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特朗普遭遇袭击!发生了什么
- 少年锦衣卫中、北镇抚司和南镇抚司分别都是管什么的
- 明朝中央政权,为何会被农民起义推翻
- 美国的总统选举会通过再来一次南北战争决胜负吗
- 12年前,缅甸政府瓦解了果敢同盟军,为何不敢动佤邦联合军
- 伊犁将军的地位极高,权力非常大,为何能管理庞大的新疆地区
- 为什么中国古代造反时,由南方进攻北方鲜有胜利
- 明朝时期的南北分榜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
特朗普遭遇袭击!发生了什么
多行不义必自毙,特朗普演讲遭袭击!特朗普不顾美国人的生命安全,鞍前马后的为美国军火商服务,坚定的反对控枪。4月26日,特朗普在印第安纳州参加美国步枪协会年会的演讲中,遭到了袭击。就在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武器贸易条约》的时候,突然台下飞过来一部手机,砸向正在夸夸奇谈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不过,扔手机的人准头太差, 没有砸到特朗普。随即,袭击者被警方逮捕。目前,美国警方还没有公布袭击者的动机。甚至有网友调侃说,这位袭击者一定不是美国步枪协会的会员,因为他的准头太差了!
美国军工集团是特朗普背后最大的利益集团,特朗普上台以后,已经为美国军工集团推销出去10000多亿美元的军事订单,超越了历届美国总统。而美国步枪协会则是美国控枪的最坚定反对者,代表着美国军工集团的利益。每一次美国总统大选,美国步枪协会都会支持反对控枪的共和党候选人。在美国国会选举、地方选举中,美国步枪协会会对候选人进行分析,号召会员支持反对控枪的候选人,并为其提供候选经费。仅仅是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步枪协会就为共和党捐助了1000万美元以上的竞选经费。美国共和党籍总统里根、布什、小布什等等,都是步枪协会的会员。
特朗普一直称自己为美国步枪协会的铁粉,也就是直接在向美国军工集团表忠心。特朗普并不是向表面称的那样爱美国人民,而是更爱军工集团。2018年,美国发生了47200起枪击案,造成了11984人死亡。其中,最严重的一起枪击案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帕克兰玛乔里斯通曼道格拉斯中学,共造成17名师生死亡。尽管美国枪击事件如此之多,甚至是伤害到了校园的学生,特朗普依旧不为所动,继续坚持反对控枪的立场。特朗普反对控枪,无非是为了争取美国步枪协会及背后军工集团的支持。
美国控枪游行
4月26日,特朗普参加了美国步枪协会的年会,并作演讲。在演讲中,特朗普再次向美国军工集团送上了一份厚礼,那就是宣布美国将退出联合国的《武器贸易条约》。所谓《武器贸易条约》就是联合国为了避免坦克、战斗机、导弹、战舰等8种常规武器落入恐怖分子之手,或用于战争罪等,而进行的武器贸易监管措施之一。2014年,美国奥巴马政府签署加入了该条约。不过,由于当时的国会被美国共和党控制,一直没有正式批准。特朗普宣布退出《武器贸易条约》,无疑对美国军工集团是一大利好,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美国的武器出口!
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的号角已经吹响,美国民主党已经出现20位候选人。4月25日,美国前副总统拜登正式宣布参选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美国政治新闻网站“政客”(Politico)与咨询公司Morning Consult日前发布的最新民调显示,44%的美国人支持拜登,37%的美国人支持特朗普。面对最强竞争对手来临,特朗普已经毫无顾忌,更我行我素。退出《武器贸易条约》是为了争取步枪协会与美国军工集团的支持,特朗普下一步还会采取更疯狂的动作,争取更多利益集团的支持!
奥巴马与拜登
此次袭击给特朗普一个警训,多行不义必自毙,还是不要做太多的亏心事为好!
少年锦衣卫中、北镇抚司和南镇抚司分别都是管什么的
明太祖朱元璋是平民出身的千古一帝,洪武十五年(1382)年,废除了亲军都尉和仪鸾司,从亲军中选取佼佼者,设置了著名的锦衣卫。
这个机构的设立,最开始为了有效驾驭不法群臣。从此开启了侦察记录两京一十三省官员的行止言行,写成百官行述,日月奏报内廷,皇帝得以严密监控朝廷众臣的动态。朱元璋为了扩大办案速度和效率,赋予了锦衣卫朝廷刑狱和巡察缉捕之权,下设了镇抚司衙署。这个镇抚司接近皇帝,秉持圣意,执行帝王决策,因此在明代一朝权势极大。镇抚司审理案件可以越过刑部、三法司等司法机构,百官无人敢惹。
其中,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把镇抚司分为南北二司。南北镇抚司分工明确,南镇抚司掌管锦衣卫内部的法纪、军纪。北镇抚司专门审理查明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极其可怕的诏狱,水火不入,疫疠之气充斥囹圄,用刑非常苛刻。根据命令,明代中期开始主要由司礼监太监统领,办事的如同钦差,掌直驾侍卫,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相关人犯,各类酷刑无数,杀人至惨,比如拶指、上夹棍、剥皮、舌、断脊、堕指、刺心、琵琶等十八种,令人不寒而栗。为了招纳和规范镇抚司成员序列,设置了五个卫所,其中:
统领官称千户、百户、总旗、小旗。一般军士称为校尉、力士,除侍卫掌卤簿仪仗而外,其他雅称为缇骑。作为皇帝的近臣和侍从,亲信掌管,锦衣卫下的旗校人等飞扬跋扈,飞鱼服与斗牛服纵横朝野,利用镇抚司衙门泄私愤打击异己,直到明朝灭亡。后来,明成祖所设立的东厂、明宪宗时由汪直所设的西厂、明武宗时设立的内行厂,自成一个特务系统,牵制平衡了内阁朝臣。
而且,明朝廷自锦衣卫镇抚之官专理诏狱之后,罗织材料,蛮横地指认各色罪名,往往理官不得而议,廷臣不闻其辨,不许上诉,而三法司与刑部几成虚设,形成了皇权膨胀下著名的厂卫制度。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明朝中央政权,为何会被农民起义推翻
皇权只是兵和钱。作为已经上了位的天子来说,兵与钱,两者之间,最重要的还是钱。无钱就会无兵,无钱无兵,皇权必然完蛋。
明朝实行内阁制,皇帝是天下之主,但行政权力却由内阁把持,也就是说大明朝的财政权力实际上归属内阁。皇帝老子要花银子,也还需要到内阁的大佬们那里去讨,具体能要到多少,也还得看看内阁大佬们的集体决断。
内阁大佬们来源于科举场上的学术精英,而这些学术精英,要么是世家望族子弟,要么是学界名流的门生。由内阁大佬们的出身,就可以看出明朝是由世家望族、社会精英共同构成的等级森严的帝国,国家利益主要由世家望族与社会名流所操控,当然社会的财富分配也就会偏向于这些既得利益集团。
如此一来,就造成了两个问题。一是当朝皇帝所掌握的财力,极为有限。二是国家财政收入偏低。
因此当国家出现重大的天灾人祸时,应对能力就会极为有限。当天灾发生时,朝廷无力救助灾民。当闯王率领的农民军逼近北京时,朝廷无力组织军队来抵抗。崇祯皇帝下令,调吴三桂将军的关岭铁骑进京,吴三桂将军要求获得800万两银子作为军费,而朝廷拿不出足够的银子,所以吴三桂大军只以每一天行军一里的速度向北京方向移动。结果导致闯王大军进京,崇祯帝愤而以身殉国。
其实清朝康熙帝与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势力的争斗,说穿了也还是为钱,为了财政权而起的纷争。
吴三桂这一生,说穿了还是死在钱上面。
美国的总统选举会通过再来一次南北战争决胜负吗
现在看来发生南北战争的可能性很小了。特朗普诉讼失败,由得克萨斯州用检察长提出的诉讼四个州选举违宪又遭失败。12月14日选举人团投票马上就要进行。一旦选举人团投票结束,拜登胜选成为现实,特朗普再能折腾恐怕也无力回天。这样拜登就可以行使总统权利,特朗普再想翻盘都是不可能的。
树倒猢狲散。特朗普还没承认大选失败,他的一些幕僚已经离他而去。如果官方宣布拜登大选获胜,特朗普承认不承认都无所谓,到1月20日他都得从白宫走人。到那时他想发动战争恐怕也没人听他的。
特朗普就喜欢无事生非,总觉得美国还乱的不够。他认为美国总统就应该是他特朗普的,只要是别人坐上了总统宝座就是造假舞弊了。这就是特朗普的逻辑。事情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他疯疯癫癫的,恐怕组织不起
南北战争了。
12年前,缅甸政府瓦解了果敢同盟军,为何不敢动佤邦联合军
缅甸内战是缅甸国内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战争主要发生在缅甸政府军与缅甸国内各个少数民族武装力量之间,长年的内战不仅对缅甸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同时也对与缅甸接壤的国家也造成了影响,包括中国。
我们先来看看缅甸内战的起因。
1962年,缅甸的军事强人、“缅军之父”尼温(又叫吴奈温)创建了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并担任主席,成为缅甸最高领导人。之后,他开始采用强硬手段进行缅甸同化运动,建立军事独裁,否决少数民族的自治权。这引起了各个少数民族的极大不满,于是纷纷建立自己的武装与政府军对抗,包括掸邦军、克钦民族阵线、克伦民族联盟、新孟邦党、佤邦联合军和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等。
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
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简称果敢同盟军,联合了克钦独立军和德昂民族解放军多支“地民武“(地方民族武装) ,领导者为掸邦第一特区主席,中国四川籍华人彭家声。其前身是缅共在缅甸北部山区的一支割据武装。1989年,时任缅共人民军东北军区副司令员的彭家声发动军事政变,宣布脱离缅共,成立果敢同盟军。彭家声的诉求是追求民族和解以及民族自治。在彭家声的号召下,缅甸国内的其余15支民族武装同意放下武器,同政府军讲和,一时间,彭家声成为缅甸的民族英雄。彭家声也在果敢实行民族自治,果敢进入和平年代至今,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
但是,1992年,果敢同盟军内部发生内讧,彭家声与杨茂良为争夺兵权而兵戎相见,彭家声不敌,撤出果敢。三年后,彭家声重新打回果敢,但在此前杨茂良已经邀请缅甸政府军入住果敢,稳定局势。政府军进驻果敢后,就赖着不走了,而且占领了果敢境内的大部分军事制高点,和民主同盟军互相牵制。
就这样,在这种微妙的平衡中,时间来到了2009年。2009年8月8日,果敢境内的缅甸政府军以彭家声的果敢同盟军私造军火为由,向果敢同盟军进攻。双方对峙19天,17名缅甸警察被杀,引发矛盾升级。缅甸政府很快派出边防军攻打彭家声,果敢同盟军不敌政府军,彭家声本人也远逃他国。
这就是8.8事件。
8.8事件后,虽然彭家声流亡国外,但是果敢同盟军并没有就此瓦解,他的儿子彭德仁接管了果敢同盟军的指挥权,继续同政府军战斗。而彭家声经过多年辗转流亡后,也于2014年找到果敢同盟军,与儿子彭德仁一起同缅军战斗。
佤邦联合军
佤邦联合军是缅甸佤邦各族的武装力量,简称佤联军,总部设在邦康,为缅甸最大的民族地方武装组织。佤联军的前身也是缅共的一支武装力量,也是在1989年发动军事政变,将缅共势力赶出了佤邦,成为佤邦地区唯一的武装力量。
这支部队的使命和缅甸其他少数民族的武装力量一样,反抗缅甸政府的民族同化,武装保卫佤邦人民。虽然佤联军近几年来少有与政府军大规模交火的记录,但是双方小规模摩擦也是不断。2015年,在彭家声的果敢同盟军与政府军冲突时,缅甸军方发言人就称,包括佤联军在内的至少5支民族武装参与了攻击政府军的行动。
回到这个问题,为什么2009年,缅甸政府军敢大规模进攻果敢同盟军,而多年来,却一直对佤联军坐视不管呢。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 果敢同盟军与佤联军的实力不同
果敢位于缅甸掸邦东北部,面积约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1995,彭家声重新返回果敢后,重新组建了果敢同盟军,下辖5个营,4个步兵营,一个炮营,总兵力才六百人。而佤联军辖区比果敢大得多,辖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辖区面积约1.7~1.8万平方公里,人口40余万,南部辖区面积约1.8~1.9万平方公里,人口26万。佤联军是缅甸国内最大的一支民族武装,正规军总数约3万人,实力远远强于果敢军。政府军当然不敢去轻易招惹这么强大的对手。
二果敢同盟军内部不稳定,佤联军内部较为稳定
虽然在1989年,彭家声策划了军事政变,成立了果敢同盟军,但是军队指挥权并不在他手里,副司令员杨茂良掌握了大部分兵权。彭家声主张禁毒,而杨茂良则大肆贩毒,双方发生冲突,随后爆发内乱,极大的削弱了自身实力。而且这次内乱还导致了一个极为糟糕的结果,那就是缅甸政府军进驻果敢,监视同盟军。这也是在2009年,政府军敢对同盟军发动攻击的理由之一。此外,彭家声在果敢并没有建立一套合理的领导方式,而是大量任用自己的兄弟、儿子等亲属,这种家族统治并不牢靠。而佤邦内部虽然有很多少数民族,但是大家都充分达成了共识,铁板一块,一致对外,抗击缅军。
三中国的影响
我们一般都知道,果敢是缅甸境内的唯一一个华人民族,大部分中国人都对果敢怀有同情心。果敢人虽然认同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但有时候也屈服缅甸政府,比如之前的杨茂良。而反观佤邦人,虽然也是少数民族,但是他们认为自己与中国境内的佤族是同根同源,对中国怀有很大的亲切感。早在以前,佤邦人民就主动寻求国中国的帮助,邀请中国电力部门支援他们的电力建设。甚至,2013年,有消息称,在缅甸北部发现了中国M99式12.7毫米狙击步枪,疑似中国向佤联军提供了军事援助,这无疑增强了佤联军的实力!
我是一卷青史,欢迎评论加关注,一起聊历史!伊犁将军的地位极高,权力非常大,为何能管理庞大的新疆地区
满清铁骑在入关后,他们为了能让自己薄弱的力量覆盖整个中华大地,他们就严格地将手下军队分成了两大不同阵营,这两大不同阵营就是八旗军和绿营军。
八旗军队大家都有所了解,主要是由满清的核心力量八旗子弟组建而有,里面既有满人,也有汉人、蒙古人。
而绿营兵可能大家就比较陌生了,清朝的绿营兵最开始是由汉人的降兵降将们组建而成,在后来的多年历史发展中,也一直以汉人为主。
在清朝时期,绿营兵的军队人数是要比八旗军队多上许多的,不过由于八旗军队比较受到清朝皇帝的信任,所以单纯论地位来说,八旗军队的地位要比绿营兵高上一大截。
在镇守全国的过程中,绿营兵承担起了主要的镇守任务,至于八旗军队,则起到了监视这些绿营兵作用,一般来说,八旗军队是不用跑到前头去打仗的。
清朝的驻防将军
在清朝的八旗军队中,地位最高者当属他们的驻防将军。
这些驻防将军们的地位非常崇高,拥有着正一品的品级,是清朝武将中最高品级的职位,就相当于我们现如今所说的军区司令。
而清朝的历史中一共有14个驻防将军官职,这14个驻防将军分别就是: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伊犁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绥远城将军、江宁将军、福州将军、杭州将军、荆州将军、西安将军、宁夏将军、成都将军、广州将军。在这14个驻防将军官职中,有5个将军的权力远比其他的将军大上许多,这5个将军分别就是驻扎在清朝的边缘地区的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伊犁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
这5个地方的将军之所以比其他将军的权力大,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所驻扎的地区当时并没有设置行省、没有安排相应的官员管理,属于军事管辖区,因此,他们才能掌握远比其他将军巨大的权力。
伊犁将军
回归正题,下面我们就着重介绍一下这5大驻防将军中的伊犁将军。
说到伊犁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是说到新疆,或许大家就不会感觉到陌生了。
没错,清朝时期所说的伊犁就是我们现如今所说的新疆。
在我们的历史中,新疆一直游离在我们的中原王朝统治之外,以往一直被称作为西域,直到清朝时期开始,随着乾隆平定了准噶尔的战乱,新疆才算是彻底纳入了我们中原王朝的版图。
在确定了对新疆的统治后,清朝皇帝为了更好地管理新疆,就专门设置了伊犁将军这个官职,用来管理新疆这辽阔的领土。
正如同上面所说,伊犁将军的地位非常高,是正一品的将职,而伊犁将军除了崇高的品级之外,权力也非常巨大,在整个辖区内保持着至高的军权和行政权力,这点是内地的总督无法比拟的。
虽然内地总督所管理的人口、所掌握的各种资源要比伊犁将军多上许多,但是由于内地的总督要处处受到巡抚、提督、驻防将军们的制衡,因此单纯论权力自由程度来说,内地总督是根本比不过伊犁将军的。
通过上面的种种介绍,想必大家已经了解到了伊犁将军的不俗之处,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伊犁将军所掌握的军队人数实际上并不是特别多。
清朝长年驻扎在新疆的军队保持在3万到4万人左右,这点人数的军队驻扎在辽阔的新疆,简直就如同一把盐撒入了大海一样,从这点人数来看,我们就可以知道伊犁将军所掌握的兵力有多么薄弱了。
正因为力量的薄弱,所以在清朝晚期阿古柏入侵新疆的时候,伊犁将军才会在完全无法抵抗的情况下逃亡到了兰州,一直等到左宗棠大军开赴新疆剿灭阿古柏,这才回到了新疆。
在经历阿古柏事件之后,清朝深刻认识到了单纯依靠驻防将军是无法有效治理新疆的,于是接下来他们就把新疆设置为了行省、在新疆设置了巡抚官职来管理新疆。
在把新疆设置成省份后,虽然伊犁将军仍然牢牢把握着兵权,但是由于大部分行政权力被巡抚夺走的原因,因此后期的伊犁将军在权力方面根本就比不过中前期的伊犁将军。
所以说这就是清朝的伊犁将军,至于为什么伊犁将军能凭借着那么稀少的兵力掌控那么庞大的新疆,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当时新疆的人口非常稀少,比较容易管理。
为什么中国古代造反时,由南方进攻北方鲜有胜利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其实在史学界很早就有答案,不过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再加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给出的答案又有点不同观点。下面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个人看法:
首先分析历史问题,总要先从政治、经济、军事几个方面入手,先来说说政治,中国几千年来文明发源中心和政治中心都在北方,基本处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以北的地区,谁掌握了北方中原腹地,谁就掌握了政治基础,也就是天时。
同样,文明的发源地也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我国古代是农业大国,北方先进的农耕技术为战争的后勤提供了强大的后盾,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充实了国库。
而军事上北方与游牧的少数民族接壤,在长期与游牧民族的战争和不断融合下,北方人更善于骑兵作战和培养了彪悍勇武的性格。先进的骑兵加上先进的手工业技术(冶炼技术)特别是对兵器的改良,产生了强大的战斗力,配合以强大的经济后盾,自然是攻无不取战无不胜。
另外,除了政治、经济和军事优势之外,我又有一些新的见解:
第一,心理上的优越感,北方作为文明发源中心,从伏羲时代就奠定了以北方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传统,到了轩辕黄帝打败南方的蚩尤部落和炎帝部落,一统华夏的时候,一直经历四五千年都维持了这个以中原为中心,所以我国一直以来以中华上国,中心自居,只要占领了北方中原,就可以一统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这种强大的心理优越感之下,得中原即可得天下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一般统一战都是从北往南打。
第二,地理上的优势,北方平原,是四战之地,久居中原的势力都是久经战阵的部队,中国讲究由下而下,才能势如破竹,地理上上为北,下为南,而且北方地势较南方也高,居高临下,更具优势,等到了南方地势较高的地区,已经是蛮夷之地,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不战就屈人之兵了。
第三,人口和人才方面也是北方人口长期碾压南方,古代冷兵器时代,人口就是战斗力,人口就是经济实力,而人才方面也是北方多于南方,先进的生产力和长期的军事斗争,培养大批的各行各业的技术人才和军事政治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因此“人和”的优势是斗争的核心。
最后,我在为大家分析一下,历史统一过程中的四次由南向北的统一的特例,其实这些特例也没有能完全逃出由北往南统一的大趋势。
第一次,楚灭秦的战争,第二次,明朝朱元璋明灭元的战争,第三次,中华民国取代清朝,第四次,国共合作消灭北洋军阀的战争。
1、秦朝末年,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是由楚地发起的,国号称“张楚”,随之后来的项羽的巨鹿之战消灭秦军主力,刘邦帅军破关灭亡秦朝为止,可以看做是一次由南向北的统一战争。
2、明朝朱元璋建都南京,明朝大军在徐达和常遇春的指挥下攻破元大都,元朝灭亡。
3、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
4、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在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后,国民政府内部因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同态度而一度分裂,汪精卫和蒋介石决裂,北伐陷于停顿。宁汉合流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并在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加入下,于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张作霖撤往东北并被日本刺杀于皇姑屯,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至此北伐完成,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其实仔细看这些战争只是完成形式上的改朝换代,统一战争并没有结束,而是刚刚开始,刘邦靠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拿下了关中地区,这才奠定了刘邦打败项羽的基础,直到最后韩信横扫北方各国,与刘邦汇合百万之众才在垓下一战成功,最后建立了大汉王朝的几百年统一大业。朱元璋也许是个特例,但是也没有逃过历史的宿命,其子燕王朱棣在其死后起兵反叛,由北京起兵攻入南京后又迁都北京。辛亥革命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后来的袁世凯,如果袁世凯支持清朝政府,可能还还会有变数,或者袁世凯废掉清朝皇帝南北开战,还是没有把握能赢的了袁世凯,而后来袁世凯夺取革命的胜利果实,还是其实力的体现。至于后来的北伐战争,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国共合作与日本的虎视眈眈,不过这次倒是真正的在军事和经济诸多方面南方超越北方的结果。但是这些都只是乱世的开始,英勇的红军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带领下经过长征到达陕甘宁根据地,终于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八年抗日战争,牢牢的控制住北方广大的领土,解放战争也是从东北开始,一直打到海南岛,最后实现了一次由北往南的大一统战争。
综上所述,即使在南方经济、人口全面超越北方的时代,也没有改变由北往南实现大一统的政治格局,新中国成立后建都北京也是一个高瞻远瞩的决策,南方在人们眼中还是偏安一隅的代名词,山外青山楼外楼,暖风熏得游人醉,要想长治久安,站到政治的中心点,还是历史经验教训所决定的。
明朝时期的南北分榜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
在正式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得了解两个重要人物:大明王朝的缔造者朱元璋以及凉国公蓝玉。
朱元璋的事迹我们就不用过多介绍,关于他的书籍和资料网上一搜就有一大堆。
我在这里主要强调一下他的出身:朱元璋,出生在安徽凤阳一户贫苦农民家中,从小给地主放牛为生,对于学习,可以这么说,在他入皇觉寺为僧之前,书上的字认识他,他却不认识字。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他走上“造反”这条一黑到底的路时,朱元璋便开始了他书不离手的日子。
早期的朱元璋求贤若渴,知人善任。也因如此,他的身边才聚集了刘伯温、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一大批文臣武将,辅佐他一路披荆斩棘最终登上了权利的巅峰,开创了大明王朝。
蓝玉其人,富有勇气和谋略,对敌作战勇猛,算得上“常胜将军”。曾是常遇春的妻弟,因极力维护太子朱标的储君地位,因此与早已觊觎皇位的燕王交恶。
但是,蓝玉同历史上许多开国大将一样,在国家平定之后,居功自傲,目中无人,甚是嚣张跋扈,最终被忍无可忍的朱元璋以“意图谋反”罪剥皮抄家,被株连者两万余。
“南北榜”案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会试,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主持丁丑科殿试。发榜后,榜单上取录宋琮等51名,是为春榜。
本来,这是一次正常的科举考试,但是,不正常的是,这次中举的五十一名学子全部都是南方人,北方人一名未取,为历科所不见。
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联名上疏,告考官刘三吾﹑白信蹈偏私南方人。
这下,可捅破了天。虽说后期朱元璋对待文人的态度已不似早期时那般求贤若渴,但是,刚刚建国三十载的明朝,却也承受不起所有北方学子的质疑。因此,朱元璋下令成立了一个十二人的“调查小组”,专门复阅落第学子的试卷,以增录北方人入仕。
经过数日紧张的复核,最终呈上来的结果令朱元璋也感到“瞠目结舌”。因为,此次复阅的结果是:北方学子的试卷的确是水平不够,故,先前录取的五十一名南方学子乃是凭真才实学,并无问题。
消息传来,引得当时明朝各界一片哗然,不仅是北方考生们无法接受这次的复阅结果,就是朝中许多北方籍官员都站了出来,纷纷质疑“调查小组”的结论,要求再次委派专人进行复核调查结果,并且严惩有关涉案官员。
这时,有人上疏,说复审官张信和主考官刘三吾勾结,刘三吾嘱咐张信让其将北方学子的优秀试卷藏匿不报而故意将陋卷上呈给朱元璋。朱元璋听后大怒,不久之后下诏说,本次科举主考官刘三吾及副主考白信蹈等人为“蓝玉余党”。最后,主考官刘三吾发配边疆戍边,白信蹈、张信等凌迟处死。只有戴彝、尹昌隆二人因在复核后提交的名单中有北方学子中榜而逃过一劫。
同年六月,由朱元璋下令重新考试,并亲自策问。
不久,新榜开出,结果又惊掉了一地下巴,中榜的六十一名学子,清一色的全都是北方人!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南北榜”案。
“南北榜”案背后,朱元璋的用意
古代科举史上赫赫有名的“南北榜”案,以主考官流放,副主考凌迟处死的结局落幕。这一次,北方学子大获全胜。然而,真的是朱元璋诏书上说的那样,是因为主考官徇私舞弊,故意偏袒南方学子么?换成是你,就算真的有徇私舞弊的情况,但是你敢把所有中举的北方学子全部换成南方学子呈给皇上么?何况,这个皇上,还是朱元璋。
在“南北榜”案发生之前,有那么多的官员因为贪墨了几两银子就被处死,而这次,在朱元璋已经知道并且亲自委派官员复核试卷,要选出优异的北方学子录取的情况下,张信为首的“调查小组”还敢在朱元璋的眼皮子底下互相勾结么?
所以,事实上,的确是北方学子考的不如南方学子。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
从东晋“五胡乱华”开始,北方居民为了躲避战乱,便开始了向南迁移。唐代安史之乱,唐末黄巢之乱,一直到“建炎南渡”,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便彻底转移到了南方。
到了元朝,统治者将人分成四等:蒙古、色目、汉人、南人。但是由于元朝统治者并不重视汉人,几乎所有的当朝重臣都是蒙古人。尤其到了元朝末年,各地百姓为了生存揭竿而起,北方再次陷入战火连天的局面,直至朱元璋统一中国之前,北方学子根本就没有环境认真读书,准备科考。而南方相对来说局势比较平稳,就算有战争,也是局部,整个南方并没有全部被战乱侵袭。
所以,明朝建立恢复科举之后,南方人就几乎垄断了科举入仕的桥梁,独霸科举,而且这种现象日益严重,直到“南北榜”案发生之际,竟然出现了北方人无一中榜的情况。这对于三年一次,日夜盼着科举翻身的普通读书人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明朝是历史上极少数从南方建立势力,然后打到北方,最后统一全国的朝代。朱元璋也深知这一点,北人彪悍,如果他处理不好这次的事情,那么经过此次打击之后,北方学子会不会眼看毫无希望通过科举进入仕途而从此灰心丧气,不再科考?又或者,会不会反抗?甚至是揭竿而起?
而且,当时的北方的蒙古族并没有被他消灭,虎视眈眈的蒙古族一心还想着重新占领他辛苦打下的这片江山。所以,为了稳定北方的局势,安抚北方士子的情绪,这才有了“南北榜”案。
南、北分榜对后世的影响
明洪武“南北榜”案落幕之后第二年,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去世。
但是南北分榜的科举考试制度却沿袭了下来,在其后的时日里,它不断被修正,明仁宗时期,内阁大学士杨士奇制定办法,科举考试的卷子照样弥封誊录,但注明“南”、“北”字样,每科录取进士一百人,按照“南六十,北四十”分配名额。到了景泰五年,又演变为“南榜”“北榜”“中榜”(安徽以及西南诸省)三榜的划分方式。录取比例也调整为了南榜五十五,北榜三十五,中榜十。到万历时期,又在科举中增开了“商籍”,解除了朱元璋时期对商人子弟应试的种种限制。清朝建立后,也沿用了这个分榜制度。
那么,这样的分榜制度,究竟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这样的分榜制度,与当时各地域的人口比例大致相同,得到了大多数学子的认可。于是,原本全国之间士子的科举竞争变为了各区域内部士子的科举竞争,保证了文化教育较为落后地域内的士子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从而得到晋升的可能。时至今日的高考制度,各学校按地区分配录取名额,仍旧有分榜制度的影子。
其次,这样的分榜制度,对于普及文化教育,提高落后地区学子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分区域录取士子的制度,从某些方面来讲,可以适当的平衡政治关系,维护国家内部的统一。
第四,分榜取士的科技制度,在当时封建社会的体制下,也给明、清两朝埋下了重大的隐患——党争。
自“南北榜”划分之后,明朝的官员关系,除了师生关系外,老乡关系也愈演愈烈。在同期中榜的士子中,地域之间的亲疏尤其明显。
明朝万历时期大臣邱瞬就曾总结道:“而今朋党有三途,同榜而出为其一,座主门生为其二,同年而出为其三。”
万历末期至天启初期令后人诟病的“齐党”“楚党”“浙党”之争,就与“分榜”制度的出现,有着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