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元日有什么习俗
元日指春节,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飘色、舞龙、游神、庙会、逛花街、赏花灯、游锣鼓、游标旗、烧烟花、祈福、掼春,也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等。
不同地区有不同习俗,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扩展资料:
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年尾廿三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祭灶、扫尘、购置年货、贴年红、洗头沐浴、张灯结彩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春节是个欢乐祥和、合家团圆的节日,也是人们抒发对幸福和自由向往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年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相互走访拜年,表达对亲朋好友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愿。
王安石的《元日》是七绝吗
问题:王安石的《元日》是七绝吗?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除、苏、符”在平水韵里不是同一韵部)
前言
旧体诗中的绝句,是指四句的诗,有五言、六言、七言几种。同时,绝句也有符合格律的近体诗,也有不合格律诗要求的古体诗。
王安石的这首《元日》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而且是近体诗。
一、首句借邻韵
题主问,“除、苏、符”在平水韵里不是同一韵部,还是七绝吗?
爆竹声中一岁除【除:六鱼】 不押韵
春风送暖入屠苏【苏:七虞】 押韵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符:七虞】 押韵
王安石的这首诗,是首句押韵的仄起平收七言绝句。首句押韵是可以借用邻韵的。这首情况很常见。特别是七言律诗中,首句用邻韵的名作甚多,这种方式叫做“孤雁出群格”。
明代的谢榛所著《四溟诗话》中说:
“七言绝、律,起句借韵,谓之‘孤雁出群’, 宋人多有之。
二、古人首句借韵名作
使用孤雁出群格的绝句和五律、七律名作不少,例如林逋 的《山园小梅 》: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首句的妍,用【先】韵,后面的几个韵脚都是【元】韵部。
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首句峰,用【冬】韵,后面的同、中,用【东】韵。
李白的五言律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首句韵脚“中”,用【东】韵,后面用【冬】韵。
三、绝句有古体近体之分
从古人的绝句作品来看,五绝中,有大量的古体绝句。例如王维的《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古体诗。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则是一首近体诗绝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七言绝句中,近体诗比较多,我们耳濡目染的名篇基本都是近体诗。例如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包括题主提到的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不过,七绝中也有一些古体诗,例如李白的《结袜子》:
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
这首诗中吴门豪、轻鸿毛都是近体诗最忌讳的三平调,出现三平调的诗,一定是古体诗
唐朝孟郊的《洛桥晚望 》,是押仄韵的古体诗: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结、绝、雪都是古韵中的入声字。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因此出现仄韵,一定是古体诗。
结束语
王安石的这首《元日》,是标准的七言近体绝句,也叫做律绝句。
虽然古绝句(古体绝句)和近体诗绝句都是绝句,但并不是四句的五言或者七言诗一定是绝句。
绝句最简单的规则,是第二句和第四句一定要押韵,而且必须同声。不可平仄韵混押,仄韵中,上去入也不能混押。
@老街味道
元日,王安石的诗(带拼音)
元日(王安石)
bào zhú shēng zhōng yī suì chú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chūn fēng sòng nuǎn rù tú sū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qiān mén wàn hù tóng tóng rì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zǒng bǎ xīn táo huàn jiù fú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1、《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2、释义: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着美味的屠苏酒。家家户户都被太阳的光辉照耀着,每家每户都在新年的时候取下了旧春联换上了新春联
《元日》描写了什么期间、什么节日习俗,烘托了什么的节日气氛
“元旦”就是指现在所说的“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一诗就是王安石写的《元日》,描写的就是正月初一日,因为在辛亥革命之前,中国只有一种历法,就是传统历法,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农历》,《农历》的名称起源于文革,之前是没有农历这个说法的,现在的公历是辛亥革命之后引入的,民国时引入公历后,把传统历法叫做《夏历》或者《汉历》。
王安石所说的元日,也称作元旦,从古代一直就这么叫,在民国时也差不多是这个叫法,我这里有一首词:
如梦令·元旦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不知道朋友们,知不知道,这首词是谁写的?这里的元旦又是指什么时间?
这首词的作者是毛泽东,这里的“元旦”就是指现在所说的“春节”!
屠苏酒与桃符,当时元旦两大风俗
屠苏酒,是我国古代专门为过年所酿造的一种酒,又名岁酒。屠苏是古代一间草庵(茅舍)的名称,据说这间草庵住着一位神医,这位神医每年除夕都要送给附近的乡亲一包草药,将之放入布袋里缝好,投放在井中,到第二天汲取井水,以井水和酒,饮此酒者,一年之中就不会得瘟疫。后来传为风俗,每到元旦都要饮用屠苏酒。屠苏酒的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泡而成。
桃符,古人元旦日,要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消灾,这种风俗后来演化成为门神和对联。
爆竹声声,现在过年依然如此
同时这首诗一开头:“爆竹声中一岁除”,朋友们,我相信只要在我们中国,无论南北,过年放“爆竹”是少不了的重头戏,同样“爆竹”在古人眼里也是用来辟邪的,同时也带来了热闹。
古诗元日里的习俗
《元日》这首诗描写了(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燃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和门神)等习俗。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元日古诗意思正确解释
元日古诗的意思
大意: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着美味新酿的屠苏酒。家家户户都被太阳的光辉照耀着,每家每户都忙着取下了旧春联换上了新的春联。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3)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4)屠苏:指屠苏酒,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5)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6)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年间,任参知政事,后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于1074年被罢相。保守派得势后,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