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久为功 为什么

为什么有人说紫霞神功是《笑傲江湖》中最被低估的武功?皇太极有开国之功,庙号只是“宗”,为何康熙反而能称“祖”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22 02:58:25 浏览9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为什么有人说紫霞神功是《笑傲江湖》中最被低估的武功

《笑傲江湖》中最被低估的武功当然是“紫霞神功”心法,细读原文,可以发现这部内功心法足以媲美少林寺的“易筋经”绝学,两者是同一级别的上乘功夫。判断“紫霞神功”是否被低估,需要追溯这部绝学的前世今生,并纵观岳不群逐步称霸江湖的历程,才能明白它绝非看起来那般平凡,毕竟岳不群是书中唯一练习过“紫霞功”的人。

一、盛名皆知,功效强大

“华山九功,紫霞第一”,紫霞功作为五岳剑派之一华山派的出名心法,几十年来为江湖各派公认,本身就可以说明这部功法有独到之处。岳不群还没练习《辟邪剑法》的前期,几次与江湖高手过招而不败,让内忧外患的华山派屹立于江湖不倒,这一切都得益于紫霞功。

木高峰一见到他脸上紫气,心中不由得打了个突,寻息:“这是华山派的‘紫霞功’啊,素闻这‘紫霞功’是各派内功之冠,是以又有‘王者功’之称,数百年来,听说华山派中从未有一人练成功过。岳不群这厮居然有此毅力,将这神功练成,驼子倒是得罪他不得。

木高峰武功高强,见多识广,是江湖中难缠的一号人物,书中借木高峰的心里活动,指出了紫霞功的两大特性:厉害、难练,但是练成后威力惊人,是各派“内功之冠”。理论方面紫霞功是无敌的,现实应敌也丝毫不弱。衡山派的第一代高手鲁连荣与宁中则比剑时,岳不群用紫霞功轻易震断两人手中利剑,与左冷禅过招时,岳不群依仗这门内功心法硬接他的三记成名绝学“寒冰掌”而面不改色,要知道,任我行硬接“寒冰掌”,险些丧命,可见这部绝学的不俗。

除了不俗威力之外,紫霞功还有其他妙用,比如能够增强眼力听力,使得“耳目加倍灵敏,听觉视力都可更远”,方便窃听信息;再比如能够说话增加音量,显得中气十足来震慑敌手。更具精髓的地方是,紫霞功有着和易筋经相同的疗伤功效。令狐冲身受桃谷六仙和不戒和尚的八种异种真气折磨,使得他气息紊乱,危在旦夕。岳不群说道,若是令狐冲曾经练习过一点点紫霞功就可以化解体内的真气,虽然最后岳不群没有传功,但是从这一表述中可知,紫霞功和易筋经有种同样强大的疗伤功效。

二、渊源深厚,称霸江湖

研究一部绝学,可以追溯其前世今生,能够窥探出不少秘密。在旧版本中,紫霞功同葵花宝典有着极深的渊源,间接导致了华山派产生武学理念分歧,火拼衰退的的根本原因。

岳不群翻开“紫霞秘籍”最后一页,指着最后的十六个字道:“你看。”岳夫人顺着他手指看去,见那十六个字写的是:“紫霞秘笈,入门之基。葵花宝典,登峰造极。”

按照这一说法,紫霞心法是练习《葵花宝典》的基础心法,《葵花宝典》上半部练气,下半部分练剑,只有先练好气,筑好基础,才能在练习剑法时不被欲念所控,练成剑法。此外,极有可能紫霞功大成之后,无需自宫也能练成这套鬼神莫测的剑法。

《葵花宝典》是朝廷内的一名宦官所创,流落到民间后为少林寺的红叶禅师所得,红叶禅师惊惮于这部绝学虽然精奥,但是有伤天和,没有练习。之后,华山派的岳肃和蔡子峰上山拜访,无意中“发现”这部绝学,两人眼馋想学,为了防止被红叶禅师发觉,约好分开记忆,岳肃记得上部练气篇,蔡子峰记得下部练剑篇,但是岳肃和蔡子峰下山后比对所记内容,发觉根本对不起来,都以为对方藏私,最终二人反目成仇。

此后,华山派受抄录的《葵花宝典》影响,逐渐分成两支,以岳肃一派为代表的气宗认为“先练气”是正统理念;相反,以蔡子峰为代表的的剑宗认为“先练剑”才是正统武学理念。为此,气宗和剑宗数次明争暗斗,最终在剑宗的高手风清扬下山之际火拼,等到风清扬反应过来,气宗的岳不群已经接掌华山派,剑宗高手死伤殆尽。

没有学习下部剑法,只练习了上部的紫霞功,岳不群的武学造诣就已经是江湖中的一流高手,随着岳不群偷学了辟邪剑法(这部林远图根据蔡子峰抄录的《葵花宝典》下半部创研而出的剑法),将上部紫霞功同辟邪剑法相结合,迅速崛起成为江湖中的超一流高手,实力已经比肩方证大师和冲虚道长等人。可以说,岳不群是诸多直接、间接练过《葵花宝典》高手中学习最为系统的一人,对这一绝学的造诣比东方不败、林平之等人高出不少。五岳剑派并派中,面对踌躇满志的左冷禅,岳不群是以大成的辟邪剑法力敌左冷禅,紫霞功轻松化解左冷禅的三记“寒冰掌”,打破了左冷禅做盟主的美梦,最终称霸江湖。

岳不群练习紫霞功二三十年,以此为武学根基,又学习了下半部剑法,虽然不并非完整的《葵花宝典》,但是武学造诣在同辈中无人出其右。令狐冲之所以能够打败岳不群,源于他与任我行、向问天、任盈盈四人激斗东方不败险胜,摸透了《葵花宝典》的招式奥妙所在,加之学习了吸星大法,辅以主角光环,这才战胜了岳不群。可见,紫霞功奠定了华山派的根基,也造就了超一流高手岳不群,可见这部内功心法被称之为“各派内功之冠”、“王者之功”一点儿也不为过,各位看官以为呢?

皇太极有开国之功,庙号只是“宗”,为何康熙反而能称“祖”

“太宗”的庙号已经非常高了,反而是康熙皇帝的庙号确实被拔高了

在一个朝代中,通常情况下只有开国皇帝和先祖可以称“祖”,其他的都叫“宗”,大多数情况开国皇帝叫“太祖”或“高祖”,例如汉太祖刘邦(刘邦的庙号是太祖,高祖是误称,因为刘邦的谥号是高皇帝,在《史记》中司马迁称刘邦为“高祖”,所以后世就将错就错)、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而在这些开国皇帝之后,基本上都是叫“宗”,但是也有例外,例如:

汉代有两个祖,汉太祖刘邦和汉世祖刘秀。

明代有两个祖,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

元代有两个祖,元太祖铁木真和元世祖忽必烈。

清代更是出现了三个祖,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福临(顺治)、清圣祖玄烨(康熙)。

清朝的三祖并立确实是十分罕见的,其中庙号为清太宗的皇太极夹努尔哈赤、福临、玄烨这三人中间确实有些尴尬。我先列一下清朝前四个皇帝的庙号:

努尔哈赤-清太祖

皇太极-清太宗

福临-清世祖

玄烨-清圣祖

说实话,前三个皇帝的庙号都是符合规矩。努尔哈赤作为清朝的开国皇帝,叫太祖是理所应当的。按照规矩,开国皇帝的庙号一般都叫“太祖”和“高祖”。其中全靠自己能力去打天下的叫太祖,例如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就是白手起家,因此叫太祖。

而受祖上荫庇,继承父辈基业而打天下的叫高祖,例如唐高祖李渊。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官至太尉,北周时追封唐国公。李渊的父亲李昞,官至北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李渊是在继承祖父辈的基础上才打下天下的,所以叫高祖。

努尔哈赤本人也是个官N代,他祖上就是建州女真的酋长,但努尔哈赤和明朝对抗时主要还是凭借自己之力起兵,因此努尔哈赤叫太祖或高祖都说的过去。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之后就皇太极,作为清朝的第二位皇帝,皇太极的庙号是太宗,这个也没有啥争议,并且太宗的庙号已经非常高了,历朝历代的第二位皇帝基本都是太宗,例如汉太宗、唐太宗、宋太宗、明太宗(朱棣原本的庙号也是太宗,后来被嘉靖皇帝升为成祖),太宗的庙号丝毫没有贬低皇太极的意思。(皇太极)

至于第三位皇帝福临,按理说他的庙号也应该是“某某宗”,但是由于福临继位后清兵入住中原,使清国从一个地方政权转变为全国性政权,相当于开创了一个大一统王朝,因此福临被尊为“世祖”。

这种例子在历史上也有很多,除了福临以外,中国历史上还有两个非常有名的世祖:汉世祖刘秀和元世祖忽必烈。这二位虽然都不是开国皇帝,但一个复兴了大汉,另一个则是征服了整个中国,建立了元朝,所以他两的庙号都是世祖。(福临)

但是康熙皇帝的庙号绝对是超规格了,按理说康熙作为清廷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虽然他功劳甚大,但无论如何也是没有资格叫“祖”的,更何况是“圣祖”。

“圣祖”这个庙号始创于唐朝,是唐玄宗追尊老子李耳的尊号,此后“圣祖”一直是给开国皇帝的先祖的,也就是说给老祖宗的。在康熙之前,只有辽国皇帝耶律隆绪的庙号中使用过“圣”这个字,但耶律隆绪的庙号也不过是“圣宗”而已。

当然“清圣祖”这个庙号也不是康熙自己取得,所有的庙后和谥号都是在皇帝驾崩后,后人评价的,“清圣祖”是雍正皇帝加到他老爹康熙头上的。对于雍正的决定,真的没有啥好解释的,雍正皇帝思维清奇,他的很多决定都无法解释。

雍正给亲爹加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庙号,看似对自己父亲感情至深,但是雍正死后却坚决不跟爸爸埋在一起,而是又单独起了个坟,也就是清西陵。

大家不要觉得清朝两个皇陵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就是紧挨着,清东陵和清西陵可一点都不挨着,其中清东陵在唐山遵化,清西陵在保定易县,两地直线距离为210公里!如果走高速,基本上都要近四个小时才能到达。

中国历来都是奉行子随父葬的传统,如果不是发生迁都这样的事情,皇陵都应该是埋在一起的。按理说清朝入关之后就定都北京,没有再进行迁都,所以皇陵都应该埋在一个地方,但雍正就是这么任性,谁也拿它没办法。

(康熙一生英明,唯独在立储问题上弄得不清不楚,以至于今日人们对他的突然驾崩仍旧抱有争论,而在康熙死后,雍正违反常规,非要给老爹上一个“圣祖”的庙号)

其实在历史上任性的皇帝可不止雍正一个。在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二个王朝刘宋也是出现过奇葩的庙号。例如刘宋的开国君主刘裕叫高祖,但第三位刘义隆的庙号竟然是太祖,这也是千古奇闻!

与康熙一样,刘义隆的庙号也是儿子刘骏给上的。刘骏作为刘义隆的第三子,原本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但由于他大哥太子刘劭造反,弑杀了刘义隆,于是在外带兵的刘骏带兵杀回建康称帝。在当皇帝后,为了展现自己得位之正,刘骏就给刘义隆上庙号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