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王实甫的《西厢记》中的司马青衫是指谁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 《琵琶行》里的江州司马是白居易吗白居易为何自称江州司马呢
- 江州司马青衫湿一诗中,为什么是青衫
- “江州司马”为何穿着“青衫”
- 白居易任江州司马哭得青衫都湿了,真的有这么惨吗
-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中青衫这个物象是否有借代,还是夸张
王实甫的《西厢记》中的司马青衫是指谁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西厢记》中提到司马青衫的句子为:“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此句出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这一折,便是有名的“长亭送别”,写张生离别崔莺莺进京赶考,莺莺等人在十里长亭饯行送别。
多情自古伤离别,所以你看这一折,多是莺莺的不舍与眼泪。这眼泪如何?使得襟袖比司马青衫还更湿。真的是伤心欲绝啊!
那司马青衫是指什么?我们大概都还记得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一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此句为该诗的结语,写的是:听完琵琶女重奏,在座的人都掩面哭泣不停,我江州司马的泪水更是湿透青衫衣襟。
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琵琶行》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自己仕途上所受的打击,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鸣。听到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乐声,再想想自己的经历,能不动情么?后也用“司马青衫”形容极度伤怀。
所以,《西厢记》里提到此,就是写离别之伤怀,比江州司马的程度还要更深,真的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琵琶行》里的江州司马是白居易吗白居易为何自称江州司马呢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千古名句,道不尽人生沧桑,多少人以此相知相交身同感受。
大诗人白居易在这首《琵琶行》里还写下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里的“江州司马”,指的就是白居易本人。
白居易早年可谓是春风得意,十年间,三登科第。也正是白居易的少年得意,使他当了谏官后,把自己当做了魏征,常常奋激上书。可是当时皇帝是唐宪宗不是李世民。
在白居易四十四岁时,他担任太子身边闲职,不该自己谏官的秉性,上书直言刺杀武元衡案件,结果得罪掌权派,被贬江州刺史。他的上书,按照现在来说是跨界了,他一个闲职小官,根本挨不上他管的事。
再则,白居易人品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高尚,自然是得罪了不少的人。在他被贬江州刺史不久,有人叫王涯告他不孝顺,不可以当治府的官。缘故是白居易的母亲,因为看花掉井里淹死了,他还在赏花吟诗。
其实白居易的母亲是有病,按现在说是精神病,坠井而亡是真事。白居易曾写诗怀念,并悔恨自己没有照顾好母亲。这纯属意外的事,被朝廷接纳。白居易又被贬成了江州司马。
经历了这一番变故后,白居易深有感触,从曾经辉煌的皇帝身边京官,一下被贬到远方最低级的官职。加上母亲的去世。他觉得自己成了“天涯沦落人”,才写下了这千古名篇《琵琶行》。
“江州司马”,其实是一个比较低级的文化职员。应该是九级,身穿官服是青色的,就是黑色。所以有了“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句。
江州司马青衫湿一诗中,为什么是青衫
青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标签,一种身份,是当时文人的“梗”。古时学子、书生、官职卑微、地位微贱者所穿衣服往往为青色,青衫也就成了他们身份的代言,指地位低下的学子、文人等。
在唐代,文官八品、九品的官服都为青色。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青衫表明了此时身份,“天涯沦落”,借琵琶女的伤心身世发出共鸣,热泪滚滚,湿透青衫,表达出对朝廷不信任自己的焦虑、外放的惶恐无措,内心压抑的痛苦。
“江州司马”为何穿着“青衫”
白居易的《琵琶行》在结尾是这样的:
诗中最后一句“江州司马青衫湿”,令很多朋友不太理解。白居易时为江州司马,为什么穿着青衫呢?难道按照官服制度,江州司马应该穿青色的官服吗?
咱们来看看唐朝有关官服的仪制。
不同品阶的官员穿着不同颜良的衣服是从隋朝开始的,而在唐朝正式形成制度。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唐高祖李渊时期发布《武德令》,初步制定了官员的常服规范:
到了唐太宗贞观年间,又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唐会要》中记载:
但由于有些颜色区分起来容易混淆,到了高宗李治时期,对相关制度再次进行改进。
上元元年(公元674年),李治发布诏令:
以后就基本上形成比较完备的定制了。根据这个内容,唐朝的不同品阶官员的服装颜色就是下面这个样子的:
而白居易此时被贬谪,他所担任的这个“江州司马”又是几品官呢?
在白居易《与元九书》中有这样的内容:
从文中,我们可以得知,
白居易所担任的这个“江州司马”是个五品官。
按照前面咱们所总结的唐朝官服制度,五品官应该穿的是绯色的官服。
那么,白居易为什么穿着八、九品小官所穿着的“青衫”呢?
有一种说法,认为白居易当时的青衫相当于穿着便服。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实际上,白居易非常在意官服的颜色,他也曾经穿过绯色的官服,从他的诗作中就能看出来。
有一首《又答贺客》是这样的:
诗中就有五品官所穿的“绯衣”。
另外在《别草堂三绝句》一诗中也有描述:
还有一首《初著刺史绯答友人见赠》,也有相关语句:
即然如此,浔阳江头的白居易为什么又穿着青衫呢?
主要原因在于唐朝的一项制度――散官制。
所谓“散官”,就是虽有官名而并无实际职事的官称。
从白居易的《江州司马厅记》中所写:
当时,白居易只是个有名无职的散官。
在唐朝,文散官有29阶:
自正六品上到从九品下,则依次为:
在元和十二年二月,也就是白居易遭贬江州后的第三年,他曾经写过一篇《祭匡山文》,在祭文开头称:
二月二十五日,白居易又写了个《祭庐山文》,又称:
这就明白了,白居易的这个“江州司马”的具体官职就是将仕郎。
将士郎,为“文散二十九阶之末,从九品下”。是文散官中品阶最低的一级。以如今的标准,连副科级都算不上,仅承认是个公务员,享受副科级待遇。
按照这个标准,白居易所任的“将士郎”为从九品下,只能穿青衫。
白居易任江州司马哭得青衫都湿了,真的有这么惨吗
谢谢邀答;白居易,唐贞元二十六年中进士,当时二十九岁,四十四岁被贬江州司马。期间.十五年曾任校书郎,翰林学士,左拾遗等。由宫廷斗争牵连。被贬途中偶遇琵琶女,为其吃酒助兴,蓆间女咽声起,琵琶止,寻因,知其身事。似有同感触景生情。后有感作《琵琶行》最终设问“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并不说被贬有多惨,主要反映当时白居易,士途无望。忧国忧民的士大夫心态。这也是白居易处事人生的
分水岭。之前是兼顾天下,之后则是独善其身。除晚年被封太子少傳外,基本上是过半官书隐的生活。后世称为“香山居士” “白文公”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中青衫这个物象是否有借代,还是夸张
我想应该是夸张手法。为泣谁最多,青衫都湿了,当然他泪最多了。比喻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