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十二生肖里,最通人性的是哪只动物
申猴显人性
在十二生肖当中,猴与人类是最相似的一个了,无论是在众多神话故事中,还是从科学角度来分析,猴都与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猴与人类一样,都属于哺乳动物。猴子出生后,会受到母猴非常精心细致的呵护。如果遇到危险,母猴就会把幼猴藏于腋下或是放在背上,快速逃跑。
如果被猎人逮住,母猴就会向猎人发出哭一般的叫声,并向猎人挤奶头,表示自己已有孩子,猎人如果还是不放,它们就会把孩子喂饱,并且安置妥当,自己挺身而出,甘愿受擒。可见,猴和人一样,都有人间最伟大的母爱。
《西游记》中的猴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以传奇的笔法,将神、兽、人三结合的艺术加工,创造出了家喻户晓的孙悟空形象。神的本领、兽的外形和动物特征、人的思想感情在孙悟空身上得到完美揉合。
孙悟空法力高强,会七十二变,和天庭二郞神一样厉害;孙悟空外形是毛脸、雷公嘴、罗圈腿、拐子步,这是猴的特点;好动、爱吃桃、灵活,也是猴的属性。即使有72变,那条猴尾巴也不好处理。他生性好强,讲名义,喜欢别人给他戴高帽,有正义感,嫉恶如仇,这些又都是孙悟空的人性。
现实中的猴
一提到猴子,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机警敏捷、活泼灵巧、滑稽可爱、聪明顽皮这样的词语。“猴精猴精的”也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猴子就是聪明灵活的代名词。
在四川峨眉山地区,猴子常常躲在路旁树丛中,等游客一过来,便呼啸而下,堵住道路,向人们索要食物。有些猴子甚至懂得向游客讨钱,然后到小摊买糕点水果。
在长江三峡一带的猴子,还懂得如何吃芝麻:每到芝麻接近成熟时,农民们会先把芝麻打成捆,囤在地里,猴子便会趁人不在,来到芝麻地。这时,一只大猴子会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其他猴子则会把捆好的芝麻搬来,在大猴子身上拍打,芝麻粒便会抖落在大猴子的肚皮上,然后群猴会把大猴子抬到平坦的石头上,大猴子翻转身体让芝麻粒落在石头上。接着,就是他们享用美食的时间了。
猴子聪明至此,连人类都对他们佩服三分。
为什么农村老话会有“死猫挂树头,死狗弃水流”一说,谁能给解释解释
在我国的农村地区总是流传着一些民间的风俗,有些习惯从古至今一直保留到现在,甚至到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但有的却让人很费解。就比如农村早些年一些老人在处理猫狗尸体的时候,做法就比较惊悚。如果猫咪死了它们的尸体会被悬挂在树枝上,直到被自然风干。而狗狗如果死去尸体则会被包裹好顺水流走,因为在农村一直有“死猫挂树头,死狗弃水流“的说法。
相信一些看到过这种情景的人都会被吓坏,毕竟在树枝从中突然出现一些小动物的尸首,还是会让人感到很难受。换一个方向来说,将这些动物的尸首如此放任丢弃在野外,其实对环境也会造成不小的影响,那为什么农村一些老人要坚持这么做呢?是否有什么说法?
其实在这里面还真的有一个传说,传说古时候猫咪为了能向老虎学习本领,就以教对方“吸血”这个条件来交换。老虎为了多掌握一项技能也答应了,但是它觉得猫咪很狡猾,于是就找来狗狗做担保。没想到猫咪先学会了老虎的捕捉本领就逃上树了,不把自己“吸血”的能力教给老虎。
气急败坏的老虎发誓如果猫咪从树上下来一定给它好看,而猫咪就耍赖称自己一辈子都不会下来,一直都待在树上,哪怕死了也一样。气急的老虎只好找担保人狗狗出气,看到老虎大王发威,狗狗慌不择路的逃到了附近一个河边的芦苇荡里才躲过一劫。得救以后它也发誓一定要报答芦苇,就算死了也要给它但肥料。这个传说被流传开以后,农村地区才有了“死猫挂树头,死狗弃水流“的做法。还有人甚至把猫狗爱打架这个现象也归到这个传说里来,所以这种风俗习惯也就一直被保持着。
其实除了受传说影响,老人们对于动物死后用土掩埋还是有很多忌讳的。在一些农村地区还有这样的一种说法,身上长毛的动物死后是不可以用土埋的,这样它们的就得不到轮回投胎,会一直骚扰原来的主人,让人们倒霉。所以有些地方除了猫狗以外,就连鸡鸭死了也是不埋的,直接顺水流走。
不过这些做法在现代人的眼里看来是很不科学的,毕竟死去的动物身上会有很多病菌,如果随意挂在野外不处理,又或是顺着水流走,难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时间久了周边环境和河流都会被污染,所以年轻一辈人在自己的宠物去世以后都不再选择这种方式,而是用一些更加科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