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小学课本里那些古代勤读、聪慧的少年,长大后都怎么样了
凿壁借光的故事,我们上小学时都学过的。主人公匡衡,东海郡承县 (今山东枣庄市峄城区)人。他出生于平民世家,家境苦寒,没钱交学费,因此上不起学。正好他有个识字的亲戚,经常教他识字,天长时久,匡衡便能看懂一些书。
匡衡买不起书,只能给有钱的人家当长工,但他不要工钱,只希望人家能把书借给自己看。可是给人打工是很辛苦的,整个白天都在干活,没时间看书,匡衡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无可奈何,只能利用晚上的空余时间在家看书。
可惜家徒四壁,父母根本买不起灯油让他在夜里读书。邻居家里有灯光,但是却照不到匡衡家来。怎么办呢?匡衡心生一计,将家中的墙壁凿出一个洞来,这样邻居家的灯光就能透过来。于是匡衡透过璧洞,借着灯光,发奋苦读。
天道酬勤。匡衡的知识不断增多,对《诗经》的研究也独到透彻,最后成为一名经学家。汉元帝是一位喜欢儒学的皇帝,尤其喜爱《诗经》。汉元帝听了匡衡讲解的《诗经》后,对匡衡十分钦佩,认为他是一位有大才的人,于是让他入朝为官。
从此匡衡官运亨通,平步青云。建昭三年,时任丞相的韦玄成去世,匡衡被汉元帝任命为代丞相。他议论政事总能引用经典,以《诗经》为依据进行阐述。朝中大臣有异议者也奈何不得,因为汉元帝就吃这一套。所以在汉元帝一朝,匡衡成了宠臣。
元帝后期,有一位叫石显的宦官依靠汉元帝的宠爱,结党营私,把持朝政,并且怂恿元帝加重赋役,使百姓深受其苦。匡衡直言敢谏,上书弹劾石显,列举石显所犯的种种罪行,将石显并同伙一并拉下,可算是为民除害,声名鹊起。
汉元帝十分赏识匡衡,封他为乐安侯,封地为31万亩。但是圈地的时候,手下多圈了400公顷。匡衡居然贪了这个便宜。他将错就错,将这不属于他的土地一并吞并,并且征收百姓的粮食。当时匡衡权倾朝野,如日中天,地方官员自然不敢得罪他,因此迟迟未奏。
元帝死后,汉成帝即位。这事还是被别有用心的人给揭发了,匡衡被弹劾“专地盗土”,侵吞土地,横征暴敛。元帝派人查证属实,随后匡衡被贬为庶民,从此不再重用。就这样,两朝名臣成为阶下之囚,一落千丈。匡衡回乡没几年就郁闷而死。
俗语: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人生的道路很漫长,但关键时只有几步。一步走错,百步难回。做事先做人,为官先修身。只因一己私利,最终身败名裂,毁了一生的名誉和清白,匡衡实在得不偿失,因小失大。学以致用才是书,德才兼备方是才,匡衡为戒也!(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孙康映雪的故事真实吗
是真的,看雪方式不同,孙康是躺在雪地上看书的,能看清;如果你坐在雪地上看书,就不一定看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