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雁塔题名

西安大雁塔,为什么叫“大雁塔”是因为什么得名?唐代考进士是当年发榜,还是次年发榜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30 04:50:29 浏览7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西安大雁塔,为什么叫“大雁塔”是因为什么得名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西安有大雁塔,有小雁塔。

那么雁塔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大雁塔其实是因寺建塔,先有寺,就是大慈恩寺,后有塔。

所以大雁塔其实应该叫大慈恩塔才对,那么为什么有雁塔这个名字呢?

其实说法很多:

一说释迦牟尼曾化身为鸽救生,所以玄奘西行求法之后,也用鸟的名字命名此塔,但因为唐人尚雁,所以有雁塔这个名字。一说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礼和信,比如孔子去请教老子,带的礼物就是雁,而苏武牧羊,被困北海苦寒之地时,也是用鸿雁传书的方式,寄托对大汉的思念。所以玄奘也是以雁塔为名,其实是代表对远方天竺佛教的敬仰。

也有说玄奘在那烂陀求法之时,遇到过一座神奇的塔,名字叫亘娑石塔,而亘娑这个词翻译成汉文,就是雁的意思。所以玄奘模仿亘娑石塔建成的塔,就命名为雁塔。

这些都是传说了。

其实在《大唐西域记》卷九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典故:

据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卷九中记载,很久以前,在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一个寺院内有一群和尚,这寺院内的和尚信奉南传佛,每天就吃三净食,就是指的雁、鹿、犊肉。有一天,一位和尚恰巧看到了天空中飞了一群雁,然后就说:“今天大还没有东西吃呢,菩萨应该知道我们肚子饿吧!”小和尚刚念叨完,就有一只雁折翅而下,落在了这位和尚的跟前。他高兴地告诉了寺院内所有的僧人,大家都认是佛祖显灵,用这样的方式教化他们。

于是僧人们就在雁落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塔,并取名为雁塔。在公元629年至645年间,唐朝的高僧玄奘在印度游学时,曾经见过这座雁塔,回到国内,就在慈恩寺翻译经文。后来,为了收藏从印度带回来的经书佛像,就在这所慈恩寺的西院建造了一座和印度雁塔形式比较相似的砖塔,这座砖塔就是大雁塔,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小雁塔建造在大雁塔之后,因为之前有雁塔,于是就称慈恩寺的为大雁塔,之后的为小雁塔。


更多历史文化类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唐代考进士是当年发榜,还是次年发榜

唐代的科考,正常情况下一般是春正月或三月组织考试,称为“春闱”,考试后均于当年放榜(张榜公布)。唐武后当政时期,将科考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将会试改为由皇帝亲自命题并参予监督考场秩序,称为殿试。改制后,每年考试通过合格的“举子”就晋级为“进士”。而每榜的“进士”总体上又分为三个级别,被称为“三甲”:

一“甲”共取三人,由当年主考大臣拟定备选名单上报,再由皇帝御笔亲自圈定大名单,经皇帝再次亲自面试后,做出最终决定,一般情况下取的都是当年考试的前三名(当然,暗箱操作之类不算;此外还曾有个别人因家庭出身犯皇帝忌讳、名字惹皇帝不高兴不喜欢等因素而被剔除),然后重新排定当年科考最终的第一、二、三名,依次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再由皇帝亲自认可并颁旨册封“赐状元及第”、“赐榜眼及第”、“赐探花及第”。这一甲的三人正常情况下都是由皇帝在考试结束后就授职给安排正式工作的,不过第一个工作岗位一般都是翰林院编修或是著作郎、校书郎之类的文职小官。不过这些人通常很快都会得到重用,提拔晋升也要比一般人快得多,象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南宋末期的文天祥、陈文龙等都是状元出身,唐代的岑参、王建等都是榜眼出身。可见,这“一甲”“三元及第”学历证书的含金量还真是极高的!

除“一甲”三人外,“二甲”为赐进士出身,“三甲”则为“同进士出身”,二、三甲录取人数各个朝代、时期不尽相同。后两甲的“赐进士”及“同进士”们,只通过了殿试还不行,这按过去的说法只能算“登科”,一甲为“大登科”,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一跃龙门直入官场;但二甲、三甲的“小登科”则不行,当年是不封官职不予安排工作的,需要统一进入翰林院进修学习(按现在的说法也可称之为“实习”或“试习”)三年,期满后必须再次通过考试评审,经朝庭认定合格后,才算全部达标,称为“登第”。只有“登”了“第”,才算是真正具备了为官做宰的资格,比现在的公务员身份还要更厉害些,因为这些最终“登科登第”的人中,已经没有“吏”,而全部都是“官”!

而二、三甲在翰林院学习进修结业经考试合格而“登第”的人中,按照最终考核评审的结果,也是分档次的,其中成绩优异表现优秀的,被评为“上等”或“上第(上等及第)”。“三年登上第”,即此之谓也!

白居易有句:“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各位诗友不妨试着将其补成一首绝句

余斗胆为白老乐天先辈补全此句,聊以成诗,

不知老人家能满意乎?

踌躇满志中状元,

进士及第也坦然。

慈恩塔下题名处,

十七人中最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