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真正见过世面是什么样的
这可不好说,都有自己的看法跟见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得失自知。能伸手帮人决不落井下石再踹人几脚,路见不平能出手决不含糊!八面玲珑不油嘴滑舌,知己知彼仍互通有无。这是咱一个屯子人的为人处世的原则。这啥题目这是,没整明白,是人还是世面?反正是按人的看法答的,对不对各人自有主张,解释权归咱,谁都不好使!
什么叫“见过世面”你觉得一个人怎样才算见过世面
谢谢!什么叫“见过世面”?
我觉得一个见过世面的人,是一个大气之人,有一身正气,一种能洞察世界的能力。
见过世面和没见过世面的孩子,差距有多大
毕淑敏说:“因为见过世界的广阔,你就会知道自己的渺小。”
见过“世面”和没见过“世面”的孩子,真得会有天壤之别,但见识这种东西,不是一朝一夕习得的,靠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年累月的积累与提升。
先讲讲我的亲身经历
我从小出生、成长在农村。
小时候,整个村子里,只有村大队有唯一的一部电话,偶尔谁家有亲友来电话,广播就会叫道:“XXX,有你的电话,请你到村大队接电话。”
但一年到头,这样的广播通知也没有几次。在那贫瘠的山村,其实并没有几户人是有在外的亲友给他打电话的。于是,这部电话俨然是个装饰品,像宝贝一般被锁在村大队的办公室里。
后来我到省城读书,宿舍楼下的小卖部有一部电话,不上课的时间里,广播总是不断地响起:“女生宿舍X0X,XXX电话。”
同寝室的女孩子们,常常接到电话,我非常羡慕,一方面是因为那时常被人惦念的感觉真温暖,另一方面,我真想体验一下接电话的感受,那是不足为外人道的、深深地自卑。
半个学期过去了,从来没有找我的电话,我鼓起勇气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
之所以需要鼓起勇气,是因为那时候的话费还很贵,而我一个月的生活费只有200块,扣除买书和日用品,基本上每餐伙食费只维持在1.5-2元,而打一次长途电话,寥寥数语的话费对我而都是巨大的压力。
平生第一次打电话,我感觉到自己的心砰砰直跳。
那通电话还是给了我莫大的满足感,听到久违的亲人的声音,知道他们心中的惦念,还终于知道打电话是怎么一回事了,未知的“神秘感”带来的自卑,消散了一些。
是的,我就是这样没见过“世面”的孩子,有太多人生中的第一次,我都谨小慎微地观察周围的同学,悄悄模仿,生怕被看出自己的无知和匮乏。
第一次进入电脑机房上机,用286电脑操作doc命令进行;30字/分钟的打字测试,城里的同学轻轻松松就完成了,我却是在纸质“键盘”上练习了许久才通过的……
没见过世面的匮乏感,折磨了我许久。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外企,有次公司聚餐,从知道要去吃西餐开始,我就惴惴不安。那时候互联网还不发达,不了解的事情,无法通过网络迅速得到答案。
就这样,我参加了一次貌似精致,实则内心饱受煎熬的聚餐,也算解锁了吃西餐的技巧。
很多这样的第一次,在最初那几年,我因为没见过“世面”,如履薄冰,天知道我克服了多少内心的惶恐与不安。甚至曾经自我怀疑,认为不够好的自己不配被爱。
后来,我终于在城市里扎稳了脚跟,除了仍然不会讲这个城市的方言,我已经完全融入这个城市,再也不用战战兢兢。
作为妈妈,我不能让自己孩子的世界,只有方圆几里地,我希望他看到的世界,是开阔的、丰富的、美丽的、多元化的。
见过世面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究竟有多厉害?
见世面越多的孩子,越知敬畏,从而知进退,因此不会困顿于眼前的忧患与不足。
胡皓康,明星胡军的儿子,他才10岁就已经挑战过世界上最快的过山车,还曾经穿越一百五十公里的沙漠戈壁河滩,并且有40公里河谷砂石路穿越经历。
李嫣先天唇腭裂,这种不同于常人的缺陷很容易引起自卑,然而李嫣却没有,她敢于从容自信地在时装周上秀出自己,不卑不亢地面对镜头。
黄磊的女儿黄多多更是令我由衷发出感慨:见过世面的孩子,原来这么厉害!
她曾与斯皮尔伯格对谈电影,和何炅一起演话剧;用英文写诗、时装周走秀、钢琴比赛夺冠……
多多在小小的年纪里,无数光环加身。让我们来看看黄磊的家庭教育吧:
1.给孩子充分的尊重
允许年仅13岁的多多,依照自己的审美和意愿染发就是力证。
2.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
黄磊和孙莉的爱情,可谓是娱乐圈的超级“模版”。虽然他们已经结婚二十多年,现如今依然甜过初恋。
3.最最重要的,是黄磊夫妇常常带领多多去见识更广阔、更多彩的世界——
黄磊曾在其微博文章《她准备好了》中写道:“在多多两岁的时候,我们就带她一起参加《暗恋桃花源》巡演,到今天整整十年。我们走过了四十几个城市,演出了近500场……”
参加过无数次巡演的多多,早已耳濡目染,在生命早期的前十年,便完成了对话剧的理解。难怪她初登舞台,就有大将之风。
她眼里住着星辰大海,笑容可融化一切,浑身散发着从容优雅的气质。
见过世面的孩子,在人群里一眼便能看出来。这种富养,与华服美食无关,更多的是宠辱不惊,是眼神里的清澈与宁静。
“见世面”就是让孩子维持心理健康、增加社会适应性,具备更好的应对生活的能力。
《小王子》中有这样一句话: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千万不要鼓励人们去伐木、去分配工作、去发号施令,而是要教会他们去渴望大海的无垠和高深莫测。
教育孩子也是同理,若一味地威逼孩子读书、写作业,施以考试的压力,并不会让孩子爱上学习,甚至可能培养出叛逆、厌学的孩子;
而应该带孩子去看见更广阔的天地,培养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进而从内在激发出孩子的驱动力。
世界日新月异,带孩子见世面刻不容缓
5年前,我们出门忘了钱包,是一件很慌张的事;现在只需手机在手,从容不迫。
4年前,我们出行还要在路边等路过的出租车,现在网络约车精准便捷。
去年,刘强东宣布未来京东将全面实现“无人公司”,用AI技术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马云也曾直言:
未来三十年是最佳的超车时代,是重新定义的变革时代。
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孩子进行,记、背、算这些东西。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
身为父母,我们怎能容许自己的孩子十几年寒窗苦读,却跟不上知识迭代的速度?
历史的洪流滚滚而来,想要保持竞争力,你只有跳上去浪尖,跟随它的方向。
父母应该如何带孩子见世面?
1.【行万里路】
“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到过巴黎,那么以后不管你去哪里去,它都会跟着你一生一世。”
——海明威
旅行的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重视。
寒暑假、节假日,家长们争先恐后地带孩子出现在各地名胜古迹,欣赏名山大川,甚至漂洋过海,走向世界。
当然,仍有很多家庭囿于经济条件等因素,不能带孩子去巴黎看铁塔,不能给孩子报名四万的欧洲夏令营,甚至连带孩子去一趟首都看看长城故宫都是奢侈……
事实上,我们也知道,并不是条件好的家庭都养出了优秀的孩子,每年高考过后,总有“寒门贵子”的励志故事广泛传播。这关键还是在于如何旅行——
带孩子见世面,不是带孩子去报个班,旅个游,去外面晃荡一圈就可以培养出来的。“到此一游”的结果,就像写在沙滩上的字,岁月的流水轻轻冲刷,便不复痕迹,无法真正将所见所闻融入孩子的灵魂之中,成为他终身散发的气质。
而虽然有些家庭的物质生活并不好,但家长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忍,教会孩子在逆境中不放弃;家长对事对物的平和,对所遇到之人的真诚,通过言传身教投射到孩子身上,烙印在孩子心里,从而影响其思维模式和认知模式的形成。
孩子每“走”的一步,都算数。这也是带孩子“见世面”。
“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他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
——龙应台
2.【读万卷书】
如果说旅行是有经济条件门槛的,那么,阅读则是面向所有人(不论贫富),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
世人劝学,经常用的一句话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不只被古代读书人奉为经典,也鼓励不少现代学子努力向上。
小时候,父母对我和弟弟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读书是你们改变命运,离开穷山沟的唯一方法。
阅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更无须赘言。
3.【互联网时代,宛如一只无形的手,帮孩子推开一扇新的大门】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互联网实现了麦克卢汉的预言,我们生活的世界成为了地球村,互联网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视野,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提供获取信息的新渠道。
从前,孩子们只能聚集到教室听老师授课,如今,一条网线联通千里之外,孩子坐在家里也能听名师授课;知晓天下大事;通晓古今。
互联网让我们更便捷地获取到多元的信息,充实知识储备。同时,互联网也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使得我们越来越习惯快餐式地获取知识,而缺少深度阅读和思考。
身为父母,可以通过互联网带孩子“见世面”,但一定要帮孩子把好关,避免蜻蜓点水工的知识获取,更应避免孩子沉溺网络。
【总结】
从家庭教育方面讲,“见世面”真正的含义就是让孩子从家庭过渡到社会,让孩子了解社会的不同侧面,进而了解世界的不同侧面。
一个人面对生活难题的时候,是否能够找到最佳的应对策略,往往取决于他是否有足够多的对世界的了解,因此,足够多的对世界的了解才是孩子人生成功的基石。
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模式,决定了他应对事情时的策略,最终影响到他的成功与幸福。
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提升认知模式和思维模式?
指引孩子——
在与人的交往中见识,
在与自然的交往中见识,
在与自己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去寻找见识,
在与自己不同的家庭背景中去寻找见识,
在与自己不同的阶级经济地位中去寻找见识。
正如王家卫在电影《一代宗师》里说:人这一生,就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过程。
见自己,感受了本我和真我,所以豁达。
见天地,体会了伟大与渺小,所以谦卑;
见众生,明白了众生相,所以宽容;
想起苏轼那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一个人,见过天地之大,才能做到心有乾坤。
写在最后:
“见世面”对孩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父母的眼界、高度和思维,恰恰决定了孩子能见多大世面。
而孩子认真读过的书,用心走过的路,最后都会成为他身体和思想的一部分。
我是@愫说育儿,不间断分享科学育儿心得,欢迎关注、互动、点赞。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