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这是《诗经》名句,意谓: 七月火星降落,天气开始转凉,到九月就要准备过冬的衣服了!
诗经中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的“火”字是指什么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里的“火”,指的是天上的星宿。
两句诗,译成白话是——“七月火星向西移,九月开始发冬衣”。
若把“七月流火”理解为七月天如下火一般炎热,就错了。
再者,千万别把“火星”误认是“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中的“火星”。
此“火”非彼“火”,乃“东宫苍龙”中之恒星也。具体说,是“心宿”三星之“中星”,即“心宿二”。古时称“火”或“大火”。
《集传》曰:“七月,夏之七月也。流,下也。火,大火,心星也。”此云“七月”为夏代历法。
《毛传》:“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
此两句,出自《诗.国风.豳风》。诗中,隐藏着上古先民的“重大秘密”。
第一个,“豳”。
“豳”,是周族祖先后稷之孙公刘率族众迁居之地。
《史记. 周本纪》说,周的始祖后稷,名叫弃。其母属有邰氏部族,叫姜原,在野外看见巨人脚印,踩后怀孕生下了后稷。后稷从小志向远大,喜欢耕种。长大后,尧帝让他担任了管农业的官员。后来舜帝把他封在了邰这个地方,以姬为姓。后稷去世后,儿子不窋(zhú)继位。晚年,夏后氏衰败,不重视农业,他失去了管农业的官职,于是迁徙到了戎狄之间的地方居住。不窋死后,其子鞠继位。鞠死后,儿子公刘继位,迁徙到了豳(bīn)这个地方,依然致力于农业,使民众生活大为改善,很多人来归附他。周族从此开始兴盛。
“豳”是邠(bīn)的本字。古代指从甘肃庆阳邠地以东至于山西汾水流域一带。周人所居,应该在沮漆二水之间。
这里,不少地方是农业不发达地区。《诗.大雅.笃公刘》说,公刘带领族人渡过渭水,来到对岸向姜姓高等级农业部族学习;“取厉取锻”,制作磨石和砧石等石器工具,成功实现了“转型”。
徐中舒先考证说:“周人起于白狄”。就是说,原来周人以游牧为生,转向农业定居生活,是从公刘开始的。
《七月》一诗,自古以来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最杰出的农事诗,全诗皆与农时、耕种、收获有关。此为力证。
第二个,“火”。
《七月》诗中的“七月流火”,是古人观象授时,实现时空统一,将星象与历法完美结合的实证。
殷商甲骨卜辞中,已见“心”宿、“火”星授时记载。
《书.尧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蔡沈《集传》:“火谓大火,夏至南中之星。”
《国语.周语中》:“火见而清风戒寒。”
《春秋.昭公十七年》孔颖达注:“大火,苍龙宿心。”
以上所讲,都是古人以“火”星“纪时”之记载。
前面说了,“火”或曰“大火”,是二十八宿东宫苍龙之心宿二。这是一颗红色一等亮星。
实际上,这颗星被古人作为授时主星,要远远早于前面说到的那些古籍记载。
距今6500年前的河南濮阳西水坡古墓星象图中,当时的先民,将“火”星置于西方白虎腹下,恰好描述了“七月流火”之后的时令。四千年后的战国初期曾侯乙墓漆箱上的二十八宿形象图,设计竟与前述完全一致,足见“火”星作为授时主星之古老。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图像中,“大火”星是常见装饰图像,可知其在先民心中的重要性。
《左传.襄公九年》:“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商人阅其祸败之釁(xin,血祭),必始于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这是说,陶唐氏设“火正”之官祭祀“火”星,以其纪时。殷商沿袭这一做法,通过“火”星预卜吉凶,从其知晓“天道”。卜辞中,“火令”当为“火正”一职。
说回到“七月流火”。
郑玄《笺》:“大火者,寒暑之候也。火星中而寒暑退,故将言寒,先著火所在。”以“火”星位置,引起下面寒季将到。
王先谦《集疏》:“流火,火下也。火向西下,暑退将寒之候也。”
“七月流火”,讲的是周代的星象。
《夏小正》:“五月,初昏大火中。”
这是说“大火”星之“昏中天”,即黄昏时正值中天,古人以此星象校正“夏至”。这与前述《尧典》的说法一样,其实应该是殷末周初的星象。
《左传.昭公十七年》:“火出,于夏为三月,于商为四月,于周为五月。”
这是讲“三代”之“建正”即以哪个月为“岁首”不同,“火出”所在月份亦不同。
温习古籍中关于“火”“大火”的记载,既可觑见古人辉煌的天文成就,又可了解古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哲学观,还可以极大丰富对历史沿革的认知。
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什么意思
该句子出自《国风·豳风·七月》,是《诗经》中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是风诗中最长的一篇,88句,380字。在艺术上也是“三百篇”中比较突出的一篇。
意思 是:“蟋蟀七月在田野,八月来到屋檐下。九月蟋蟀进门口,十月就跑到我床下。”
【扩展资料】《国风·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什么意思
具体意思:七月蟋蟀在田野, 八月来到屋檐下。 九月蟋蟀进门口,十月钻进我床下。
该句子出自《 国风·豳风·七月》。
本段的全文为: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扩展资料:
《国风·豳风·七月》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反映了周代早期的农业生产情况和农民的日常生活情况,不仅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是一首杰出的叙事兼抒情的名诗。
全诗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从岁寒写到春耕开始;第二章写妇女蚕桑;第三章写布帛衣料的制作;第四章写猎取野兽;第五章写一年将尽,为自己收拾屋子过冬;第六章写采藏果蔬和造酒,这都是为公家的,为自己采藏的食物是瓜瓠麻子苦菜之类;第七章写收成完毕后为公家做修屋或室内工作,然后修理自家的茅屋;末章写凿冰的劳动和一年一次的年终燕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