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马分尸

古代酷刑,“五马分尸”和“车裂”是一回事吗?三位被五马分尸的名人战国吴起、春秋商鞅和五代十国第一猛将李存孝谁死的最不值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20 16:46:21 浏览13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古代酷刑,“五马分尸”和“车裂”是一回事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并没有五马分尸这种刑罚,只有车裂。

而我们所知道的车裂,又同真正的车裂不同。

所谓车裂是一种酷刑,也就是采用把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车上,套上马匹,分别向不同的方向拉,将肢体拉断。

这是中国唐代以前的酷刑,唐代以后就没有使用过了,至少不是政府的官方刑罚。

而唐代之前的车裂,主要是一种羞辱性的示众,而不是将人残忍杀死。

其实,车裂行刑并不是很痛苦。

因为马匹的拉力很大,一匹成年大马,可以轻松拉动二三百公斤的大车。

五匹马同时拉扯人体,大家可以计算拉力有多大。

最多十几秒甚至几秒,就可以将人活活拉碎,犯人收到的痛苦并不大,还不如用木棍慢慢打死。

那么为什么要用车裂呢?

其实主要是示众以威慑老百姓,被车裂的人通常早就死了。

比如著名的商鞅,是被斩首以后再车裂的。

东汉字书《说文解字》将车裂和斩首相提并论:「斩法,车裂也」。

也就是说,在东汉时期,车裂是代替用大刀将尸体斩成几块的方法。

本质上,车裂同大刀分尸没有什么区别,都是针对尸体。

为什么这么做?

因为车裂的场面最惊心动魄,一般老百姓看到这种血腥的刑罚,都会吓破胆,震慑性很强。

然而,就是由于过于血腥,往往会起到反作用,让老百姓认为统治者过于凶暴,唐代开始就取消了。

那么,五马分尸又是怎么回事?

因为唐代已经没有车裂,所以后代小说经常以讹传讹,将车裂说成五马分尸。其实,真正的车裂多是用牛来做的,因为牛的力气更大,应该是五牛分尸。

尤其儒家最喜欢说商鞅的例子,以警惕人不许改革,所谓大家都知道商鞅是被五马分尸而死。

实际上,车裂是五牛分尸,而且是对尸体而不是对活人。

不过,元代也确实有过五马分尸,就是蒙古人的所为。

蒙古人是马背上民族,酷刑是有限的,也不常用。比如扎木合打赢了后,将捉住的成吉思汗俘虏放入大锅内活活煮死,众多部落领袖就非常不满,认为手段过于凶残,违背的组训,纷纷反对扎木合。

但蒙古人也会使用五马分尸的方法,因为这种最方便,也利索。

蒙古牧民都很擅长套马,这是基本的放牧能力。只需要将敌人四肢套住,随后赶马用力一拉,敌人也就死翘翘了。

但蒙古人也很少用这种酷刑,毕竟太过于残忍,还不如一马刀劈死果断。

三位被五马分尸的名人战国吴起、春秋商鞅和五代十国第一猛将李存孝谁死的最不值

建功立业的人物少有不悲凉的。

要说三个五马分尸的人,对于被当权者施以五马分尸这种酷刑,就说明了地们被别人仇恨到了被整死,整死尚不得解恨出气,还要虐待凌辱而且死无全尸。

吴起,春秋时期的全才级人物,他先前在魏国干得非常出色,魏武侯非常信任他,并让他变法,吴起成绩显著,被委以西河长官之职,秦人因此不敢东扩。不久被同僚妒忌陷害,不得已离开魏国而到了楚国。楚悼王听说吴起有大才,让他在楚国变法富民强国。吴起又成了楚国的大臣,主持变法,改革朝政官僚机制,征讨四方屡立战功,这就招到楚国宗室,权臣等既得利益者的仇视。被攻击有杀妻求将、母丧不归之大罪。只因楚悼王存在,别人不敢动。楚王一死,吴起被仇人群起攻击,不得已伏在楚王尸体上而被乱箭射死。之后又被五马分尸泄恨。这是一个因才能招来祸害的典型人物。

商鞅秦国变法,其改革变法,奖励耕制,改革军队的军功制,触犯既得利益者的“废井田,开阡陌“,打破铁饭碗的军功爵制,让老秦人恨得牙痛。法律条文苛责,连诛取保,又得罪了下层民众,闹得民怨沸腾。虽开疆扩土的大功亦抵不过有执法严苛而残酷之恶名,得罪贵族以及储君,留下悲惨伏笔,难逃五马分尸酷刑。

唯独五代十国时期的李存孝,忠诚骁勇、战功显赫,作风彪悍、威震十国、名扬远近,四方惊骇。但这样的武将少有不因功高名重而得保全的。他就是太优秀了,才招来妒忌,才树大招风,没战死在战场上,竟然遭到自己兄弟等人的阴险谋害,惨遭五马分尸而死。尸首分离,死无全尸。冠勇一生,同作因才致祸之悲。

吴起让楚魏焕然一新,商鞅确实让秦国崛起。仔细一想这两人也因自已的抱负不顾家人及他人的利益,恃国君之宠信而固执已见,也是积恨在自己,怨不得外人。而李存孝,末死于敌手却死于兄弟和下属之手,三人中他死的最悲虐也最不值得。

三个因才致祸的悲剧人物,于情理而言,李存孝更不值,死得凄凉。

古代的酷刑“五马分尸”,到底是人活着时还是死后才行刑

五马分尸是古代的一个酷刑,其行刑使用5匹马或者五辆车分别套着四肢和头部,向不同的方向拉扯,从而是罪犯尸体撕裂,所以又被叫做车裂。

中国人自古就对遗体的完整性有追求,所以对尸体的损伤更多的具有侮辱性,因此分尸可以说是不仅仅从肉体上消灭敌人,更多的意义还在于从精神上消灭敌人。

而从传说中,第一个被车裂的是蚩尤,蚩尤兵败后,皇帝在斩杀蚩尤的时候害怕蚩尤复活,所以采用车裂的形式,将蚩尤身体分割,并藏在不同的地方。

而从历史上,第一个被五马分尸的是带领秦国走上富强之路的商鞅,其在秦惠王登基后,遭到秦惠王的怨恨,从而回到封地造反,最终被杀,死后被车裂。

而五代时期的李存孝则是被李克用活着车裂而死。

而在明之后,车裂基本都是活人,例如太平天国杨秀清拷打一个叫张继庚的读书人,要他招供内应是谁。张继庚随手乱指,杨秀清随即把人拉出去杀掉。一直杀错了三十来人,才明白过来上当受骗,于是把张继庚分尸泄愤。

因此,五马分尸更多的是一种刑罚的形式,至于是活着还是死了,不重要。

你知道五马分尸的来历是什么嘛是谁发明的这个酷刑

五马分尸,其实就是一种残酷的刑罚,在古代是统治者用来对付一些自己认为图谋造反或者认为是对方有重大罪恶的对象,这种一般用在特别的人身上,比如说统治者认为谁要造反,谁要害他这些对象,这些对象都是有身份的,五马分尸并不是用在普通人身上的,因为等级达不到使用的要求。

何为五马分尸,其实就是用绳子绑着受刑人的四肢跟头部,然后另一头绳子挂在马身上,然后驱赶马到五个不同的方向奔跑,通过马的力气拉动绳子,把一个人活生生分尸,这种刑罚非常的残忍,丝毫不亚于古代的凌迟等,当然能用上五马分尸的人都是一些位高权重的非寻常身份的人。

五马分尸的最早出处是周代,在那个时候叫做车裂,后人才称为五马分尸,其实车裂的做法就只是多了车子,五马分尸直接用马进行车裂是用马拉车进行,过程其实都是一样的,不只是有马车裂,在周代其实还有牛车裂,车裂刑罚在最早在《周礼.周官.条狼氏》里面有明确记载。

而在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里面也有描述车裂的刑罚,不过在这里面使用的是五头牛而不是马匹,但是最终的结果其实都一样,犯人被活生生的撕碎,可谓是场面非常的震撼人心,让围观的人受到了很大的震慑,这是古代统治者用来震慑他人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一种残酷的手段方式。

历史上有没有人被使用过车裂这种五马分尸的刑罚呢,有明确记载的就有好几个,比如说后唐的大将李存孝,立下战功无数,但是被李克用使用五马分尸的刑罚解决了,里面还有小故事,说他天生神力,被不同方位绑在五匹马上,马跑的时候并没有把他分尸,而是被他用力拉的马倒退,马根本拉不动,最后李克用命人把他的四肢差不多砍断,然后在赶马,最终他被分尸了,当然这只是一个小故事,历史上李存孝的确被五马分尸了。

还有商鞅,还有彭越,还有张庭范等等一些人,这些都是被五马分尸处死的,这种刑罚专门使用在活人身上,让犯人承受撕裂的痛苦,而商鞅是死后才被五马分尸的,其他几个人都是活的时候活生生的被撕裂而死,这样的酷刑发明者其实已经无从说起,但是作为最早奴隶社会的产物,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的确是非常的没有人性。

古代刑法五马分尸哪个部位先断

五马分尸 五条马分别绑住人的四肢加头部,分别往五个方向奔驰 人体手臂同躯干连接的较薄弱 随后是头部 然后是腿部 一般手臂最先从躯干分开

車裂和五马分尸同理

秦始皇嬴政为何将嫪毐五马分尸

嫪毐如果老老实实地做一个“魏丑夫”,他的人生也许就完全不一样了。

一、嫪毐与赵姬——遇见你是我的缘

历史有时很奇怪,总是能记住一些与众不同的人,比如一些皇帝的男闺蜜,皇太后身边的玩伴之类的,像嫪毐这样一位特别的宦官,秦始皇母亲赵姬的首席男闺蜜,就更是吸引人的眼球了,大概原因是因为他足够神秘吧。


当年,大商人吕不韦在赵国都城邯郸,发现了落难在此的秦国质子异人,便如同现在的大投资家们发现了拥有巨大潜力的商品一般眼睛烁烁放光。他开始花大价钱包装秦异人,让他成为赵国政治圈里的流量小生。紧接着,吕不韦又跑到秦国,向一直饱受无子之苦的华阳夫人(秦王太子安国君的正妃)推荐这位新晋的流量。在中国古代,正妻无子的结局往往是悲惨的,尤其是一国之后。可以想见,当吕不韦向华阳夫人提出建议让她收养异人时,她会有多么样的喜不自禁。

很难说吕不韦将赵姬送给异人是为了讨好他,还是在他的身边放上帮自己办事的人。有人说赵姬当时已经怀下了嬴政(秦始皇),不过这种没影儿的事咱们还是先不去研究。总之,在吕不韦的运作下,华阳夫人保住了位置,异人成功上位,吕不韦的投资得到了回报,赵姬则进入了深宫,准备当王的女人。

问题就在于,异人当上秦王,将赵姬接入深宫仅仅三年,就一命呜呼了,王的女人直接摇身一变成了王的母后,这深宫的日子可就没那么好过了。

据《史记》记载,这时候的赵姬开始一次又一次地找上了吕不韦,可是此时已功成名就的吕不韦首要任务是如何让自己更有影响力,而不是陪着这位王太后在深宫玩耍,毕竟嬴政一天天长大了,谁知道这位新王是什么脾气,因一己私欲断送了整个前程可就因小失大了。

于是,吕不韦广布人手,找来了这一位天赋异禀、功夫一流的能人——嫪毐,来代替自己陪伴那位被“锁”在深宫之中的赵姬。

二、嫪毐与赵姬——是爱情?还是欲望?

影视作品中嫪毐的出场,总是带着那么一股子英气,相比之下,吕不韦却显得老态龙钟,也难怪赵姬初见嫪毐便情难自拔。

从历史的记载上,我们很难判断赵姬与异人在一起时间长,还是与嫪毐更久,但是从赵姬后来的举动上来看,他似乎对嫪毐才是真爱,就好像宣太后最后想带魏丑夫一起走的感觉差不多吧——难以割舍。不过,嫪毐终究不是魏丑夫,他想要的实在比魏丑夫多太多了。

在宣太后的身边,魏丑夫不过是一个小男朋友的身份,无权无势,在《芈月传》里面看到他,甚至还有一种“小可怜”的感觉。可是嫪毐不同,他渐渐不满足于自己宦者的身份,他开始有了封号(长信侯),也有了封地(山阳),后来还和赵姬一起迁到了秦国旧都雍城,享用着那里的皇宫,并养下了两个儿子,出来进去身边的宾客舍人也越来越多,达千余人,俨然成为秦国政坛一个不小的势力。

这样的嫪毐是秦王嬴政想见的呢?还是权臣吕不起想见的呢?恐怕都不是,而这一切,都是赵姬在背后支持的结果。

三、嫪毐之死

如果说这样的嫪毐已经开始触及嬴政和吕不韦的底线的话,那嫪毐接下来的举动,就更是让他们无法忍受了。


随着嫪毐地位的不断提高,朝中大臣、别国来使都开始对嫪毐尊敬有加,嫪毐自然也开始飘飘然起来,一次酒醉之后,嫪毐甚至妄言道:“吾乃秦王之假父也!”

从那时起,关于嫪毐的流言蜚语如雪片一般不断地飞向秦王嬴政。从他的角度来说,他可以接受母亲赵姬有人陪伴,甚至可以给嫪毐封地、爵位,但是他不能接受的是嫪毐对自己如此不敬,也不能接受母亲和嫪毐的两个儿子,尤其让他接受不了的是,有人向他告密说“嫪毐有意在他(嬴政)死后,让自己的儿子来做秦王。”

此时,嫪毐距离自己的死期已经不远了。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如期到雍城举行冠礼。

已经得知秦王嬴政对自己强烈不满的嫪毐决定先下手为强,趁着行冠礼之机,他盗取了秦王与太后的印绶,调动一切短期内可以调动的力量对秦王部队发动了袭击。不过,嫪毐还是太高估了自己,在与秦王手下将士的战斗中他很快败下阵来,并成为了秦王的俘虏。

最后,嫪毐和他手下的那些重要头目,都被秦王下令五马分尸了,嫪毐还被夷了三族,他的两个儿子也被装进麻袋活活摔死了。介绍嫪毐入宫的吕不韦也被秦王借机赶回了老家,三年后服毒自尽了。

至于赵姬,秦王一度想与她断绝母子关系,永不再见,后来还是在谏官的一再劝说之下,才将赵姬接回咸阳颐养天年,直到十年后去世。

水言水语

人生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如果没有那个飞黄腾达的机会,也许一辈子也就这样过去了。可是当你得到一部分的时候,就很难控制自己不去想方设法拿到另外的一部分。

假如嫪毐甘于做赵姬身边的“魏丑夫”,低调做事,不掌权,他的人生也许会完全不同。只不过,那样的人生可能也未必是嫪毐所喜欢的吧。就好像吕不韦那样,虽然最后喝下了那杯毒酒,但如果让他重新选择人生的话,他大概还是会在那个时候点,去见那个嬴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