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泄不通笔趣阁

水泄不通笔趣阁(同学都有体面的工作,而你是一个农民,你会参加同学聚会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02 10:09:29 浏览10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同学都有体面的工作,而你是一个农民,你会参加同学聚会吗

谢谢邀请,我不在意自己与他人的身份,而注重的是聚会的氛围和自己的感受。

若聚会忆的是当年同窗之谊,谈的是别后思念之情,气氛和谐融洽、心情愉悦舒畅,我会逢聚必到;反之,聚会成为比职位、夸富贵、论尊卑的炫耀场,得志者趾高气扬、失意者黯然神伤,令人心生厌倦、神情不爽,我则不会再去第二次。

我中了彩票1等奖500万,有人出700万买我这张票,犯法吗

这件事本身当然不犯法,但背后却很大概率存在着违法行为,容易把自己卷进去。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交易本身不违法

这起交易虽然看起来不合理,中彩票500万,扣除20%的个人所得税后,实际拿到手只有400万元。

有人花700万元去买这张彩票,实际上是倒贴了300万元的。

但目前为止,并没有法律禁止彩票交易,而在兑换彩票时,也只需要持彩票即可,并不要求兑换彩票的人和买彩票的是同一人。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合同的成立及生效,只需要合同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即可。

因此,在这笔交易中,无论价格是否合理,只要双方当事人你情我愿,就可以成立,并不违反法律规定。

当然,如果买方是为了用这种方式将自己的钱财转移给卖方,卖方对此也是明知的或者应当知道,则这种行为属于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就构成违法了,这种行为本身是无效的。

二、但交易后大概率存在违法行为

刚才我们已经讲了,这笔交易中,买方从表面看,已经亏了300万元。

我们相信能够拥有700万元干这种事的人,不会是傻子。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愿意干这种事呢?我能想到的可能有三种。

第一种,是为了纯粹炫耀。这种可能性不大,但也不能排除有钱任性的可能。

第二种,为了行贿。

前两天看小说,刚好有个桥段,讲50年代,香港一老板花200万元港币买一张中奖100万元港币的马票(赌马的一种,类似于体育彩票),就是为了给当时英国警察送礼。这种方式无迹可寻,对方也能光明正当地消费。

那么同样的,买彩票的人也很可能买这张彩票去行贿,让受贿的人在拿到这张彩票时能够光明正大地兑奖,消费。

3、洗钱。

第二种情况,受贿的人之所以能够光明正当地兑奖,消费就是由于这笔钱的来源已经洗白了。同样地,也可能买彩票的人钱的来源本身就是不合法的,通过这种交易让钱的来源从表面上成为合法的,也就是俗称的洗钱。

比如买方是贩毒人员,受贿人员,通过这种操作将钱的来源从表面上变成中奖所得,从而可以正大光明地消费。

这三种情况,除第一种以外,后两种都是用于违法用途。一旦事发,警方必然会对卖方进行调查,查清确认卖方是否知情。如果卖方知情,那本身也会构成洗钱罪,被追究刑事责任。当然,如果最终证明卖方不知情,则卖方不构成犯罪。但一番折腾也是少不了的。


我是法律人家子,关注我,每天学点法律常识。

著名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有几次重要的会议堪称里程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现介绍一下,分享给友友们学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会议。全国各地代表共13人,他们是: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小组的陈公博,旅日小组 的周佛海。会议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庄严诞生,从此,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这次会议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思想。随后,毛泽东以中央委员的身份赴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会议形成决议: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常委中再进行分工;取消“三人团”,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关键时刻,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毛泽东领导和指挥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胜利到达陕北,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意图。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的党的七大,大会选举出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七届中央委员会。6月19日七届一中全会选举出13名中央政治局成员,选举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大会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还有许多著名的重大事件,欢迎大家补充、完善。

利国民军已攻入的黎波里市中心,民族团结政府还有什么资本对抗

感谢兄弟邀请!

不好意思,那个被西方推倒卡扎菲政权扶植起来的民族团结政府,最终谁都没团结着,忠诚服务主人利益的仆从,在他即将被洪水吞没之际,主人都跑了;那个投机份子想捞他点浮财要拉他一把,没想到被一只熊巴掌把他伸出的手摁住,他就不敢动了,现在对手已经攻击到了的黎波里市中心,那个民族团结政府啥资本都没了。

事实上那个民族团结政府,从一开始就没有多大资本,在西方扶植组织推翻卡扎菲政权的多股势力中,及卡扎菲政权倒台后的军阀割据争霸战中,这股势力并不是其中突出强悍的,却由于其善于钻营,在服务后台老板的立场上却特别突出,才被扶植组建了这代表利比亚的政府。在利比亚作为欧佩克成员国的条件下,作为老板在这个石油输出国组织中的内线,从这个组织成员国利益中,为老板窃取了许多额外利益。

正因为如此,以阿盟为主体的欧佩克成员国集体强力支援它的最强对手——利比亚国民军,使这支势力膨胀壮大到十万之众,兵多将广装备精良,作战物资经费充足,并占据了利比亚90%以上的地盘,从今年4月份,就开始了推翻黎波里政府的大规模攻势作战。而这场战役一开始,那个政府的后台老板,便由于支持国民军的都是阿盟、欧佩克、海合会内,用石油资源支撑石油美元霸权的成员国,就抛弃了这个民族团结政府隔岸观火去了。

失去了老板的支持,剩下欧洲的几家出声不出力的支持不顶事,那个政府又故技重施,出卖利比亚石油资源丰富的地中海专属经济区,给《北约》第二大陆上军事强国土耳其,以此换取土耳其的地面仆从军和作战飞机的军事支援,让这个政府暂时顶住了国民军多次的攻势。

但对手国民军这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俄罗斯更大规模的,瓦格纳自愿军和数百辆战车的强大支援,国民军元帅哈夫塔尔于12月12日发布了最后决战,推翻的黎波里政府的总攻令。

这种情况的出现,当时就吓跑了欧洲那几个国家,支持民族团结政府的外交官,这就已经给这个政府的守军士气,当头泼了一脑袋冷水,但那个政府你证还有土耳其支持的本钱,还有底气对外发布了意在鼓舞士气的吹嘘。然而由于国民军方面,有俄罗斯瓦格纳自愿军和庞大战车部队的加入,其攻势的凌厉使攻击速度的大的加快,更重要的是土耳其由于发现了俄罗斯的强势介入,并且由于国际社会广泛而又激烈的反对,使其那个投机地中海的石油利益也可望不可即了,这次投机的赌注输青皮了,无可奈何这个骑墙高手也只能撤了。

土耳其的援兵不来了,这个最大的本钱也溜走了,这种对民族团结政府方面信心的打击,不仅限于前线部队,也包括这个政府的最高层了,这次连信心的资本也没了,看来这个本来就名不正言不顺的政府,这次的气数真的已尽了。

曹操霸占张绣的婶娘邹氏弄得差点没命,他后来如何处理邹氏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倾国倾城的佳人,在《三国演义》中并非罕见,除了大乔小乔,还有许多美女连完整的名字都没留下。邹夫人就是这样一位,曹操为了她丢了一座城,而城破之后,邹夫人的下落,却一直是历史谜团。

自古红颜多薄命,这话确实不假。邹夫人原本是东汉末年军阀张济的妻子,容颜出众,备受张济的宠爱。要说起张济,也算是个人物,董卓起义的时候,张济曾追随董卓南征北战,而后董卓被杀,张济也一直带兵征战,一心扶持汉献帝。

可惜,张济张济,时运不济,建安元年(196年),他率军出征南阳郡的穰城,原本计划从荆州刘表那里抢一些军粮补给,结果粮食没抢来,还把自己搭了进去,中箭身亡。

张济去世后,他的侄子张绣接管了张济的部队,在宛城驻扎下来。

张绣对自己的叔叔张济一向是敬重爱戴的,眼下叔叔战死,他就把张济的妻儿接到身边照顾,吃穿用度一手包揽了,并且心底暗暗发誓,只要自己还能活一天,就不会让侄儿和婶娘受委屈。所以,邹夫人作为张济的妻子此时也投靠了张绣。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寡妇邹夫人和曹操之间尚无半点瓜葛,但是,一年后,曹操计划率军讨伐张绣,大队人马驻扎在淯水,来势汹汹。张绣的人马数量有限,他一看曹操的阵仗,就知道是打算动真格,心里盘算,与其单枪匹马的对抗群雄,不如投奔曹操,背靠大树好乘凉,于是,就率部下投降了曹操。

一开始,曹操还对张绣的诚意有所怀疑,他在军中置办宴席,邀请张绣一同行乐,结果整场宴席下来,张绣都没敢抬头仰视曹操。拿下了宛城却没费一兵一卒,曹操正得意呢,看到张绣和他部下畏惧敬重的神情,曹操就逐渐相信,这小子是真的来投靠自己的。

事实证明,老马也有失前蹄的时候,狡黠如曹操者,千虑还有一失。

张绣投降后,曹操就结识了邹夫人,具体认识的过程《三国志》里面没有记录,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却有一段生动的描写。

曹操进入宛平城纳降,一天,他晚上喝了些酒,半醉半醒,回到住所后偷偷向左右打听附近有没有美女。他的侄子曹安民早有准备,告诉曹操,自己昨夜在偶然撞见一个妇人,容貌异常美丽,私下打听,原来那就是张绣的婶娘邹夫人。

曹操趁着酒意,立刻就要见邹夫人,于是,他派曹安民带兵去“请“,等见到邹夫人,曹操很是惊喜,曹安民说的没错,眼前这位女子容貌绮丽,别具风情。而邹夫人见到曹操,不仅不躲闪害怕,反而直言仰慕曹操,两个人就这样“一见钟情“了。

邹夫人告诉曹操,自己如果陪他住在城内,会引起张绣的怀疑。于是,第二天,曹操就挪到城外居住了,他每次和邹夫人约会的时候,都会让典韦驻守门外。温柔乡是英雄冢,42岁的曹操与孀居的邹夫人确实是情投意合,简直连他来宛平城的目的都抛在脑后了。

这种事情,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很快,邹夫人与曹操的事情就传到张绣耳朵中了。张济是张绣最敬爱的叔叔,战死沙场不说,死之后,妻妾还要被曹操霸占,这也太侮辱人了。本来张绣投降曹操就不情不愿的,经过这件事的刺激,张绣干脆心一横,起兵造反。

张绣采纳了贾诩所献之计,突袭曹操兵营,软玉在怀的曹操毫无防备,被迎头痛击,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宛城之战“,也是曹操一生中损失最为惨重的战役之一。

在厮杀混战中,曹操麾下大将典韦被杀,他的坐骑骏马绝影也被刺死,眼看形势不妙,曹操长子曹昂将自己的坐骑让给父亲,并守护曹操顺利逃离。而曹昂和曹安民却没能全身而退,战死宛城。

一个是自己的爱将典韦,一个是自己寄予厚望的长子曹昂,还有侍奉左右被曹操看作是心腹的侄子曹安民,曹操在宛城真是吃了大亏,就因为沉迷美色,把持不住自己,酿成苦果,失去了自己身边三个重要人物,曹操在典韦的葬礼上没少掉眼泪。

曹操后来是逃回了许都,但是,让他神魂颠倒的邹夫人最后的结局是怎么样呢?很可惜,《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都没有交代,可能作者认为这段历史主角始终是男性,对于关键人物邹夫人反而是语焉不详了。

但是,结合三国的背景,我们可以合理猜想一下。

张绣造反,典韦慌乱中迎战,曹操奋力逃脱,可见当时的局面确实非常混乱,连亲儿子尚且无暇顾及,连自身性命都不知道保不保得住的曹操,怎么有空去管情人邹夫人。所以,曹操在逃离宛城时,应该是没有带上邹夫人的。

如果真的带走了,作为曹操枕边人,邹夫人肯定还会出现在史书当中,不会出现目前这种“查无此人“的情况。

既然留在了宛城,那便是落在了张绣手中,除非邹夫人机灵些自己趁乱逃走,否则下场恐怕不会太好。原本张绣已经决定要照顾孀居的婶娘邹夫人,可是现下,她向曹操投怀送抱,也就是说,邹夫人对亡夫张济是再无半点念想,张绣看透了这个情况,对曹操都能喊杀喊打,对于邹夫人,很可能不会放其一条生路。

曹操婚外情出轨邹夫人,他被张绣痛打无可厚非,可怜曹昂年少天纵,不明不白的死在了宛城。曹昂年幼丧母,由曹操正室丁夫人一手带大,母子感情深厚,曹昂死后,丁夫人再也不肯与曹操同住,直接回了娘家,到死都没有原谅曹操。

正室悬空,无奈之下,曹操将卞夫人立为正室,卞夫人所生曹丕顺理成章成为嫡长子,日后也继承了曹操的军队。难以想象,如果仁孝英勇的曹昂还活着的话,承袭曹操之位的儿子还会不会是曹丕,历史不会重来,但却留给我们太多想象的空间。

一个美貌的“寡妇“邹夫人就这样改写了曹魏的局势,当初在红鸾帐里,曹操有料想到这个结果吗?

你遇到过最尴尬的事是什么

有一次我在路上走,有个阿姨追上了我“姑娘你后面拉链开了”,我尴尬的跟阿姨说,“这衣服就是这样的?”

民国时期的土匪汪柴水,当年到底有多坏

1932年,在枪毙土匪汪柴水时,为平民愤,特意从其正面开枪,改变了一直以来从犯人背后开枪的惯例,那这个汪柴水到底干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才让人们如此仇恨呢?

在民国时期,军阀割据、混战不断,一时之间匪患丛生,大大小小的土匪不计其数,号称有上百万之多,这其中以福建惠安县汪柴水最为出名。

他的势力虽然不是最大的,但他却是所有土匪中,做事最不讲原则、最没底线、最为凶残的,汪柴水起初与汪连、李法、杜建并称为“惠安四巨匪”。

他最初也是干打家劫舍、收过路费等一般土匪做的事,但时间长了,汪柴水却不满足于这种温饱生活了,他是一个极具野心的土匪,他要干得更大。

想要干得大,就需要人,可是汪柴水的土匪队伍臭名昭著,根本没人愿意主动加入其中,没有办法的汪柴水就开始了强征土匪。

当时,他要求惠安县的每一个村庄,都要派三名以上青年,加入其土匪队伍,百姓们虽然苦不堪言,但也不敢明面上反抗他,因为谁不同意,汪柴水就直接将其断臂断足,所以汪柴水的土匪队伍越来越大。

可土匪队伍的人数扩充了,就得需要更多的钱来养活这些人,以及购买武器装备,那钱哪来啊?单靠抢劫肯定是不够的,于是汪柴水就变着法的从百姓手中弄钱。

最初,他有模有样地搞起了税收,也就是巧立各种名目,让当地百姓交税,百姓干点什么都得向他交税,比如令人瞠目结舌的“联络税”就是他制定的。

所谓的“联络税”就是,惠安县的各个村子之间,如果要进行沟通联系,就必须向他交税,最后甚至演变成,同村之间的人们交流沟通,也要向他交税的程度。

这种“联络税”把百姓逼得相互之间见面时不敢打招呼,走在路上时,如果发现对面有人,也会连忙逃跑躲避,以防止被汪柴水的土匪们看到后说不清楚。

毕竟土匪是最不讲道理的,万一汪柴水说他们用眼神交流,又得交税了,可以说汪柴水凭一己之力,成功把惠安的大小村子搞得跟无人村一样,因为家家户户都不敢外出,只能小心翼翼地猫在家中。

慢慢地汪柴水发现,老百姓早就没钱了,再交税就只剩下命了,如果一味地收税根本不是办法,得给这些百姓留个活路,否则自己将来就会成为光杆司令。

于是,他开始想办法让百姓挣钱,那怎么挣钱啊?如果正常种地,根本挣不到大钱,汪柴水也瞧不上这点蝇头小利。

汪柴水经过仔细研究,发现种鸦片是一个暴利的产业,于是他就让手下逼着那些普通百姓种植鸦片,并规定鸦片成熟后,百姓只能卖给他。

起初,有很多百姓不愿意种植鸦片,但在汪柴水以雷霆手段,收拾了几个村的村民后,所有村民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只能无奈地开始种植鸦片。

种植鸦片绝对是暴利,所以汪柴水的腰包很快就鼓了起来,老百姓虽然都是低价卖给汪柴水,但也挣了一部分钱。

眼见老百姓手里有钱了,汪柴水又眼红起来,除了之前制定的各种税收条目外,汪柴水又找到了一个从老百姓手里弄钱的方法—垄断食盐。

汪柴水利用自己的势力,把当地的食盐交易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老百姓想要买盐,只能从他的手中购买,因为其他交易渠道已经完全堵塞。

所以,尽管汪柴水所贩卖的食盐,比市面上要贵很多倍,老百姓还是得到他那里去购买,因为食盐属于生活必需品,千百年来养成的习惯,没人能离开食盐。

就这样,老百姓虽然因为种植鸦片挣了点钱,但还是被汪柴水通过各种方式给搜刮走了,所以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依旧非常凄惨。

随着不断地搜刮,汪柴水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当地百姓贫富不均,大多数百姓家里,基本上被他搜刮得揭不开锅了,可还是有一些小地主偷偷存着很多钱财。

但是这些小地主却异常狡猾,汪柴水命令手下前去搜查很多次,也没有找到他们藏钱粮的地方,这可把汪柴水气坏了。

见明面上搜不到,汪柴水就开始来阴的,他派手下提前到各村小地主家踩点,在探查清楚其家庭结构后,就让手下把其家中的年轻人绑到山上,又重新干起了土匪的老本行—绑票勒索。

把这些年轻人绑到山上后,汪柴水会明码标价,要求其家人上山赎人,为了逼迫其家人出钱,汪柴水甚至还会每天给他们的家人,送绑票身体的一部分,直到家人拿钱赎人为止。

如果其家人不在规定的时限内交足钱财,或者坚决不赎人,汪柴水就会惨无人道地将那些年轻人折磨至死,然后扔到山中喂野兽。

汪柴水的暴行,让当时本就异常艰难的百姓,生活得更加艰苦,他在惠安县横行了近16年,完全破坏了当地的生产生活,以及百姓的生存空间,迫使大量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那汪柴水的这种暴行就没人管了吗?随着逃出百姓的不断举报,当时的国民政府虽然知道汪柴水的罪行,可是为了减少兵力以及财政支出,懦弱的国民政府并没有派兵清剿汪柴水。

不过,随着百姓的举报越来越多,为了安抚民心,当时福建的国民党军队,就想到了一个惯用的招数—收编汪柴水的土匪部队,并将汪柴水任命为团长。

那成为了正规军后,汪柴水是否消停了呢?当然不会,汪柴水在成了团长后,更加嚣张跋扈,肆无忌惮地欺压百姓。

以前,汪柴水基本上是打农村老百姓的主意,可现在有正规军身份了,他就打起了惠安县城的主意,制造了著名的“惠城六六惨案”。

那是1929年6月6日,汪柴水仗着正规军团长的身份,趁着惠安县城换防,城内武装空虚的机会,联合另一位土匪汪连,率领所谓的正规军攻入了县城。

这些土匪身份的“正规军”,在进入县城后,立即开始了打砸抢杀,他们不但将县城内200余家大小商铺洗劫一空,还绑架了至少13名富商,逼迫其家人出钱,据说最后只有5名富商活着回来。

据统计,经过汪柴水的烧杀抢掠之后,惠安县城的店铺,几乎完全倒闭,死伤人数更是不计其数,致使往日繁华的惠安县城,有如死城一般,很长时间都看不到生机。

在获得了大量金银财宝后,汪柴水进一步扩充了自己的势力,俨然成了当地的“土皇帝”,不过国民党军队虽然对付不了他,但同是土匪的陈国辉却没有惯着他。

这个陈国辉虽然也是土匪,但他却是军人出身,其带领的土匪队伍实力,自然要比汪柴水高上很多,加上陈国辉背后,有着国民党政要的撑腰,所以汪柴水根本不是陈国辉的对手。

1932年,汪柴水的队伍彻底被陈国辉打残,没有办法的汪柴水只能带着残余队伍跑到上海躲避风头,本来如果汪柴水就此罢手,或许还能多活一段时间。

可他在上海沉寂一段时间后,发现上海异常繁华,不禁打起了上海的主意,他开始不断联络旧部,打算在上海大干一场。

不过,上海可不是惠安,还没等汪柴水的队伍集结完毕,他就被逃出的惠安老乡发现了,并把他的行踪举报给了上海警备司令吴铁城。

吴铁城听说有这样的土匪,想在上海闹事,立即派兵把汪柴水等人围剿了,抓住汪柴水后,经审理很快就查清了汪柴水的滔天罪行。

最终,汪柴水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惠安老乡听说汪柴水要被枪毙了,连忙从各地赶往上海,观看汪柴水的行刑过程。

在行刑当天,无数人在现场大骂汪柴水,吴铁城见群情激愤,为了安抚民心,就让手下从汪柴水正面开枪,将其处决。

随着一声枪响,汪柴水罪恶的一生终于结束了,现场的无数人都拍手称快。以上就是土匪汪柴水的故事,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对汪柴水被正面行刑一事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夏天来了,农村路边的排水沟,谁来清理呢这笔费用是谁出呢

谢谢诚邀

夏天来了,农村路边的排水沟由村里统一清理,费用统一进行报销。

在农村,排水沟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是为了雨季期间农田排水和村庄的安全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排水,可能会造成庄稼被淹,庄稼大面积减产或者死亡。

由于农村地形复杂,有些人思想素质很低,经常倾倒一些生活垃圾,树枝,和玉米秸秆等作物,造成排水沟拥堵,无法正常排水。

每年的夏天,为了确保排水沟畅通,确保农田不被雨水淹没造成农业受到损失,村里都要对排水沟进行清理。根据相关规定,列出清理排水沟人员名单,把劳动者账户一并上交镇政府经管站,把工资打到账户上面,所有程序必须规范,才能保证工资到位。

夏天来了,农村排水沟由村委会织组村民统一清理,由集体付工资,这就是我的老家的做法,不知道大家家乡是如何操作的,欢迎留言评论。

谢谢关注,我是农民鸿运当头,带你了解农村更多的人和事。

40多岁的青壮年说没就没了,太突然,死亡怎么可以这么快

我的堂弟四十五岁突发脑干出血去世的,走的非常急!很突然!

去世的那天早晨,我到楼下超市购物,刚好遇上了他,问他上哪里去,他说到工地上看看,今天有点要紧的事要去处理,我没有多想就和他道别了,没等我上楼推开房门,有人电话就打来说我堂弟晕倒在路上了,我没有细想拔腿朝出事的地方跑去,当我赶到堂弟出事地点时,我看到了很多人都围在那里在帮助他。不多一会市人民医院的救护车就来了,众人将堂弟抬上了救护车后,我和堂弟媳妇还有其它几位赶来的堂弟堂兄们就跟着救护车去了市人民医院。

经过市人民医院的医生紧急诊断及拍片后,医生当即告诉我们说是脑干出血,并告诉我们这种病很凶险,基本上没有希望治好,要我们做好思想准备。

我的堂弟从晕倒到医院都在张口出气,但这种出气很可怕,只出不进,必须要有医院的氧气帮助才能进气,到下午三点医院让我们出院,医生说如果我们不甘心的话,还可以到武汉市协和大医院再去看看。

大约下午4点左右我们与市医院达成共识,医院愿意派一辆救护车和一名护士,跟着我们一起护送堂弟到武汉协和医院去救治。

不到一个小时(全程高速公路),就赶到了武汉市协和医院,经过医生初步诊断和紧急拍片后(又重新拍了一次),武汉协和医院的诊断和市医院的诊断几乎一摸一样,而且医生说的话和市人民医院的医生说的一摸一样:救治希望渺茫。看着这个中部地区屈指可数的大医院医生们的话,我们所有人伤心难过别无选择!我们唯一的要求就是只有苦苦哀求医生,尽最大努力拯救我的堂弟生命。看着我们家属的苦苦哀求,医生也很无奈,最后果断将堂弟送到了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

重症监护室外我们这些家属或坐或站,在外面苦苦等待。当时感觉时间真的过的很慢,好像每分每秒都在痛苦中煎熬!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在幻想着奇迹出现!

我的堂弟真的是太年轻了!他才四十五岁!他的儿子还没有成人!只有十五岁!他曾经和我规划的人生目标还没有实现!他不能就此永别!我们满世界通过所有的关系,找教授找名医找朋友,然而最后的答复还是生还的希望渺茫!

到第三天的时候,医生从重症监护室出来,说病人呼吸出现了问题,已经不能靠氧气瓶了,必须割气管,费用及风险要比原来更加昂贵和始料未及,而且病人随时都有可能离开的风险,让我们家属拿定主意。医生还说这样操作也是万不得已,并且很难保证病人的生命,医生说这种病只有万分之一的存活率,而且成活后的人得植物人的概率相当大。

此时堂弟媳异常冷静,她擦干眼泪,用沙哑的声音告诉我们,她考虑再三了,要与我们商量后决定放弃。

此时的我们都非常理解堂弟媳妇的心情,让堂弟回家也许是她经过深思熟虑的,也是一无奈之举。这种病凶险突然,一般家庭是难以承受的。况且现在病人还能出城。

堂弟媳妇也知道这几天所医治的高昂费用,以及尚末成人的儿子以后还要在很多地方花费钱,如果真的一旦拖拉下去,很有可能人财两空!所以堂弟媳妇与我们商量后,我们大家才无奈的被迫一致同意堂弟出院的决定!

堂弟有二个姐姐,一个弟弟,弟弟已成家(是堂弟一手为自己的弟弟操办的婚事)。当堂弟的亲弟弟听医生与我们商议,要把堂弟送回家时,堂弟的亲弟弟……一个三十五岁男人,一个人在医院楼梯口嚎豪大哭,当时所有的人看到后心都碎了!一个个都痛哭流涕!

弟媳妇说她与堂弟结婚以来,没有过一天安身日子,一直以来生活都异常艰辛。堂弟什么苦都吃过,什么苦活都做过!伯父伯母去世早,这几年堂弟到工地上做了扎钢筋工的包工头,生活才算有了一些改变。手上还多多少少积攒了些钱。堂弟媳妇对我们说,堂弟发病后第一时间送他到市人民医院,医生说这种脑干出血一般没有多大希望时,她心里就已经非常清楚了,堂弟媳妇她之所以让我们转院到武汉,是想让在堂弟身上她多用几个钱,以后她心里好有些安慰!

经过最终协商,我们还是决定把堂弟送回家去。武汉市协和医院和市人民医院一样,安排了一辆救护车和一名护士跟着我们一同前往。当堂弟从重症监护室推出来后,我们这些亲人看到曾经精神焕发的堂弟,变成了连医生都束手无策奄奄一息的临终人,我们这些守护在旁边的至亲一个个痛哭失声悲痛万分!

下午三点我们的车停在了家门口,家的四周被亲朋好友乡邻们围的水泄不通!救护车停稳后人们争相奔勇走上前去呼叫他的名字,希望能够得到回应。但事与愿违!晚上十点堂弟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含泪离开了他热爱的世界!

停尸二天,我们为堂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参加堂弟追悼会的人有很多很多,其中有很多从很远的地方丢下手头工作的开发商包工头,工友,同事及父老乡亲。

追悼会上父老乡亲堂弟的很多工友同事们都流下了眼泪,特别是堂弟的兄弟姐妹们一个个都撕心裂肺锤胸顿足嚎失声痛哭!

这是整个村庄这些年来从来没有过的葬礼,在堂弟的葬礼上这些水泄不通的人海,花一样的海洋,还有成车成车即将燃放的鞭炮。我知道,都是在为我的堂弟在送行!可惜,我的堂弟你看不到了!

但愿我的堂弟在天堂一定会看到!

听别人说堂弟在建筑工地上,做扎钢筋的包工头时,从来不拖欠别人的工钱!据说有一年工钱被人拖欠,堂弟自掏腰包年三十挨家挨户给工友结算工钱。

堂弟人缘很好!憨厚老实为人实在心底善良,很受别人喜欢!只要自己能办的事,总是满口答应!堂弟一向以诚信为本!真可谓言必行行必果!认识他的人都对他赞叹有加!说真的,我为有你这样的堂弟而感到骄傲!

现在堂弟一晃已经离去快十年了,家里家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堂弟的儿子已成家,去年还添了孙女。现在堂弟媳妇操持家务,带着儿子媳妇孙女过日子,一家人其乐融融!写到这里说真的,堂弟你可以放心了!你虽然来到人世间只有短短四十五年,但你创造了人生价值,活的很精彩!很有意义!我为你感到骄傲!感到自豪!愿来世我们再成为兄弟!愿堂弟一路走好!愿普天之下的每一个人平安健康幸福!

明朝未解之谜之朱允炆下落大揭秘,情况究竟如何

朱棣靖难军入城,攻进皇宫,而朱允炆从此下落不明,这确实是明代的第一未解之谜。若对明史有所兴趣,确实该对于朱允炆在“靖难之役”后的下落有所了解,因为这个“未解之谜”还是非常有趣的。

先看看一首《逊国后赋诗》:

“牢落西南四十秋,萧萧白发已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收。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风尘一夕忽南侵,天命潜移四海心。凤返丹山红日远,龙归沧海碧云深。

紫微有象星环拱,夜漏无声水自沈。遥相禁城今夜月,六宫犹望翠华临。”

传说这是朱允炆写的一首流亡诗,这首诗确实写出了逃亡在外的人的无奈心境和悲叹的情调。据说,万历朝时,内阁首辅张居正曾将此诗呈献给万历皇帝朱翊钧阅读。

当时,仅11岁的朱翊钧曾向首辅张居正问及关于建文帝的下落,而张居正回答说:“国史虽不载此事,但故老相传,言建文当靖难师入城,即削发披缁从间道走出,人无知道。至正统间,忽于云南邮壁题诗一首,有‘沦落江湖数十秋’之句。有一御史觉其有异,召而问之。老僧坐地不跪,曰:‘吾欲归骨故园。’乃验知为建文也。御史以闻,遂驿召来京,入宫验之,良是。是年已七八十矣。莫知其所终。”(参看《明神宗实录》)

若这一段记录是真实的,那么,这表露了几个重要信息:其一,关于建文帝的下落,张居正没有办法给朱翊钧一个明确的答案;其二,张居正表示,传言建文帝是削了发穿上和尚服从密道走了,没有人知道去哪儿;其三,后来,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年间,云南出现了“沦落江湖数十秋”的诗句,御史觉得有蹊跷,想召老僧来问,而老僧却坐地而不跪,说要归骨于故土。因而发现,原来是建文帝,入宫验证后,确实是建文帝,当时一有七八十岁,但后来就不知所终了。

建文帝(剧照)

这一段记录倾向于这一一种看法:建文帝靖难之军入城后,并没有死在宫中,而是逃走了,后来还当了和尚。那么,这是建文帝在“靖难之役”后的真实下落吗?

历来,关于建文帝在“靖难之役”后的下落,有两种主要说法:一是“死于宫中”之说;二是“出家为僧”之说。

建文帝是死于宫中或是由密道出逃,清代史学家也不没有明确结论,乾隆四年史官编修的《明史·恭闵帝本纪》曰:“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或云帝由地道出亡。”这记载用一个“或”字,记录了两种说法,表明当时也还没有确切的结论。

关于“死于宫中”的说法主要是依据这明史说记载的关于“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的说法(参看张廷玉《明史·第一册成祖本》)。

此外,《明太宗实录》第九卷在记述“奉天靖难事迹”时,还记载着:燕军攻陷京师之后,朱允炆“遂阖宫自已焚燃。上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呆耶”。

而朱棣登基之后,在给朝鲜国王的诏书上亦曰:“不期建文为权奸逼胁,阖宫自己焚燃。“(《明实录·太宗实录》)

还有,《明史·建文皇帝本纪》也记载着:“棣遣中使出后尸于火,诡云帝尸,越八日壬申,用学士王景言,备礼葬之。“还有:“上入宫,忽火发,皇后马氏暴崩,程济奉上变僧服遁去。燕王遂入宫。因指烬中后骨以为上!”

可是,这些记载仍是让人存疑的,并没有明确证据能说明朱允炆是“死代宫中”。这是因为:其一,朱棣当时并没有能确定从火中拉出的尸体就是建文帝本人,而是“诡云帝尸”,而且,还提到燕王入宫后将皇后的尸骨作为皇帝的尸体,匆忙下葬。有了认为关于朱允炆被烧死在宫中是朱棣编出来的谎言,其目的是为了使他自己登基更顺利,以建文帝的死来消除朝中反对他即位的阻力。其二,史书中记载着朱棣登基之后,还派出胡灐、郑和等亲信大臣前往各地追寻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这恰恰证明了靖难军攻入宫中时,朱允炆并没有被烧死,否则,朱棣就没有必要费尽周折派大臣四处密查朱允炆的下落。

正如民国史学大家孟森在《建文逊国考》进一步所说的:“成祖命中使出其尸于火,已验明的系建文,始以礼葬,则何必疑于人言,分遣胡濙、郑和辈海内海外,遍行大索二十余年之久?”

建文帝画像

因而,比较多的人相信关于朱允炆在“靖难之役”下落的第二种说法,即“出家为僧”之说。而关于朱允炆出逃,有描绘得很形象、很具体的。

比如,当时,在燕军攻进都城之后,随后进入皇城,而建文帝知局势已不可挽回,他只有一死,他欲以死殉国。此时,皇帝身边的内侍突然想起太祖曾留下了重要遗物,专为应急准备的。朱元璋在临终前留下一个红铁箧,嘱咐内侍在国难时打开。

内侍知遇到国难了,遂取来铁箧,大开来看,见箧中藏有度牒三张,写有名字,一名为“应文”,一名为“应能”,一名“应贤”,并有袈裟、鞋帽、剃刀等。建文帝见后叹曰:“此乃天数!皇祖早知有此劫难,因而作此安排。”建文帝遂命翰林编修程济为他落发,而吴王教授杨应熊、监察御史叶希贤也相继落发,而后他们分别成了应文、应能、应贤。建文帝的亲信大臣齐泰、方孝儒等见此情景,痛哭流涕,表示愿誓死相随,而建文帝认为,众人皆有家小,坚决不允跟随。随后,放火焚烧了宫阙,只带走七岁的太子朱文奎、少监王钺及翰林待诏郑洽等九人一同从秘密地道逃出。

关于建文帝从密道逃出后,离开皇宫之后的去处,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一说是建文帝化名为“应文”后,潜逃出城,藏于江苏吴县鼋山普济寺,或匿于穹窿山皇驾庵,直至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才病亡,亡后葬于庵皇驾庵。

另一说是建文帝先是逃往云贵地区,而后辗转于南洋,以避开永乐朝搜寻大臣的追查,据说,在大理还有朱允炆的后人。

还有一说是建文帝逃到了湖南,隐栖于九嶷山的龙回寺,传言龙回寺还存有一些能表明建文帝曾在那里待过的遗迹。

建文帝(剧照)

可是,以上这三种说法均缺乏有实证价值和充足理由的证据。比如,关于匿于穹窿山之说,主要是因为穹窿山有福臻禅院,而朱棣的军师姚广孝曾在那里当过主持,传言是姚广孝在“靖难之役”后拒绝官爵厚禄,辞别朱棣,隐于穹窿山归隐禅寺中,而他秘密保护了逃亡的建文帝,乃是心有愧疚,藏文帝是报恩。此说的证据有:一是拈花寺后的小山冈只准许帝王、僧宗归宿营养,不能随意侵扰,且山口有“三皮村”,乃是“三避村”之意。二是《苏州府志》《木渎小志》里均有“建文逊国曾稅驾于此”“积翠庵、一名皇驾庵,明建文帝逊国时曾稅驾于此“等记载,且有记载称:“姚少师道场在焉,相去数武,有皇驾庵一片地,犹称隐僻......相传建文帝逊国曾稅于此也。”(张有誉《积翠庵纪略》)三是穹窿山下有一条小径称“万人泾浜”,其苏州方言为“犯人泾浜”,据说当时为避免皇坟消息泄漏,造墓匠人全是犯人,墓造好皆被杀死,埋于浜下。四是当地发现了两块“皇驾庵”的碑刻。但所有这些“证据”,皆是带着联想,并非确凿证据。至于辗转于南洋之说和隐栖于九嶷山之说亦证据不充分,令人难以信服。

此外,还有建文帝晚年归燕都之说,一是传言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年),太监吴诚遇到一位年已六旬的老人,老人自称是建文帝,因为张三丰说他经历了四十年的痛苦经历,修德已满,可以返国了,因而建文回到了都城。二是王鳌《震泽纪闻》有记载,有一位御史遇到一位老僧,当道而立,任左右呵斥,他岿然不动,御史后来知是建文帝,随即被送回燕都,而英宗唤老太监吴亮来辨认,老僧随即认出了吴亮直呼其名,吴亮假装否认,而老僧笑着表示,当年他在便殿吃鹅,将鹅肉掉地上,吴亮手提茶壶,趴在地上用嘴叼起,难道会忘记吗?吴亮立即扑跪,泣不成声,知道老僧即是建文帝,后来,老僧在宫中安度晚年,死后葬于西山,号称“天下大师”,据说,后来有了在颐和园后的红山上找到“前明天下大师之墓”墓碑。不过,这两种说法也只是传说,或根据野史闲言而传播的,没有确凿证据。

关于建文帝出逃后的下落,有另外两种说法值得注意:一是说建文帝逃到了云南武定狮子山,在正续禅寺出家,这有一些古迹作根据,方志资料上也有一些依据;二是说建文帝逃到福建宁德,迷藏于支提寺修行,后葬于金贝村,这似乎有一些依据。

据说,建文帝在出逃后,去过一些地方,后来,逃到了云南武定的狮子山,并在山上的正续禅寺出家修行。武定狮子山被誉为“西南第一山”,便是因为建文帝在那里待过。在正续禅寺内的大雄宝殿上,其楹柱上刻着一副楹联,很有意思,可以看出所指的是建文帝的事,对联曰:

“僧为帝,帝亦为僧,数十载衣钵相传,正觉信然皇觉旧;

叔负侄,侄不负叔,八百里芒鞋徒步,狮山更比燕山高。”

“西南第一山”

正续禅寺的寺内还有惠帝祠阁,阁内彩塑三尊僧像,位于中间的一尊身披袈裟,背靠龙椅,据说就是建文帝。除了楹联、塑像外,正续禅寺内还有与建文帝有关其它一些遗迹,如“龙凤古柏”“龙隐庵”“月牙潭”“礼斗阁”等,后来,还有一块“帝王衣钵”的牌匾。

“帝王衣钵”匾

有人注意到,清朝在修订《明史》时,便记载着建文帝可能到过云南,因而记载有:“自后,滇黔巴蜀间,相传有帝为僧时往来迹。”此外,康熙年间的《武定府志》中也有记载曰:“建文帝,止于狮山正续寺数十年。”这种种迹象给人一种比较可信的印象,建文帝或许真的逃到云南狮子山,并极可能在正续禅寺修行过。

另一有很有影响的说法是,认为建文帝流亡闽东,这是综合《明史》、查继佐的《罪罹录》、闽东野史,特别是当地的一些古迹而得出的结论。

这一种说法认为,建文帝于明建文四年(1402)在燕王朱棣大军攻陷入宫城后,成功出逃,在出逃后,起先曾想聚集力量想复辟再登基,但被镇压,后来避难于避难于雪峰寺,最后出家在支提寺修行,而去世后葬在上金贝山上的古墓里。

首先,建文帝之所以最后会逃亡到宁德,是因为他幼年时有一位老师叫周斌的就是宁德人。周斌曾任中都国子司等职务,而朱元璋在世时,常经常让太子朱标到中都凤阳学习,因而,朱标与周斌很熟悉,周斌后来成了朱允炆的老师。京都被燕军攻陷时,周斌正在宁德老家守孝,这有可能是建文帝逃亡于宁德的原因。

而且,宁德民间还流传过一出闽剧称《建文帝哭师》,其唱词说到建文帝失去皇位后,很后悔不听周斌教诲,因而逃到宁德,后来周斌去世,建文帝常到其老师墓前哭拜,诉说心中的悔恨。这一出戏或许是建文帝曾过宁德的佐证。还有,宁德境内山丘遍布,交通不便,容易封锁消息,建文帝逃亡至此,比较安全。

其次,建文并非一下子就到宁德的,而是经过了曲折的路途。先是乘船到达京都的神乐观(今光华门外),出逃的人很几路行动,建文帝与程济、郑洽等人南下浙江,而叶希贤、杨应能等人扮作建文帝的替身,往不同方向而去,以迷惑追兵;建文帝等经秦淮河,进入胭脂河,再到溧水,而后,他们经溧阳、宜兴到达太湖,不久,到了苏州、吴县(明、清《苏州府志》《吴县志》对建文的踪迹皆有记载)。在吴县停留一阵子之后,建文帝等人沿着京杭大运河抵达杭州,然后再经富春江到达浙西。入冬后,他们到达浦江县,呆在郑宅镇的郑洽家好长一段时间。但是,第二年的元宵节建文帝在观灯时被认出,因为认出了人跪拜建文帝,因而泄露了行踪,一个叫陈忠的举报,官兵围郑宅,建文帝等藏于枯井中,躲过一劫。之后,建文帝等离开浦江,经金华、丽水而到达浙南刘伯温的老家青田县,在此遇到了刘伯温的大儿子刘琏,正是在刘琏的指引下,建文帝等人离开青田,从温州出海,沿着海岸线南下,才到达宁德,在“金溪里濂坑村铁沙溪”的地方上岸。宁德期间,建文帝曾积极筹备力量,准备复辟,但后来没有能成功,便被迫潜往福州的雪峰寺。据说,在雪峰寺期间,还恰巧遇到了郑和,建文帝劝郑和助他起事,而郑和哭着表示不能够,随之离去。(参看査继佐的《罪惟录》)。后来,建文帝辗转于支提寺等寺庙,而圆寂后,便葬于上金贝村山上,现今,这一座古墓称为“上金贝古墓”。

宁德支提山疑似建文帝陵寝(上金贝古墓)

再次,“上金贝古墓”相传是一位姓金的太监墓,但却碑上却刻着“禅师之塔”,这非常奇怪,疑是建文帝墓。

在宁德金贝村山上,有一座规模不小的古墓,民间流传说这是一座姓金的太监的墓,可是,后来发现,墓刻落款是“御赐金襕佛日圆明大师第三代沧海珠禅师之塔”,当地的文史材料里没有能发现关于这一座姓金的太监墓的记载。后来,经过南京大学明史研究专家潘群、明史学者马渭源等的考察,认定该古墓为浓缩版大明皇家陵寝,也就是建文帝陵墓。

上金贝古墓最初发现时的样貌

一是该墓规制与格局具备明初皇陵特征,采用宝山明楼制,构建及纹饰隐含明帝陵规制,官帽椅状主陵、龙形石刻墓手、舍利塔须弥座、横向如意云均显现墓主系明初皇室成员。而墓埕台阶层级、墓台砌石层级、舍利塔基座砌石数均隐现“九五”之数。

二是该古墓的墓刻落款“御赐金襕佛日圆明大师第三代沧海珠禅师之塔”,其含义是在暗示,墓主是一个得到皇太祖御赐龙袍袈裟的,同时也是皇太孙的历经沧桑的朱姓王孙和尚。所指的还是朱允炆。

三是该古墓舍利塔的莲花基座造形与安徽凤阳明皇陵及淮安盱眙明祖陵的莲花座造形完全一致,这种造形在明朝只有朱家可以使用;古墓前的金水河、金 水桥,古墓建筑的龙刻构件,怪异的墓制,宏大的规模,加上冒着犯下“大不敬”重罪的风险而不署建造年代,这些迹象表明,墓主该是大明第二位皇帝建文帝。

上金贝古墓

最后,据瑞迹寺所传下的住持释性化的说法,建文帝在宁德时,曾有一次与朝廷军队对抗,僧兵死了很多人。释性化的说法是,当时,永乐帝发现了建文帝踪迹,便派兵前来镇压,而寺中3000多僧兵拼死抵抗,最终全部阵亡,尸体就被埋在附近山沟里,瑞迹寺也被毁坏。后来,僧人重建瑞迹寺时,考虑到戾气太重,因而在放生池中放入九个大缸镇压,并每日诵经超度亡灵。而且,在永乐朝中期,在闽东通往周边的浙南、闽中的古官道两侧,曾有数十座寺庙(如瑞岩寺、香林寺、屏南灵峰寺、宝岩寺、周宁灵鹫寺、云门寺等)在同一个时期遭到毁坏,至今宁德及其周边地区的荒野中还留存有石柱、石槽、石碑等。而地方史志记载有“集体毁寺”现象,但却语焉不详。这很奇怪,被认为可能与抵抗官兵来剿灭建文帝有关。

史书称建文帝惠帝天资仁厚。与建文、永乐同时的朝鲜国王李芳远曾评论说:“大抵人心怀于有仁。建文宽仁而亡,永乐多行刑杀而兴,何也?”大臣赵浚回答:“徒知宽仁而纪纲不立故也。“(《朝鲜王朝实录·太宗实录》卷8,四年九月十一日条)确实,朱允炆过于宽仁而不谙熟武力,所以,败于朱棣之手,最后,却不知所终了,令人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