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目前最费钱的游戏是什么
- 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和始皇,谁的成就最大呢
- 商鞅,公孙衍,张仪,范雎,吕不韦,李斯这六人,在秦国统一的进程中,谁的贡献最大
- 为什么中国从清初到清末持续落后,而且越来越落后
- 为什么有人说江南七怪武功不高,名气还挺大呢
- 现存钟繇《宣示表》是王羲之的临摹本吗
- 一代名将陈庆之有哪些英勇的事迹
- 有什么好看的玄幻小说吗
- 皇帝死叫驾崩,和尚死叫圆寂,仇人死叫什么
- 战国时的秦国几乎没出过一个昏君,为什么还要经过163年6世才完成统一
目前最费钱的游戏是什么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不过看了几个答案,大家的都是认为像《天涯明月刀》,《征途》,《大话西游》这些,确实这些游戏不可否认的都是重度氪金游戏,不花个几十万都不好意思出门和人打招呼。
然而这些游戏仍然都具有一个共性—所见既所得,花了钱,角色强度就会变高,在一定时间段内可以制霸服务器,或是在与人PK中取得优势。
而游戏公司勾引玩家继续花钱的方式个更多是通过发布新的资料片/补丁包,提供更高难度的副本,以及更强力的装备让玩家继续氪金,但是用人民币买来的强度和装备,大多不会因为PK或是新版本的到来而被“爆”掉或是偷走。
但是下面这款游戏,却不是这样:
《EVE》,大部分老玩家应该都听说过这款游戏,哪怕没玩过,一般也都听说过他的名字。在这款主打宇宙战舰战斗的游戏中,并没有所谓的“充了钱就一定变强”的设定,但是却有着游戏内部“月卡换金币”平台,玩家可以直接把月卡挂上去,换别的玩家手中的金币(当然,5173也是一个获取货币的一个选项)。
EVE中,一条高级战舰,成本换算成人民币也要几百块,而高等级的T3船更是价格昂贵,何况这还都是裸船的价格,还要配上高级装备,导弹大炮无人机,脑插弹药蓄电池,如果你只选贵的不选对的,这成本可是直线上升,几千上万都不是事。
那么为什么我还说这个游戏不是“充了钱就能变强”呢?
因为这款游戏是真正意义上的--“爆款”。
玩过传奇的玩家应该知道这种设定,当角色死亡,装备会爆一地,而EVE更有甚之。
当你辛辛苦苦卖掉月卡换钱,花上一个月的工资,蹲在吉他刚配了一条心怡的T3战巡,配上官员装备,欢天喜地的刚开出空间站,画面刚Loading完,眼前就出现了强爆党,叮咣几下,刚花的那几百上千的人民币就变成了宇宙尘埃,甚至连给你截图的时间都不够,真是吃着火锅唱着歌,就遇到麻匪了。
当年还是萌新的时候,我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经历,新买了条“炒鸡便宜”的乌鸦战列舰,挂着自动飞任务地点,就转身洗澡的功夫,回来再看船就被爆了,这其中连10分钟都没有。
所以,个人认为,比起那些花钱就能买到强度的游戏,《EVE》这种“爆款”游戏,恐怕才是最“费钱”的存在吧,毕竟钱花了,也可能只是给服务器增加点宇宙垃圾罢了。
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和始皇,谁的成就最大呢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及至始皇, 奋六世之余烈——贾谊《过秦论》
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就是贾谊《过秦论》中说的六世之余烈,正是他们的铺垫,才有了最后秦始皇一统中国的千秋伟业,那么这些人的功绩如何比较呢?谁的功绩最大呢?
首先把秦武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这3位排除,因为秦武王和秦庄襄王在位时间都是3年,秦孝文王更是只有区区3天!
秦孝公:
最大的功绩就是大力推行商鞅变法,改变了自秦穆公之后连续14任君主不作为后积弱的秦国,内政人民安居乐业,军事将士用命,外交西戎诸国臣服。
秦孝公将秦国从战国棋局的看客变成了主要棋手,而且具备了通杀的能力。
秦惠文王:
商鞅变法给秦朝积累了大量资本,正好需要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很明显秦惠文王就是。
打赢了秦魏河西之战,夺回了被魏国占领百年的河西之地,并在河东建立了前进根据地,自此,秦国打通了东进道路,出可以进攻东方六国,退可以扼守函谷关,立于不败之地。
击败楚国,夺得巴蜀,如果说夺回河西是打开了通道,那么夺得巴蜀地区就是保证了秦军连绵不断的军粮,从地图上看,也对楚国形成了自上而下的高压态势。
降服义渠,扫除秦国的后顾之忧,并且获得了义渠的大片优质马场,军马的供应也得到了保障。
重用张仪,利用连横之策破坏六国的合纵,避免了秦国被六国围攻,为秦国的最终崛起创造出了空间和时间。
可以看出来,秦惠文王将秦国国运、国力最大程度地转变成了实际“收益”,自此秦国拥有了傲视东方六国的强大实力。
秦昭襄王:
秦惠文王让秦国具备了称雄的军事实力,而发挥这强大实力的就是秦昭襄王。
他任用魏冉、范雎为相,白起为帅,采取“远交近攻”之策,鲸吞周边邻国土地,严重削弱齐国、楚国、赵国等大国实力。
先拿韩、魏、楚下手,三国不断割地求和,魏国割让河东400里地,韩国割让武遂200里地,楚国更是损兵折将,被占领无数城池,最后连楚怀王都被秦国绑架,最后客死他乡。
面对着胡服骑射强大起来的赵国,战神白起长平一战将赵国送入万劫不复,甚至差点被白起灭国,自此再无力与秦国对抗。
对于东方大国齐国,秦昭襄王先是用“东西二帝”的虚名稳住齐国,让其见死不救,然后乘着燕国进攻齐国,联合诸国一起攻击齐国,打得齐国只剩下莒、即墨两座城,差点灭国,自此唯一能和秦国扳手腕的齐国也沦为二流国家。
简单来说,之前七国排身高,秦国和齐国差不多高,另外也只是比赵国、楚国高了半个头,经过秦昭襄王的主动出击,远交近攻,最后一看,就秦国是站着的,其他六国都已经趴在地上了。
秦始皇:
面对着太爷爷秦昭襄王留给自己的遗产,再看看瑟瑟发抖的东方六国,嬴政一声令下,王翦、王贲、李信等名将四处出击,自公元前230年灭亡韩国,到公元前221年齐国投降,只用不到10年时间,嬴政便扫荡了六国,统一中国,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他也成了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嬴政幼年继位,面对吕不韦的专权以及嫪毐的反叛,不到20岁的嬴政以雷霆手段铲除了这些隐患,最大程度保证了秦国内部稳定,为后来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题目中问谁的成就最大,毫无疑问,肯定是秦始皇,但是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来,秦始皇是站在了巨人们的肩膀上:
秦孝公打下了坚固的地基
秦惠文王修好地面及宫殿骨架
秦昭襄王为宫殿封顶
秦始皇则是为宫殿装修上梁,并宣告宫殿落成!
如有兴趣,可以去看看优秀电视剧《大秦帝国》完整讲述了秦国从崛起到统一。
《大秦帝国之裂变》——秦孝公
《大秦帝国之纵横》——秦惠文王
《大秦帝国之崛起》——秦昭襄王
商鞅,公孙衍,张仪,范雎,吕不韦,李斯这六人,在秦国统一的进程中,谁的贡献最大
公元前221年,随着秦始皇派兵灭掉齐国,整个中原地区,终于被秦国彻底统一。从这一年开始,战国时代彻底结束,历史进入了秦朝。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开创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这一点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不过,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其实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建立在之前秦国好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之上。从秦孝公开始,秦国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之后,才最终统一了天下。
在这个过程当中,秦国涌现出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比如商鞅、公孙衍、张仪、范睢、吕不韦、李斯等人,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要说他们当中,谁对秦国统一的贡献最大,恐怕很难下定论。不过,我们倒是可以通过秦国统一天下的整个过程,看看他们到底都对秦国做出了哪些贡献。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即位。秦孝公刚刚即位的时候,秦国正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秦国在春秋时代,曾经一度十分强大,秦穆公更是一度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但是,到了战国初期的时候,因为秦国连续数十年王位动荡,导致秦国国力大幅衰退,被魏国侵占了大片的土地,俨然一副即将彻底没落的景象。
与此同时,随着井田制的瓦解,旧有的社会制度也开始逐渐崩溃。在此之前,中原诸国主要施行传统奴隶制制度,土地制度采取井田制。在这种制度下,奴隶和平民没有任何权力可言。不过,到了战国初期的时候,随着冶铁技术逐渐成熟,导致井田制开始彻底崩溃,原有的社会制度也开始渐渐崩溃。对此,东方六国先后进行了变法,并通过变法改善了社会制度,大幅增强了国力。而秦国这边,因为之前数十年王位动荡,之前几任秦王根本没有能力去进行变法,所以渐渐落后于东方六国。
面对这样的困境,秦孝公即位之后,下定决心开始进行变法。就在这个时候,卫国人公孙鞅来到秦国,向秦孝公提出了变法的详细策略,得到了秦孝公的赏识,并且被秦孝公委以重任,全权负责秦国变法事宜。因为后来公孙鞅被秦孝公封在了商地,所以也被后人称之为商鞅。
在商鞅的主持下,秦国开始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首先,改革土地制度,鼓励底层平民开荒,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大幅提升了底层平民的劳动积极性。其次,重新设立爵位制度,鼓励平民参军,通过杀敌获得爵位,给了平民阶层上升的阶梯。第三,建立完善的秦法,统一秦国内部的度量衡,迁都咸阳,重新订立户籍制度。
经过商鞅的这一系列改革,秦国百姓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并且可以通过打仗得到更高的地位,有了上升的通道,所以开始热衷生产,勇于参军杀敌。在此之后,秦国开始扭转了之前衰败的颓势,国力开始走向了上坡路。此后,秦国又在战争当中,击败了魏国,彻底成了名副其实的战国七雄之一。
秦孝公在位二十四年,最终因病去世,死后由其子秦惠文王即位。秦惠文王即位后,为了稳固自身权位,首先杀掉了商鞅,但却完全继承了商鞅的变法成果,继续领导秦国向前。
秦惠文王即位的时候,秦国经历了秦孝公时代的国力积攒,已经有了向外大范围扩张的能力。所以秦惠文王即位之后,开始任命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等人,率领秦军向外主动扩张。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这其中,尤以公孙衍的战功最大。公元前333年,公孙衍率领秦军,再次向魏国进攻,最后拿下了整个河西之地,在军事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就在公孙衍拿下河西之地后不久,张仪就来到了秦国。
张仪是著名的纵横家,来到秦国之后,被秦惠文王拜为客卿。在秦国扩张的问题上,张仪和公孙衍持相反的态度。公孙衍认为应该先打西面的游牧民族,解除了后顾之忧,再进攻东方六国。而张仪却觉得,应该趁着魏国四面树敌,先打魏国。
最后,张仪的想法,得到了秦惠文王的认可。而作为失败者的公孙衍,只能离开秦国,转而去魏国和韩国工作,给秦国一度造成了不小的麻烦。直到暮年的时候,才再次回归秦国,帮助秦国完成了对蜀地的控制,最终病逝于任上。
因为秦国主动扩张,而且扩张速度很快,其他几个国家,也开始渐渐认识到了秦国的威胁。于是,在著名纵横家苏秦的串联下,东方六国开始联合起来,共同针对秦国。如此一来,秦国同时被其他六国针对,自然再难扩张。接下来整整十五年的时间里,秦国都没能再踏出函谷关半步。
就是在这个时候,公孙衍离开了秦国,张仪成了秦国新任相国。
张仪上位之后,通过外交手段,帮助秦国破了东方六国的合纵联盟。正是因为张仪,秦国才不至于被东方六国围殴灭国,而且还有了继续扩张的机会。
秦惠文王在位期间,秦国国力进一步提升,已经成为了战国七雄之首,逼得其他六国不得不组成联盟,共同对抗秦国。在和东方六国交战的过程当中,张仪和公孙衍,显然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秦惠文王在位27年,最后因病去世,此后其子秦武王即位。
秦武王是个大力士,据说力能扛鼎。不过,在秦武王即位三年之后,在某次举鼎活动当中,秦武王不慎被鼎砸到,最后因此去世了。因为秦武王在位只有三年的时间,时间较短。这三年秦国对外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扩张行动。
秦武王去世后,其异母弟秦昭襄王即位。秦昭襄王即位的时候,因为年龄较小,所以只能由太后暂时摄政。这位太后,就是《芈月传》里面的那个芈月。
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前四十年都是太后把持朝政,秦昭襄王自身权力有限。直到那位宣太后去世之后,秦昭襄王才终于自行掌权。
不过,虽然长时间处于权力有限的状态,但秦昭襄王在位的这五十六里,秦国国力却再次大幅提升,达到了足以灭掉六国的层次。之前四十多年时间里,秦国的大权虽然一直都在那位宣太后手里,但这位宣太后却是个狠人,帮助秦国吞并了义渠,并且彻底掌控住了蜀地。此时的秦国,终于没了后顾之忧,可以专心对付东方六国。公元前265年,宣太后病逝,秦昭襄王彻底掌握了所有的大权。
在宣太后晚年的时候,秦国其实已经有了吞并天下的国力。但东方六国的联盟,依然让秦国感到十分苦恼,就在这个时候,范睢来到了秦国,帮秦国解决了这个难题。
范睢原是魏国大臣,后来因为在魏国遭人嫉妒,差点被杀,最后侥幸逃到了秦国。到了秦国之后,范睢帮秦昭襄王制定了‘远交近攻’的战略,交好距离秦国较远的齐国,主攻和秦国最近的韩赵魏三国。
范睢提出的这个战略,从根本上瓦解了东方六国的联盟,让秦国可以再次挥师东进,先后多次击败了韩赵魏三国。公元前262年,秦将白起率领秦军,在长平一战当中大败赵国,而后一战坑杀了赵国四十五万精锐。经此一战后,赵国全国精锐,近乎全部损失殆尽。
长平一战当中,秦国虽然也损失了近二十万大军,但相比赵国,秦国国力雄厚,二十万战损并非无法承受。此时的秦国,也完全有能力直接灭掉赵国,继而灭掉其他国家。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秦国内部却出了问题。身为相国的范睢,因为担心白起灭掉赵国之后,地位会超过他,所以向秦昭襄王提出撤兵。秦昭襄王考虑到秦军此时同样战损严重,再加上赵国已经答应割让六座城池,作为秦国退兵的赔礼,所以秦昭襄王便真的下令退兵了。
然而秦昭襄王的这次退兵,却错失了一个最好的机会。赵国方面,虽然口头上答应割让城池,但在秦国退兵之后,非但没有退兵,反倒积极联络其他五国,再次组成了同盟。几个月之后,等到秦昭襄王反应过来,意识到情况不对,已经晚了。
意识到自身错误的秦昭襄王,再次派秦军深入赵国,打算一战打下赵国国都邯郸,希望能够一战灭掉赵国。但秦国大将白起,因为之前和范睢的私人恩怨,选择了拒绝领兵。没有了白起的统领,秦军战力大减。进入赵国之后,对邯郸久攻不下。最后,魏国和楚国相继派大军来援,秦国大败,一战损失了二十万大军。
至此,秦昭襄王已经彻底失去了灭掉赵国的机会。而且,因为之前赵国的努力,东方六国的联盟,又有了死灰复燃的迹象。所以接下来的几年里,秦国在东方几国组成联盟的情况下,再也无法取得大的战果。至于范睢,同样也在这几年当中,因病去世了。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秦昭襄王去世后,其子嬴柱即位,史称秦孝文王。秦孝文王在位仅仅三天之后,便同样因病去世了。再之后,秦孝文王之子嬴异人即位,史称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早年曾在赵国做过质子,做质子期间,得到了商人吕不韦的大力支持。甚至就连他能返回秦国,继承王位,也是因为吕不韦从中疏通,做了很多的工作。所以,秦庄襄王即位之后,任命吕不韦为相国。
秦庄襄王仅仅在位三年时间,便同样因病去世了。秦庄襄王去世后,其子嬴政即位,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不过,秦始皇刚刚即位的时候,才只有十三岁而已,难以掌控朝局。所以秦国的大权,当时都掌握在王后赵姬,以及相国吕不韦手里。
吕不韦任相国期间,开始对秦军进行改革,避免秦军打硬仗,坚决反对秦军屠杀平民。在此之前,秦军在战场上极为凶狠,因为秦国人参军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升官发财。所以大多数秦国士兵,在战场上都十分凶狠。不光对敌军凶狠,对敌国平民也十分凶狠。而吕不韦则坚决反对这种风气,对秦军进行了改革。
客观来说,吕不韦对秦军的改革,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这种改革的话,秦军后来横扫天下,肯定会杀戮过重,激起各地的强烈反抗。如此一来,秦国后来能不能迅速统一天下,也就成了一个问题。
除了对秦军进行改革之外,吕不韦掌权期间,还坚决支持嬴政,帮助少年嬴政坐稳了王位,这也算是他的巨大贡献之一。
几年之后,随着嬴政逐渐长大,开始正式亲政。吕不韦因为被卷入了嫪毐谋反案,再加上他权势过大,威胁到了嬴政的王位。所以最终,吕不韦被流放蜀地,途中饮鸩自尽。
嬴政掌权之后,开始在之前几代秦王的基础上,继续向外扩张。此时的秦国,已经有了统一天下的能力。在嬴政掌权的同时,李斯也开始脱颖而出,成为了嬴政最依仗的智囊。
李斯原本是吕不韦的门客,在吕不韦被逐之后,通过谏言得到了嬴政的赏识。李斯帮嬴政制定了统一天下的详细计划。包括灭六国的顺序,以及以重金收买各国重臣,离间各国君臣的策略。李斯的这个计划,得到了嬴政的认可,后来嬴政也是给了李斯很多钱财,让李斯去收买各国的重臣,效果显著。后来嬴政因为种种原因,想要驱逐出身其他国家的客卿,李斯向嬴政上书《谏逐客书》,阻止了嬴政的决定,帮秦国留下了不少人才,也算是大功一件。
按照李斯制定的目标顺序,嬴政开始逐渐攻灭六国。公元前230年,秦国首先灭掉了韩国。公元前228年,灭赵;公元前226年,灭魏;公元前223年,灭楚,同年灭燕;公元前221年,灭齐。
至此,秦国彻底统一了天下。
从秦国统一天下的整个过程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商鞅通过变法,帮秦国建立了强大的制度根本;公孙衍通过战争,帮秦国奠定了傲视其他诸国的地盘;张仪瓦解了六国的联盟,帮秦国赢得了足够的战略机会;范睢制定了远交近攻的战略,彻底瓦解了六国的联盟;吕不韦改革秦军,辅佐秦庄襄王和嬴政两代秦王上位;而李斯则是帮嬴政制定了统一天下的目标和详细计划。
这些人,都曾在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当中,立下了至关重要的功劳,很难说谁的功劳更大。
为什么中国从清初到清末持续落后,而且越来越落后
清朝是一个奴隶制的满族社会利用野蛮战争侵略先进封建制的汉族社会,把先进的社会制度改为落后的奴隶制度,社会制度完全倒退造成中国越来越落后,变成任人鱼肉的弱国。
为什么有人说江南七怪武功不高,名气还挺大呢
看金庸《射雕英雄传》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觉得江南七怪武功没有多厉害,其实不是这样的。
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七怪的武功。
首先,七怪是和丘处机打平手的。丘处机的武功什么档次呢?他在全真七子中武功最高,可以说,除了五绝、周伯通、裘千仞、梅超风等寥寥几人外,他算最高了。
所以江南七怪抱团的话,很厉害,如果你不信,可以看看他们的对战记录。
比如说,七怪就剩六怪后,和欧阳克掐架。
六个围攻他一人,欧阳克吃了柯镇恶一杖,又被朱聪以分筋错骨手扭断了左手的小指,只得抛下已掳到手的少女
可见,六怪是完虐欧阳克的。
要说单打独斗,柯镇恶也不差,铁枪庙中跟欧阳锋打斗时,柯镇恶被欧阳锋扔了出去,还顺手接住了要打在自己身上的两枚毒菱,要知道他双目失明,所以连欧阳锋都忍不住喝彩。
欧阳锋是天下五绝,能让他喝彩的人,功夫会差吗?而且朱聪为了防御梅超风的九阴白骨爪,自创“分筋错骨手”,威力非凡,能自创武功的人,江湖又有几人?
所以说,七怪武功是一流的,要不然他们也不可能让丘处机输的心服口服。
很多人不喜欢他们,无非觉得他们脾气古怪,甚至有点难以理解,其实,谁又不是这样呢?
当然,比起武功来说,他们有一样东西完全可以排在射雕所有人之上,这就是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江南七怪虽然是七人,但他们是一个整体,完全是一个人,这个人身上有着一些小毛病,但在大节方面,堪称完美。
比如,得知白驼山要做什么坏事,立刻前往调查;得知冤枉了黄蓉后,立刻就打了自己一嘴巴子,还要以死谢罪;帮助大家从烟雨楼逃命,更不要说兄弟情深,师徒情深了。
难得的是,一诺千金。
一句话,他们远赴大漠,寻找郭靖母子,又倾心教郭靖武功,以身作则教郭靖做人。
看郭靖和杨康就明白了,虽然都是身处异族,可是一个认贼作父,一个舍身为国,孰高孰下,一目了然。郭靖,就是他们的影子。
当然,最让人敬佩的是,他们都是硬气的人。敢和丘处机掐架;敢和欧阳锋掐架,敢朝黄药师吐口水;敢骂洪七公……
明知干不过还是要去做,不畏权贵,只为道义,在全书中,这一点,他们无人能及!
现存钟繇《宣示表》是王羲之的临摹本吗
王羲之已无真迹存世,何来王羲之临摹本。据说故宫藏钟繇《宣示表》是王羲之临摹的刻本,应可信。钟繇的真迹到东汉时已失传,王羲之对其书法爱之有加,流传临摹刻本也属自然。谢邀!
一代名将陈庆之有哪些英勇的事迹
陈庆之出名主要在于毛主席,当年毛主席曾经五读陈庆之传为之神往拍案称绝,毛主席对陈庆之的军事能力给予很高的评价。
陈庆之是我国军事史上比较个性的将军,他善于用兵,但是他却是书生带兵,他不是一介武夫,甚至他的身体都很虚弱,不能骑马,更拉不开弓,像他这种人在古代是根本没有资格成为军人的。但是大器晚成的陈庆之却偏偏造就了一段南北朝的军事神话。
陈庆之出身非常寒微,他本来是梁武帝萧衍未称帝之前的仆人,由于精通棋艺,而萧衍又好棋道,所以他们主仆二人结成了棋友。
萧衍称帝后没有忘记自己的好棋友陈庆之,封了陈庆之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这时陈庆之年仅十八岁,他这个官主要任务还是陪已经当了皇帝的萧衍下棋。
直到陈庆之四十一岁时,他统兵的机会才来了,萧衍命陈庆之为将军与大将曹仲宗和韦放会攻北魏的涡阳,涡阳一战,陈庆之率两百轻骑兵突破北魏十五万大军的前锋营,北魏被迫驻13垒进行军事防守,陈庆之率军连夜破4垒,逼迫涡阳城主王纬投降。
这一次漂亮的奇袭战让萧衍发现陈庆之不止精于棋道,而且还善于用兵,发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后来陈庆之征伐北魏,总是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经常以千人破万人甚至十几万人,陈庆之最为传奇的是率七千士兵护送北魏降梁的北海王元灏北归,后来陈庆之以七千人横扫中原,七千骑兵四十七战攻克北方三十二城,最著名的战斗就是以七千人攻克了十万守军的洛阳。
陈庆之由于每次上战场必定穿白衣白袍白甲作战,故此当时都流传“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后来陈庆之在北方的盟友北魏元灏大军失败,陈庆之在深入敌方,前有大军,后无支援的情况下被北魏击败,全军覆没,陈庆之易容改装南逃。
虽然陈庆之最终失败了,但是以七千人横扫中原,四十七战攻克三十二城的辉煌战绩确实是令人赞叹不已,连毛主席都为之叹服。
现代人很多人都认为陈庆之的战绩有水分,主要因为南北朝时期的史书记载都比较夸张,实际北魏没有这么多人马能和陈庆之对战,其实就算陈庆之的敌人军队人数有水分,但是四十七战攻克三十二城是历史上的事实,陈庆之以七千人在后无援军的情况下深入敌境横扫中原,这就足够他在历史上留下辉煌的一笔了。
陈庆之以军事能力而论可谓是南北朝时期仅次于刘裕的战神,南北朝用兵如神者不外乎刘裕、陈庆之、兰陵王三人。
有什么好看的玄幻小说吗
怎么说呢?其实排行榜每隔一段时间就发生变化,许多小说处于连载和完结状态,小说的人气榜和推荐榜各有不同,人们喜爱作家不同所以各个网站说法不一。
下面推荐几本,在这里简单的罗列一下,即使不看其他小说也推荐一下,毕竟还是有人喜欢的。(本人是辰东粉,所以略有偏重)。玄幻小说排行榜经常有:《完美世界》、《大主宰》、《绝世唐门》、《斗破苍穹》、《斗罗大陆》、《灵域》、《武动乾坤》、《傲世九重天》、《仙逆》,《永夜君王》。 当然了,口味不用,人气自然不同。《武极天下》《真武世界》《盘龙》《绝世武神》《武炼巅峰》《帝霸》《一念永恒》《三界独尊》《诛仙》《我欲封天》。《修罗武神》《儒道至圣》《人道至尊》《吞噬星空》《雪中悍刀行》《武神天下》《天域神座》《雪鹰领主》。
小说过多,无法写了,要是喜欢哪个作家可以顺藤摸瓜,看看他的其他小说。要是找更多小说,看看评论区。
1.《完美世界》为起点白金作者辰东的第五部小说,也是辰东结婚后的第一部作品。与《遮天》存在一定的联系(疑为遮天前传)。 《神墓》为辰东成名作,《不死不灭》为其前传。《遮天》《完美世界》这些小说积累的大量人气,所以新作《圣墟》一经更新迅速上升。
2.《大主宰》是著名作家天蚕土豆创作的一部异界大陆玄幻小说,首发于起点中文网,与前作《斗破苍穹》和《武动乾坤》有一定联系,讲述的是本书主角牧尘的传奇故事。 (更新真的有点慢,我已无力吐槽)
3.《绝世唐门》是作者唐家三少全新力作的玄幻小说,又名《斗罗大陆Ⅱ绝世唐门》是斗罗系列的第二部,在起点中文网连载,为学院流代表作。
4.《斗破苍穹》,是起点中文网白金作家天蚕土豆的玄幻网络小说。《斗破苍穹》长期位列移动阅读基地畅销榜的榜首,是天蚕土豆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网游,电视剧,动漫都有,可见作品精彩。
5.《斗罗大陆》是网络文学名家唐家三少的一部经典之作,讲述的是唐三为母报仇,穿越异界的故事,通篇曲折并让人感动。《斗罗大陆》的创作使唐家三少的文学创作又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6.《灵域》是逆苍天著网络小说, 本书目前在中国移动和阅读连载,已有306万字,点击高达2180万,2014年5月荣登和阅读榜中榜玄幻仙侠榜。
7.《武动乾坤》是天蚕土豆创作的一部东方玄幻类型的网络小说,首发于起点中文网,本书主要讲述了,大炎王朝天都郡炎城青阳镇,一个落魄的林氏子弟林动,在山洞间偶然捡到一块神秘的石符,从此林动的命运开始改变!天蚕土豆,原名李虎,网络写手。
8.《傲世九重天》是风凌天下所著,于起点中文网连载中。一笑风雷震,一怒沧海寒;一手破苍穹,一剑舞长天!好男儿,就是要……舞风云、凌天下、做君主、傲世九重天!谁陪我,琼霄舞风云?谁伴我,傲世九重天?!
9.《永夜君王》 ,是由网络超人气奇幻小说作家烟雨江南,于2014年3月1日在纵横中文网连载发行的玄幻小说,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热血巨作!目前也在中国移动和阅读首发及火热连载中,2014年6月和阅读原创榜中榜上榜作品。
皇帝死叫驾崩,和尚死叫圆寂,仇人死叫什么
古人讲究避讳,连死都不直呼死,我们一起看看,古代都有哪些关于“死”的说法。
一,按身份等级
按照周代礼制,天子死称“崩”(后来也称“驾崩”);诸侯死称“薨”,大夫死称“卒”,一般官员死称“逝”,士死称“不禄”,庶人(平民)死称“死”。
这种礼制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但演变出一些其他叫法,如皇帝死也称登遐、晏驾。
二,按年龄段分
古代“少者曰死,老者曰终“,未成年就死称“殇”,幼年便死称“夭”,年轻女人死,称香消玉殒;老年而死的称呼最多,长逝、百年、作古、登仙、仙逝、与世长辞、溘然长逝、寿终正寝……等等。
三,按死亡原因分
遭受灾祸而死,称遇难,蒙难;为某人某事主动舍命而死,称“殉XX”,如殉国、殉道、殉职,或捐躯、牺牲;死的突然,称暴毙、猝死;死在异国他乡,谓之“客死”。
四,按职业角色分
和尚死,称圆寂、坐化、涅盘;
道士死,称登仙、羽化、得道、升仙、驾鹤西游。
对仇人之死,自然没那么客气,势必要嘲讽、诅咒一番,但中国地大物博,方言众多,很多地方对“死”都有不同说法,作者发现以下这些词语使用率很高:
活该死、死的好、欧耶……这些是最常见的口头语。
见阎王、下地狱,源自于民间鬼神故事,认为坏人死后要去阎罗殿。
上西天,源自于佛教,原本是褒义,后来演变为贬义。
哏屁,读音gén pì,常见口头语,不知是何处方言。
翘辫子、死翘翘,常见于影视剧,不知是何处方言。
挂了,常见口头语,据说由古代绞刑演变而来。
还有诸如“伸腿了”、“咽气了”、“完球”、“完蛋”等词语,虽不是描述仇人之死,但也是比较粗俗的说法,说出来不太尊重人。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对“死”的称呼,欢迎留言补充。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战国时的秦国几乎没出过一个昏君,为什么还要经过163年6世才完成统一
战国中后期,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开始迅速崛起,然而未曾出过昏君的秦国,为何仍然用了足足七世一百二十余年才完成统一呢?原因便在于,秦国崛起的同时,山东六国中魏国、齐国、赵国也曾先后强盛,再加上山东六国合纵抵御秦国东出,导致以一隅敌天下的秦国始终无法对山东六国形成压倒性优势。
事实上,秦始皇继位前的六代国君,尤其是秦孝公嬴渠梁、秦惠文王嬴驷、秦武王嬴荡、秦昭襄王嬴稷四代国君,在坚持发展自身国力的同时,始终在不断蚕食列国国力,这才使得秦国在秦始皇时期,拥有了以一敌六的实力,进而一统天下。
秦孝公嬴渠梁:持续消耗魏国国力,秦国东部压力骤减
秦孝公在位期间,重用商鞅推行变法,奖励耕战、迁都咸阳,建立县制、加强集权,开阡陌、促生产,通过彻底的变法,使得秦国开始走上富强之路。然而,此时的秦国虽然完成了变法,但只是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由于秦国羸弱,想要一统天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其面临的首要对手,便是战国初期的霸主魏国。
进入战国之后,虽然中原霸主晋国已经解体,但新生的魏国给秦国带来的压力,却一点也不比晋国少。由于河西之地的丢失,秦国不仅东出之路断绝,甚至连拒敌于国门之外都很难做到,虽然秦献公多次发动收复河西的战争,可面对战国初期的霸主魏国,秦国始终被压得抬不起头来。
趁着魏国与赵、齐等国征战之机,秦国迅速完成变法,并趁着“桂陵之战”后魏国军队被诸侯联军包围于襄陵之机,夺取了魏国河西的少梁和安邑,但刚刚完成变法的秦国显然还不是魏国的对手。魏国在赢得襄陵之战后,便又迅速收复了河西失地,秦国仍然无法与之匹敌,而魏国也不过是由于国力损耗,对秦国从战略进攻转入了战略防御而已。
直到秦孝公晚年,魏国由于在前342年的“马陵之战”中惨败,紧接着又被齐、秦、赵三国夹击,接连遭遇战败,连年征战之下,魏国这才彻底失去了霸主地位。即便如此,秦国夺取战略要地河西之地,已经是秦孝公去世之后,秦惠文王在位期间的事情了。
秦惠文王嬴驷:五国合纵迫使秦国放弃东出,战略重心转向南北
秦孝公去世之后,其子嬴驷即位,虽然族灭了商鞅,却将其变法成果保留了下来。在地位稳固之后,又任用公孙衍于“雕阴之战”中大败魏军,这才使得河西之地重新回到秦国之手,然而魏国战败之后,却接连与三晋、齐楚等国修好,山东六国逐渐形成联手抗秦之势。
面对山东列国的合纵,秦惠文王则通过重用张仪,以连横破之。后张仪游说魏惠王不成,秦遂于前322年发兵攻魏,夺取曲沃、平周,意图迫魏就范。与此同时,魏惠王有感于惠施联齐、楚抗秦策略失败,遂任用张仪“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楚)”的策略,起用张仪为相,而张仪的根本目的乃是以连横之势破坏合纵。
前319年,由于秦国的东扩和张仪的连横,在齐、楚、燕、赵、韩等国的支持下,魏惠王驱逐张仪,改用公孙衍为相,推行“合纵”之策。次年,在公孙衍的推动下,魏、赵、韩、燕、楚五国共推楚怀王为纵长,组织联军进攻秦国,并联络义渠自侧背进攻秦国,形成前后夹攻。结果,由于楚、燕持观望态度,义渠又收受重礼出兵较晚,导致三晋军队在修鱼被秦国击败,被斩杀近25万。
五国合纵攻秦虽然以失败告终,但秦国当时面临的局面同样极度危险,一个处理不慎,便有亡国之危。因此,为了避免引起列国更为剧烈的反弹,秦国只好将战略重心转向南北两端,进而通过灭蜀败楚、伐取义渠扩充国力,消除侧背威胁,同时继续蚕食魏国国力。
秦武王嬴荡:整顿内部继续扩充国力,拔取宜阳再度谋求东出
武王嬴荡虽然因举鼎绝膑而亡,导致一直以来评价不高,但实际上对于秦国的贡献一点也不小。即位之初,便通过连越制楚而使秦国东南威胁消除,并通过平定蜀地叛乱、设立丞相,修改封疆、更修田律,疏通河道、筑堤修桥等方式,进一步扩充了秦国国力。
在内部稳定、国力日渐强盛之后,秦武王嬴荡开始再度谋求东出,而这次他的目标是韩国军事重镇宜阳。宜阳乃是周王畿与韩国阻挡秦国东进最为重要的屏障,秦军若想出兵函谷关,就必须掌控此地,如此才能确保物资和兵员的输送通畅。
此后,秦武王嬴荡先以丞相甘茂瓦解韩魏联盟,促使魏国答应出兵助秦攻韩,后以甘茂为主将,率兵斩首韩军六万,攻取韩国宜阳,设立三川郡。之后,秦军又乘胜渡过黄河,夺取武遂并筑城,韩襄王则被迫派公仲倗到秦国谢罪,同秦国议和。
拿下宜阳后,周王畿已是近在咫尺,秦武王嬴荡遂于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率兵来到周王畿,进而成为了继楚庄王之后,第二位“问鼎中原”的君主。要知道,九鼎乃是象征国家政权、天子权力的传国重器,秦武王嬴荡虽然最终因举鼎绝膑而亡,但此举无疑极大动摇了周天子统治的正统性。
秦昭王嬴稷:齐赵先后退出争霸行列,秦国国力力压山东六国
秦昭襄王即位之后,延续了秦武王嬴荡的东出之策,在王位稳固之后,便开始频繁向魏、韩、楚、赵等国用兵,先后攻占蒲阪、阳春、封陵、武遂、穰城、襄城等地,齐、韩、魏等国深怕秦国继续东进,遂于齐闵王三年(前298年)再度合纵攻秦。此战历时三年,齐、魏、韩、赵、宋五国联军在齐将匡章的率领下,最终攻破函谷关,迫使秦国归还韩之武遂及魏之封陵等地。
秦昭襄王战败之后,不得不再度休养生息,并与楚、齐交好,历经数年准备,于周赧王二十一年(前294年)再度东出,趁楚国、齐国无力关注中原之际,再度大举进攻韩魏,先于“伊阙之战”中歼灭韩魏联军24万,后在数年内连下韩国的宛、邓和魏国的桓、轵等大小61座城邑,韩魏两国日衰。与此同时,秦昭襄王又与齐国并称东西二帝,意图瓦解齐国与列国关系。
中原各国深怕齐秦两国联手,魏赵于是再度联合各国共同反秦,苏秦也说服齐湣王自去帝号,与列国联手反秦。于是在周赧王二十八年(前287年),齐、赵、魏、韩、燕五国再度联手攻秦,然而由于诸侯联军各怀鬼胎,此次合纵在逼退秦国后,最终不了了之。此后,中原列国再度陷入混战,秦国则趁齐国得罪三晋和楚国的情况下,联合燕、韩、赵、魏等国共同伐齐,连下七十三城,齐国就此国力大损。
齐国退出争霸行列后,秦国继续向东蚕食,虽然赵国此时已经崛起,并在269年的“阏与之战”中击败秦国。但秦昭襄王却采用范雎的“远交近攻”之策,先于“鄢郢之战”中大败楚军,夺取楚国国都;又在“华阳之战”中歼灭魏、赵联军15万,夺取南阳地区;后在“长平之战”中歼灭战赵国大军45万,结果三晋、楚国国力被大肆削弱,新晋强国赵国也就此一蹶不振。
“长平之战”后,赵孝成王接连与齐、魏、楚、韩、燕等国交好,再度合纵抗秦。周赧王五十六年(前259年),秦昭襄王见赵国违约拒绝割让六城,遂起兵二十万攻赵,“邯郸之战”双方激战三年,因魏、楚援军到来,秦国战败。兵败之后,秦国遂与赵国修复关系,送嬴异人入邯郸为质。此后,秦昭襄王继续蚕食三晋,连败韩、赵、魏三国。
秦昭襄王在位长达五十六年,在位期间接连战败山东六国,虽然由于常年征战,导致秦国国力有所损耗,且在诸国合纵之下几乎丢掉所有战果,但山东六国的国力损耗比秦国还要严重,尤其是齐国和赵国的惨败,使得秦国国力开始力压山东六国。
秦孝文王嬴柱、秦庄襄王嬴子楚:抵御六国合纵,持续恢复国力
秦孝文王嬴柱、秦庄襄王嬴子楚两代秦王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却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孝文王在位仅有一年(正式即位仅三天),但却停止了对山东各国的攻伐,使得秦国国力得以一定程度恢复。
秦庄襄王即位之后,东周君诸侯密谋攻打秦国,秦庄襄王得知后命令吕不韦率军攻灭东周国,后延续了孝文王休养生息的策略,直到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恢复了元气的秦国才再度大举进攻魏国,魏国则以信陵君为将抵御秦国,赵、韩、楚、燕也纷纷出兵救魏。
秦军与五国联军于黄河以南大战,秦将蒙骜战败而逃,信陵君率联军攻至函谷关,秦军闭关不出。此战后信陵君声威大震,结果反遭魏王猜忌而被罢免,交出兵权后的信陵君郁郁不乐,整日饮酒作乐,最终因酒色过度而死。
秦庄襄王在位三年而死,去世后秦始皇嬴政即位,吕不韦继续采用远交近攻策略,数年间攻魏四次,攻韩三次,攻赵一次,攻占上党郡、重建太原郡,切断了燕、赵与魏、韩间联系,山东列国于是在秦王政六年(前241年)再次组成赵、魏、韩、楚、卫五国联军,由赵将庞煖指挥攻秦,联军绕道蒲阪、南渡河水,迂回至函谷关后,打了秦国一个措手不及,秦军则集中精锐军队,突袭联军之中最为强大的楚军,楚军得知后撤军,列国军队军心动摇之下最终撤军。
至此,历经六代秦君努力,六国再也无力对抗秦国,即使合纵也很难击败秦国,秦始皇亲政之后用李斯“灭诸侯,成帝业”、“数年之中尽兼天下”的建议,加快了各个击破的步伐,不给各国再次联合行动的机会,最终得以成功兼并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