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寒食》中哪些词语体现出皇帝对五侯的恩宠
《寒食》
唐代诗人•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后两句体现出皇帝对五侯的恩宠。“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代制度,清明那一天皇帝会宣圣旨,取些榆柳之火以赐给近臣,以表示恩宠。因为寒食时天下一律禁止用火,唯独宫中可以燃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
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
《寒食》中的轻烟散入是什么意思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描写寒食节长安城中景象的诗。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节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冷食,故名寒食。
诗的前二句描写寒食节时长安城和皇城的风光,后二句则是借“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这样的情景暗含隐喻。
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批准,才可列外。除了皇宫,只有皇亲贵族才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汉宫传蜡烛”正是写这样的情景,一个“传”字说明赐火是按等级制度一个个赐予的,可见封建等级次第的森严。
“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了一幅宫中宦官走马传烛的画面,虽然句中未写马也未写人,但那飘散的袅袅轻烟,透露着这一消息,使人嗅到了烛烟的气味,听到了清脆的马蹄声,犹如身临其境。同时,使人自然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风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独传蜡烛,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进而,优先享受这种特权的,则是贵为“五侯”的家。它使人联想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中唐以来,宦官集团专擅朝政,政治日趋腐败,有如汉末之世。诗中以“汉”代唐,显然暗喻讽刺之情。
据孟棨《本事诗》记载,唐德宗曾十分欣赏韩翃这首诗,为此特赐多年失意的诗人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的官职。
这首诗诗意含蓄却富有情韵,虽然止于描绘,但是能发人深思,比许多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
怎样理解:“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首诗
首先简单一提“寒食节”。更早古时叫禁火节,是冬至后l05天,到春秋时演变成清明节前二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故称寒食。演义的起因于春秋晋国人介子推与重耳(晋文公)的历史故事。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是中唐诗人韩翃《寒食》诗中佳句。夜暮来临,汉宫太大了,宫里一派正忙于分送、传递、点燃蜡烛的画面,袅袅炊烟飘散到了王侯贵戚的庭院里。本是“寒食节”,百姓家是不能生火点灯的,皇宫里却灯火通明、饮烟四起,这袅袅炊烟只散入皇亲权贵家中,这炊烟离百姓之家太远了,这也点明皇亲权贵也有点蜡生火的特权。诗人通”寒食节“这节点委婉讽刺了当时政治腐败现象,应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俗语。
此诗除了文笔传神外,更大的特点是古往今来诗词少有的思想艺术表达水平:统治者看了不伤大雅,国君认可自己高高在上的皇权,权贵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面俱在;寻常百姓等人看了心知肚明,也为叹出自己的心声而感叹。
春城无处翊翎花,寒觅冬风御柳鸳,日暮圣宫傅蜡烛,熏烟散入五农家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吧,亲~ 原诗其实是这样的: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寒食节景象的诗.诗歌首先描写春天时长安城的景象:暮春临近,全城处处花絮纷飞,表现出浓厚的春天气息.然后再从这无限风光中摄取一道风景来进行具体描写:寒食节里,东风吹过,皇家花园的柳枝随风飘拂.接着又将笔墨集中到王宫中的一个特殊景观:夜幕降临,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递蜡烛.诗篇从白天到夜晚,但重点在夜晚. 谢谢 请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