高的气节,流溢着爱国主义的气息,在中国古典书画艺术中,博得后人的高度赞赏。
傅山本是一个忠厚老实的学问人,淡于名利,勤于读书。他的书法初与宋人风范毫无二致。宋代文人喜欢用生辟的字眼和典故,傅山也是如此。他学富五车,积学深厚,又颇具个性,加之书法界有了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和倪元璐等诸名家的影响,傅山的书法更是具有一种奇特的怪味。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他的人生观和审美观起了决定性作用。他对颜真卿的人品书品推崇备至,简直是五体投地。他写大字喜用颜体,如《集古梅花诗》,就是写小楷也用颜体,如《逍遥游》。邓散木《临池偶得》中说:“傅山的小楷最精,极为古拙,然不多作,一般多以草书应人求索,但他的草书也没有一点尘俗气,外表飘逸内涵倔强,正象他的为人”。他的颜体写得非常好,流传至今的颜体大字楹联和榜书多件,皆端庄遒劲,刚健有力。傅山在书法艺术理论上是有贡献的。他所提出的“四宁四毋”理论极其精辟,对整个艺术范畴有着普遍意义和深远影响。
“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足以影响中国书学领域。作书宁追求古拙而不能追求华巧,应追求一种大巧若拙、含而不露的艺术境界。宁可写得丑些甚或粗头乱服,也不能有取悦于人、奴颜婢膝之态,寻求内在的美。宁追求松散参差、崩崖老树、也不能有轻佻浮滑,自然潇疏之趣,远胜品性轻浮之相。宁信笔直书、无需顾虑,也不要描眉画鬓,装饰点缀,有搔首弄姿之嫌。他的“四宁四毋”的观点与董其昌所提倡的“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的观点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针锋相对,三百多年来一直备受推崇。
傅山的书法,以行草为最。他那缠绵环绕、大气磅礴的行草书,是明末清初高堂大轴书风的代表。除此之外,他的篆书也很可观。如果按照生卒年来算,傅山算是清代第一位篆书创作者。傅山草篆属“奇”之一脉。他曾强调:“不知篆籀从来而讲字学书法,皆寐也,适发明者一笑。”“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特别强调了楷书和篆书的关系。傅山小楷《金刚经》笔笔篆意,尽显高古意韵。对照傅山成就最大、影响最大的草书来看,与篆书也有莫大关联。傅山草书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有非常多的“圈”,乃典型的篆书笔法。
傅山草书受到篆书影响。反过来看,篆书也受到草书的影响,是为“草篆”。其草篆即便其中相对规矩一路的作品,也和习惯上所说的二李篆书大相径庭。笔势奔放者,字形之间已有牵丝引带,不遵从藏头护尾、笔笔回锋的律令,完全是一派天机,意随笔到,率性而为,不拘陈法。傅山篆书和草书的共同点在于全以“气”胜,气韵生动、气场强大,篆书本身的技法已退居其次,完全是一种“表现”的需要。赵宧光篆书从《天发神谶碑》出,字形上仍然沿袭篆书的一些要求,而傅山已经“忽略”这一点,天马行空,不可羁勒。
傅山篆书好奇古,遍寻古字、奇字,尝试将大篆、小篆杂糅,注意到不同时期篆书的不同特点,将大篆字形以小篆的规矩加以要求,或者在小篆当中掺入大篆字形。这种方法无疑影响到其后的“扬州八怪”和杨沂孙、吴大澂、吴昌硕乃至齐白石等。
傅山书法,乃博采诸家之长熔于一炉,真、草、隶、篆、行各体无所不精。他是一位既有书法理论,又有书法实践的卓有成就的大师。尤其是他的巨帖大幅书作,坚苍浑穆,豪迈不羁,潇洒奇逸,气象岩岩,这正是他博大宏深的学养和光照人格的写照。
康熙二十三年初,傅山的爱子傅眉忽逝,年愈古稀进入风烛残年的傅山悲痛异常,再也经受不得如此打击,于此年六月十二日与世长辞,时年七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