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成渝地区成为热点,四川重庆间的双城经济圈,你怎么看
2021 年10月20日国家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对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定位和重要任务进行了明确,也提出了2025和2035的目标。
通过在双城经济圈打造成为经济中心、改革开放高地、科创中心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未来前景非常不错,未来可期?
成渝是中国经济增长第四级,理由是什么
增长极理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在1950年首次提出,该理论被认为是西方区域经济学中经济区域观念的基石,是不平衡发展论的依据之一。
增长极理论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不可能,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增长极的根本因素,就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第一,并且作为经济增长中心,辐射和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一、中国经济第一增长极。
珠三角。
珠江三角洲旧称粤江平原,简称珠三角,是西江、北江共同冲积成的大三角洲与东江冲积成的小三角洲的总称,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珠三角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0年扩大改革开放前夕,珠三角每年的平均经济增速高居全国第一。其中广东GDP总量从全国第五跃升为全国第一,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快速崛起为现代化的大都市,珠三角当之无愧是中国经济的第一增长极。
第一个阶段是从1978年底到1992年这个阶段,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放权、让利、减税来培育市场经济因素的阶段。这个时期利用“三来一补”,通过珠三角,通过这个窗口和桥梁带到了我们的国家,使我们市场经济的因素在开放过程中能够得到培育。这是改革开放最早的学习和摸索,对中国改革开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二、中国经济第二增长极。
长三角。
长三角城市群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中国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江经济带的引领者,是中国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
20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新区成立,拉开中国扩大改革开放的序幕。在1990年前后,国家先后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高新区、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等等。
江苏的苏南模式和浙江的温州模式遥相呼应,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长三角成为最大受益者,苏州、无锡、常州、杭州、宁波、温州等快速崛起,长三角每年平均经济增速高居全国第一,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经济第二增长极。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初期,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这个改革开放明白了以后,我们会发现这个时期重要的发展,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来初步建立起一个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在对外经济方面,这个是企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出口的角度我们会发现,随着我们体制、机制的变化,我们出口的产品开始从纺织、服装、箱包、鞋帽,这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产品,转到非产品的机电产品。
三、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
天津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是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区,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20世纪80年代中国部署开发深圳和珠三角、90年代开发浦东和长三角,中国沿海经济开发开放成功走出了一条“极点牵引型”路径:珠三角、长三角先后迅速跃升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两极”。
滨海新区是中国继20世纪80年代开发深圳、90年代开发浦东之后,又一个区域开发的重大战略举措,掀起沿海经济开发开放的第三波高潮,带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改变中国经济发展“南快北慢”的局面。在21世纪初期到2013年前后,天津每年平均GDP增速高居全国第一,甚至长达四年冠绝全国,天津是毫无疑问的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
第三个阶段是从2001年到2010年前后,这个时期中国加入了WTO,我们对外开放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体制在这个时候开始向国际同行的规则接轨。我们后来根据中国的经济会明显的发现,2001年以后,我们中国的经济,包括对外的经济和贸易进入到我们的黄金增长时期。另外,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代表的北方,正在试图改变着改革开放“南快北慢”的格局,青岛、大连等均在这段时间高速发展,对北方起着重要的带动作用。
四、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川渝经济区。
川渝经济区自然禀赋优良,产业基础较好,城镇分布密集,交通体系完整,人力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是引领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提升内陆开放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川渝经济区纳入国家重点打造的4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4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成渝城市群最早成为除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外,最早纳入国家级城市群的地区之一。
从2010年前后开始,重庆经济增速始终保持在两位数,且长期位居全国前列,更是在2014年、2015年、2016年位居全国第一。2017年前后,以重庆、成都为代表的西部城市,文化、旅游、外贸、会展等产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互联网、新兴产业、高新技术等产业位居全国前列。在2020年疫情影响下,重庆四川上半年的经济增速逆势增长,取得数百亿的增长量,并高居全国前列。
第四阶段是从2010年后开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陆续转移到西部内陆,刺激了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随着重庆渝新欧中欧班列的创造性开通,西部内陆开始从改革开放的腹地走向前沿。接着,陆海新通道开通、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稳步推进,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扶持中西部中心城市发展,以重庆、成都为代表的西部内陆城市潜力越来越巨大。
五、总结。
珠三角的代表词有,先行创新、三来一补、放权让利减税、港资台资、华人华侨投资等等。珠三角是中国改革开放四个阶段中的探路者,对中国其他地区的改革开放,具有无法替代的借鉴意义。
长三角的代表词有,扩大改革开放、浦东新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统筹协调、文明创新等等。长三角是中国改革开放四个阶段中的中流砥柱,在外贸、商贸、科技、教育、医疗、民生、交通、生态等领域都在全国处于绝对的领先,是几乎没有任何短板的模范区。
天津滨海新区的代表词有,加入世贸、国家级新区、北方开放、平衡“南快北慢”等等。天津滨海新区是中国北方改革开放的重要示范区,对大连、青岛等北方城市有着重要的影响。
川渝经济区的代表词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等。成都优秀的城市营销策略,和重庆敢为人先的探索开创精神,对中西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经济增长的四个增长极,它们除了分别在一段时期内经济增速高居全国第一,也代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四个阶段,承担着不同时期的国家战略使命,对整个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成渝城市群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老话经常说,“川渝不分家”,其实说的主要是从文化习俗、生活氛围等各个方面的相似性,本来重庆早些年就是四川分出去的,但是如果深究起来,从远古时期的巴国和曾经的蜀国,还是有一定细微不同的。
成都位于四川西部的成都盆地,而重庆位于四川东部的山脉纵横之地,一座是平原城市,一座是山地城市,各自的主城区面积发展模式都不太一样,成都由于地势平坦,城市成“环状”分布的特征比较明显,而重庆是典型的山城,一些板块明显是呈组团式的分布。
谈到城市群的层面,其实一直就有一种说法,说成都向东,重庆向西,从路网也基本可以看出来,这一大片广袤的区域,有四川的泸州、内江、自贡、南充、遂宁等城市,而重庆方面有合川、大足、璧山、荣昌、永川等板块,而且路网也都形成了一定的密度,未来这一片城市群的连绵度,还是比较可观的。
除了交通上的通达优势,文化上的相近度,另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人口的体量,这一片覆盖成渝之间各大城市的区域,总的人口规模突破1000万人是没有多大问题的,而人口对于一个版块的支撑力度是非常大的,有人口就有人气,版块的热度也就能够起得来。
从外部环境来讲,成都和重庆都属于西南板块,都属于西南官话片区域,有一定的融合性,和西北、湘楚等地的文化又不大一样,在全国的区位中,成渝城市群,算得上西部比较繁荣的一块地域了,如果未来成渝贵三城一同融合,那么体量和规模一定是更加值得令人展望的。
总体上说,成都和重庆之间的体量,虽然不如长三角、珠三角的人口和城市分布那么密集,但是,从未来的融合趋势来看,还是非常有潜力,成为西部的一个增长极的,但是,关键也要看未来成都和重庆的扩张力度。
其实成都这边我们并不是很担心的,因为成都的省会城市首位度非常高,能够吸引省内的人口流入,并形成价值外溢,推动城区扩张,重庆主城区虽然近些年人口流入也不少,但是璧山、铜梁这些靠西面的板块,相对来说和主城区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不过,不管怎样,只要成都向东,重庆向西,未来就一定能有更加融合的那么一天,带动川东、渝西等一众城市的崛起。
关于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你有何看法
最近关于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讨论,包括轨道、高铁等基础设施、大型投资、产业引进、重磅政策等等,实际上对重庆、成都两地来说都是机会。
对于这次机遇,成渝必然合作大于竞争,因为只有共同站在“中国经济第四极”的位置上,西部地区,才能具备更强的人口、产业、经济虹吸能力,去和东部区域掰手腕。
而重庆,实际已经在快速“出牌”。
比如战略重心层面,“一圈两群”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为当前重庆的整体思路。
按照国家《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都市圈中左侧的“渝西地区”是双城经济圈发展的主轴。因此,推动“重庆向西”,“渝西更强”,或是重庆整场牌局的“关键”。
成都向东已经发展了数年,这次的成渝双城经济圈,对西部槽谷的发展是一个契机:
以大学城核心升档为“产学研”一体化的「重庆科学城」;
又以科学城为“智核”,助力高新产业落址,形成「重庆高新区」。
再插上“重庆向西”的大翅膀后,西部槽谷,或会变成“承前启后”的战略中心级城区。
成渝跨区域买房,对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何意义
互认公积金,的确能直接方便成渝两地人员跨市买房。
但是,如果仅仅是把这个举措认为和其他一些公积金互认的地区一样,只是为了带动房屋交易,就想得太简单了!
梳理目前一些互认公积金的地方就会发现,只有成渝是真正从城市群的角度来推进的。
因此,首先我认为最大的意义是象征性的。那就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推进,不管是力度还是进度,都比以往时期的成渝合作更具实质性。
国家点名要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求唱好“双城记”,并且也基本明确将上升到国家战略,公积金互认其实只是最基础的工作。毕竟,重磅会议中明确强调要“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而就在前几天,川渝两地还明确将积极推行成都、重庆两市公交和地铁“一卡通”。
所以,这些仅是成渝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开始。
其次,则是增强作为一个整体的成渝的人才吸引力。
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何能够吸引这么多人,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城市群内部有多个不同的城市可以选择。
嫌上海房价贵,可以去苏州、杭州啊;广州的工作机会没那么多,可以去深圳啊。总之,城市群内部不同的城市可以满足更多不同人群的需要——总有一款适合你。这样一来,自然有更多人才投奔。
成渝双圈虽然严格来说,具有全国性竞争力的城市仍然只有成都和重庆两大核心城市,但是,两个城市“抱团”、一体化,总比各自为战好得多。
因此,公积金互认、公共服务共享,至少让外面的人才对成渝有了相对更多的选择。
事实上,就以2019年的人口变化为例,虽然成都和重庆各自只增加了20多万人,与广、深 、杭有明显差距,但是作为一体来看待,成渝还是增加了近50万人,这在内陆城市中依然是非常不错的表现了。
一句话,未来得以成渝的视角来看待成都和重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