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硝烟弥漫的战场

硝烟弥漫的战场(职场是否是一个充满无声硝烟的战场)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25 02:53:12 浏览5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职场是否是一个充满无声硝烟的战场

职场当然是充满无声硝烟的战场,而且这个战场不只是对人,更是对于工作本身。

从人际关系方面来说,每个公司都有众多的部门,和很多的员工。这就存在了利益问题,涉及到利益明争暗斗是不可避免的。职场中因为得罪了同事或者被小人背后捅一刀导致无法继续在一个公司工作,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不但要自己运筹帷幄,还要堤防对手的子弹和陷阱。所以说说职场是一个充满无声硝烟的战场一点都不为过。

而在职场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中,你最有利的武器必须是你的工作能力。如果你没有足够有优势的武器,在战场上也很难取得胜利。所以职场归根到底,是工作能力的比拼。工作能力想要快速提升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另一件武器“用心”的作用会更立竿见影。比如几个人一起去饭店吃酸菜鱼,吃的都挺开心,有的人只管吃,有的人心里想,这么好吃,改天我回家自己做做看,这个佐料,这个汤色,我好好琢磨一下。只管吃的人永远只管吃,永远不会想着自己做所以永远不会做;有心的人改天在自己家里真的做起来,第一次做可能欠点火候,第二次在第一次基础上针对性改善,再查找一些资料,第三次做的竟然就和饭店里的差不多了。用心,是每个人力所能及的为自己的武器升级的方法。

所以,职场这个“战场”是比拼人际关系的战场,更是比拼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战场。想要在这个“战场”获得胜利,唯有真诚和用心。

为什么有些人从未上过战场,谈起战争来头头是道

军事院校,是军事指挥员成长的摇篮。在那里,经过系统的学习军事理论,研究战略战术思想,战役分析研判总结等。便成为一名军事指挥员,尽管,没上过战场,谈起战争却头头是道。

和平年代。也只有军事院校才是唯一陪养军事人才路径,尽管,未经战火检验,有些纸上谈兵。但军事理论考试合格,仅仅是指挥员必备素质,战争中是否合格则有待于战火中检验。

憋屈的年轻人,近看有疫情,远看有战争,年轻人的希望在哪里

年轻人憋屈吗,我觉得不憋屈,疫情早晚会过去,也没有永久的战争,保护好自己,努力的学习,不乱走,找份工作好好干,疫情过去,会有大好的时光供他们享受。年轻人你们赞同吗?

如何评价1941年的东线战场的乌曼合围战

乌曼合围战发生在1941年东线的南翼战场,这是由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单独完成的,虽然战役规模和俘虏人数远不如中央方向上的那几场合围战,但是也不失为一场经典的合围战。因为不同于中央集团军群两个装甲集群的强大兵力,乌曼合围战仅有一个装甲铁钳,铁钳的另一半是由步兵集团军完成的,能打成这场合围战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南方集团军群拥有一个装甲集群和三个步兵集团军,第一装甲集群和步兵第6集团军担任左翼的进攻,这里是德军主要的突击方向,他们在突破苏军的方向后随即向东南方向深入;步兵第17集团军担任正面的进攻;步兵第11集团军部署在罗马尼亚境内,该集团军将担任钳形攻势的右钳,同第一装甲集群回合,封闭苏军西南方面军的主力。

这场进攻一开始并不顺利,南翼的苏军实力远比德军想象的要强大,德军经过了八天的激战才突破了苏军边境的防线,随后又被“斯大林防线”所阻,一路上德军都是经历了苦战后才得以前进的,战事的激烈程度从弹药的消耗就可以看出,有几次不得不用空军为装甲师空投补给。尽管如此,德军还是成功的在乌曼附近同右翼的第11集团军回合,合围了苏军三个集团军的兵力,俘虏了苏军10万人。

未能俘虏大量苏军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步兵集团军的行动远不能和行动迅速的装甲集群相比,他们无法迅速的封闭包围圈,使得大量的苏军得以成功的突围。这场战役的激烈程度也是空前的,例如德军第94炮兵团第9连的4门火炮在为期四天的合围战中发射了1150发炮弹,这超过了该连在整个法国战役期间发射炮弹的总和。

土著女人远离战场,瓜岛美军要避孕套做什么

在瓜岛之战美军确实消耗了上万个避孕套,不过不是用来做什么不可描述之事,而是真正的军用。

二战时美军的补给品里确实有避孕套这么一项,原本是让士兵们出去嗨的时候被传染某些疾病,从而造成非必要减员。不过在战场上是不配发避孕套的,毕竟战争时期士兵也不会出去浪。然而在瓜岛战役期间的士兵们发现了避孕套在军事方面的妙用,结果避孕套就成了军用品了。

瓜岛地处热带,属于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潮湿多雨,沼泽遍布,蚊虫滋生。结果美军士兵多次发生因为枪管进入泥沙或者蚊虫影响了使用。后来有士兵发现把避孕套套在枪口上,可以有效防止泥沙或者蚊虫进入枪管,简单可靠。

负责瓜岛战役的范德格里夫特将军知道此事以后,紧急向美国陆军部申请了上万个避孕套,以解一线士兵的燃眉之急。

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士兵们在拿到避孕套以后还发现了它有很多其他用法。比如避孕套可以像气球一样吹大,这样不仅可以晚上当枕头用,过河时还可以充当救生圈。

避孕套的防水性也好,如果水壶损坏,可以用避孕套应急充当水袋,储存饮用水。虽然不大好喝,但是起码可以应急。

避孕套的弹性很好,医护兵在捆扎带不够时也会拿它应急。有些士兵还会把避孕套套在鞋子上防水,这在热带雨林里也很实用。后来连工兵也来凑热闹了,他们发现避孕套可以当做水下炸弹的防水套,也请领了一大批……

可见避孕套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可不仅仅是某种生理需要才用的上。现在的美军也会配发一些避孕套给士兵,满足特殊环境下的军事用途。在国外不少生存狂也会随身备上几个避孕套,以备不时之需。

所以真的别把这个问题想歪了。

战场上,燃烧瓶真的能够对“钢筋铁骨”的坦克造成威胁吗

额,理论上可以,只要你能靠近坦克,并且能把燃烧瓶扔对地方,那即使是坦克这样的“铁王八”也得趴窝,至于什么才是“对的地方”?其中一个就是坦克的发动机舱,只要你有机会能把燃烧瓶扔到坦克的这个部位,那么还是有很大概率可以使坦克“熄火”的,为什么?先看下图,下图为坦克动力舱外部的的“百叶窗”:

▲散热/进气的“百叶窗”结构

而在坦克发动机舱的外部弄成这种百叶窗结构的引擎盖,目的就是给发动机散热和进气,因为坦克的发动机就是柴油机,而柴油机又属于内燃机的一种,这些内燃机如果想要保持正常工作的话,那么与外界之间就必须保持足够的气、热交换,即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有充足的氧气(燃料燃烧),以及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和废气同时也需要及时排出去,但是这种百叶窗结构的引擎盖虽然有利于坦克发动机的散热和进气,可同时也相当于为燃烧瓶创造了一定的打击条件,因为燃烧瓶里面的燃料是流质的。
▲简易燃烧瓶

所谓的简易燃烧瓶,无非就是使用玻璃瓶再加上一些易燃物质来制造的,这些易燃物质可以是汽油、酒精或者是白磷,如果想要增大燃料的附着性,还可以往里面再加入一些淀粉、橡胶等物质,但无论怎样,燃烧瓶里面的物质是仍然是流质的,可以很容易的顺着百叶窗引擎盖上的格栅、缝隙流进动力舱内部,而这些燃料的燃烧会消耗掉大量的氧气以及产生极高的热量,所以,不管是缺少氧气还是由于散热问题而导致的热负荷过载,都会使坦克的发动机直接“罢工”,而因为发动机撂挑子而失去动力来源的坦克,也就跟一条咸鱼没多大区别了,此时让拆迁队的过来扛着筒子直接怼就行了。

▲虎式坦克炮塔上的观察窗

▲观察窗的视角

用燃烧瓶对付坦克,除了可以对着发动机舱扔之外,还可以对着坦克的观察孔或者观瞄设备扔,这种用燃烧瓶打击坦克观察孔的方法在二战期间还是挺常见的,因为在当时很多坦克都有在炮塔或者车身上开个观察窗的习惯,比如大家熟知的虎式坦克,在炮塔的顶部就有一个观察窗,这个观察窗还是360度全方位的,如上图所示,如果燃烧瓶能扔到观察窗这个部位,不说能直接烧伤里面的乘员,就是燃烧的大火也可以严重影响观察手的视野。当然,上面说的两种方法都是理论上的,毕竟不管是步坦协同还是坦克上面的机枪,都能教那些想要扔燃烧瓶的步兵做人。

二战时期,意大利在苏德战场上的表现怎么样

意大利军队在东线战场的表现很一般,和其他联军部队如匈牙利军队、罗马尼亚军队并无两样,仅能执行一些次要方向的防御任务,无力承担进攻任务和重要的防御任务,战斗力远远比不上苏军,更不用说和德军相比了。当然不只是军事素质的问题,这些联军部队低劣的武器装备也是导致其战斗力低下的重要因素。

意大利军队和其他联军部队一样是在1942年开始大规模的投入东线战场,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掩护随着德军在南翼不断的推进而不断延长的侧翼。德军一开始就知道仅靠这些联军集团军无法单独担负这些任务,但是不同于罗马尼亚军队,意大利军队和匈牙利军队都不愿意将其置于德军的指挥之下,那些编入意大利军队的德军单位必须接受意大利集团军司令部的指挥。战斗力不强,自尊心倒是很强,正是因此许多德军将领都很看不上意大利军队,尤其像曼施坦因这样曾经和罗马尼亚军队和意大利军队都有协同作战经历的将领,虽然罗马尼亚军队的战斗力同样不堪,但是愿意无条件服从德军的调遣,允许德军混编入其编制并由德军军官负责作战指挥,而意大利军队却不允许这样做。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罗马尼亚的两个集团军最先被苏军所击垮,意大利集团军虽然损失了许多重武器,但是做到了整建制撤退,这并不是说意大利集团军的战斗力比罗马尼亚军队高,只能说是意大利集团军比较幸运而已,苏军的主攻放在了罗马尼亚军队的防区而不是意大利军队的防区,这才让意大利集团军躲过一劫。随后意大利集团军便没有这么幸运了,在曼施坦因的装甲部队正在为解救第6集团军而奋战之际,负责左翼掩护的意大利集团军在苏军的进攻下全线崩溃,迫使德军的解围行动不得不暂时停止以抽调部队去应付那里的危机,此后针对第6集团军的解围行动再没有恢复。

经历了1942年的惨败,意大利集团军再也没能恢复过来,相比于人员装备的巨大损失,更加关键的是士气的丧失,在苏军的强大进攻下,他们已经失去了抵抗的信心。

真正的战场是什么样的

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辗转于利比亚、阿富汗、叙利亚、巴基斯坦、缅甸、也门、伊拉克进行战地采访,所以对真正的战场有着痛彻心菲的体验:

2011年4月19日,在利比亚的班加西,前一秒钟还在跟北京的同事通着卫星电话,后一秒钟就有子弹唰唰地钻进饭店我住的房间里,贴着耳边飞过,吓得我和同事整晚上只能挤在厕所地下睡觉,而饭店外的街道边,卡扎菲的先头渗透部队与反对派武装打成一团粥,这时候,战争离你只有分毫的距离!

同样是在利比亚,跟反对派武装的一名中级军官驱车前往前线,因为害怕断油,所以在车后座上带了一些汽油桶,但没想到这小子一路跟我们说话一路抽烟,那感觉就是坐在移动的炸弹身上!到了前线,这名狙击手出身的前利比亚政府军上尉还警告我们说:要小心卡扎菲的狙击手,小心爆头!你们还是赶紧离开吧。我们掉转车头五分钟后,前线传来消息:刚才你们那位朋友被爆头了!

在叙利亚大马士革,战场是什么?就是一个街区跟另一个街在交火!当地人的生活是什么?那就是每天要几次穿越“生死线”!不管你是60岁老人,还是8岁的小姑娘,你总得上街买点什么吧,那好,随时爆发的巷战让你得熟练地穿梭其间,会不会成为目标就看运气了。我就亲眼看到过一位出门坐出租车的市民刚坐上后座,就被狙击手打中头部,然后出租车直接拉到医院抢救,那血如同水一般涌出,结果当然是人没了!

在阿富汗坎大哈前线,虽然与号称天下第一的美军在一起采访,但无时无刻不在的塔利班让人觉得很绝望与无力,与我同屋相处的一名美军军官眼瞧着在我面前15米处被路边炸弹炸得粉身碎骨!

现代的战争多数时候没有好莱坞大片般的大场景,但死伤却更加惨重,也更加令人恐怖,因为死亡的气息渗入每一个角落,而且是每一个时刻。

在战场上,霰弹枪有实际作用吗

游戏中的霰弹枪基本是个鸡肋,但现实战场上霰弹枪一点都不弱。

州长的温彻斯特1887镇楼

最早的霰弹枪脱胎于猎枪,是一种靠喷发大量碎弹射杀水鸟的“捕鸟器”,按照美国人的说法,在独立战争前就已经有这一类武器了。

因为这些早期喷子具备强悍的杀伤能力,因此它们被美军和民兵采购,成为非正式的私人武器装备,开始了战场之旅。

在长期的与印第安人的作战中,美国政府也购买了一些霰弹枪,目的是“打猎觅食”,实际却是这些武器对付树丛中的印第安人特别有效,具备强大的压制和停止能力。枪械厂家们声称:您可靠的霰弹枪是您最后也是最好的防线。

20世纪初,为了管控住菲律宾殖民地骚乱,美国政府第一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签署了采购几百支温彻斯特1897型霰弹枪的命令,它们被配发给菲律宾美军,这让1897型霰弹枪从猎枪摇身一变成为军用霰弹枪。

事实证明,这些在屠杀印第安人活动中威力十足的喷子,在菲律宾也表现得十分不错,在经常出现的近距离丛林战中,美军报告:霰弹枪非常有效,比当时的一切武器都令人安心。

没多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了应对堑壕作战需求,美军再次想到了久经考验的温彻斯特1897霰弹枪。

毕竟不是丛林中屠杀土著,这些真正的军用M1897经过了战场化修改,如增加了刺刀座,它被称为“堑壕枪”,因为表现优良,后来还获得了“堑壕清扫器”的名头。

一战中有三把著名的“堑壕”武器,除了1897这个“堑壕清扫器”外,另两个是德国的伯格曼冲锋枪(堑壕扫把)和毛瑟战斗手枪(堑壕扫把棍)。

美军并不仅仅有M1897这个“清扫器”,为了补充数量,美军还采购了3500杆雷明顿Model 10霰弹枪,它们同样被修改了可插M1917刺刀的座子,但名声几乎都给温彻斯特盖过去了。

最著名的是被誉为“标准霰弹枪”的温彻斯特M1912,这种新设计的喷子拥有最经典的霰弹枪结构,从一战打到越战,共生产了200多万杆。

实际上美军参战的时间并不长,仅仅在战争最后几个月跟着打了几场顺风仗,但美军的霰弹枪却着实在战火中留下了可怕的印象。美军部队不仅用霰弹枪打堑壕,还用于防御阵地,每当德军兵线突破到美军堑壕近距离时,就会迎来一片凶猛的霰弹枪连射,顿时人仰马翻。

这么来了几次,吃尽亏的德国兵居然士气大跌,于是1918年9月19日,德国政府对美国使用霰弹枪发出外交抗议,称战争法禁止使用霰弹枪。

但美国陆军总检察长居然还认真审查了相关法律,最后由时任国务卿罗伯特·兰辛在一份正式说明中驳回了德国的抗议。

战争结束以后,因为霰弹枪太顺手,美军不肯放弃装备这些被国会认为是“杂项”的武器,因此不少温彻斯特或雷明顿依旧保持在陆军和陆战队的库房中。

等到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被偷袭,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才再次重视起霰弹枪。

为了应对全面的战争,美军开始一边从仓库里搬出封存了20多年的武器,一边开始与几家公司签订大规模的武器采购合同,大量的霰弹枪由此重归美军,随着远征船队再次走向战场。

当时被美军采购的霰弹枪品牌相当多,除了温彻斯特和雷明顿,还有伊萨卡、萨维奇、史蒂文斯等等,美军将霰弹枪玩成了特色兵种,几乎在所有的战场上都能见到手持这种武器的美军。并且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喷子被证明在近距离战斗中非常有效。

在太平洋的岛屿争夺战中,美军的霰弹枪被认为是对付日军的上佳武器,它们能快速撂翻一群挺着刺刀突然杀出来的日本兵,在面对“树冠杀手”时也相当好使;如果碰上日军的暗堡地道,只需把枪管伸进去乱喷一气即可,手雷都扫得没它们干净。

不过霰弹枪虽然在中缅印战区被大量成功使用,却在欧洲表现平平,这主要是因为美军在欧洲没有打什么巷战,更没有多少密集的丛林战,霰弹枪过短的射程在欧洲平原开阔地上发挥不出来。

战争结束以后,随着突击步枪等自动武器的崛起,美军对霰弹枪也开始骤然降温,大量霰弹枪被美军抛售或销毁,只留下了刚够装备的温彻斯特M12堑壕枪和一些史蒂文斯霰弹枪。

越南战争中,被丛林游击战打得灰头土脸的美军,再次想起前辈在太平洋丛林中与日军血拼的经历,于是很多老喷子在经历简单翻新后,再次被送往战场。结果,它们又被游击队缴获,拿来喷美国人,那些会说话的丛林表示:歪理谷德!

美国人后来也表示,虽然 M14 和 M16 是越南战争中最主要的步兵轻武器,但各种战斗霰弹枪也多次为我们的战斗人员提供了宝贵的服务。

海湾战争爆发以后,依然有不少霰弹枪上了战场,但人们已经不再太看重其近距离的作用,反倒是一些特种部队和安保人员更青睐喷子,比如美国空军,他们给守卫机场的地面人员安排了不少霰弹枪。北约各国学习美国,也照葫芦画瓢。

今天的霰弹枪依然在美军中占据一席之地,在近距离作战中喷子的性能有口皆碑,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在各种近距离清除活动中大量使用霰弹枪,比如挨家挨户的巷战、对极近距离武装分子的控制、清除武装分子藏身地等,甚至还塞进橡皮子弹拿来镇暴。

实际上,霰弹枪是一种看上去很有潜力的武器,它们能迸发出猛烈的火力,形成大的面杀伤,还能适应多种弹药,实现功能上的变化。

如著名的AA12,它就是一把很凶残的全自动霰弹枪。还有根据美军点子发明出却没有装备的“气锤”霰弹枪、能加挂在突击步枪下面的雷明顿870(Masterkey霰弹枪)等等,花样非常多。

早在2005年美国陆军就已经装备了新的M26 MASS 模块化霰弹枪系统,这也是一种可以加挂在M4、M16甚至当年“理想单兵武器”(OICW)上的霰弹枪,可见美军早已将喷子视为如榴弹发射器一样的可换战术配件了。

《长津湖》中伍万里为什么不训练,就可以直接上战场

谢谢邀请!伍万里不训练就可以直接上战场是剧情设计的需要,是导演的安排,伍万里是演员,不是真正的志愿军战士,如果志愿军战士都不训练就可以直接上战场,何来战胜敌人,何来战役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