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 为什么

中国古文为什么叫“文言文”?翻译文言文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23 17:46:14 浏览14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中国古文为什么叫“文言文”

想了解一件事物,通常是从它的概念着手的。所以,在讨论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之前,我们要先对文言文这个名词有一定的认知。

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也包括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使用这种语言写成的文章,就叫做文言文。

简单来讲,文言文就是古代的书面语,它只负责让人“写”和“看”。至于日常交流,那是口语需要承担的工作内容。

除了文言文之外,大家最常看到的还有一个词,就是古文。

需要注意的是,在古代,不论是诗词曲赋,还是策论制诰,不论是韵文,还是散文,都属于文言文的范畴。而古文,则特指的是文言文中的散文。

因此,虽然我们平时说的古文是指文言文,但实际上,“古文”和“文言文”是不可以混用的。

搞清楚这一点后,我们再来看一看,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

1.从语言层面来讲,是为了学好现代汉语

我们现在使用的汉语,完整的名称应该是现代汉语。与之相对应的,文言文则是古代汉语的一部分。

语言的发展是有继承性的,现代汉语就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它的许多语法词汇和修辞都是从古代文学语言里演变而来的。所以,当拥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后,会加深我们对于这些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做到正确使用。

如“不然”和“不以为然”,两个都有不同意和否定的意思,但它们的具体用法却不相同。

“不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放在句子开头进行否定。而“不以为然”则必须和人搭配使用,还有轻蔑的意味。

同样是不赞同某人的看法,可以直接说“不然”,也可以说“不然,事情不是这样的”。换成“不以为然”,就只能说“XXX不以为然”,或者“XXX心中不以为然”。

因此,学习文言文,对于我们学好现代汉语是大有帮助的。

2.从思想文化层面来讲,是为了提升自身素养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变得更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不断进行各种尝试。

尽管提升自我的途径有很多,但不论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读书永远是门槛最低还最容易有回报的办法。

诚然,读文言文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利益,但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当看到大海时,你一定不会只想说:“大海啊,你全是水!”那么你可以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当因为思念自己的那个TA而日渐消瘦的时候,你一定不会只想说:“你看,为了你我都瘦了。”那么你可以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当忽然看到灼灼的桃花林时,时,你一定不会只想说:“哇!这些桃花真美!”那么你可以说:“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你可以得到的,其实不止这些。

只要你愿意开始学习文言文,你会发现,你还可以得到更多。

3.从社会层面来讲,是为了教育下一代

说到部编版教材,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部编版教材的古诗文明显增多了不少。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尝试制作自己的校本教材,其中包括很多课外的古诗文。这就意味着,孩子学习古诗文的时间大大增加。

在学校里,在辅导班里,孩子学不懂,还有老师可以教。那么在家里呢?孩子在学习中出现了问题,可以去请教谁呢?

当然只有家长了。

所以,想象一下,当孩子在家里学习,拿着自己不懂的文言文来问你,你难道可以坦然地告诉他们,自己不会吗?

因此,学习文言文,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至少让他们的起点更高一些。

4.从国家层面来讲,是为了民族的传承

中华文明五千年,而文言文几乎贯穿了整个华夏文明。

不读文言文,你就不会知道,华夏民族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不读文言文,你就不会知道,古人的聪明才智其实超乎我们的想象。

不读文言文,你就不会知道,历史其实惊人地相似,我们现在面临的,可能就是古人曾经亲身经历过的。

不读文言文,你就不会知道,中华民族可以实现伟大复兴的底气到底是什么。

……

不读文言文,不熟悉传统与文化,我们拿什么来传给下一代,拿什么让我们的民族推陈出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所以,文言文不止要学,还非学不可。

当然,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要学得像专业人士那么好。而是在需要用到的时候,我们可以让自己做得更好,这就够了。

翻译文言文

光翻译几个例句不能解决问题的。所有直译及逐字逐译都是耍流氓。推荐google翻译更是其心可诛。 翻译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往大了说是个思维方式的问题,往小说也是语法习惯的问题。
来看看例子:
1、表示事物的存在:墙上挂着一幅画,桌上放着一杯水,椅子上坐着一个人等。
古文表存在的方式: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在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于
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 -动词后省略着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直接列陈名词
前三种从文言文往现代汉语翻译一般都不翻译成“着”,意思和语气有微妙的差别,有强调存在,在强调位置,于强调动作及位置。但现代汉语的句子中有时是隐含着这些语气的,这时候就可以根据语境选择。如果没有这么强的突出显示意味,就可以直接用动词。

2、表示动作的进行:吃着饭,睡着觉等,很好理解。
首先想想这种用法现代汉语是不是也不太常见?一般是会和“正在”联用,因为只有一个动作在进行是被另外一个事件打断,进行式才有意义。而且有两种说法,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一是“我正吃着饭,忽然他来找我了”,另一种是“他来找我时,我正吃着饭呢。”
前一种意思的文言表达:
“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 -正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方
第二种意思的常见表达: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会
时已过午,奴辈“适”至。 -适
这两类有时也交换使用,具体差别还是要根据语境认真体会。
另外还有一种进行语态,强调的是连续性,比如“中国正在富强发展的道路上前进着”。这种用法文言文没有对应的单字,还是那个原则,意思强烈的需要改变句子结构(中国正越来越富强)凸显语义,不那么强烈的则省略。

3、表示伴随的动作:躺着看书,坐着吃饭,走着回家等。
这个用法其实并不是表伴随,而是表方式。古文很简单,一般用“而”,偶尔用“以”: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而
河东智叟笑“而”止之曰 -而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以

4、表示伴随的状态:瞪着眼睛说,闭着眼睛睡觉,低着头回家等。
这种用法与上一种大同小异,区别是这次的前一个动作不是直接修饰后一个动作,而是修饰一个名词。文言文还是多用“而”,区别是上一种“而”前面是动词,这一种直接用名词,其实是一种省略,前一个动词被省略了。例句: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妆而蹇者
也有不省略的情况,比如:
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5、表示动作的结果:着(zháo)做结果补语时多与到的意思一样。
如:找着大衣了,买着想要的了,看着他了等。
这个意思相对切实,所以根据语义强弱,直接用动词,或者用“得”,或者用“得”加“动词”(例如“得见”),都可以。

至于“的”,现代汉语中也常可以省略,古文也一样,不能省略时用法也很多样,最常用的是“之”,改变句式之后还可以用“也”,“者”,绝对不能逐字翻译。

《后汉书·郑玄传》文言文翻译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郑玄年轻时,在乡里做掌管诉讼和收赋税的小吏,每逢休假回家,常常到学校里读书,不喜欢做官吏。父亲为此多次发火,也不能制止他。郑玄于是到京城太学去学习,拜京兆人第五元先为师,开始掌握《公羊春秋》、《九章算术》。后又跟从东郡人张恭祖学习《礼记》、《左氏春秋》、《古文尚书》等。因为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的人,于是他往西人关。通过涿郡的卢植,拜扶风人马融为师。

马融有门徒四百余人,而能够进入厅堂听他亲自讲课的仅五十余人。马融平素骄傲自负,郑玄拜在他门下,三年都不能见他一面,马融只是让自己的高材生给郑玄授课。郑玄日夜探究、诵习,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厌倦。有一次遇上马融召集门生研讨图纬,听说郑玄善于计算,于是在楼上召见他。郑玄趁机向马融请教各种疑难问题,问完之后就告辞回家。马融很有感触地对学生们说:“郑玄现在离开了,我的学问到东方去了。”

郑玄独自出外游学,十多年才回到家乡。因为家境贫困,郑玄在东莱为人佣耕,跟随他的学生已经有成百上千了。党锢之祸发生了,他和同乡孙嵩等四十多人都被禁止做官从政。于是郑玄就埋头研习经学,闭门不出。

汉灵帝末年,党禁解除,大将军何进听说郑玄很有才能便征召他。州郡长官因为何进是当权的外戚,不敢违背他的意旨,于是逼迫威胁郑玄,郑玄不得已前去应召。何进为他准备了几案和手杖,礼遇十分优厚。郑玄没有接受朝服,只穿戴普通人服饰来拜见何进。住了一夜就逃走了。后来将军袁隗上表推荐他担任恃中,他因为父亲去世没有就任。国相孔融非常敬重郑玄,急急忙忙到他家拜访。

当时大将军袁绍在冀州统领大军,派使者邀请郑玄,袁绍大会宾客,郑玄最后才到,就被请到上座。袁绍的客人大多是俊秀豪杰,各有才气而善辩,他们看见郑玄是个儒生,不认为郑玄是个学识渊博的人,大家竞相设置一些怪异的问题,各种学派的观点交替提出。郑玄依照儒家学说答辩应对,内容都超出了问题本身,大家都得到了闻所未闻的知识,没有人不慨叹佩服。

当时汝南人应劭也归顺了袁绍,他自我引荐说:“前泰山郡太守应中远,想做您的学生,怎么样?”郑玄笑着说:“孔子对弟子用(德行、言语、平事、文学)四种科目考察,颜回、子贡这些学生是不称自己官位门第的。”应劭面露惭愧神色。

于是,袁绍举荐郑玄为茂才,上表推荐出任左中郎将,郑玄都不去就任。后来朝廷征召他为大司农,送给他一辆安车,(规定)郑玄经过的地方,主管官吏都要亲自迎送。郑玄却借口有病请求回家。

--------------------------------------------------------------------------------

郑玄传原文: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玄少为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公羊春秋》、《九章算术》。又从东郡张恭祖受《礼记》、《左氏春秋》、《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入西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乃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递隐修经业,杜门不出。

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后将军袁隗表为侍中,以父丧不行。国相孔融深敢于玄,屣履造门。

时大将军袁绍总共冀州,遣使要玄,走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莫不嗟服,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泰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回、赐之徒不称官阀。”劭有惭色。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古代的人都说文言文吗

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是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是竹简、丝绸等物,因为价格和方便的问题,后来大规模使用时“纸”,来往“公文”使用“文言文”,“文言文”逐渐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20世纪之后,文言文逐渐被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文言文的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标注的标点符号是后人所校对辑注,是为了便于普通读者阅读理解。

在古代,读书人占少数,大多数老百姓是没有机会、没有经济条件去读书的,不但不不可能说“文言文”,能听懂文言文的都是极少部分人。

读书人之间倒是有可能说“文言文”的,因为彼此之间都能够听懂。但是,读书人和不识字的老百姓交流肯定也说不起来“文言文”,对方听不懂,说了也白说。

官僚阶层的人说“文言文”吗?答案也是他们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语言,官场应酬、与文人墨客打交道时可能会说“文言文”,和普通老百姓也要说大白话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主审案件时,用“文言文”说,这官司还怎么打呢?

简单地说古人说文言文,或古人不说文言文,都是很武断的,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讨论。

狼三则其三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行路,被狼(跟在后面受到狼的)逼迫。大路旁边有夜里耕田时所遗留下来的屋子,屠夫就跑进屋里躲了起来。狼从麦桔杆中把爪子伸了进去。屠夫急忙捉住它的爪子,让狼逃不走。但屠夫也想到没有办法可以把狼弄死。屠夫只有一把不够一寸长的小刀,于是割破狼爪子下的皮,用吹猪的方法来吹狼。屠夫用尽全身力气吹了一会儿,觉得狼动得没那么厉害了,才用带子把狼捆缚住了。出来一看,那狼的全身已经涨得像牛一般大了,大腿直溜溜的不能弯曲,嘴张得很大闭不上。屠夫于是背了狼回家了。 若不是屠夫,谁能想出这样的计谋呢! 这三件事情都发生在屠夫身上;那么屠夫的残忍,用到杀狼上也是可以的。

如何理解文言文

文言文犹如风吹老腊肉,慢品细嚼才知其味。但牙齿不好只能狼吞虎咽,不知其味可能还会肚疼消化不良。

文言文铁杵成针的意思

意指肯下苦功,保持平和的心态坚持学下去、做下去,最后一定能成功。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译文

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注释

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成:完成。

去:离开。

逢:碰上。

媪:妇女的统称。

方:正在。

铁杵;铁棍,铁棒,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

欲:想要。

感:被......感动。

还:回去。

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

卒业:完成学业。

今:现在。

氏:姓…的人。

守株待兔文言文怎么断句

守株待兔文言文怎么断句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 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出自《韩非子·五蠹》

《守株待兔》翻译:

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文言文到底该如何翻译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解析

✨问:文言文到底该如何翻译?

关于文言文如何翻译这个问题的最佳解法,可谓“莫衷一是”,主要有两种声音:有人认为翻译技巧最重要;还有的人认为“文言知识最重要”……

穆老师认为,两种方法都重要,但“文言知识”才是翻译的根本,如果没有文言知识,“翻译技巧”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倘若只有文言知识,不懂翻译技巧,那么翻译也会被扣分,难以完美。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是最佳方案!

那么,涉及到翻译的文言知识到底有哪些呢?如下:

〖1〗文言实词含义

文言实词比较多,我们平时只能积累常见的实词,争取在考场上能够读懂文章的大概内容。

穆老师推荐大家用“逐字逐句”的方式去积累实词,千万不要嫌麻烦。否则后期就会有麻烦。

〖2〗文言虚词意义及用法

(剩下17个虚词意义及用法,大家可以查看穆老师之前的回答)

〖3〗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翻译技巧是什么呢?穆老师为大家整理如下图:

?穆老师举个例子:

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1」倘若你只懂文言知识,那么就可能翻译成:

我实在爱你很深,对你的期望很殷切,没想到你妄自菲薄,却甘愿做车辕下的小马。

〖错误原因〗只懂实词含义,却忽略了翻译技巧。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当译句有比喻句时,要将喻体还原成本体。

❣️正确翻译为:

我的确爱你那样深,对你的期望那样深切,没想到你随意看轻自己,甘愿做没见过世面不中用的人。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加油哦!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古人为什么要用文言文

现在也讲书面语与口语。文言文是书面用语,大白话是生活口语,肯定是有区别的。

大白话通俗易懂不耗脑子,但内涵意义浅陋,表达深奥理性的东西是短板,而书面语汇此时是长项。

语言交流靠的是语音,文字交流靠的是字形。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口语大白话是无法实现的。

不识字的人也能讲话,识字的人也能讲话,但文化品格和人文素养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