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巫蛊之祸后汉武帝如何报复残害太子的小人
-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是如何治理官员贪污腐败的
- 有没有拍马屁拍得离谱的故事
- 如果吕布归顺曹操,能在曹营之中排第几
- 女皇武则天晚年所宠幸的四个小鲜肉的结局如何
- 中国被称为“什么之母”的人有哪些
- 为什么古代犯人行刑都要在菜市口,有什么说法吗
- 古代镖师走镖,为何区区十几人,却让胆大妄为的土匪不敢抢劫呢
- 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政府是如何对待太平天国的战俘
- 历史上朱元璋用来治理贪官的剥皮刑罚,是怎样的
巫蛊之祸后汉武帝如何报复残害太子的小人
汉武帝6岁被立为太子,16岁登基,29岁才有的长子刘据。相比较十几岁就做父亲的其他帝王们而言,汉武帝可谓是“老来得子。”因此,武帝备感欣慰,加上同卫子夫正处于浓情蜜意之期,所以没多久就确立刘据为太子。
但是,由于汉武帝在位时间太久,以致于刘据已过中年,并且儿孙满堂,却于皇位还是可望而不可即。如此一来,必然会“夜长梦多”、横生变故。原因很简单,汉武帝不止刘据一个儿子,而围绕皇嗣位置的竞争向来残酷无情。更何况,自从舅舅卫青去世后,刘据背后的势力在逐渐瓦解。
所以,表面上看,刘据的太子之位安若磐石,实际上是危如累卵。好在汉武帝总是以一副“非刘据不传位”的姿态示人,如此才阻挡了一部分人觊觎的目光。然而,汉武帝真的是非刘据不传位吗?其实未必。
(汉武帝剧照)
汉武帝的儿子概况
汉武帝一共六个儿,即太子刘据、齐王刘闳、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昌邑王刘髆、少子刘弗陵。
其中刘据为皇后卫子夫所生;刘闳为王夫人所生;刘旦、刘胥同为李姬所生;刘髆为李夫人所生;刘弗陵母为赵婕妤。
其中,在汉武帝众子当中,齐王刘闳英年早逝,刘弗陵尚年幼,所以其他人都有角逐太子之位的资格。因此,各个蠢蠢欲动、蓄势待发。
特别是武帝晚年,属昌邑王刘髆的实力最强。因为他有两大靠山,一个是舅舅、二师将军李广利,另一个就是丞相刘屈氂。李广利被汉武帝委以重任,刘屈氂则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子,也就是汉武帝的侄子。但刘屈氂同李广利如死党一般,走得最近。
(卫子夫剧照)
而此时的刘据倒显得形单影只,实力单薄,原因是:一、舅舅卫青已经去世;二、母亲卫子夫年老色弛,已不受汉武帝宠幸;三、姨夫公孙贺一家及卫青一部分后人均获罪被诛。所以到最后只剩下一些忠实敦厚的朝臣还能勉强为刘据呐喊站队。既然刘据陷入孤立无援,那么遭人算计已成必然,而汉武帝的态度犹为重要。
汉武帝的态度
刘据之所以遭人算计,其实同汉武帝的态度有很大关系。因为汉武帝连年征战、四处用兵,加上个人穷奢极欲的享乐,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刘据主张还百姓休养生息,停止对外的扩张。但汉武帝的治国为政理念恰好同刘据相反。如此一来,刘据同汉武帝便在政见上产生分歧,以致于渐渐受到冷落。
后来,汉武帝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立刻把刘据推向更尴尬、艰难的境地。
一年,汉武帝巡游途经赵地河间,当地官员为奉承汉武帝,于是故意导演了一出“献美”的戏。官员说,此地有一赵家女子从小双拳紧握,从未有人能掰开过。
武帝好奇,于是驾临该户人家。见到神奇女子后,汉武帝轻轻一掰,小女子双手马上展开,并且露于手心一对精美玉钩。而小女子又生得艳若桃花,武帝即刻笑纳,后赐封婕妤。也就是著名的“钩弋夫人。”
赵婕妤怀孕14个月,生儿子刘弗陵。传说尧母怀胎14个月生下尧,因此汉武帝将赵婕妤的宫殿命名为“尧母门”。尧为“五帝”之一,武帝此举,等于是向人传递了一个传位于刘弗陵的信号。
(钩弋夫人)
那么汉武帝为什么不考虑李夫人之子刘髆呢?其实原因也不复杂,因为汉武帝向来对外戚有抵触情绪。所以李广利等人越是积极,结果事与愿违,刘髆在汉武帝心中凉得也越快。因此,正是由于汉武同太子刘据关系的微妙变化、及青睐幼子刘弗陵的举动,让刘据的威严扫地,更遭来一些人争相踩踏、算计。
算计刘据的人
可能是墙倒众人推吧,首先对刘据发难的人是黄门苏文及小黄门常融、王弼等人。其实所谓的“黄门”不过是汉武帝的侍从,同太监的性质相差无几。而正是由于他们能靠近武帝的原因,所以便有了污蔑刘据的便利条件。
一日,刘据入宫探望母亲卫子夫,由于呆的时间久了一些。苏文便向汉武帝报告说:太子调戏宫女 。武帝非常生气,于是往太子宫邸追加二百名宫女。刘据明白缘由后,痛恨苏文。不久,苏文又指使常融告密,说听说武帝生病,刘据喜形于色、笑逐颜开。后幸亏武帝查实,常融完全是颠倒黑白,无中生有,所以怒斩常融。
(江充剧照左)
其次,刘屈氂、李广利等人也是阴刘据的一类人,只不过他们不敢大张旗鼓罢了。因为只有刘据倒台,才能扶刘髆上位,他们在等待机会。
再则,对刘据下手的人就是江充等人。江充是著名的酷吏,专门充当汉武帝打击奢靡极欲皇亲贵胄们的工具。而江充为讨武帝欢心,所以一向“秉公办事”,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因此,自然难免同太子刘据产生一些冲突。而现实的情况是,如果一旦刘据即位,于江充便是世界末日。所以江充在汉武帝的有生之年必须将刘据扳倒,方可性命无虞、前途无忧。怎么办?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继续拿“巫蛊”做文章。
巫蛊之祸始末
其实,让刘据身死名裂的巫蛊之祸是汉朝巫蛊之乱的发酵期。因为,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汉武帝已经查实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阳石公主(武帝女儿)、卫亢(卫青长子)等人行巫蛊诅咒自己的罪证,涉事人员全部被处死。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江充蛊惑汉武帝说,宫中邪气很重,还有巫蛊作祟。为了使汉武帝相信,江充还找来胡人巫师一起忽悠。巫师的说辞同江充大同小异,而武帝总感觉自己精神恍惚,百病缠身,于是很快相信二人的胡话。接下来,汉武帝便派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人协助江充彻查巫蛊。
江充几个人沆瀣一气,活干的很卖力,皇宫被翻了个底朝天后,终于“找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桐木刻的小人儿与写在丝帛上的诅咒。刘据根本没有埋过这些“蛊物”,但百口莫辩。况且汉武帝尚在甘泉宫调养,刘据本想当面辩解,奈何江充横加阻拦。
迫于无奈,刘据只好听从老师石德的建义,假传皇命,将江充及胡巫捕杀。随后,刘据调发母亲的宫廷卫队守备宫门。而一些不清楚内幕的人纷纷扬言太子要造反,于是引起长安城内一片混乱。这时黄门苏文趁乱逃出京城,到甘泉宫面见汉武帝,说刘据有作乱迹象。
起初武帝并不相信,于是派使者召太子来问话。但使者不敢入城,转而回报说太子已经造反。此时,丞相刘屈氂一面向人禀报太子谋反,一面惊慌失措地逃离京城。此时,汉武帝终于相信儿子谋反,于是下诏命刘屈氂带兵平叛。
刘据寡不敌众,只好矫诏释放监狱囚徒,同刘屈氂军队对抗。之后,刘据又四处“调兵遣将”,结果征集来的胡人部队被武帝的侍郎马通截流。于是刘据又持符节到北营军营请护北军使者任安出兵,结果任安闭门不出。万般无奈,刘据又强行组织市民同刘屈氂对抗,双方会战五天,血流成河。最终,刘据兵败逃亡,后被逼杀于湖县(今河南省灵宝市西北)一农户家之中。
残害太子刘据那些人的下场
刘据去世的消息传回京城后,汉武帝才有所醒悟,于是派人彻查巫蛊之祸的来龙去脉、细枝末节。结果,证实刘据是被冤枉,完全是江充蓄意栽赃、逼迫陷害。而江充及胡巫之前已经被刘据杀死,于是汉武帝下令灭江充全族。黄门苏文则被置于横桥上活活烧死。另外,凡是对太子动过武的人一律满门抄斩。甚至连举兵观望的任安及放刘据出城的田仁也一同腰斩。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内者令郭穰告发刘屈氂夫人用巫蛊诅咒武帝,并且还揭露了刘屈氂同李广利背后策划拥刘髆为帝的内幕。汉武帝下令调查,结果情况属实。刘屈氂被腰斩,家人被枭首示众。李广利叛逃匈奴,其宗族被灭。总之,曾经同刘据直接或间接有过节的人均被武帝杀的一个不剩。
巫蛊之乱,前后有数十万人被无辜杀害,俨然帝王之怒,伏尸百万。斯人已去,汉武帝万般悔恨,然而能让他遥相凭吊的只有耸立在京城的一座思子台与孤悬于湖县的一座归来望思之台。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是如何治理官员贪污腐败的
朱元璋经过数年战争,逐步登上了中国政治权利的最高峰。从明王朝建立伊始,就分别采取多种措施巩固中央集权,加强自身的统治。打击腐败,实现吏治清明就是措施之一,鉴于上述原因,朱元璋势必会将惩贪治腐进行到底。而为了实现他的目标,朱元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确保惩治贪腐顺利进行。
一、法制上的建设
鉴于官员腐败造成的严重后果,朱元璋非常注重法制上的建设与完善。其在位期间,多次参与法律、条令的制定。以《明律》与《明大诰》为代表,尤其是《明大诰》,它是朱元璋亲自编写的一部专门打击官吏贪腐的法律文件。并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一些条例、榜文也相继出台。以《铁榜文》与《大明令》等为代表。这些所有的法律条文的出台无不都体现出朱元璋坚决反贪的决心。
二、监察制度的建设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稳定政权的需要,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监察制度,而这项措施的建设也对整顿吏治,预防和打击官员腐败也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体系,包括中央的都察院、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等,地方上也有提刑按察司、巡按御史等。其次,除了建立官方的机构,朱元璋还鼓励百姓加强对官员的监督。这些措施的提出与实践,强化了明初的监察只能,对明初的廉政建设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三、官吏管理制度的建立
惩贪治腐本身就是针对的就是官吏队伍,而如何建立一支廉洁高效的官吏队伍就显的尤为重要。早在建立明朝的过程中,朱元璋就已经总结历代官吏制度建设的经验教训,并认为官吏队伍尤其是一支廉洁高效的官吏队伍对夺取或巩固政权的重要意义。元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就是“小人擅权,奸邪竞进,举用亲旧,结为朋党。”这更加使朱元璋决心加强官吏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而在统一全国后,也需要建立一支新的官吏队伍。除了由追随朱元璋起义后时的文臣武将外,自中央到地方都需要重新充实官吏队伍。
上述原因都促使朱元璋逐步对官吏管理制度进行建设。他分别从选拔官吏、考核、以及官吏回避三个方面进行了构建,选拔官吏,特别是以德行为先的选拔标准的施行,能够纯洁官吏队伍;对官吏的考核,可以监督、促进官吏保持廉洁;而官吏的回避更是能够直接减少贪墨现象的发生。
朱元璋期望建立一套严格的官吏管理制度,从源头上保证官吏廉洁,减少贪腐的发生。
四、教育宣传的重视
除了法制建设、监督的完善以及官吏管理制度的建构,教化臣民、普法宣传也是朱元璋惩贪治腐中的重要一项,朱元璋通过一系列教育、宣传等手段,以达到对官吏进行廉政教育,对官吏、百姓进行普法宣传,从思想上使官吏认识到清廉的重要性,把腐败扼杀在萌芽里。
五、加强财政制度建设
官吏贪污的方式很多,但归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收受贿赂,另一种就是利用制度漏洞或是利用权利之便私吞国家财产。利用财政制度中的漏洞又是官吏贪污的方式之一,因此加强财政制度的建设对预防贪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没有拍马屁拍得离谱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的男教师,水平一般,但能“积极要求进步”,总是想方设法巴结中心校长。大家送他一个绰号“马屁精”。
每次见中心校长,他都带两支牡丹香烟在口袋里——烟盒里只放两支。因为中心校只有两个校长,一人一支刚够,主任不得抽。烟敬完了,烟盒收起来,留作下次使用。(牡丹香烟是当时的中高档烟。)
经过长年坚持不懈的拍马屁,他很快从代课老师转正成公办教师,又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终于坐上了村小校长的位置。
如今,“老马屁精”如愿当上了中心小学副校长。虽然明年即将退休,但他“舔狗”的本性难改,他依然人前人后的拍着一把手校长的马屁。每天中午到食堂吃饭,他总是点头哈腰的走在一把手校长的侧后方。吃完中饭,他按例献上一支烟,然后毕恭毕敬地替一把手校长点上。老师们看了觉得呕心,离他八丈远。
这是一个拍了一辈子马屁的人。他混得比谁都好。
如果吕布归顺曹操,能在曹营之中排第几
说出来你别不信,他排在第14位。
公元199年,吕布被曹操和刘备联军击败,又被手下侯成、宋宪、魏续出卖,绑到白门楼上。对于阶下囚吕布,曹操打心眼里想收为己用,让其帮着自己打天下。然而,由于刘备说了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曹操听了之后,立刻下令推出吕布,枭首示众。
如果没有刘备的那一句神来之话,吕布归顺曹操,他能在曹营之中排第几?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武功方面:吕布第一
吕布,胯下赤兔马,掌中方天画戟,是三国第一名将、第一猛将、超一流猛将。在武功这一方面,吕布敢自称第二,估计没人敢自称第一吧。
吕布虽然斩将记录比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少,只在虎牢关前秒杀了河内名将方悦和上党名将穆顺两个菜鸟。但是他有两个战绩,令人不得不服。
第一大战绩: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在虎牢关前,吕布秒杀了那两个菜鸟后,又打伤了武安国,击败公孙瓒。张飞看不下去了,于是上前挑战吕布。张飞敢于出面单挑吕布,与之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关羽看见三弟张飞和吕布再打下去,有生命危险,于是冲上去帮助张飞夹攻吕布。关羽和张飞两人夹攻吕布,又打了三十回合,还是没拿下吕布。大哥刘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也上前助战,兄弟三人大战吕布。
经过一番苦战,刘关张三兄弟终于击败吕布,获得大胜。表面上是刘关张三兄弟胜了,实际上却成就了吕布的无上威名。
第二大战绩:曹营六将围攻吕布
吕布除了被刘关张三兄弟打败之外,他还在濮阳之战中被曹营六将群殴过。这一战,曹营之中第一个出战的是虎痴许褚。许褚和吕布大战二十回合,不分胜负。这时,虽然许褚没有战败,但是曹操看出来许褚处于下风,不出五十个回合,很可能会落败。曹操于是派出典韦助战,但是他感觉还不保险,于是又派出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四人从左右夹击吕布。吕布托大了,自以为他能够轻松打败曹操手下的那六个“虾兵蟹将”。
然而,许褚、典韦都是超一流猛将,武功仅次于关羽、张飞,夏侯惇、夏侯渊等四人的武功也不差,尤其是“平头哥”夏侯惇,敢打,敢杀,敢拼,多次硬撼吕布。吕布不出意外被曹营六将击败了,败得很惨,狼狈而逃。这一次,吕布虽然战败,但是虽败犹荣,奠定了其天下第一猛将的地位。
吕布虽然有两败,但是他的武功是毋庸置疑的,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猛将。
信任方面:吕布比其他人差远了
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曹魏宗亲八虎骑是曹操最信任的大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等人很早就独立带兵打仗了,独当一面。
张辽、张郃、徐晃三个五子良将虽然也是降将,但是他们三人的人品比吕布强太多了。没办法,吕布的人品太差了,他先后认了丁原和董卓两个义父,并将这两个义父给杀了。这是人干的事吗?
张辽之前投奔过多个主公,都是身不由己,跟着吕布投奔的。张郃、徐晃两人也是一样的道理。这三人在归顺曹操后,一心一意为曹操,在战场上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最后位列五子良将。
因此,论人品,吕布不但比不上夏侯惇、曹仁等曹魏宗亲八虎骑,他也比不上张辽、张郃、徐晃等五子良将。
综合比较
论武功,吕布一骑绝尘,比曹营之中的许褚、典韦等猛将厉害多了。如果吕布带着骑兵为曹操征战四方,曹操的霸业很可能提前实现。
论信任程度,吕布比曹营之中的所有武将都差,差得还不是一星半点。即使在整个三国演义中,吕布也是人品最差的人了。如果吕布归顺了曹操,并认曹操为“义父”。曹操说不定成为吕布杀死的第三个“义父”。
综合武功和信任程度两方面考虑,吕布如果归顺曹操,在曹营之中的排名仅次于夏侯惇、曹仁等曹魏宗亲八虎骑和五子良将之后,排在第14位。他在曹营之中的地位很可能只是一把坚不可摧的刀,只是为曹操征战四方,却不掌握实权,这样对于曹操来说,是最保险的。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女皇武则天晚年所宠幸的四个小鲜肉的结局如何
公元690年,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最有权利的女人,她也有空虚寂寞的时候,男人当皇帝,后宫有佳丽三千,可女人当皇帝,后宫的佳丽有个鸟用,她喜欢的是小鲜肉,帅哥。懂女人心的还是女人,她的女儿太平公主充当马前卒,替她物色人选。 首选的是冯小宝,混迹于市场的药材贩子,可他英俊潇洒,风度翩翩,深受武则天的宠幸,可冯小宝毕竟是普通老百姓,与武则天的地位太不匹配了,于是武则天和太平公主給冯小宝进行一番包装,并赐名薛怀义,薛怀义不负武皇的厚爱,交给的任务办得有板有眼,武则天破格提拔薛怀义为三品大将军,封梁国公,统率军队,带兵打仗,远征突厥。
慢慢的,薛怀义有点小膨胀了,不知道天高地厚,连御史、宰相都不放在眼里,引起了武则天的不满,薛怀义就成过气了,见武则天想分手,薛怀义不服,想挽回这段感情,多次对她示好,可武则天根本不领情,薛怀义心灰意冷,感觉武则天太绝情了,于是一把火烧了明堂,殊不知明堂可是武则天的圣殿,是她号令天下的场所,武周王朝的象征,烧掉了武则天心中最神圣、最珍贵的东西,武则天岂能饶了他,你知道的,薛怀义死得很惨。
下一个是御医沈南璆,长期服务于武则天,武则天让他侍寝,可沈的身体太差劲了,根本满足不了武则天,最后精尽人亡,翘辫子了。
太平公主又给武则天找来了张易之、张昌宗两个帅哥,他们是弟兄俩,年轻貌美,能歌善舞,武则天比较满意,深受武则天宠幸的二张对权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武则天晚年把朝政交给二张把持,二张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害人无数,连唐中宗李显的儿子和女儿都被陷害致死,哪个还敢惹他们。 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不起,宰相张柬之率领众大臣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病入膏肓的武则天已是秋后的蚂蚱,无力回天,只能从命,没有了大姐大罩着的张易之、张昌宗如霜打的茄子--焉了,被斩首,尸体悬挂于城外,无人认领,那叫一个惨啦。
武则天的宠男没有一个善终的,个个都死得很惨,套用现在的一句流行语;作宠男有风险,入行须谨慎。
中国被称为“什么之母”的人有哪些
中国被称为“什么之母”有:女娲被称为“人类之母”,吴健雄“原子弹之母”,宋美龄“中国空军之母”,吴健雄“原子弹之母”,林巧稚“万婴之母”,戴爱莲“中国舞蹈之母”,夏培肃“中国计算机之母”,李佩“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卢光琇“中国试管婴儿之母”,严仁英“中国围产保健之母”等,下面介绍其中的6位。
宋美龄:“中国空军之母”
宋美龄(1898——2003),中华民国第一夫人,1936年出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为组建空军,向外国采购飞机,聘请外国顾问。1937年春,授权掌握空军,邀请美国陈纳德将军为空军顾问,组建“飞虎队”,成为名义上中国空军的总司令。有“中国空军之母”之称。
吴健雄:“原子弹之母”
吴健雄(1912-1997),民国十大才女中唯一的女科学家,对20世纪的实验物理学做出了一系列重大贡献,被誉为东方的居里夫人。1944年,她参与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解决了连锁反应无法延续等重大难题,被誉为为“原子弹之母”。1956夏天至1957年1月,她采用钴60进行β衰变实验,发现了宇称在弱相互作用下的不守恒,推翻了 “宇称守恒定律”。1975年,成为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任女性会长。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将“东方的居里夫人”的名字留在了永恒的星空。
林巧稚:“万婴之母”
林巧稚(1901-1983),医学家、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她是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她一生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万婴之母”。
戴爱莲:“中国舞蹈之母”
戴爱莲(1916—2006),著名舞蹈艺术家、舞蹈教育家,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作品有《波斯广场的卖花女》、《杨贵妃》、《伞舞》、《警醒》、《进行曲》、《哭泣的垂柳》、《游击队的故事》、《思乡曲》、《空袭》、《东江》等,被誉为“中国舞蹈之母”。
夏培肃:“中国计算机之母”
夏培肃(1923—2014),电子计算机专家,中科院院士,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奠基人之一,20世纪50年代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60年,设计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电子计算机,被誉为“中国计算机之母”。
李佩: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
李佩(1917——2017),著名语言学家,“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夫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英语教授,她创办的“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师资班,是该学科在国内的开拓者,被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李佩星”。
为什么古代犯人行刑都要在菜市口,有什么说法吗
古代处决犯人,一般选在街头、闹市区。《唐六典·刑部》中规定,“凡决大辟罪皆于市”。北京有条歇后语,叫“鹤年堂讨刀伤药——死到临头”,就是因为鹤年堂药店在清代京城有名的刑场菜市口附近。汉律中规定的枭首、腰斩、弃市三种死罪,也都要选择在如清朝菜市口这样的地方执行。
枭首,即砍头,头砍下来后要悬挂在木杆上头“公示”,这是秦朝处决死囚的常用手段,即所谓“枭首示众”,后来也有将头颅悬挂于城门楼上的。至于“弃市”之刑名,则直接因为行刑地点位于“市”,犯人在街市上处死后,不准收尸,原地“晒尸”一定时间,供公众观看。
古代镖师走镖,为何区区十几人,却让胆大妄为的土匪不敢抢劫呢
土匪要是敢抢镖师,基本上就等同于自取灭亡。
我们都知道,镖师在古代是一个很重要的存在,押送重要财物,保护重要的人,这些都是古代镖师的业务范畴。
不过,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通常镖师在走镖时,出动人数最多也不过十几人左右,但一路上很少遇到抢劫的。
要知道,古代历来不缺乏胆大妄为的劫匪,但他们为何在面对镖师走镖时,却不敢出手呢?
实际上,并非是劫匪不敢对镖师出手,而是他们曾经有血淋淋的教训在前,这些教训让他们知道,抢劫镖师等同于自寻死路。
并且,即便是抢劫镖师后侥幸成功,但也会给劫匪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哪怕是得了一笔横财,但也是有命挣没命花,因此,古代那些胆大妄为的劫匪,只能放弃了镖师这块肥肉。
古代镖师走镖,讲究的是“三分靠实力,七分靠面子”。
不过,这句话的意思,可不是说镖师仅凭三分实力,就可以行走江湖了,如果哪个镖师或者镖局敢这样,那么早晚会死得很难看。
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是,如果能用面子、交情解决问题的话,那么镖师能不出手尽量不出手,只有遇到那种软硬不吃的劫匪,镖师才会出手将其干掉。
这便是“三分靠实力,七分靠面子”的真正含义,也是古代镖师奉行的行业准则。
那么,镖师这个行业,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行为准则呢?其实这和古代镖局特殊的行业环境有很大关系。
历史上第一家真正意义的镖局,出现于乾隆时期,当时有个绰号为“神拳张黑五”的人,武艺高强,后托关系得到了乾隆皇帝许可,在京城成立了兴隆镖局。
由此,兴隆镖局便成了历史上第一家镖局。
兴隆之后,又先后开了不少镖局,其中,比较出名的有会友、永兴、志成、正兴、义友、光兴等八家,在当时合称为“京城八大镖局”。
其中,在江湖中名声最响亮的,莫过于会友镖局。
根据记载,会友镖局的业务范畴很广,除了传统的业务之外,还涉及不少其他业务,总之,凡是带有保护性质的,会友镖局均有涉足。
比如,李鸿章的宅邸,就是由会友镖局常年看护的。
而会友镖局之所以业务范围这么广,且李鸿章愿意请他们看家护院,所倚仗的,正是其在当时雄厚的实力。
据记载,会友镖局的创始人名为宋彦超,其最拿手的本领,就是一套叫做“三皇炮捶拳”的拳法,靠着这套拳法,宋彦超曾连败京城多名高手。
打出名声之后,宋彦超又结识了八卦掌祖师董海川,两人成为挚友后,便在京城开设了会友镖局。
有两大高手坐镇,可想而知会友镖局的实力有多么强横。
不仅如此,宋彦超还广收门徒,将他的“三皇炮捶拳”传授给了弟子,靠着这种方式,会友镖局从上到下,均是有真本事的练家子。
正因为会友镖局从东家到镖师,都是功夫好手,因此,愿意找他们保驾护航的人越来越多,其生意也越做越大。
之所以要单独说一说会友镖局,就是通过其创立到发展,以及壮大的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能看出,古代一个镖局想要站稳脚跟并发展壮大,需要的第一个前提,就是有一定的实力。
正所谓真理只在剑锋之上,只有有了实力,同行或者合作伙伴才会认可。
除了实力之外,镖局最看重的就是面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交情。
这个交情,包括镖局与官府之间的交情,以及镖局与各路山贼劫匪之间的交情,有了交情,才会让镖局的业务开展起来更为顺畅。
像会友镖局,在当时可以说是“黑白通吃”,其背后拥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上至朝廷,中至地方官府,下至各区域的山贼流寇,几乎都和会友镖局有来往。
有了这种关系网,不管是会友镖局走到哪里,当地各方势力都会给其一定面子,而会友镖局也凭借这一点,基本上都圆满完成了每一次的押镖任务。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各方势力都愿意给会友镖局面子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会友镖局具备强横的实力。
面子是打哪儿来的?一句话,面子是靠实力支撑起来的。
如果会友镖局实力不济,没有高手坐镇,底下的镖师更是本事稀松,在道上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战绩,那别说同行看不起他们,也不会有人敢把护卫的任务交给他们。
所以归根结底,有强横的实力,是古代镖局能安身立命的基础。
而镖师之间之所以会流传“三分靠实力,七分靠面子”这句话,则是因为镖局生意想要做得长远,靠的不是好勇斗狠,而是和气生财。
举个例子,镖局出一趟镖,路上难免会遇到劫匪,遇到之后怎么办?直接开打吗?
如果开打,就会造成伤亡,要是运气不好,己方出现伤亡的话,那对于镖局来说,就是一大笔支出。
镖局需要向死伤者支付医疗费或者赡养费,而这都算进了镖局的运营成本之内。
一次两次尚且勉强能接受,但如果次数多了,手底下的镖师死了好几个,那镖局的生意还做不做了?
并且,一个镖局老是有人死伤,那么就会出现镖师们不愿意再跟着继续干的情况,毕竟镖师是来挣钱的,谁也不想有命赚没命花。
所以,在镖局中,前辈经常会教导后辈,行走江湖要“和气生财”,能不动手尽量不动手,利用交情和面子,将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说完这些,再来说说古代的山贼劫匪为何不敢对走镖的镖师下手。
能当山贼劫匪的,大多是一些亡命之徒,但这些人看到镖师押送的真金白银后,却不敢动手抢劫。
为什么呢?因为镖局有“三硬”,这“三硬”让山贼劫匪极为忌惮。
首先第一“硬”,就是本身的实力硬。
前文讲过,凡是能开镖局,并且能在江湖上站稳脚跟的,无一不是具备相应实力的,会友镖局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
会友镖局不仅有宋彦超和董海川坐镇,并且麾下还有不少镖师是两人的亲传弟子,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不错的武艺。
比如,有着“国术大师”之称的杰出镖师李尧臣,就是会友镖局的一员。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镖局的整体实力都能拿得出手,而反观那些山贼流寇,这些人除了胆大妄为之外,很少人具备高强的武艺。
两相比较,谁强谁弱一目了然。
因此,山贼劫匪们即便是有心想劫持镖局的货物,但也得掂量掂量,是不是能打得过镖局的镖师们。
要是打不过,还去劫镖的话,那和自寻死路没什么区别。
并且,即便是碰到武艺高强的贼人,让其侥幸劫走了财物,但镖局为了名声,也不会善罢甘休,往往会追杀到底。
举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在光绪年间,会友镖局从保定押送十万两官银要送到天津,途中遇到了一伙贼人,这伙人武艺不错,一番争斗下,居然让其得了手。
事情发生后,会友镖局上下震动,这不仅仅是押镖任务失败,更重要的是,要是传出去,这就等同于砸了自己的饭碗。
于是,会友镖局在查清何人所为后,派出了大量麾下高手,最终不仅成功找回丢失的镖银,还将这伙劫匪一一拿获。
而这伙人的头目,为了活命甚至逃出了山海关,他以为这就不会有人再追杀他了,但即便如此,最终还是被会友镖局的镖师成功抓获。
这个例子就充分说明,惹了镖局,就等于捅了马蜂窝,哪怕是逃到天涯海角,也照样会遭到追杀。
正因为有这种极为麻烦的后果,所以山贼劫匪们在面对镖师押镖时,都得考虑考虑自己是不是能扛得住镖局报复,如果扛不住,那倒不如收点过路费,两相和气下,放镖师过去。
其次,镖局的“第二硬”,是其关系硬。
关系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镖局与镖局之间的联盟关系硬,二是镖局与道上的绿林人物的交情硬。
先说镖局与镖局之间的联盟关系,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天下镖局是一家”。
什么意思呢?镖局与镖局之间,除了有业务上的竞争关系外,整个行业其实也属于相互扶持的联盟。
并且,各镖局之间,人员也较为熟悉,甚至存在同门师兄弟之类的关系。
因此,不管是出于私人关系也好,还是出于维护整个行业的环境,各镖局之间,都会在某一方出事时援手帮助。
就拿前文所说的会友镖局追查劫走他们十万两官银一事来说,当时在事发之后,会友镖局就是联合其他几个镖局一同进行追查的。
并且,在查明贼人是谁之后,为了将其缉拿归案,各镖局毫不吝啬地派出自己顶尖的镖师,协助会友镖局,最终将贼人头目拿获。
甚至在当时贼人躲到山海关外后,也是其他镖局纷纷利用自己的关系,查出了贼人头目的下落。
之所以他们愿意帮助会友镖局,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任由这一伙贼人肆虐的话,不仅会友的牌子砸了,同时也给其他镖局在进行押镖任务时,增加未知的难度与风险。
因此,于公于私,各镖局之间都会形成联盟来互帮互助。
同样的道理,如果山贼流寇不开眼敢对某一家镖局下手,就意味着他惹的不仅仅是一家镖局,而是整个镖局行业中的所有镖师。
除非是山贼流寇就此远走高飞,并隐姓埋名不再江湖上出现,不然的话,他将面对所有镖师的追杀。
除了镖局与镖局之间的联盟关系,还有一个就是镖局与绿林之间的关系。
镖局的日常,打交道最多的,就是绿林中的各色人等,这其中包括大小山贼,也包括占据各个区域的劫匪流寇。
而不管是山贼还是劫匪,他们同样也有一定的组织,也有各自的“码头”。
而镖局对于这些“码头”,通常都会十分熟悉,并且对各个“码头”的领头人,也有一定的交情,毕竟镖局做的买卖,最大的障碍就是这些人。
因此,逢年过节也好,或者是平日里也罢,镖局早就与绿林中各个领头人打好了良好关系,当然,花钱是肯定少不了的。
有了这种关系基础,一般在押镖时,镖师们只要报一下各自的名号,双方就会知道这属于是“自己人”,既然是自己人,那自然就不会对镖师下手。
如果报完名号依然遭到洗劫的话,那这群实施抢劫的山贼将来就惨了。
他们各自的堂口、码头等组织,会迫于镖局追责的压力,来处置这些胆大妄为的山贼,毕竟大家都是求财,这样撕破脸,对谁都没有好处。
当然,也有没什么组织,要钱不要命的劫匪,面对这种人的时候,镖师们只能是硬拼了,即使是出现死伤,也得保证押送的财物安全,这就是镖师的使命。
还有,就是镖局的“第三硬”,即后台硬,这一点,是山贼流寇最忌惮的地方。
镖局这个行业,其实历史非常悠久,清代之前就已经存在,不过,并没有形成正规化和行业规模。
而前文也做过介绍,乾隆年间成立的兴隆镖局,算是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镖局。
而兴隆镖局之所以能成立,是得了乾隆皇帝的许可,换句话说,兴隆镖局与朝廷和官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仅仅是兴隆镖局,包括后来的会友等“京城八大镖局”同样也是如此。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会友镖局,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宅邸,就由会友的镖师常年看护,由此可见,大部分镖局都多多少少与官府有牵连。
甚至,部分镖局,还有官府或者朝廷的人参与经营。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敢劫会友或者其他镖局的镖,那其实就意味着他是在与朝廷、官府作对。
而在古代,与朝廷、官府作对的下场一般都很惨,哪怕是再大的绿林组织,也不愿意这么干,毕竟一旦这么做,那就等着灭门吧。
况且,镖局除了会接一些私人的业务外,也经常会接官府的业务。
像前文所说的会友镖局押送的十万两银子,其实是盐法道的银子,说白了这些银子属于是“税银”。
而在事发之后,当时官府也介入了追查劫匪之中,并且,最终这伙劫匪被缉拿之后,也是交到官府手中进行处决。
甚至在当时,慈禧太后都对此事进行了过问。
既有朝廷、官府的支持,又经常接到官府的业务,在这种情况下,哪个不开眼的劫匪敢对镖师下手,除非是他不想活了。
因此,古代镖师走镖时,虽说押镖的人数并不是太多,但劫匪也很少敢对其下手,究其原因,主要是镖师的实力过硬、镖局与镖局休戚以共,再加上镖局与绿林之间也有协议或者约定,最重要的,是镖局的后台有朝廷和官府支持,让劫匪山贼有所忌惮,所以才不会对镖师下手。
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政府是如何对待太平天国的战俘
太平军被俘后,清军那是毫不手软,基本都杀害了,八旗也好,汉军也好,有点身份的单个剐,小头目集体砍,打惨了还屠城,特别是湘军的将领,个顶个的屠人好手,比如曾国藩外号“曾屠夫”,曾国荃的外号“曾剃头”,彭玉麟的外号“活阎王”,王鑫的外号“王老虎”等,尤其是曾大帅,虽然功劳最大,成就最高,但杀戮过重,在历史上留下诟病。
李鸿章在剿灭太平军时,手段也狠辣,苏州杀降、捕杀护王,肃清江苏之日,即被封为一等肃毅伯。
再看看太平天国的这些王们,无论大王还是小王,只说被俘的,翼王石达开、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靖王李开芳、愍王洪大全、干王洪仁轩、求王林凤祥、祜王蓝成春,启王梁成富,扶王陈得才等,太多了,都被杀害,有的是当场就砍了,有的是集体枭首示众,有的是押解到北京杀害的,且相当一部分是处以千刀万剐,给剐死的,封了2000多个王的太平天国到覆灭时,这些王们全死了,一个不留。
图为常安军,也叫华尔洋枪队,是一支由外国人训练中国人组成的洋枪队,主要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烧杀抢掠,臭名昭著。
除了这些王们,还有下级将领、小头领带人投降或被俘的,基本是枭首凌迟,比如《僧格林沁奏折》记载,求王林凤祥被俘后,底下小头目萧风山带领着91人出降,除了小孩,其它人全被被砍,无赦免;《琦善奏折》记载,在江苏仪征县俘获为太平军运粮的农民24人,直接被就地正法;《和春奏折》记载,在庐江县生俘180多名太平军,头目凌迟,士兵砍头;另外《蛮氛汇编》记载,当年僧格林沁为祭奠阵亡清军将士,捆缚8000名太平军俘,集体挖心活祭;《曾国藩奏折》记载,湘军底下悍将吴坤修在攻打江西时,每抓获战俘必剥皮挂树。
程学启,曾为太平军陈玉成的部属,安庆陷落后降了清军,归属李鸿章淮军,累战功至南赣镇总兵,加提督衔,1864年攻嘉兴时战死。
不过在剿灭太平天国前期时,也有一些战俘为清军所用,但屈指可数,比如陈玉成的部下程学启带着丁汝昌等300人投降了曾国荃,曾当时为了战局考虑而暂时收留,但并不相信他们,每战都让其冲在最前面,谁知这伙战俘很勇猛,后来程学启官至总兵,而丁汝昌我们都熟悉,北洋水师提督,民族英雄。此外还有韦俊,他是韦昌辉的弟弟,韦昌辉因天京之变被杀后,韦俊投降清军,被封为参将,他也是极少投降未杀的太平军将领。
图为到南美的华工们正在接受身体检查。
网上有传闻,说太平天国覆灭后,有大量俘虏被清政府卖给葡萄牙商人,然后远渡南美洲从事矿工奴隶,为了争夺硝石矿,还帮智利打败了秘鲁,获得了永久居住权,但通过《海外华人发展史》查看,当年在南美洲确实有很多华工,并组成了武装力量,这些人是陆续前往南美谋生,与清政府和太平军无关。
历史上朱元璋用来治理贪官的剥皮刑罚,是怎样的
剥皮是仅次于凌迟的残酷刑罚,朱元璋无疑是将剥皮刑罚创新到发展到极致的帝王,他在剥皮的基础上创新出一种名为“剥皮揎草”的刑罚。
明朝以前,剥皮刑罚所剥的大都是面皮。据记载在十六国时期,前秦苻坚为了取乐,让剥去面皮的囚犯为他跳舞。北齐高氏一族也钟情于剥人面皮,高澄为了报复侯景,将其妻、子剥去面皮放到油锅中煎死。
到了元朝,剥皮已经发展成剥整张人皮。忽必烈时期,经常对搜刮百姓的官员采用剥皮的刑罚来平息民怨。明朝时期,剥整张人皮的事有很多。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到最后一位崇祯,包括一些酷吏、起义军,都曾剥过人皮。
对此,鲁迅先生在书中做过精辟的概括:“大明一朝,以剥皮始,以剥皮终,可谓始终不变。至今在绍兴戏文里和乡下人的嘴上,还偶然可以听到‘剥皮揎草’的话,那皇泽之长也就可想而知了。”
朱元璋是草根出身,和元军及各路起义军一路拼杀才坐上了皇帝宝座,他既清楚百姓疾苦,又痛恨贪官和发对他的人。政权初建,朱元璋就发明了“剥皮揎草”的刑罚来对付他最痛恨的贪官污吏。
朱元璋规定,哪个地方有鱼肉百姓的官吏,百姓可进京告状。官员贪污六十两以上的白银,就要杀头,并且把他的皮全部剥下,用草填成人皮草袋,放在府衙的旁边,用以警戒后任官员。
当时在每个州府县衙附近,都设有祭祀土地神的厅堂,需要时用做剥皮场所,此处也称为“皮场庙”。朱元璋对后宫管理非常严格,不准太监娶妻,如有违反者均要处以剥皮之刑,凡犯了死罪的太监,均要用凌迟或剥皮代替斩首。
明朝最有名的剥皮案当属蓝玉案了,朱元璋将开国功臣蓝玉剥了皮,还让各省传看这张皮。明末时期,张献忠占领成都后,在蜀王家的门楼里发现了一尊穿着朝服的人像,实际上是用人皮填充的,知情人告诉张献忠这就是蓝玉的下场。
张献忠受到朱元璋的启发,入川后也是经常使用剥人皮的刑罚。史料中就有张献忠将对他不忠的崇祯时的进士龚完敬剥皮的事,他不但将此人剥皮,而且还学朱元璋惯用的手法,剥完皮之后还要揎上草,以警示他人。
明朝自朱元璋之后,还有许多的皇帝和大臣等剥过人皮。如朱棣靖难占领南京后,大肆镇压拥护建文帝的官员,景清和胡闰就被朱棣剥了皮。景清被剥皮揎草后,挂在长安门警示他人。胡闰则剥皮揎草后,挂在武功坊示众。
明武宗朱厚照在处置赵链谋反一案中,有三十七人被下令处死,其中六人被剥皮,但没有揎草,而将人皮做成了马鞍。朱元璋之后的剥皮刑罚,已不单适用于贪官,其适用范围有所放大。
到了嘉靖时期,海盗头目王艮被抓住处死后,他的皮被剥下来做成了“人皮鼓”。明末太监魏忠贤也是剥皮刑罚的行家,他把朱元璋的剥皮揎草进行了改良,直接往人身上浇已经融化的沥青,等凝固后用锤子敲打,便可得到完整的人皮壳。
以上便是明朝自朱元璋以来的剥皮刑罚,从最初的政治贪官污吏的剥皮揎草,逐渐发展成后来的处置死刑犯人的惯用刑罚。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大明一朝,以剥皮始,以剥皮终,可谓始终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