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什么是七律
- 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的区别和特点有哪些
- 为什么庆余年中称杜甫的《登高》为千古第一七言律诗
- 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有什么区别
- 唐诗中,哪首诗可以称为七律第一
- 什么诗词叫七律七律诗有哪些特性
- 什么诗词叫七律,七律诗有哪些特性
什么是七律
谢谢邀请!
七律就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共八句。平仄格式共有四种:
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七言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陆游七律《黄州》
局促常悲关楚囚,
迁流还叹学齐忧。
江声
不尽英雄恨,
天地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
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
生子何须似仲谋。
七言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后四句重复一次。
例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闭。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其它两种首句不入韵式读者可查诗词词典求解,这里不再罗列。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写七言诗时常用的口诀。为使作诗时不致为平仄律束缚太死,因词害意,而采用的更加灵活的处理方法。内容是:在一个七言律句中第一、第三、第五个字可用平音也可以用仄音。而第二、第四、第六个字则必须平仄分明,该用仄的必须用仄,该用平的必须用平,决不能混用。
另外古诗词中字是按上平声、下平声、去声、入声之分。建意初学律诗者只考虑平声和仄音就可以了,即现代汉语拼音的一二音为平声,三四音为仄声,这样初学者就能很快进入状态。随着创作的熟练,你会愈加感到中国诗词的博大精深。
谢谢阅读!欢迎关注!
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的区别和特点有哪些
问题: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的区别和特点有哪些?
........
前言
简单回答的话,七言古诗就是七言的古体诗;七言律诗就是七言的格律诗、七言绝句就是七言的四句的诗。区别和特点就要详细一点说了。
一、什么是七言
1、七言就是一句话是七个字:
凉州词二首 作者:王之涣 (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2、五言诗就是一句话有五个字: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还有四言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4、杂言诗,是每一句的字数不一定。
梦游天姥吟留别 作者:李白 (唐)
-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二、七言古诗
七言的古诗,古诗广义来说五四以前都是古诗,狭义来说,古诗是指古体诗(古风),是指不讲究格律的诗。
古体诗在齐梁时期永明体(初期格律诗)出现以前就有,格律诗出现以后也有,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望岳》李白《蜀道难》等。
七言的古诗就是七言的古体诗,特指齐言诗,杂言诗不在七言诗以内,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虽然里边有七言的诗句,但是不被称为七言诗。
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 》等都是七言古体诗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三、七言律诗
七言古体诗不限制句子的数量,四句、八句、八句以上都是七言古体诗。
但是七言律诗特指七言八句的格律诗,四句的格律诗是七绝、多于八句的格律诗叫做排律.例如杜甫的七律《秋兴八首之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四、七言绝句
绝句特指四句的诗,七言绝句分两种,七言的古体绝句,和七言的律体绝句
1、七言古绝句
《洛桥晚望 》唐朝 孟郊 押仄韵 ,不符合格律诗的要求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可以看看我的头条文章《诗词创作中的蹊跷问题 七绝押仄韵有哪些格式?2018-10-11 21:56》
2、七言的律体绝句
王之涣的这首就是律绝句,符合格律要求: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结语
更详细的说明可以看看:《老街诗词闲话38-古诗的“言”、“律”、“绝句”有什么区别?》
@老街味道
为什么庆余年中称杜甫的《登高》为千古第一七言律诗
杜甫《登高》一诗被评为“古今七律第一”,这个评语是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所下的:
此诗自当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是说,杜甫的这首诗从唐代开始一直到明代都能算作第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那么,做出这样高的评价,其所依据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何为律诗?句法、章法、字法以及意境有严苛要求
“律诗”很多人都感觉自己很熟悉,最常见的就是七律、五律,所以很多人把一首有八句诗的作品就认为是律诗。
这是一个误区。
“律诗”属于新体诗的一种,是南朝沈约等人发现了汉语具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的秘密之后才开始逐渐有人创作的,但这时候的新体诗歌绝不成熟,也以四句居多。
到了唐初,初唐四杰在新体诗上有一定的贡献,除此之外还有沈佺期、宋之问和杜甫的祖父杜审言,这些人才逐渐大量创作新体诗歌,尤其是杜审言的律诗已经较为成熟了。
直到杜甫时期,律诗才真正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地位,无论是从技法还是从形式上,都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限制。
但是这种限制过于严苛的时候,创作起来就不容易了,所以就出现了广义上的“律诗”和狭义上的“律诗”。前者其实只是满足大部分要求即可,而后者是严格符合律诗标准的,杜甫的《登高》就做到了这一点。
除了字数、句数等常见的规则之外,狭义律诗对于格律的要求十分严苛。
比如押韵的时候需要压“平声韵”,并且一韵到底,不能中途换韵,即使是如今看来声音相同的两个韵部直接的转换也是严格禁止的。
这里需要补充一个音韵学上的常识,就是现在我们认为是一个读音的字,韵母相同就能押韵,但是在古代是分不同的韵部管辖,比如“东”和“冬”虽然读音一致,但就分属两个不同韵部,其所在韵部中的字是不能通押的。
这种关系很复杂,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找专业的书籍来系统学习。
除此之外,关于律诗的首句到底入不入韵,也有区别。
“五律”中首句不能入韵,而“七律”中的首句是必须入韵,这是侠义上律诗的严苛限制。
而对于律诗当中每一个字其实都有“平仄”的要求,“平上去入”四声中,除“平声”外其他三种都属于“仄声”。
这就要求在选用每一个字的时候都必须符合平仄的规律。如果一个本来应该用“平”的字却用了“仄”声字,这叫做“失粘”。
“失粘”在广义律诗当中是被允许的,毕竟要求并不是非常严格,如果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可以在后边的诗句里进行调整,这种方法叫做“坳救”。
但是,狭义律诗里是绝对不允许有“失粘”现象的出现,必须要完全符合律诗对于“平仄”的章法。
从诗句关系的角度来说,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分别是“首、颔、颈、尾”。每一联前半句为“出句”,后半句为“对句”,讲求对仗工整。
狭义律诗里,每一联都需要对仗,而广义律诗当中只要颔联和颈联对偶即可,如果遇到佳句,颔联也可以适当不对偶。
当然,诗歌最为重要的不仅仅有形式,还有内容。
律诗的内容必须要有实际价值,符合“诗言志”的传统,意境当高远。
知道了这么多关于律诗的限制,我们再来看杜甫《登高》一诗为何被称为“古今律诗第一”。
《登高》一诗在律诗的各项标准中做到了极致
我们先来看《登高》这首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从我们之前提到的狭义律诗的角度来说,可以很明显地发现这首诗的四联全是极为工整的对偶句式。
一首诗,八句皆对,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更别说如此工整。
可能很多人会感觉最后一联好像有点不对,“苦恨”和“新停”好像对不上,其实这是受到了现代汉语的影响。
“苦恨”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名词,但是在这首诗歌里,“苦”是表示程度的,和“新”是同一类型。
“恨”到什么程度?“苦恨”;什么时候“停”的?“新停”。
除此之外,这首律诗首句押韵了,这是狭义律诗的要求。
而这首诗压得就是“平声韵”,这一韵脚虽然有规定,但平声韵很不好押,尤其是在情感比较浓烈的律诗当中。
一般情况下,平声较为“舒缓”,所抒发的情感也不是很浓烈,以“静”为主。
比如说李白《静夜思》里面,“光”、“霜”、“乡”三个字都是音韵悠长,自然会勾起无限情思,但也只能是在“静夜”之中。
而杜甫这首《登高》明显“沉郁顿挫”,情感是非常浓烈的。
我们来看这几个意象:
“风急天高”、“鸟翔猿啸”、“无边落木”、“滚滚长江”、“万里秋色”、“登高临远”……
这些景象如何用舒缓的“平声韵”来接住,是非常考验作者创作功底的。
如此壮阔、萧瑟的情景,杜甫在此诗的首联所用的竟然是一个白描手法,这是更让人钦佩的地方。
什么是“白描”啊?有点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一种不加渲染、力求笔墨简洁的技法,用这样的方式来写壮阔秋景,该是什么样的笔力呢?
“风急”、“天高”、“渚清”、“沙白”,一字传神;猿声哀啸,飞鸟低回,动静转换之间极为流畅,由远及近,毫无斧凿痕迹。
而颔联中最让人称道的是“落木”二字。
“落木”其实就是“落叶”,但杜甫没有用“叶”而是用了“木”字,其出处就在于屈原《湘夫人》: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只有“落木”才承担得起“无边”二字。这是杜甫在“炼字”上的讲究。
诗歌颈联和尾联是对其情感的一种抒发,意致高远,情韵悠长,“万里悲秋”一语笔力千钧;“独登台”一事写尽“愁苦”。
最妙的却是,情感这种虚无缥缈的事物如果没有了现实依托,那么终将如浮萍散去,无所归依,所以才有了“两鬓霜白”和“新停浊酒”的感慨,将已经无限高邈的情致一瞬间拉入现实中来。
可以说,《登高》一诗在律诗各项标准之中都已经做到了极致的程度。
所以,胡应麟才如此形容这首诗:
如海底珊瑚,瘦劲难明,深沉莫测,而力量万钧。通首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
这才是“古今七律第一”所独具的风采。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有什么区别
问题: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有什么区别?
前言
七律和七绝,最大的区别是,一个八句,一个四句。除此以外,还有些细小的区别。
老街试着举出几个例子,说一说这两种诗体的区别。
一、八句与四句
这是最明显的区别,例如杜甫的《登楼》是一首七律: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是一首七绝: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七律八句,七绝四句这是最明显的区别。
二、对仗的区别
标准的七律,中间二联必须对仗,例如上面的《登楼》中间二联: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而七言绝句,对仗不作硬性的要求,可以不对仗,也可以四句都对仗,例如《江南逢李龟年》中,前两句对仗: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少年行》这首七绝,就整首都不对仗:
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倾银注瓦惊人眼,共醉终同卧竹根。
《绝句四首(其一)》中,四句都对仗: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三、格律的区别
一般七绝,大多都是格律诗,不过还有很多也成为七绝的诗,其实是古体诗,例如李白的《结袜子》 ,犯三平调:
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
又如曾巩的《游麻姑山 七星杉》:
古杉苍苍横斗文,其干十围阴蔽野。应到夜深山月来,林色天光迷上下。
这是七言绝句都是古体诗,而不是格律诗。
七律,几乎都是格律诗,不过也有一些不太标准的七律,例如崔颢《黄鹤楼》,上半首是古体诗。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是失粘的格律诗。
相对来说,五律七律七绝,基本都是格律诗。但是五绝中,古体诗有很多。
结束语
旧体诗讲究起承转合,一般七绝的四句,分别承担起承转合的作用。
不过七言律诗中,常常把转算作颈联,往往是情和景的转变。而七绝的转,是整首诗中意的转变,这种转变,常常体现在七律的第七句。
@老街味道
唐诗中,哪首诗可以称为七律第一
唐诗中七律第一,自然非杜甫巜登高》莫属。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廻。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大历二年重阳作于夔州。诗人登上白帝城高台,天高风厉,猿啼声声,水鸟回翔。两岸树林,落叶萧萧,如韶华易逝;长江奔流而来,似思绪翻腾。悲秋,何况又在万里他乡而作客;登台,更加上是衰年多病独自登临。时世艰难,频添白发,身世潦倒,病骨支离。不堪把酒浇愁,业已因病戒酒。
此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以景兴情,情景交融。前二联雄浑开阔,秋景灏然,大气磅礴,蕴含无穷。后二联从空间,时间及细节上摹写,点明登高悲秋情怀,以见忧愤深沉。八句皆对,对仗精切而不板滞。故清杨伦巜杜诗镜铨》云:“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而明胡应麟《诗薮》更说,“此诗如海底珊瑚,瘦劲莫名,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前无昔人,后无来学,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由此看来唐代七律第一,甚至古今七律第一,是早有定评,大家一致公认,那就是杜甫《登高》。
什么诗词叫七律七律诗有哪些特性
什么诗词叫七律?七律诗有哪些特性?
这是关于诗词的基础问题,稍微勤快点的人,问下度娘就搞定了。既然相邀,就解答一下。
一、诗词的概念。
平常口头说的诗词,实际上是诗和词的合称,也可以理解为唐诗宋词,都是韵文体的一种。
先举例子:
01.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02.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声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未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啼清夜月。
对上述作品不熟悉的人,肯定会误认为都是诗,实际上01是杜甫的七律《冬至》,02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玉楼春》。特意举出这两个例子,就是想说,诗和词的区别只是形式上的不同。
所谓诗,就是有韵律,可歌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也就是,诗,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按照是否严格遵守格式音律,分近体诗和古体诗,而近体诗大致分律诗、排律和绝句,按照格式不同,一句几个字,又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等等。
所谓词,又叫诗馀,它在形式上是由诗演变而来的,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句子长短不一,又叫长短句。词这种韵文文体,产生于隋唐,盛行于宋词,它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词的格式很多,最常见的有一千多个,且每一个格式还有变化,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给一类相似的词格取名,这就是词牌。
二、七律的概念及特征
前面讲了,律诗属于近体诗范畴。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是律诗的一种,也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既然是律诗,就要严格遵守律诗的要求,因此其特征都具有律诗普遍特征:格律非常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具体讲 :
1.字数固定。每首诗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
2.押韵严格。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叫作“借韵“。七言律诗根据首句是否押韵,可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格式,其中首句入韵为正格,与五言律诗不同。
3.讲究平仄。即要符合平仄律,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根据平仄律,七言律诗有四个标准句型:①平起首句入韵,②平起首句不入韵,③仄起首句入韵,④仄起首句不入韵。当然,在标准基础上还有很多变格,在这里不展开。
4.要求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七律以首联、尾联都不对仗为常格。当然,还有其他变格,如孤雁格,葫芦格,轱辘格,进退格,藏春格、偷春格、折腰体、拗救体等等。
不知道,上面的解答是否满意,在答题最后附本人原创七律一首《感怀》。
【七律】感怀
作者/杨业光
洒泪分离赠九箴,此时佐酒味千寻。
花开半夏何曾惜,月隐三更独自喑。
尺素鱼书温旧梦,丹青竹影抚孤心。
休言尘世浑如水,灵凤神鸾识玉音。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欢迎关注@杨业光,一个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人。
什么诗词叫七律,七律诗有哪些特性
你说的七律诗,也称律诗,近体诗的一种。其格律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求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句或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六律较少见。其次是对句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如果仅六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八句,即在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律诗除每句字数相同外,通常以八句成篇的规格为准,尚须具备以下条件:(1)对偶:全诗两句为一联,即分首,颔,颈,尾四联,四联中,中间两联,即颔联与颈联必须是对偶联。(2)押韵:全诗通押一韵,限平声韵。除首句可押不可押外,其余单数句均不押韵,双数句必须押韵。(3)平仄:根据律诗字句结构的特点,平仄安排有如下规律:一句之中,除尾句一字外,以两字为一声音节奏,所以前两字与后两字的平声与仄声必须变换,称为“相间”,如“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联的两句,平仄必须相反,称为“相对”,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下联的起句必须和上联的对句平仄相同(除韵脚字外),称“相粘”。一首律诗的平仄结构,不论是仄起,平起,或者是首句入韵,不入韵,均可按“相间”,“相对”,“相粘”的基本原则依此类推。
律诗在发展过程中,诗人有时并不完全按照正格写作,所以常有变例,如“拗句”,“拗律”,“吴体”等就是。如出现“拗”的情况,必须在同句或对句中加以补救;但有时诗人为力矫音韵的过于圆熟,也有拗而不救的。
好啦,今天这么用心详细的给你解答问题,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