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子当如孙仲谋 是什么意思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在夸孙权还是在骂孙权呢)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01 09:29:52 浏览15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曹操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在夸孙权还是在骂孙权呢

吴大帝孙权,字仲谋,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他承接父孙坚和兄长孙策的基业,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建立了相对安定富足的东吴政权,并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可以说是“守成”和拓展都有所建树的一代雄主。

相传他形貌奇伟、目有精光、紫发碧眼、方颐大口,孙策遇刺后,孙权以十八九岁光景以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驻守吴郡。这接班、坐位稳稳当当,相比之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荆州刘表的儿子地广粮足,望风而降,甚至小命不保,简直就是猪狗!

其实孙权除了自己的文韬武略,还以选贤任能、知人善用著称。在战略上能屈能伸、隐忍不发,肚量惊人。他一度为暂避锋芒对曹魏称臣,另一方面他力劝曹操称帝。明眼人不难看出,这是孙权的韬光养晦、引火烧身的谋略,对此曹操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啊!)

总之,曹操的观点其实就是颇为嘉许孙权,欣赏他能够在孙家“两代三主”的基础上守业有成,开拓见功;而刘表的儿子如草包一般不值一提!人们常说创业难守业更难。曹操几次征伐东吴都无功而返,甚至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差点丢了性命。对于孙权的用人之能,固守江山社稷的能力,深感叹服,于是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样的感叹,或许还有几丝羡慕吧!深感自己如果有像孙权这样的继承人堪当大任,自己就后事无忧了。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生子当如孙仲谋”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

谢谢邀请;孙权字仲谋,所以称为孙仲谋,他是孙坚次子,孙策的弟弟,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继承了其兄孙策统领了江东诸郡,在著名的赤壁之战中,他与刘备组成的孙刘联军击败了曹操。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刘备为报仇举兵讨伐东吴,孙权派出陆逊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公元229称帝,后定都建业(今南京)国号吴。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是后人对孙权政治、军事等各方面能力的肯定,首先他能够知人善任,发挥人才的作用,在遭遇危难和困境时,他能够意志坚定,不屈服于对手各种压力。而是力挽狂澜,挽狂澜于不倒,屡次使局面转危为安。孙权正是有这样的雄才大略,才能在三国鼎立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什么会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有一种说法是曹操就是在夸孙坚生了个好儿子而已。因为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很明显,如果他想强调的是年轻人,那直接说刘琮不就完了,干嘛非要说是刘表的儿子啊?只有因为前面强调了孙权是一个好儿子,才会在后面强调刘表的儿子垃圾啊。

而且曹操本来就和孙坚相识,且二人年龄差异不大。一个中年人,看到优秀的子侄辈人才,第一反应确实应该是某某某有个好儿子啊!这本来就是人之常情。

另一种说法是,在骂孙权是全天下人的儿子!

如何看待曹操的‘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就这样,夸别人吧,还得沾人家点便宜。不过孙权比曹操小27岁,曹操这样说也不为过。

曹操的两句名言: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尔;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看得起的人不多。刘备算一个,孙权算一个。三个叱咤风云的人物,各自雄霸一方,三分天下,是三国时期名副其实的三巨头。

为何曹操看的起年纪轻轻的孙权孙仲谋呢?

主要是孙权的表现大大出乎了曹操的预料。

北方初定后,曹操挥师南下,意欲统一全国,刘表的儿子刘琮望风而降,事情顺利的出乎曹操意料。至于江东的黄毛小儿孙权,曹操打算给他写一封恐吓信,不战而屈人之兵。根据他的设想,这毛孩子看到信后估计会吓得尿裤子,举白旗投降是大概率的事。

不曾想孙权在征询了文臣武将的意见后,竟然把桌子角砍下来,决心和曹操死磕。这家伙如此有胆量,不得不让人佩服。

后来孙刘联盟大破曹操于赤壁,证明曹操的眼光是准的,能和自己争天下的也就刘备、孙权这两个人了。

曹操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何出此言呢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建安五年(200年),其兄孙策被许贡门客行刺而去世,临终前命孙权接替其位。孙权当年虚岁十九岁,被东汉朝廷册拜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驻守吴郡。孙权接掌父兄基业,平定内乱、招揽人才、发展经济,稳定了江东局势。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率领大军进攻濡须口,与孙权相持一月有余。后来孙权几度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于是孙权亲自驾船从濡须口进入曹营。曹操远远地看见舟船军队仍然严明整肃,不禁脱口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刘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 )人。东汉末年宗室、名士,汉末群雄之一,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 。刘表身长八尺余,姿貌温厚伟壮,少时知名于世,名列“八俊“。后代王睿为荆州刺史,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为辅。然而刘表为人性多疑忌,好于坐谈,立意自守,而无四方之志。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病逝。蔡瑁等人废长立幼,奉表次子刘琮为主;曹操南征,刘琮举州投降,荆州遂没。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孙坚之子孙权与刘表之子刘琮,在曹操眼里一个赞赏有佳,一个是猪狗不如。虽为敌手,但曹操看到孙权不及弱冠就继承父兄基业,把江东治理的如此强盛,内心非常喜欢孙权的少年英雄,很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像孙权那样成为少年英雄,将来继承自己的基业。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作者:辛弃疾 (宋)

  •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 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
  • 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为什么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其评价远在曹刘之上,难道是因为十万人打七千合肥军被张辽八百反杀的成名战吗

汉末动乱,民不聊生;董卓窃权,群雄兴兵。在讨伐董卓的各路英雄中,有曹操、袁绍、孙坚、刘备、袁术等人。董卓被杀后,便开始了群雄纷争。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消灭了袁绍,成了当时最强大的割据势力。但袁绍两个儿子却逃跑到乌桓,成了曹操的心腹大患。

建安12年(公元207),曹操东征乌桓,北方完全平定,凯旋后登上碣石山,写作《观沧海》,表达胜利后的壮志豪情。

建安13年(公元208),曹操率兵40万南征,荆州刘琮投降,兵力增至60万。于是信心满满,欲踏平江南,活捉孙权。然孙权全力抵抗,双方交战于濡须坞,曹军失利。当曹操看到孙权——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可以说,这两句慨叹,是曹操对孙权发自肺腑的高度赞扬。因为曹操与孙坚同龄,都出生于公元155年(属羊),可现在孙坚的二儿子——孙权,居然领兵跟他曹操对垒,况且孙权的布阵竟然那么出色,故而发自肺腑,竭诚称扬。并且连类而及,批评向他投降的刘琮(刘景升儿子)像猪狗一样(丢尽了祖宗的脸面)。

不再赘述,总之一句话——

“生子当如孙仲谋”,是曹操对孙权发自肺腑的高度赞扬。

曹操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它的下半句是什么呢

“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意思就是说,生儿子就该像孙权这样能够守得住父兄基业的,而刘表的那些个儿子,却都如猪狗一般,既不能守住家业,也不能保全性命。

其实曹操的这句话,主要是针对孙权守住江东,而刘表之子未能守住荆州罢了。而他说这句话的目的,除了称赞孙权之外,更表达了对自己儿子的一种期盼,希望自己的儿孙也能像孙权一样能够守得住疆土。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儿孙确实也没有令他失望,确属守业之人。只不过美中不足的是,他们的寿命都太短了,这才让司马氏趁虚而入,夺了政权。

“生子当如孙仲谋”是夸奖还是骂人呢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率领大军进攻濡须口,与孙权相持一月有余,孙权略占上风。战争期间,孙权曾亲自乘船来探曹营,曹操深为孙权的胆识所折服,远远地看见孙权舟船军队严整,不禁脱口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曹操早年曾与孙权之父孙坚共同讨伐董卓,年龄也长孙权二十七岁,孙权在他面前当是后辈。看到孙权的智勇双全,曹操是发自肺腑的羡慕,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一个儿子,来继承自己的基业。所以,此语是由衷对孙权的夸赞。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在其词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引用了此句,更使其广为人知。辛弃疾是借古喻今,有感于金兵南侵、山河破碎,希望能有后辈能像古时的孙权那样勇武,守护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