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唐太宗论止盗,对我们有着怎样的启发
偷盗是中国古代刑法体系中较轻的罪行,它拥有较为宽泛灵活的量刑尺度。在先秦时期,秦国严刑峻法,偷窃轻则肉刑,重则斩首。汉初盗窃价值超过660钱的东西,要被处以黥面并罚做长期苦役的惩处。所以说,这个量刑尺度完全由国家掌握,受皇帝的的意志影响。
李世民当政时期,慎刑克己,体恤百姓因为战乱或灾荒食不果腹被逼偷盗的行为,以轻徭薄赋作为杜绝盗窃的手段。并且得出了统治者应该清心寡欲,轻徭薄赋,让百姓能吃饱肚子,使他们不用流离失所,沦为盗贼的理论。这种想法是非常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在经历了隋末农民战争和唐初对突厥的几场大战役,民间的生产力事实上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最重要的就是劳动力的短缺和粮食储备的不足。所以,流民四起,小股为贼,大股成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于偷盗这类罪行加以重罚就很可能陷入严刑峻法的高压之下,对于休养生息不利。
所以李世民从自己入手,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过分的压榨民力,减少徭役的时间和频率,很快就使社会稳定下来。贞观之治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李世民的仁德在这一政策上也得到了最大化的彰显。
从另一个角度看,在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中,偷盗的主要对象是粮食与钱财,而且粮食的诱惑力更大。很多饥民盗窃的最初目的只是为了果腹活下去,而不是处于贪婪。这就是可以谅解的,因为当时人的目标就是能够生存下来,是发自于天性的本能。但是,到了商品经济年代,盗窃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贪婪。在商品经济的大背景下,人的欲望被无限扩大了,人们不再只是满足于填饱肚子,更多的是在贪婪和懒惰的驱使下去窃取本不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些人往往并非是徘徊于生死之间的难民而是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小人。
试想一下,如果是一个骨瘦如柴的难民偷窃了一个馒头,相信很多人都会加以同情。但如果是一个四肢健全的正常人偷窃了一个钱包,那就必然会遭到法律的严惩和世人的鄙夷。这就是处于小农社会与商品社会的最大区别。所以说,李世民的宽容政策不是助纣为虐,纵容犯罪,而是考虑到了当时的社会实际情况所作出的判断,几年后,大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也说明李世民政策的正确性。这对于整个贞观之治的发展与延续是有基础性作用的。
文:经典守望者
欢迎下方讨论,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历史上哪个朝代疆域最大对我国贡献最大的帝王是谁
导读:华夏文明从黄河流域起源,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奠定了祖国的庞大版图不是哪一位皇帝可以自己做到的。如果非要说哪些皇帝对于祖国版图有重大贡献的话,我认为大致有如下几位:秦始皇平定南越,使南方成为华夏腹地;汉武帝击败匈奴,汉朝逐渐把河西和西域纳入版图;窝阔台次子阔端第一次把青藏高原和东北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而清朝乾隆皇帝时再次把西域纳入版图,奠定了现代版图的雏形。虽然说几乎历朝历代的帝王都有开疆拓土的雄心壮志,但是毕竟在这四位帝王执政时期完成了突破。
自从炎黄部落从黄河流域崛起到商朝征服东夷把版图向东推到大海;周朝时期分封诸侯,到战国时期已经北抵燕辽、南抚杨越扩张到长江流域;秦朝吞二周而亡诸侯后征服百越设置四郡后,已经向南把版图推向大海;汉王朝开拓西域后,历代大一统王朝西跨葱岭几乎成为了标配;元朝在忽必烈时期首次把青藏高原和东北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到清朝时期完成对边疆地区直辖奠定现代版图。
六王毕、四海一后的秦始皇没有满足,50万南征军团经过苦战平定南越;我国版图南部边界首次抵达南海
嬴政是历代帝王中的大一统习惯的开创者,后代400多位帝王在这个体系下前赴后继的开疆拓土。这才奠定了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王朝传统,并奠定了华夏版图的基础。嬴政继位的时候正是六国联合对抗秦国的时代,合纵连横不断上演。胸怀山河、气吞天下的始皇帝干脆利索的把六国扫入历史的垃圾堆,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由于五岭天然的把两广和江南隔开并且气候恶劣,所以即使楚国在八百年的历史上也未能把国土扩展到五岭以南。但是秦始皇没有满足版图,于是派遣大将屠雎率领50万大军分五路南下征伐南越。为了方便南征军队转运粮草,秦始皇还命令禄御史负责开凿了连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从此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通到了一起,虽然并不顺利但是最终还是击败了南越占领了岭南。秦设立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并大量移民。随后几年秦始皇又迁移了50万人去驻守岭南巩固南越,从此作为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国南部疆界正式抵达南海。
“寇可往,我亦可往”的汉武帝拉开了反击匈奴的序幕,同时设置河西四郡并开拓西域;西域在汉朝时第一次纳入中原版图
汉承秦制,汉朝建立后基本上继承了秦朝的版图。白登之围后北方的匈奴成为汉朝的心腹大患,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后汉朝的国力充盈。由于秦末赵佗在南越割地自立,所以汉武帝在位时主要扩张方向有三个:1、岭南地区的南越国;2、西南包含自大的夜郎王在内的领土(和平并入汉朝);3、向西开辟河西走廊并向西域进军反击匈奴。
汉武帝向往扩张现是向河西进军,打响了反击匈奴的第一炮。建立河西四郡后打开了进军西域的门户,接着平定南越国并把交趾并入中原王朝版图。接着西南腹地的夜郎等小国并入汉朝版图;接着在剿灭卫满朝鲜后在朝鲜半岛北部和中部设立的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四郡,朝鲜半岛中北部纳入中原王朝直辖。除了南越国以外,河西、西域、朝鲜半岛北部以及南部的交趾,都是第一次纳入中原王朝版图。
蒙古帝国的第二任大汗窝阔台次子阔端,第一次把青藏高原和东北纳入元朝版图
成吉思汗病逝后可汗之位由他的儿子窝阔台继承,在蒙古攻占西夏后根据蒙古分封的传统窝阔台把甘肃青海分封给了次子阔端,不足而立之年的阔端入主凉州。在蒙古三路分兵攻打南宋的时候西路大军就由阔端统领,进攻四川不利阔端决定先灭西南的大理后再攻打陇、蜀。采用这样大迂回的战略,首先就得解决吐蕃。窝阔台去世后攻宋计划暂停,阔端派将领多尔达频繁接触吐蕃当地政教首领,深入了解吐蕃的政治与宗教。多尔达建议阔端用和谈的方式收服吐蕃,所以阔瑞决定在凉州与吐蕃会谈。1243年,阔端以汗国名义颁发诏书,亲笔书信,邀请萨班前往凉州会谈。1247年吐蕃与阔瑞会谈,双方就如何纳贡如何治理等达成了一致。会谈结束后萨班向吐蕃各派发出了著名的《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在结束吐蕃四百年分裂局面同时为后来青藏高原纳入元朝版图奠定了基础。
除了青藏高原,东北作为蒙古帝国的领土在元朝建立后并入元朝版图。在元朝时青藏高原和东北第一次并入中原王朝的版图。
历经三代帝王长达70年清准战争,到乾隆时期平定了准噶尔后重新把西域纳入版图;更重要的是清朝对边境地区实施不是羁縻政策,而是直辖统治
在乾隆时期彻底平定准噶尔汗国,在数百年后西域再次回归中原王朝的版图。同时与其他王朝不同的是,在边疆地区实施的再也不是羁縻政策而是采取了直辖统治。也许这就是乾隆对于王朝版图最大的贡献。
一家之言,欢迎评论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上的唐朝一共灭了多少个国家
需要阐明的是,这里的国家不是指现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而更多的指政权,但为了方便理解以及统一称呼,仍称“国家”。
唐王朝的征服之旅分为三个阶段:平定天下,盛世武功,帝国落日。
1平定天下
唐朝建立初期,首要任务是统一天下,所以先后灭掉了薛举的西秦(618年),李轨的西凉(619年),萧铣的南梁(621年),王世充的郑国(621年),窦建德的夏国(621年),梁师都的北梁(628年),另外还有刘武周(619年),刘黑闼(624年),杜伏威(621年),李子通(621年),林士弘(621年)等政权。
2 盛世武功
唐朝的盛世武功主要体现在太宗、高宗两朝,尤其是在高宗时期,唐朝的版图达到了极盛。此期,唐朝先后灭掉了吐谷浑(627年)、东突厥(630年)、高昌(640年)、薛延陀(646年)、中天竺(648年)、龟兹(648年)、西突厥(657年)、獠人(658年)、契丹(660年)、百济(660年)、铁勒(660年)、倭国(663年)、高句丽(668年)等政权。
3 帝国落日
唐代后期,随着藩镇割据局面的成型,唐廷实际可控范围也在逐渐缩小,虽有一度复兴的情况,但也难比太宗高宗时的盛况。此期唐朝相继灭掉西南蛮(729年)、突骑施(744年)、后突厥(745年)、小勃律(747年)、石国(751年)、大勃律(753年)、回鹘(842年)等政权。
还需承认的是,在第3阶段,唐代的征服是有水分的,比如平定小勃律,不过是俘虏他们的国王和王后,以及他们国内能搜罗到的一些值钱东西去长安,杀几个忠于吐蕃的酋长,另外立个国王族人当新国君,找一批愿意效忠唐王朝的大臣辅佐他,然后招募几千人在此驻守而已;或者如石国那样,归附于大食,很难说是真的被“灭”掉。而且西域诸国或漠北草原民族有着“春风吹又生”的特性,比如西突厥,657年被唐灭掉,后又复国,称后突厥。
当然,如果以一般意义而言,唐代是不负“汉人武功,极盛于唐”的美称的,若以上3阶段计,唐代灭掉的国家至少在30个左右,如果算上中亚小国,则不胜数也。
唐朝是因为强大才包容还是包容才强大的
“包容”这个词,在当下其实有点变味了:如果你对接纳外国人有异议,在某些人看来就是封闭、愚昧,甚至是“义和团”;对外国人无条件敞开胸怀,那就是伟光正的“包容”、博爱胸怀,甚至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原动力,而代表着而我国封建历史巅峰唐朝,往往被一些人用来佐证这一观点。
但这种想法是相当危险,我们要正确理清强大与包容的因果关系
唐朝的强大,源自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出于对强大隋王朝覆灭的教训,避免无约束的皇权将政权引向灭亡,唐太宗建立起了一系列的制度对权力进行匡正、辅佐,比如完善三省六部制、五花判事制、系统的谏官制;同时,李世民认为:“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他在位时不拘一格任用贤臣,斥退那些溜须拍马、才能平庸之辈,使得初唐政坛空前清明;此外,唐王朝善待百姓,每逢天灾之际不遗余力对百姓进行赈救,并且减轻赋税、休养生息,逐渐实现了安居乐业。
在各阶层共同努力下,经过短短几年后,唐王朝“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老百姓对朝廷空前信任,呈现出了社会和谐、经济恢复、军力强大、人民团结的景象;以此为基础,公元前630年,唐军一举将曾经耀武扬威的外敌东突厥灭国,释放出的强大能量让周边各政权胆战心惊,被吓得纷纷入朝跪求尊称李世民为天可汗。
而出于对自身制度、文明等综合实力的自信,唐王朝才有底气让那些少数民族的精英归顺,并成为供自己使用的力量比如唐太宗时期的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等少数民族名将)。此后,一直到安史之乱前,唐王朝对外一直持包容开放的态度,不断吸收少数民族融入汉文明,李光弼、哥舒翰、高仙芝等外族名将实际上已成了唐王朝忠心耿耿的子民。但说到底,这些人只是对唐王朝实力的补充,并不是能产生关键作用的人物。
所以说,强大是包容的底气与基础,包容反过来对强大政权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如果无视自身实力,妄图以盲目的包容来使自己强大,后果一般会比较惨,看看西晋就知道了。
东汉时期起,中原统治者出于经济、军事等因素考虑,陆续允许匈奴、羌、氐、鲜卑等少族民族内迁,他们在西、北地区与中原汉人混住。其后上百年间,由于各种难以调和的矛盾,少数民族时常发生动乱,但面对中原政权的强大实力碾压,并不能对社会带来过大的危害。
到了西晋时期,随着羌、氐、匈奴的屡次作乱,为了避免后患,郭钦、江统等有识之士先后建议将少数民族外迁,但统治者主要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拒绝了这些提议。
而随着统治阶层日益腐败,持续多年的八王之乱,使数十万精兵白白丧命;同时,对于持续不断的自然灾害,统治者无心处理,导致大量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空前动乱。
而在这时,原本俯首帖耳的氐族、匈奴人趁乱起兵,建立了成汉、赵汉两个政权,旗帜鲜明地举起了反晋大旗。公元316年,刘渊之子刘聪在位时,汉赵大军攻破长安,晋愍帝司马邺被俘,西晋灭亡;其后,羌、氐、匈奴、鲜卑以及羯族各少数民族纷纷以武力建立政权,史称“五胡乱华”,他们之间互相征伐、屠戮,原本繁荣的中原彻底沦为了人间地狱,无数各族人民如同草芥一般被肆意消灭;加上其后的南北朝时期,中原王朝陷入了近300年的分裂与战乱。
所以说,想要包容,那得先掂量掂量自己实力,会不会对外面的精英产生足够吸引力;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你的包容只会引来垃圾,无异于引狼入室的自杀行为。
可能有人会以美国为例子,但美国是完完全全的移民国家,原本的原住民早就被杀的几乎一干二净,它如果不包容,连生存都成了问题;况且近年来,美国显然正逐步走向自我封闭、孤立。而其他绝大部分国家,都有着自己的主体民族,并且不具备美国那样的吸引力。以欧洲为例,你看它们的包容吸引了什么“人才”去?
因此,在不具备绝对的吸引力前,不要盲目的包容,你的低声下气只会让外人瞧不起;而是要踏踏实实善待自己人,发挥每个人的能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实现国富民强;当你足够有实力的时候,自然有人才死心塌地的前来投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