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翻译成英文是啥样
- “锄禾日当午”中的“禾”指的是什么
- “锄禾日当午”,为什么诗人用“锄禾”而不用锄草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炎炎夏日,农村还普遍存在这番景象吗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有人说现在已经机械化,这首诗不合时宜了,你怎么看
- 请问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真正的涵义是什么
- 《悯农》中“锄禾日当午”锄的是什么农作物肯定不是玉米
- 锄禾日当午是什么意思
- 如何理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锄禾日当午下一句是什么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翻译成英文是啥样
这个问题有意思,涉及到翻译的理念。这样吧,我就对大家们的译作作简单介绍,再谈谈自己的看法。“信、达、雅”、“述实、达意、传情”,以及李绅是个什么样的人等等,离题颇远,就不探讨了。
对于这首诗,张智中先生的翻译是:
Poor Farmers(张智中译)
Weed under the scorching sun,
Their sweat dripping and dropping.
The rice in the bowls on the table,
Who knows, is the product of toiling.
而许渊冲先生的翻译是:
The Peasants(许渊冲译)
At noon they weed with hoes;
Their sweat drips on the soil.
Each bowl of rice, who knows?
Is the fruit of hard toil.
可以看出,两位的译作都注意了中国古诗中“押韵”的情况,也都不存在“以音损义”,但是,区别还是有的。
从诗名上,许先生用“The Peasants”而张先生用“Poor Farmers”,其实按我的看法,两人观点综合一下,用“Poor Peasants”最好。李绅这首诗,名字就叫做《悯农》,既然是“悯”,用“Poor”自然是符合的,让人一看诗名就知道这诗说的是什么,适合英美那些未经我中华上国教化之人的理解能力(笑)。但是“Farmer”这个词,在英语里它往往只是说一个人他工作的地方是“Farm”,大部分情况下“Farmer”们是农场主,生活滋润得很。而“Peasant”指的是一个人他被土地所束缚,必须辛苦劳作以博衣食。所以,如果称现在欧美在农场工作的人叫做“Peasant”,他肯定要大为光火,他们不会认为自已有什么好可怜的。相对地,中国古代的小民,就是一些不折不扣的“Peasant”,所以诗名用“Poor Peasants”为最好。
另外,许张两译对“谁知盘中餐”的“知”,用的都是“Know”这个词,这其实不对。这首诗本意,是说有没有人会考虑、顾念饭食的可贵,会怜悯农夫的辛苦。并不是说在客观认知上,有没有人会知道米是从哪里来的。用“Know”这个词,对于脑筋大条的人,说不定会笑咱们的古人傻。
所以,我个人认为这首诗的翻译,其实可以小作修改:
Poor Peasant
Weed under the scorching sun,
Their sweat dripping and dropping.
Does anyone cherish the rice in bowls,
The product of toiling.
许渊冲先生自已也认为,翻译本身是一种再创作,为了体现作品的价值和美,不可能像Google那样字字对应进行,那是没有意义的。在翻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一句时,许先生的翻译是“A steed which raised red dust won the fair mistress’ smiles.How many steeds which brought her fruit died on the run!”,也没有用“Know”这个词。个人意见,要拍砖请往死里拍。
“锄禾日当午”中的“禾”指的是什么
在我的印象记忆里,禾是禾苗,我生在南方,以种水稻为主,禾主要是指水稻禾苗。就全国范围而言。禾是谷类植物的统称,不同地方有不同行所指。
锄禾当日午,滴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悯农》古诗,小学教材就有,上小学时就背熟了。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农民的真挚的同情心,描绘一农民烈日下劳作的艰苦,强调不要浪费粮食,要懂得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农民在正午烈日下劳作,很艰苦,反映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不怕雨雪风霜,得到粮食不易,很有同情心爱心,强调要珍惜劳动果实,懂得节俭不浪费。粒谷粒米都要爱惜。
“锄禾日当午”,为什么诗人用“锄禾”而不用锄草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人是米虫”,小米的营养价值不但很高,而且是永远吃不伤的。
我们这山区是小米的产区,小米的功劳,无物可比。
有米有面是夫妻。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金子捞饭人参菜。小米加步枪。坐月子的人喝的是小米白汤饭。对小米的赞赏是很多的。
没用钱的时候,用的是小米代替货币交换。二斤小米为一升。二十斤小米为一斗。
小米的颗粒虽小,且还有惊人的魅力,皇帝不吃无糙之米,吃小米的时候带一点糠还是比较好的。
有谁知道盘中餐,赞美的就是小米饭的粒粒皆辛苦。
“谷锄八遍出九米”,谷子的禾苗锄够八遍的时候,一斤谷子就能碾出九两小米。
锄禾的时候头遍浅、二遍深、三遍、四遍不伤根。
锄禾的时间最好是选择日当午,锄起来的杂草才能够被晒死。
中午是天气最热的时候,怎么能不出汗呢,不光是汗滴禾下土,农夫被热得失去命的多少。
“锄禾日当午”,为什么诗人用“锄禾”而不用“锄草”呢,与唱戏相比禾就是戏中的主角,草是戏中的配角。
有一种草名字叫友草,顾名思义,它的长相与谷子禾苗的样子难以区分,不象戏中的忠臣、奸臣一目了然。
锄禾也不是容易的事,禾与草分不清能办什么事。有的草与禾苗长在一起,还得下手拔。
没有听说过,在过灾荒年的时候,三个菜叶抬着一个米,喝了两碗照月亮的汤,撒了三泡尿,肚里还有什么屁。
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受过苦,只知道享乐过幸福的生活,花天酒地也不知足,麦苗韭菜能分清吗,会锄禾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炎炎夏日,农村还普遍存在这番景象吗
上小学时,就学过这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也亲眼目睹过父母炎炎烈日下田间劳作的艰辛。
八十年代分田单干后,我们依然重复着父辈的老套路。麦收之后,耪麦茬,除杂草,全靠锄头。我们姐妹四个,还有父母,共六个人,每人一张锄,天天在地里锄草,有时间侯,下午刚锄的草,夜里下一场雨又活了,过不了两天还得锄一遍。每天迎着曙光下地,披星戴月回家。花生地、玉米地、地瓜地等都有农民夫头顶烈日,躬身弯腰锄草的身影。
这期间,还要间谷苗,翻瓜秧,给玉米灭虫、追肥等,一天到晚忙不完的农活。
现在种地,全程机械化,播种之后,打上灭草剂 ,就完事了,坐在树阴下,喝茶聊天,等着秋收就是了,比以前轻松多了。
有些零零碎碎的农活,都是早晨早起或下午太阳西斜时,趁凉快去完成。像我们这里最高温度35度以上,万一中暑去医院,一年的收成白忙活了。何况现在种地又不挣钱。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有人说现在已经机械化,这首诗不合时宜了,你怎么看
山岭上的小块田地很多,不适宜机械耕作,昨天中午11点钟多,我还在我家地里锄禾!
请问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真正的涵义是什么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诗中的第二首,全诗共四句,后两句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前两句的主要涵义有二,一是诗人怜悯农人为了根除田间杂草,而不顾天气炎热,趁中午太阳最毒的时候,挥汗如雨地锄草,以便让太阳晒死杂草,使杂草不能复生,才能起到根除的效果。二,为后边兩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起到铺衬效果,进一步阐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指出粒粒粮食都是农人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所以要珍惜粮食。
《悯农》中“锄禾日当午”锄的是什么农作物肯定不是玉米
谢谢!很高兴回答这个题目。
《悯农》中“锄禾日当午”的锄禾是锄谷子,也就是小米;不能是玉米。
唐朝《悯农》中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是唐朝知名诗人,他的这首诗歌颂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上至老翁下至玩童都背的滚瓜烂熟。
在冀南大地收完麦子种谷子,谷子也是垄种,并且间隔株距,农民爷爷为了防止倒伏,每组二至四颗禾苗,根据土地的肥沃,土地肥就株距间隔近些,如果土地不肥沃,禾苗的株距适当远些,不然的话,禾苗黄芽芽的不但生长不好,不是谷穗不饱满就是秕谷减少收成;禾苗的数量株距因地制宜,种地看着很简单,其实做起来难即讲科学还要经验。
农民爷爷种地恨杂草丛生,因为杂草吸收了水分养料,那么就大大地影响了禾苗的生长;雨水少了苗不长,雨水多了锄草忙;农民爷爷常说:锄下有水也有火,多锄禾地不坂,深锄禾地发暖,勤锄禾草死苗活地发萱防草防涝又防旱。(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随时撤出)
锄禾日当午是什么意思
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日当午:在烈日当空的正午。
悯农——(唐-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
有了这上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如何理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诗作《悯农》之二。
全诗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意思是: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诗歌描写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劳作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
2018年3月28日,我写了首词,现找出来献给大家,请多指正。
鹧鸪天-夏锄禾(词林正韵)
烈日锄禾田地间,口干壶水早喝完。
饥肠辘辘艰难忍,汗水淋淋湿透衫。
粗茧手,背驼弯。脸庞黑黝皱纹添。
谁知粒粒皆辛苦? 不易当思每顿餐。
锄禾日当午下一句是什么
锄禾日当午,
耕夫月下卒,
半生白了头,
时时含泪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