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为什么说以史为鉴,可以正衣冠
没有“以史为鉴,可以正衣冠”这一说法。可能题主所说的是唐太宗在魏征碑文所留的一段话,原文如是“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古代还没有玻璃,镜子是用铜磨光来制做,又叫铜镜。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妆扮自己。以人为鉴,可从别人身上学到经验,得到教训,自己少走弯路。以史为鉴,可知朝代为何会兴起和灭亡,明白应当怎样来执政。唐太宗身为开国皇帝,从外而内,由个人到国家,可谓谈得通透。
为什么唐太宗要在魏征墓碑上写下这般话呢,因为魏征是个诤臣,也是个忠臣。他多次冒死规劝唐太宗,指出唐太宗的错误,这让他十分恼怒,几次大骂,甚至说恨不得杀魏征的头才解气。但魏征一如既往,从不妥协。唐太宗终归是一代明主,胸怀宽大,虽然气恼但内心还是服气。他很多失误都是在魏征的批评中得已纠正。魏征死后,他感到如同失去了一面镜子,照不到自己的缺点了。他十分感慨,留在魏征墓碑上话就是他有感而发,作为对魏征的纪念,也是对自己的警示。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之兴替的含义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就是听取别人的意见,可以看到自己的得失,要积极听取别人的建议。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意思是:以历史作为借鉴,可以了解国家兴亡更替的原因。
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得好,必须学会借鉴他人(前人)的知识与所发生的历史,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借鉴好的东西,摒弃坏的东西,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历史来看出现在出现的问题和应该如何去解决问题,只有借鉴历史的知识,一个国家才能更好的发展与传承下去。
同理的,以人为鉴也有助于一个人的发展,从中可以看出自己的缺点,优点,那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做得好。无论是人还是国家,都需要一个“镜子”来发展自己,改变自己,寻找适合自己道路,并逐渐去走下去,完善自我。